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的效果观察

2016-04-05吕梅芬赵友兰张世英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云南曲靖65500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良肢圈员品管圈

吕梅芬,赵友兰,张世英(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云南 曲靖 655001)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的效果观察

吕梅芬,赵友兰,张世英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云南 曲靖 655001)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2月~2015年7月)和实验组(2015年8月~2016年2月),各36例。对照组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实验组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品管圈活动小组的建立,利用主题制定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与原因分析、对策制定以及措施改进等手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准确摆放良肢位。对比两组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和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和满意度分别为63.89%、72.22%;而实验组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和满意度91.67%、94.44%,即实验组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和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和满意度,同时对圈员整体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品管圈;脑卒中;良肢位摆放;准确率

脑卒中作为老年患者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经临床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够有效治愈,但部分患者仍然存在不同程度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而在其脑卒中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作为预防患者痉挛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关键,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因患者自身、家属和医护人员等因素,导致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低,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我院康复科开展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小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2月~2015年7月)和实验组(2015年8月~2016年2月),各36例。将本科室2015年8月初创建品管圈小组命名为“放馨圈”,实质为在医护人员的护理下,实现患者舒心、家属放心、馨香暖心的目的。其中品管圈小组共有成员12名,包括圈长1名、副圈长1名、辅导员2名、圈员8名,选举本科室神经康复护理组组长担任圈长、副圈长由副护士长担任、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圈员由主管护师与护师组成。小组成员共同遵循“品质管理”原则。

1.2 方法

(1)主题选定:由圈长带领圈员开展科室研讨工作,利用头脑风暴法拟定多个品管圈主题,再依据问题急迫程度、可行性与圈员能力,对“输液漏签名”、“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低”、“跌倒发生率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等主题,结合“531”评分法的运用,将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设定为“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2]。

(2)现状调查:依据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调查表,其中涉及医护人员关注度和健康宣教、辅助设施与医护人员专业知识等内容[3]。调查结果显示,在2015年2月~2015年7月间,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中,共有良肢位摆放不合格13例,其由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足而导致摆放错误的患者为5例、健康宣教不足为4例、辅助设施不健全2例、医护人员关注度不足2例,良肢位摆放准确率为63.89%、护理满意度为72.22%

(3)目标值拟定:依据选题过程中圈能力的得分情况,设定本题圈能力为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90%、满意度>92%。目标值=现况值一(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4)措施制定:首先,对医护人员定期开展良肢位摆放知识理论培训及实践操作考核,由副圈长依据圈员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同时对所有圈员进行培训考核。其次,通过圈员健康宣教手册的制定,将其派发至患者及家属手中,同时增加与患者的沟通时间,对患者讲解良肢位摆放相关知识[4]。再次,在小组内选择3名圈员代表,通过良肢位摆放质控与实施表格的制定,将其纳入圈员的绩效考核中。最后,强化圈员责任心。另外,由圈长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相关辅助设施的购置,从而更好开展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工作。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良肢位摆放准确率和满意度对比

有形成果2015年8~2016年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及患者对准确进行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工作意识加强,实验组患者中良肢位摆放准确例数33例,即准确率为91.67%;护理满意例数34例,即护理满意度为94.44%。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和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良肢位摆放准确率和满意度对比 [n(%)]

2.2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圈能力效果比较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每名圈员对品管圈手法、PDCA工具、统计知识、团队精神、学习品管圈知识、对改善科室质量信心、沟通能力、幸福感、解决问题能力、对品管圈活动的兴趣等10个评价项目(1-10顺序)进行评价,按每项5、3、1分进行评分,计算平均分。圈员对PDCA使用工具、品管圈手法都有明显提高,积极性、自信心和幸福感也有大幅上升。见表2。

表2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圈能力效果比较

3 讨 论

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准确的良肢位摆放可有效预防肢体挛缩、肩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出现,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方面有着较高的价值[5]。对此,医护人员应全面掌握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方法,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调查显示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低主要由医护人员关注度和健康宣教、辅助设施与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等导致,即对照组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为63.89%、护理满意度为72.22%,而品管圈活动的创建,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将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护理满意度提高至91.67%、94.44%。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团队的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圈员主动参与,共同思考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进行追踪,做到持续改进,圈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每位圈员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适时激励。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准确率和满意度,同时对圈员整体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 廖春莲,谭春燕,胡 盼,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13):1626-1628.

[2] 方少琴,兰晓娥.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12-14.

[3] 王 丽,杜少萍,李学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1):4803-4805.

[4] 王晓华,赖玉莲,陈研艳,等.品管圈对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干预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3):713-715.

[5] 钟 捷,张月娟,余艳兰,等.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病人瘫痪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23):2115-2117.

本文编辑:王 琦

R742

B

ISSN.2096-2479.2016.11.159.02

猜你喜欢

良肢圈员品管圈
品管圈质量控制对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影响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如何提高品管圈圈会质量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哈萨克族患者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