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充气压缩泵与不同强度功能训练在预防骨科病人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2016-04-07何海洪史新春王淑勉
何海洪,史新春,王淑勉
间歇充气压缩泵与不同强度功能训练在预防骨科病人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何海洪,史新春,王淑勉
Application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pump and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functional training in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He Haihong,Shi Xinchun,Wang Shumian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Xinjiang 830001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充气压缩泵与不同强度功能训练在预防骨科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入住我科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1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高强度组、低强度组、间隙充气压缩泵组。高强度组及低强度组病人入院后即开始进行踝关节的主动屈伸、内翻外翻练习及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高强度组于每天上午、中午、下午、睡前4次完成,每次20 min,每组动作10 min。低强度组于每天上午、中午、下午3次完成,每次10 min,每组动作5 min。间隙充气压缩泵组每日治疗2次,每次20 min, 7 d为1个疗程。[结果]低强度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高强度组,高强度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间歇充气压缩泵组。[结论]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可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
关键词: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训练方法;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其后遗症会造成生活质量极度下降,严重时可致残[1-3]。积极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科以股骨颈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间隙充气压缩泵与不同强度功能训练方法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入住我科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颈骨折病人。纳入标准:①年龄40岁~85岁;②同期在骨科中心脊柱、创伤一科行单髋、双髋部骨折手术的病人;③合并有严重复合伤、有糖尿病史的病人;④术后常规检查及B超检查无血栓的病人;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的病人。排除标准:①有深静脉血栓史、严重肝肾疾病、肺水肿或下肢水肿、心脑血管疾病、下肢严重动脉硬化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病变的病人;②下肢有外伤史;③资料不全及中途退出的病人。
1.2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高强度组、低强度组、间隙充气压缩泵组。对3组病人进行术前宣教,告知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4],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尤其是对易发生DVT的高危人群如高龄、女性、不良嗜好、血糖升高、体重超重等病人的宣教,让病人了解DVT常见症状、危害性及术前训练、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让病人初步掌握本病基本知识[5]。3组病人出院后均给予随访,随访时间为1个月~6个月。术后1个月来院复查,其余时间电话随访。
1.2.1不同强度训练方法对股骨颈骨折行牵引的病人主要行踝关节的主动屈伸、内翻外翻练习及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即绷紧大腿肌肉10 s,然后放松10 s,每组20个,每日4 次或更多,反复练习。功能训练由研究小组专人负责指导。病人从入院第1天就开始做踝关节的主动屈伸、内翻外翻练习及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高强度组于每天上午、中午、下午、睡前4次完成,每次20 min,每组动作10 min。低强度组于每天上午、中午、下午3次完成,每次10 min,每组动作5 min。
1.2.2间隙充气压缩泵组对股骨颈骨折行手术的病人做间隙充气压缩泵的治疗。间隙充气压缩泵治疗原理:是通过多腔体充气气囊有次序有节律地进行充气膨胀挤压、放气,达到促进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目的。我科间隙充气压缩泵治疗均使用韩国(株)大星产业,型号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Mark Ⅲ plus(MK-400),压力参数40 mmHg~60 mmHg(1 mmHg=0.133 kPa)。间歇充气加压治疗时间:术后第2天开始,每日2次,每次20 min,7 d为1个疗程。
1.2.3评价方法术前及术后检查双下肢血管B超。生化检查:D-二聚体。观察下肢肿胀程度,测量周径,计算其差值。统计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功能锻炼与加压充气泵治疗总时间。
2结果
2.1病人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获得符合标准的病人192例,其中高强度组67例,男33例,女34例,年龄45岁~87岁;低强度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50岁~80岁;间隙充气压缩泵组57例,男23例,女34例,年龄51岁~82岁。3组病人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方式、手术种类以及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3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3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例(%)
3讨论
3.1不同强度训练方法适用于股骨颈骨折病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强度训练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DVT 的发生。股骨颈骨折特别是股骨近端骨折大多数为中老年病人,合并症较多,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人怕痛不愿活动,因此在术前、术后活动量减少,使静脉血流明显减慢和回流受阻导致血流滞缓易发生DVT[6]。在训练前要评估病人的年龄、卧床时间、合并症,针对病人情况制订训练计划并加以实施。护士要随时督促病人训练并掌握病人的训练量,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本研究显示,不同强度训练方法简单、安全、便于病人掌握、有利于静脉回流,降低了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低强度组血栓发生率为26.47%,高强度组血栓发生率为11.94%。
3.2间歇充气加压泵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虽然小腿静脉壁薄血流缓慢,但小腿肌肉收缩能起到踝泵的作用,可促进静脉回流从而维持血液正常循环。但当股骨颈骨折及手术时,病人怕痛而不愿活动使小腿肌肉收缩失去了踝泵的作用,导致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引起疼痛、水肿,易发生静脉血栓。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以使下肢血流速度增加240%,把停留在局部的组织胺等代谢物质挤到主循环里清除掉,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7]。本组1例病人术后在做间歇性充气加压过程中突然出现胸闷、气憋、意识丧失,经抢救无效死亡。因此在对股骨颈骨折病人做治疗前,一定要评估病人的年龄、手术时间、双下肢血管B超,根据病人情况调节充气加压泵的参数,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3.3间隙充气压缩泵与不同强度训练方法的效果比较低强度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强度组,高强度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歇充气加压泵组,而高强度组的优点适用于术后制动需长时间卧床及出院后从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锻炼的病人。间歇充气加压泵主要用于住院期间帮助病人渡过血栓的高发期,如果病人家中有便携式充气泵可有效巩固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DVT发生、消除肢体肿胀方面优势突出,可有效降低病人DVT的发生率。 另外,机械性装置在预防DVT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间歇充气加压泵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总体疗效优于不同强度训练方法,但两者均能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干预方法,以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程正平,朱利萍.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形成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21(19): 45.
[2]王雪娇,陈丽萍.品管圈在提高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21):2070-2072.
[3]龚燕岚,沈春燕,马力凤,等.看护人员认知行为对下肢骨折后预防迟发性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3A):873-874.
[4]何文霞,徐雪梅.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12(2):1388.
[5]杜雪莲,刘凡,谭艳庆.护理干预对预防腰椎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2008,15(11):36-37;39.
[6]黄淑君.3种方法预防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154-155.
[7]陈淑娜.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在预防术后DVT 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113.
[8]胡雪蓉,汪萍.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临床护理,2013,20(3):115-117.
(本文编辑范秋霞)
(收稿日期:2015-01-09;修回日期:2015-10-28)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2.034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1B-0214-02
作者简介何海洪,主任护师,本科,单位: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史新春、王淑勉(通讯作者)单位: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项目,编号:201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