APP下载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196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6-04-09李璐奕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上海201299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1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袁 芳,黄 瑾,王 建,李璐奕(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上海 201299)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196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袁芳*,黄瑾#,王建,李璐奕(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上海201299)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1.033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上报的新的、严重的ADR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96例ADR中,新的ADR有166例,严重的ADR有30例,其中有1例严重的ADR导致患者死亡。引起新的和严重的ADR的药品中,中药制剂和抗微生物药所占比例较高;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是最主要的给药途径;新的和严重的ADR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主要是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与消化系统。结论:临床药师定期对上报的ADR进行评价分析并及时反馈给临床,对典型的新的和严重的ADR案例进行重点跟踪分析,通过培训、加大宣传提高医护人员对ADR的重视,加强对特殊人群用药的监护和中药制剂与抗菌药物的监测,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新的; 严重的; 报告分析

Analysis on New and Severe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s in Pudong New Area People’s Hospital

YUAN Fang, HUANG Jin, WANG Jian, LI Luyi(Dept.of Pharmacy,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20129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and severe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 in Pudong New Area People’s Hospital(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METHODS: Retrospective method was adop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new and severe ADR reported by our hospital during 2012-2014. RESULTS: Of the 196 cases of ADR, 166 were new ADR and 30 were severe, among which one case of severe ADR caused the death of patients. Of the drugs that induced new and sever ADR, traditional Chinese preparation and antimicrobial drugs dominated the main places; intravenous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were the main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New and severe ADR-involved organs and (or) systems were focus on the nervous system, skin and accessories and digestive system. 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pharmacists are suppose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reported ADR at regular intervals, give timely feedback to the clinic, and carry out trace analysis on typical new and sever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medical staffs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DR through the training and publicity, strengthen the intensive care of medication in special crowd and monitor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reparation and antimicrobial drugs, so as to reduce or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R.

KEYWORDSAdverse drug reactions; New; Severe; Report analysis

根据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8章第63条规定[1]:新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药品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其发生性质、程度、后果或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更严重的,按照新的ADR处理。严重ADR,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下列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新的、严重的ADR是影响公众用药安全的两类最重要的信息,也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监测的重点,现将我院2012—2014年的19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2—2014年我院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新的、严重的ADR报告。

1.2方法

对ADR报告中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关联性评价、ADR转归、可疑药品种类等信息,利用Excel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结果

2.1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196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中,男性和女性各98例,分别占50%,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2.2 关联性评价

196例ADR与可疑药品分别进行关联性评价,结果ADR与可疑药品之间的关联强度大。新的ADR报告中无法评价的有15例,这也提示ADR报告用药与ADR时间关系或患者的病情进展等关联性评价相关的信息还需要更全面,见表2。

表2 新的和严重的ADR关联性评价[例(%)]

2.3ADR转归及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196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中,45例治愈,113例好转,见表3。对原患疾病的影响中,152例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30例使病程延长,13例病情加重,1例严重的ADR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见表4。

表3 新的和严重的ADR转归情况[例(%)]

表4 新的和严重的ADR对原患疾病的影响[例(%)]

2.4可疑药品的给药途径

196例ADR报告中,注射剂是引发新的和严重的ADR最主要的给药途径,有112例,其余分别是口服79例,外用3例,皮下注射1例,吸入1例。

2.5可疑药品的分类

196例ADR报告涉及的药品种类中,抗微生物药出现频次最高,为65次;其次是中成药30次和中药注射剂25次,见表5。

表5 引发ADR前10位可疑药品的药理分类及构成比

2.6新的和严重的ADR涉及器官和(或)系统

新的ADR涉及器官和(或)系统列前3位的主要是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严重的ADR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主要是全身性损害,有11例,占35.48%,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7例,占22.58%,见表6。

表6 新的和严重的ADR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例(%)]

3讨论

3.1加强老年患者和儿童的用药监护

196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中,女性与男性发生的比例是相同的。由表1可以看出,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40岁发生ADR的比例较高;196例ADR报告中,年龄最大的是95岁的女性患者,年龄最小的是3岁的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状态使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发生改变,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老年患者因肝、肾功能减退导致药物代谢减慢,出现血药浓度增高,由此增加ADR发生的概率;同时,老年人常患多种慢性疾病,需要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更增加了发生ADR的风险。老年人ADR非典型和非特异性的特点加大了识别难度,由于对药物的熟悉程度和临床经验有限,并不是所有医务人员和老年人都能辨认出ADR[2]。因此,临床药师在监测过程中,应重点关注ADR高风险患者的临床治疗,定期对其进行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检查,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证其用药安全、有效[3]。儿童由于身体机能发育尚未完全,对于药品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与成人有较大差异[4]。目前,儿童专用药品匮乏,大多数药品说明书中关于儿童用药剂量大多标示为“暂无儿童用药资料”“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儿童用量酌减”或“遵医嘱”等模糊词句[5],这些给儿童正确用药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临床医师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非感染性腹泻等儿科常见疾病,多采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联用,如头孢菌素类药、抗病毒药联用,同时再加用口服的止泻药、微生态制剂、中成药等。这种大撒网式的联合用药不仅增加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也造成患儿ADR发生率的增高。由于儿童的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或缺少,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差;同时缺乏自主意识,当ADR发生时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儿童更易发生ADR[6]。可见,儿童在用药过程中需要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及家长共同参与,临床药师应掌握儿科用药的特点,协助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药物,指导家长正确使用药品,加强对家长进行用药教育,增加患儿家属对治疗药物ADR基本认识以便及时发现ADR[7],保障儿童用药安全,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尤其是严重的ADR。

3.2加强中药制剂ADR的监护和宣教

196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中,中药制剂引发的新的、严重的ADR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口服中成药涉及药品20种,出现频次30次,中药注射剂10种,出现频次25次。中成药在医院用药涉及科室及人群比较广泛,而中成药说明书里对ADR这一项相关内容欠缺,大多是“尚不明确”“未见文献报道”等[7];中药注射剂说明书里对ADR描述过于简单,其成分复杂、过敏物质不确定,国家ADR监测中心近年来多次发布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警戒信息。“纯中药制剂,绝无副作用”这一传统的看法,使患者忽视了中成药的ADR,对中成药存在认识误区[8]。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选择溶剂、关注滴注速度等。因此,临床药师应加强中成药ADR的监护,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提高对中成药ADR的正确认识,避免或减少盲目使用中成药。

3.3加强抗菌药物ADR的监护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何定峰[10]、石卫峰[11]报道过抗菌药物在院内ADR发生率最高;李芳等[12]报道,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是引起ADR最多的3种抗菌药物,与我院情况基本一致。196例新的、严重的ADR中,报告例数居前的是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用头孢硫脒。氟喹诺酮类药尤其是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以其广谱、高效、安全的特性广泛应用于临床,氟喹诺酮类药引起的严重ADR发生率虽较低,但某些严重ADR可危及生命[13]。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如果超适应证用药,不仅不能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会加大用药风险[14];对过敏体质者、婴幼儿和老年人尤其应慎重使用,适当减量并实行临床监测。因此,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有明确的指征,考虑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药物;仔细考虑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等特性,根据药动学性质确定给药方案;避免不适当增大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减少药物蓄积;避免不合理的给药方式,防止过敏反应发生;避免频繁更换或减少抗菌药物外用;避免不适当联合用药[15],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率。

4结论

通过对我院上报的ADR进行定期评价分析,尤其是典型的新的、严重的ADR案例进行重点跟踪分析,及时反馈给临床,对临床安全用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ADR监测工作中,临床药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ADR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医护人员对ADR的认识,加强对特殊人群用药的监护,中药制剂和抗菌药物的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卫生部第81号令.2011-01-18.

[2]杜望春,杨涛,高宁舟,等.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23(16):385-386.

[3]李倩,冯端浩,李国栋,等.老年人用药风险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2):177-179.

[4]俞海燕.30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北方药学,2014,11(4):159.

[5]冯红云,刘翠丽,侯永芳.浅析我国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现状[J].中国药物警戒,2011,8(8):484-485.

[6]肖顺林,罗宏丽,冯碧敏.240 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68-69.

[7]李源,李仁秋,李全红.临床药师在儿童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5,8(8):178-179.

[8]杨小骏,谢海棠,汪慧芳.176例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14):1301-1303.

[9]黄萍,王宁生.国内文献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分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1,4(4):43-47.

[10]何定峰,洪佳妮,刘宪俊,等.我院2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6):548-550.

[11]石卫峰,高君伟,文冰亭,等.我院193份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26):2459-2461.

[12]李芳,周琦,姜霖,等.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2832-2833.

[13]李宏.《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通报的抗微生物药的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2,26(13):2475-2476.

[14]谭莉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2):92-95.

[15]梁江萍,方丽华,洪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654-656.

(收稿日期:2015-08-18)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1-0092-03

#通信作者:副主任药师,博士。研究方向:药事管理。E-mail:john70550@163.com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E-mail:yyff1122@126.com

猜你喜欢

药品不良反应
357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关于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思考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医院药事管理探讨
行政干预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质量的影响
7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2014年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
我院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