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合作学习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商分院中新合作班为例
2016-04-07秦炳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旅游系江苏无锡214000
秦炳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旅游系,江苏无锡214000)
团队合作学习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商分院中新合作班为例
秦炳旺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旅游系,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在高职课程中实施团队合作学习有利于国内外课堂的衔接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中新合作班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实践,采用“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双语教学的发展。教师精心设计小组合作方案,学生养成了明确职责、相互依赖和团队协作的习惯。这样的团队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展示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团队合作学习;中外合作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中外合作办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国内高职课堂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成为学生提前了解外国文化、认知其价值观的场所。
团队合作学习是西方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而在我国职业教育阶段是较为新鲜的事物。我国职业学校的师生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方式影响较为深刻,对合作学习方式普遍存在认知不足的现状,存在较多困惑。本研究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中新合作班(以下简称“中新合作班”)为例,对如何在职业学校课程中实施团队合作学习进行探讨。该合作班的合作内容为旅游管理专业专科项目,目标是培养具有拓展国际旅游业务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采用“4+1”模式进行培养,即依据合作协议及人才培养方案,4年在国内由中方和新方共同完成教学,最后1年进入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继续学习,成绩合格后取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和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双专科文凭。
一、中新合作班实施团队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实现中新课堂有效衔接
目前,国内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学生被动学习。团队合作学习是国外职业教育课堂最普遍的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学,教师在课堂上以组织、协调和答疑为主。合作班学生完成国内段的学习,进入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面对的将是学习方式的剧烈转换,势必会延长学生的适应期,增加融入当地学校学习的难度。在国内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开始实施团队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这种学习模式,有效规避转校后因学习方式转换而带来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融入到当地高校课堂。与此同时,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符合西方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即工作中的团队精神。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之在学习的最后阶段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本”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反观我国职业教育的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我国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始终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人们习惯于将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学习者,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试而不是为了学习者主动、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1]。团队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辩证性的思考,形成自己对某个事务的观点和思想,有利于独立人格的养成。
(三)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团队合作学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能够丰富评价的内容。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指导,每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又能实现自我指导,通过小组自评的方式实现内部评价,能够更好地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做到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团队合作学习也能够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教师通过小组进行评价,小组成员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也存在不同之处,由于内部自评的结果不公开,能够保证学生在评价时做到客观、公正,有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团队合作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在高职课程中实施团队合作学习遵循“设定学习任务—小组协作—教师指导协助—成果展示—评价反馈”的主线。团队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团队合作学习教师学生的活动如图1所示。
图1 团队合作学习教师学生活动
(一)设定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围绕着教师设计的多个任务组织和实施,教师对团队学习任务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对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和专业水平。美国教育家Krashen提出的“i+1”输入假设理论指出,任务的难度要以“跳一跳摸得到”为原则,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外,但通过努力能实现,可以增加挑战性,激发学习的动力[2]。因此任务的设置要连贯,避免课堂内容的重复,需要教师提前规划。任务认领,可以以小组兴趣为主,也可按照分配原则,通过抽签分配来体现公平性。以中新合作班《新西兰文化》课程为例,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当地文化特色,教师根据教学时长,设计了18个不同的主题学习任务,分别涉及新西兰的地理概况、气候、节日、宗教、日常礼仪、饮食、娱乐等多个方面。这些学习任务相对独立,但都处于相同的宏观层次,便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挖掘和拓展。
(二)小组分工协作
小组协作的首要步骤是分配角色。为了避免小组处于无序状态,需要根据小组人数制定角色,分别规定不同的角色应当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为完成某一任务,组员分别承担互补的、有内在关联的角色。根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教授的建议,在小组活动中,不同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以下角色。
总结人: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
检查者:负责保证小组所有成员都能清楚地说出小组得出的答案或结论;
精确性裁判:负责纠正他人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
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并编写小组报告;
观察者:负责关注小组的活动情况,为改善或提高小组活动效率提供建议。
在当前网络普及的环境下,小组可以采取如远程语音、视频、电话和会面等方式进行沟通。同时,需要规定小组面对面讨论的次数,并记录情况。
(三)教师指导协助
教师的指导协助是团队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学生完成了大部分新知识的学习,在整理学习成果并将成果传递给其他同学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付出相对较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包括资料搜集的渠道、手段、方法指导,对资料重新整理和再加工,提出理念、科学的方法,对成果呈现的结构、用语进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了知识,同时也传递了学习的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环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生面对繁杂的网络信息,通常表现出迷茫、不自信[3]。在当前的年龄阶段,学生普遍缺乏正确搜集和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包括在哪些网站道获取较为权威、准确的信息,如何对信息去伪存真,如何对信息进行重构。必要时教师可以参与小组讨论,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成果展示
小组作业准备阶段是对新知识的探索、整理和提炼,成果展示则是在自我学习阶段之后,帮助其他同学学习的过程。对于分配不同任务的小组,课堂习得知识主要来源于其他小组的展示以及教师的点评和总结。教师的协调组织始终贯穿在成果展示过程中。成果展示不是学生的独白,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互动过程。成果展示要体现四个过程: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师生互动的过程;展示学生从不懂到懂,直到知识升华的过程;展示理性思维的过程[4]。一次效果良好的成果展示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因此,保持积极良好的课堂沟通气氛对师生来说至关重要。
(五)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环节是团队合作学习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包括课堂展示的口头评价和打分评价两个方面。在课堂的口头评价方面,需要做到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相结合,以激励评价为主;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团体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侧重对团体的评价[5]。以中新合作班的《新西兰文化》课程的评价表为例,对学生的打分评价环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评价注重结果评价,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其次,以小组内部测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参与完成作业的过程和付出努力的程度;最后,集体评价,形成竞争意识,而且通过开展小组互评,或者学生点评的方式,促进竞争意识的培养,同时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实施团队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以学生母语为主,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则需要兼顾母语和合作国家的语言。以中新合作班为例,新西兰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中英双语课堂是最佳选择。关于这方面,可以借鉴以流通语言较多的欧洲国家的做法——“内容与语言整合性学习”的教育模式。
“内容与语言整合性学习(CLIL)”指的是用外语作为教学用语来教授非语言类课程的教育模式,兼顾学科知识和外语学习,能够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流技能,为国际化做好准备。CLIL模式采取了“语言作为科学”和“语言作为工具”思路之外的第三条路,将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互为语境,互相促进,语言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工具[6]。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不是语言习得课堂而是外语学习课堂;不以生活常识和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主要以学术学习为主。以中新合作班为例,考虑到学情,可以在1~2年级尝试双语教学,中文是主要交流语言,英文辅助,但是相关核心概念,关键词以及专有名词、外国典故、历史记载等可以用英文的方式呈现,保持原汁原味;3~4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文语言基础,并且随着开设的专业课程逐步丰富,出现的专业课程对接以后,则尝试纯英文授课的CLIL课堂,丰富双语教学的内涵。
(二)有利于学生明确角色职责,养成团队协作精神
我国的合作学习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课堂上引入的小组活动学习形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将“合作”误认为是“小组活动”的必然产物;小组活动中一些学生缺少责任感,将小组变成学习的“避风港”;小组活动异化为教师讲授的微课堂,出现“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局面[7]。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了“小组不合作”,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关键因素,做到对症下药。以中新合作班《新西兰文化课程》为例,首先,为每位小组成员分配角色,明确职责,使他们形成相互依赖的整体,缺一不可,这样小组成员必须身体力行才能完成团队作业;其次,按照成绩混合编组,每个小组都形成一定的学习成绩梯队,既能保证小组的整体创造力,也能帮助基础较差的个别同学,如中新合作班27名同学,每个组可以分配4~6人,形成5个小组;最后,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自评环节,积极参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从考核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生养成了明确职责、相互依赖和团队协作的习惯。
(三)解决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知识的传授以教师“教”为主,小组合作学习则以学生在课堂准备阶段的“学”为主,实施团队合作学习方式,采用的是“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展示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在目标维度方面消融了素质教育和掌握“双基”之间的对立[1]。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课前准备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小组协作展示是协助其他同学接受新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在课前准备阶段,对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完成作业的方法指导;在课堂实施阶段,教师组织、协调课堂,引导学生对小组作业进行整合、展示和点评。
四、结语
团队合作学习是新颖的学习方式,在中外合作办学的班级开展团队合作学习是必要的,但是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更要关注国外先进教学模式的理念,与时俱进,因此,学校需要加大这方面的师资培养。中西方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在转变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角色的转换,更加注重引导、指导、组织和协调,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释放给学生。同时,在网络时代,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网络内容的自我鉴别能力,提高其网络学习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洪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实施条件[J].中国教育学刊,2011(3):47-50.
[2]李英.基于任务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综合英语课上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113-117.
[3]田贞.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9-21.
[4]王建恩.“小组展示”要充分展现四个过程[J].新教育,2014(3):17.
[5]丁家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偏位与匡正[J].教育科学论坛,2011(7):21-23.
[6]盛云岚.欧洲CLIL双语课堂:理论、实践与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9-55.
[7]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7-12.
(编辑:林钢)
【文史哲研究】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m to Teaching Polytechnic Courses:A Case Study of Sino-NZL Cooperative Class of Wuxi Tourism and Commerce Branch, J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QINBing-wang
(Department of Tourism,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Wuxi Tourism and Commerce Branch, Wuxi 214000, China)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ms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classes facilitates the cohesi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lassroom practices and the training of learner autonomy. The teaching of Sino-NZL Cooperative Class of Wuxi Tourism and Commerce Branch, J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is conducted in terms of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ms and adopting the principle of“instructio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aided by the English language”, which greatly enhances bilingual education practice of the college. As the teachers design the cooperative classroom activities carefully to develop in the students the habit to define duties, rely on each other and work cooperatively, the practice turns out to be effective in training the students’abilities to self-study, present, 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cooperative learning team;Sino-foreign cooperation
作者简介:秦炳旺(1984—),男,山东聊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收稿日期:2015-10-11
中图分类号:G 71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4806(2016)01-00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