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新型镇化差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016-04-05王雅洁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差异新型城镇化

高 雁,王雅洁,李 喆

(1.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01;2.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3.河北工业大学艺术教研室,天津 300401)



京津冀新型镇化差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高雁1,王雅洁2,李喆3

(1.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300401;2.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300401;3.河北工
业大学艺术教研室,天津300401)

摘要:为研究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差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首先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分别计算得出三地在这4个方面的综合水平;再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各项城镇化指标对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新型城镇化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差距不断缩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因素有所差异.

关键词:京津冀;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差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可见,新型城镇化已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国家提出要按照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和三省市具体的功能定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着力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其中,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在转移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变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那么,新型城镇化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力,能否助力京津冀产业对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推动力是否有所差别,唯有探究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有效引导三地协同、错位发展,形成京津冀产业空间新格局,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1 文献综述

1.1新型城镇化内涵及测度

吴江等[1]认为新型城镇化主要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型产业以及信息化为推动力,追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彭红碧等[2]认为新型城镇化道路不仅要注重人口、产业、生产要素等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增长与扩张,更要注重其质量的提升以及人口、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更要考虑社会、环境和资源利益;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更要符合子孙后代的利益.单卓然等[3]指出新型城镇化应具有三大内涵,即强调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每个内涵均可以通过经济、社会、体制制度和城市建设4个层面体现.张占斌[4]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包括人口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倡导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城镇化.综上,新型城镇化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2点:一是新型城镇化是一种包容性的城镇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各子系统相互协调、均衡发展;二是新型城镇化注重可持续发展,走高效、节约、绿色城镇化道路.

单以城镇化率作为测度指标不足以体现新型城镇化特征,采用综合性测度指标更为适宜.杨剩富等[5]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个方面建立了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蓝庆新等[6]建立由新型城镇化基本建设水平、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社会投入水平、新型城镇化环境友好水平4个准则层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徐林等[7]则从城市自然物质环境和城市人文环境两方面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新型城镇化“星系”评价体系.张向东[8]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生活方式、环境状态和城乡统筹6个纬度测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上可见,现有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包括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4个方面.

1.2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目前形成2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一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世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全球产业的分工与重组,进而形成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9];另一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有负向作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达到一定阶段后易陷入“丰收贫困”陷阱,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0].至于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研究还较少,且研究结果多表明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影响.如蓝庆新等[6]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强烈的空间冲击效应,能够显著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吴福象等[11]证明了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体系构造能助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然而,当前研究在以下两方面稍有欠缺: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如何;新型城镇化各项指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区域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都为我们留下了探索的空间.并且,京津冀作为探索改革路径、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区,研究该区域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2 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差异分析

2.1新型城镇化指标选择

本文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4个方面设计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由新型城镇化人口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社会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水平4个指标层17个评价指标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of new urbanization

2.2指标解释

新型城镇化人口发展水平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表现.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农业人口减少,城镇人口增加,但要注意农业人口向城镇的有序转移.这要求不仅是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即城镇化整体水平的提升,也要求人民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即城镇化整体质量的提升.

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是提升城镇化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解决城镇居民生活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持续提高,生活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

新型城镇化社会发展水平是以人为本城镇化的主要体现.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让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

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水平是走可持续发展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环境承载力与城镇化建设相适应,提升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走以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保证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同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整治现有被破坏的环境系统.

2.3基于熵权法的新型城镇化差异分析

熵权法是用于评价多指标综合的常用方法,它基于客观原始的数据信息,通过对各指标之间提供的信息量及各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分析,科学地、客观地为各指标赋权,从而减少赋权过程中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差.其数学原理是:假设有M个地区N项评价指标,形成原始的数据矩阵X =(xij)m×n(i=1,2,3...m;j= 1,2,3...n),对于某项指标xj,各指标的指标值xij差异越大,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起得作用越大.运用熵权法进行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

(1)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单位和量纲不同带来的影响:

(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和变异系数:

在信息论中,熵值ej表示系统的有序程度,其值越大,系统的有序性越高,反之,系统的无序性越高,则熵值越小.故定义差异系数gj= 1 - ej,其值越大表明系统的无序性越高,相应的指标在综合指数中的比重越大.

(5)求得综合评价指标数值:

在本文中,综合评价指标数值越大,则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越好.

图1为根据熵权法计算得出的2004—2013年京津冀新型城镇化人口综合发展水平.

由图1可见,新型城镇化人口发展水平指标值越大表明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越明显,其中最高为北京,最低为河北. 2004—2013年间,京津冀人口城镇化水平差距逐渐缩小,河北省人口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而北京、天津的人口城镇化综合指数则逐年降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京津两地城镇化进程较快,农村人口较少;河北省则存在大量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与京津相距甚远,但城镇化进程正逐年加快.

图2为根据熵权法计算得出的2004—2013年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图2 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标Fig.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s new urbanization

由图2可见,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值越大表明经济发展越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越高,2004年,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天津、河北与其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随后,三地差异不断缩小,2010年,三地差距达到最小,之后三地差距虽有所增加,但基本维持在比较小的差距水平上,2010年后天津经济城镇化水平超过北京,跃居三地第一位.

图3为根据熵权法计算得出的2004—2013年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社会综合发展水平.

图3 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指标Fig.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soci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s new urbanization

由图3可见,新型城镇化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指标反映了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2004—2013年,京津冀三地新型城镇化的社会发展水平均保持比较稳定的发展趋势,一直是北京领先,天津和河北的社会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当,但始终远远落后北京的社会城镇化.

图4为根据熵权法计算得出的2004—2013年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

图4 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水平综合指标Fig.4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social environ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s new urbanization

由图4可知,新型城镇化环境发展综合指标体现了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北京的新型城镇化环境发展水平一直领先天津、河北,但近几年北京的环境发展水平有所下降,天津、河北有所改善.

综合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的各项指标来看,京津冀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存在差距,北京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最高,天津次之,河北居于末尾,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京津冀三地新型城镇化发展呈差距不断缩小的趋势.

3 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3.1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2005—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以京津冀3个地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京津冀地区城镇差异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本文以产业结构升级系数(R)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蓝庆新等[6]的计算方法,构建产业结构升级系数的公式:

式中:yi为第i产业产值占总产业产值的比重;R的取值范围在1~3之间,越接近于3,说明该地区产业结构发展层次越高.

核心解释变量包括4个:①新型城镇化人口发展水平(POP),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②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ECO),用人均GDP表示;③新型城镇化社会发展水平(SCO),用百人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表示;④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水平(ENV),用人均绿地面积表示.

在控制变量选取上,本文选择了2个控制变量:科技投入(R&D),用各地区R&D投入经费表示;资本流动(CP),用各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表示.

3.2模型设定

本文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以京津冀3个地区为横截面单元,样本区间为2004年—2013年,建立如下模型:

式中:α、β、γ、ρ、ψ、δ均表示待估项;μi,t表示误差项.

对于本文的模型而言,有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之分,并分别对应不同的估计方法.由于比较京津冀三地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系数.

3.3实证结果

以产业结构升级为被解释变量,以新型城镇化人口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社会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水平为解释变量,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估计结果Tab.2 Estimated results of new urbanization impacting on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该模型调整后的R2为0.976,F统计量为60.118,DW值为2.409,模型整体效果不错,拟合优度很高,可以用来解释京津冀三地城镇化差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从表2的统计结果来看,新型城镇化指标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新型城镇化对推动三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三地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一,引致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因素有所差异.

北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人口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水平的回归系数都在1%水平上显著,对产业结构升级均有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即通过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城镇化能有效地推动北京的产业结构升级.其中,人口发展水平的推动作用最强,且远大于其他变量的作用,其余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

天津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水平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促进作用,而人口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却对产业结构升级局有负向作用,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河北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而人口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有负向作用.

控制变量中,科技投入对北京产业结构升级有负向影响,对天津、河北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影响,北京的产业升级过于倚重科技投入,故其产生了反向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北京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天津、河北产业结构升级有负向影响,说明天津、河北的开发程度还不高,特别是国外资本技术转移没有对该地区产业升级产生有利的影响.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4.1研究结果

(1)京津冀三地新型城镇化水平都在提升,但在空间上差异较大,人口城镇化北京显著优于天津、河北;经济城镇化水平三地差距不断缩小,2010年后天津跃居第一位,北京位居第二,河北处于末位;社会城镇化天津、河北发展水平不相上下,但远落后北京的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城镇化发展水平依次为北京、河北、天津.总体来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好的是北京,其次为天津、河北,但三地城镇化水平差距在不断缩小.

(2)从京津冀三地整体来看,新型城镇化的人口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均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影响,但4个因素依地区不同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又不尽相同.

(3)分地区来看,人口城镇化对北京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天津、河北产业结构升级为负向影响;经济城镇化对北京、河北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明显,对天津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负;社会城镇化对北京、天津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为正,对河北的影响为负;生态环境城镇化对三地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均为正,影响大小依次为北京、天津、河北.

4.2政策建议

(1)对于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现象,河北省应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依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抓住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提高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缩小与京津两地的差异.

(2)京津冀三地政府应分别采取针对性的政策,利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北京来说,应继续依靠人才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要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天津优化现有人才结构,提高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河北省应继续加强生态环境改善工作,提升公众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经济改革,同时,特别是扭转人才劣势现象.同时,三地也要注意其他结构性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适度投入研发资金提升产业研发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资本流动结构,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知识.

(3)三地应携手完成产业转移与承接,做好北京地区对津冀两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与示范以及津冀两地对北京产业转移的承接与支撑,共同推动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与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江,王斌,申丽娟.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9(3):88-91. WU J,WANG B,SHEN L J. Behavior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in China [J].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9(3):88-91(in Chinese).

[2]彭红碧,杨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J].理论探索,2010(4):75-78. PENG H B,YANG F.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J]. Theoretical Exploration,2010(4):75-78(in Chinese).

[3]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识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 SHAN Z R,HUANG Y P.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goals,contents,planning strategies and misunderstandings of new urbanization [J]. Urban Planning Forum,2013(2):16-22(in Chinese).

[4]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48-54. ZHANG Z B. Strategic significance and reform challenges of new urbanization [J]. 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2013(1):48-54(in Chinese).

[5]杨剩富,胡守庚,叶菁,等.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J].经济地理,2014,34(11):23-29. YANG S F,HU S G,YE J,et al.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new-urbanization on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in central China[J]. Economic Geography,2014,34(11):23-29(in Chinese).

[6]蓝庆新,陈超凡.新型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财经研究,2013,39(12):57-71. LAN Q X,CHEN C F. Does new-type urbanization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patial econometric research based on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3,39(12):57-71(in Chinese).

[7]徐林,曹红华.从测度到引导:新型城镇化的“星系”模型及其评价体系[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1):65-74. XU L,CAO H H. From measure to guidance:Galactic model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its evaluation system [J].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2014,11(1):65-74(in Chinese).

[8]张向东,李昌明,高晓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价[J].中国市场,2013(20):76-79. ZHANG X D,LI C M,GAO X Q.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s and its evalu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in Hebei Province[J]. China Market,2013(20):76-79(in Chinese).

[9] MICHAELS G,RAUCH F,REDDING S J. Urbanization and structuraltransformation[J].The Quarterly Journalof Economics,2012,127(2):535-586.

[10] FARHANA K M,RAHMAN S A,RAHMAN M. Factors of migration in urban Bangladesh:Anempirical study of poor migrants in Rajshahi city[J]. Bangladesh e-Journal of Sociology,2012,9(1):63-86.

[11]吴福象,沈浩平.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基于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3(7):89-98. WU F X,SHEN H P. New urbanization, infrastructure space spillover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based on empirical analysis of 16 core cities of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J]. Finance & Economics,2013(7):89-98(in Chinese).

Impact of new urbanization differences on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GAO Yan1,WANG Ya-jie2,LI Zhe3
(1.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Art Design,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3. Art Department,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new urbanization on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firstly,a new urbanizati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was constructed from demographic,economy,socie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n,the comprehensive level in the four areas was calculated with entropy method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Next,the impacts of every urbanization index on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as analyzed with panel data model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is rising and the spatial variation has been shrinking,and the specific factors of promot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vary among different areas.

Key words:Beijing,Tianjin and Hebei;new urbanization;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regional differences

通信作者:高雁(1968—),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E-mail:gaoyan@hebut.edu.cn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软科学项目(15456232D);2013年度河北省软科学项目(134576225D);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5040221)

收稿日期:2015-10-23

DOI:10.3969/j.issn.1671-024x.2016.01.016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24X(2016)01-0083-06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差异新型城镇化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从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城镇化发展对河南省产业升级的影响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