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变60例临床分析
2016-04-04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医院商洛726300项林海张云峰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医院(商洛 726300) 项林海 田 玲 王 鹏 张云峰
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变60例临床分析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医院(商洛 726300)项林海田玲王鹏张云峰△
主题词乳腺疾病/治疗超声检查影像引导活检
本研究对我院和交大一附院肿瘤外科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NPBL)患者60例的处理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此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以及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我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共同收治的住院患者60例(65个病灶),均为女性,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5岁。患者主要因常规体检、乳头排出分泌物或乳房刺痛、胀痛或轻度不适等来院就诊治,来院检查触诊均未明确乳房内包块发现,而经超声检查发现乳腺低回声结节,直径为4mm~13mm。3例周围有尾影边界欠清晰, 30例边界清楚, 3例可见点状强回声,1例可见包块后方回声衰减。
2方法
2.1仪器设备:Philips iE33超声诊断系统,配备13MHz高频探头,定位针选用美国Core biopsy needle 20G,定位针内芯钢丝头端带有“鱼钩样”倒刺,手术相应器械、可吸收缝合线、高频电刀等。
2.2定位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体位与手术时一致。于手术前定位,超声引导下将定位针垂直依次刺入皮肤、皮下组织至腺体组织,当定位针针尖到达近肿块时,将金属导丝推入,随后退出定位针,可将导丝前端倒钩打开,并将肿块固定于其内,体表保留5cm左右导丝,用无菌纱布覆盖导丝。定位时间选择术前1 d下午或者手术当日早上进行。
2.3手术方法:超声引导下肿块定位完成后,术者于手术室对患者实施手术,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加以适当静脉麻醉,术中根据导丝位置,以导丝为中心作楔形切除术,切除半径应大于超声定位的肿物最大直径,检查切下的标本,特别是检查导丝的尖端是否包含在切下的乳腺肿块标本内。对于用手可扪及确切乳腺肿物完整切除者,可直接送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否则需将切下的乳腺肿物标本先送超声波检查,待确定病变已完全切除后,方可送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待病理回报结果,若为良性病变,直接给予切口缝合结束手术;若病理报告为恶性,及时更改手术方式按标准术式施行手术。
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结果
1病灶的切除我们对60例患者均行首次成功定位,通过切除标本触摸证实或者超声检查方法确定病例均准确完整切除了乳腺肿物病灶,超声引导下定位的成功率达到了100%。并将完整切除包块同定位导丝一同送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导丝折断、移位及穿刺部位血肿。
2病理检查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变44例(占73.3%),包括良性乳腺增生病变26例,乳腺纤维腺瘤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乳腺囊肿伴导管扩张3例。恶性病变共16例(占26.7%),包括乳腺导管原位癌早期浸润3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导管内癌2例。大于40岁患者中乳腺癌11例,小于40岁患者中乳腺癌5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预后[1-2]。临床上直径1cm以下乳腺癌10年生存率为95%,直径1-2cm的乳腺癌10年生存率为85%[3]。本研究患者中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占26.7%,此部分患者因行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术而获益,术后及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实现了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这部分患者的随访可证实早期治疗对乳腺癌病死率的影响。通过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分为小于40岁(32例)和大于40岁(28例),小于40岁组中乳腺癌为5例,大于40岁组乳腺癌为11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差异。
NPBL活检术可行超声、钼靶和MRI引导下定位活检。临床上很多触诊阴性的乳腺肿物钼靶检查也阴性,主要是由于亚洲女性乳腺体积小、密度高,且钼靶引导下定位不能实时监控,操作复杂。MRI引导下定位活检是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但由于费用昂贵、扫描时间长等原因,不能作为常规方法。目前,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且超声具有检查迅速、精确、安全、经济等优点,不受乳腺腺体密度的限制,且对乳腺各个区段均能完整显示,且能提示乳腺肿物是否有血流信号,超声引导下定位可实时观察导丝穿刺位置。
本研究结果提示,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变可实现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于大于40岁患者的乳腺触诊阴性患者,建议必须行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术。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变具有经济、操作方便、直观等优点,且患者耐受性号,成功率高。
参考文献
[1]Siegel R, Ma J, Zou Z,etal. Cancer statistics, 2014[J]. CA Cancer J Clin,2014,64(1):9-29.
[2]Berry DA, Cronin KA, Plevritis SK,etal. Effect of screening and adjuvant therapy on mortality from breast cancer[J]. N Engl J Med,2005,353:1784-1792.
[3]Tabár L, Duffy SW, Vitak B,et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breast carcinoma: 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screening[J]. Cancer, 1999, 86(3):449-462.
(收稿:2016-03-17)
【中图分类号】R85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8.088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