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姆·琼斯》创作特点研究

2016-04-04郑佩伟张景玲

关键词:琼斯亨利汤姆

郑佩伟,张景玲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汤姆·琼斯》创作特点研究

郑佩伟,张景玲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亨利·菲尔丁是18世纪英国乃至欧洲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英国小说的发展过程和确立现代小说的形式方面,他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有着“英国小说之父”的称号。菲尔丁在注重小说思想性的同时,也格外关注小说形式方面的问题,其代表作《汤姆·琼斯》在框架结构、戏剧成分、教育功能和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现实主义文学

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1707-1754)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其代表作《汤姆·琼斯》被许多评论家称为英国和欧洲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我国对菲尔丁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新中国成立后对他的研究才形成一定的规模,改革开放之后研究成果逐渐多了起来。杨周翰认为《汤姆·琼斯》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整部小说的18篇里,每篇都有一个“卷首章”,菲尔丁把他对当时英国社会最关注、感受最深刻的问题都写进这个“卷首章”。[1]秦国林、张晓明认为,《汤姆·琼斯》主题鲜明、人物塑造成功、小说结构严谨、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独特,[2]这对正确把握整部小说的创作特点有较大帮助。高奋较为详尽地论述了菲尔丁的小说理论,认为其小说理论主要包括小说的界定、虚构与真实、小说的形式、小说家的资格、读者的作用等。[3]38-50这对分析菲尔丁小说的创作特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陈文娟、王秀芬认为菲尔丁善于描写紧张的矛盾冲突,善于用这些冲突来促成作品中主要矛盾的发展,用戏剧化的人物塑造法去刻画人物,而戏剧悬念及大团圆结局也是该作品戏剧特征的体现。[4]这对分析菲尔丁小说的创作特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运用盛行于西方的文本细读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较为详尽、较为全面地阐述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的创作特点,这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菲尔丁的创作思想。

一、《汤姆·琼斯》的框架结构

(一)严谨的架构布局

《汤姆·琼斯》分上下两册,每册九卷,共十八卷,每卷开头都有一篇序文(或称作“卷首章”)。故事情节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自第一卷至第六卷,以萨默塞特郡奥尔华绥和威斯顿两个乡绅的家庭为中心,以汤姆、索菲娅、小布利菲尔的三角恋情为主线,描写英国乡村的生活状态。第二部分自第七卷至第十二卷,主要描写汤姆被奥尔华绥赶出家门、索菲娅逃避婚姻由乡村到伦敦路上的种种冒险经历。第三部分自第十三卷至第十八卷,描写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来到伦敦大都市后的所见所闻,借以反映英国上流社会荒淫颓废的生活。小说可谓鸿篇巨制,全书布局十分严谨,虽然情节线错综复杂,但情节安排得有条不紊,都能紧紧围绕汤姆和索菲娅的爱情这条主线展开,“每一情节都有前因后果,不带偶然性,它们对故事进程都起了推动作用,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文学史上从来不曾有过这样卓绝的作品”。[5]7结构上,作者继承了盛行于16世纪和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Picaresque Novel)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汤姆被赶出家门后在路上的冒险经历:汤姆与士兵诺斯顿争吵被砸破头;遭遇拦路抢劫者帕特里奇;打败一伙强盗救下山中老人;在林中救下遭人强暴的沃特斯夫人;在厄普顿受沃特斯夫人引诱;索菲娅获悉后愤然离去;不顾一切追赶索菲娅;又遇拦路抢劫者,制服他后,给他50镑钱;后陷入贝拉斯顿太太等人的圈套。可以说,故事情节丝丝相扣,步步惊心,引人入胜。《汤姆·琼斯》结构上的严谨,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它“宏大的史诗框架结构及其有条不紊的布局方式不仅使它代表了18世纪中叶英国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而且也为以后的作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艺术模型”。[6]99高奋认为:“他的(菲尔丁)作品的精巧匀称、出人意料和引人入胜是备受注目的。他的《汤姆·琼斯》曾经被当代英国批评家F.W.希尔斯誉为帕拉狄奥式的建筑,处处流露着精密设计的姿态和精巧有序的谐美。作为这幢建筑的高明设计师,菲尔丁遵循着这样三条创作原则:1)循序渐进;2)重点突出;3)合情合理。”[3]42

(二)缜密的叙事结构

关于小说的叙事结构,马晓翙认为长篇叙事文学有两种基本的结构模式,即“网状结构”和“线状结构”。“所谓‘网状结构’是指叙事文学中的众多人物共时地处于同一空间,全部主要人物大致同时登场与退场,他们之间两两发生关系,相互交织成一张网。所谓‘线状结构’,是指主人公历时地从头到尾经历不同空间,与不同地点的次要人物发生相对短暂关系。当他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的时候,而前一个场面中的次要人物一般不再出现,即各个不同空间、不同场面中的次要人物只与主人公发生关系,各次要人物之间并不照面,也不发生关系”。[7]根据这一观点,《汤姆·琼斯》的叙事结构当属“线状结构”,整部小说的叙事在时空上围绕汤姆由乡下→在路上→到城里呈线状模式展开,叙事结构安排得非常缜密。小说在叙事角度上,作者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作者介入作品之中,由作者本人讲故事,每一卷的第一章都有一个序言,抒发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善恶真伪、婚姻爱情观、现实生活体验、文艺批评理论、文学创作方法等问题的看法。这种介入式的叙述方法是菲尔丁的独创,在他之前的作家如笛福、斯威夫特、理查逊大都采用第一人称叙事。鲁宾逊讲述自己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的生存状况,格列佛讲述自己游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马国的所见所闻,帕美拉以书信的形式向父母讲述自己的人生遭遇。关于这一点,有的专家评论道:“在菲尔丁所处时代,小说刚刚兴起,当时的小说艺术尚在摸索中,缺点和缺陷比比皆是。很多作者无暇顾及小说的结构和寓意,连笛福这样有影响力的作家所创作的作品结构上也十分松散。与他们相比,菲尔丁像古典主义作家那样在作品结构上颇费心力,这让《汤姆·琼斯》成为英国小说中结构上最完美的作品之一。”[8]231

二、《汤姆·琼斯》的戏剧成分

(一)戏剧要素

戏剧有三大要素,即舞台说明、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该小说中每一篇前面的序言、中间人物出场时的介绍和结尾处承上启下的说明性文字起到了舞台说明的作用。戏剧语言包括人物的对话、独白和旁白。小说中的人物繁多,为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安插了大量的人物对话,这在18世纪初期的小说中是不多见的现象,《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帕美拉》等小说中的对话少之又少。众所周知,戏剧的基本要素是戏剧人物矛盾的冲突,冲突越大剧情越能引人入胜,戏剧冲突对剧情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美国戏剧家约翰·霍华德·劳逊说:“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9]213就《汤姆·琼斯》而言,故事中最大的冲突主要体现在汤姆与小布利菲尔之间的矛盾上。汤姆是个性情中人,虽有时放纵情感,但总的说来,是个待人诚恳、乐于助人、嫉恶如仇的人,所以得到邻家女孩索菲娅的青睐。而小布利菲尔则是一个心胸狭窄、阴险奸诈之徒,尽管他迷恋着索菲娅,但后者并不买他的账,因此,他把爱情的失败全归咎于汤姆。他们的矛盾还体现在对奥尔华绥的家产继承权问题上,虽然汤姆来路不明,但奥尔华绥更看好他,这引起了小布利菲尔的妒忌和恐慌,在他后来知道汤姆是自己亲哥哥的情况下,依然不依不饶,想置汤姆于死地,以至于最后落得个人财两空的境地。汤姆获得了爱情和财产继承权,而小布利菲尔一无所获,善战胜了恶,大大增强了小说的思想性。从故事的圆满结局来看,也符合戏剧中剧情结尾的创作模式。

(二)戏剧手法

菲尔丁在该小说中还运用了戏剧中常用的对比的创作手法,一是人物的对比,集中体现在乡绅奥尔华绥与其近邻威斯顿之间、正面人物汤姆与反面人物小布利菲尔之间的对比上。奥尔华绥性情温和、慷慨大方、气质高贵,而威斯顿脾气暴躁、视财如命、举止粗俗;汤姆行侠仗义、与人为善,而小布利菲尔落井下石、阴险奸诈。二是环境的对比,这体现在萨默塞特乡下与伦敦大都市的对比上。萨默塞特风光旖旎,处处生机盎然;而伦敦灯红酒绿,到处乌烟瘴气。这种对比可谓是鲜明的,对主题的表达起到重要作用。小说中悬念的制造非常成功,从奥尔华绥在自己的卧室里发现弃婴汤姆开始,一直到故事的最后,作者才向我们揭开汤姆的身世,这是该小说最大的悬念,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另外,作者还运用了突转的戏剧表现手法,汤姆由于中了幕后操纵者小布利菲尔的奸计,在去求救于菲兹帕特里奇夫人时,被她丈夫撞见,两人拔剑决斗,结果汤姆把菲兹帕特里奇先生刺成重伤,汤姆被判为绞刑。汤姆被带往刑场,执行绞刑,绳扣已套在脖子上,正在此时,作者笔峰一转,剧情突转,在律师道林、沃特斯夫人、帕特里奇等好心人的努力下,最终揭开了汤姆的身世之迷,同时戳穿了小布利菲尔的阴谋诡计,汤姆被成功救下,好人得到好报,让读者甚感欣慰。这一剧情的突转产生极强的艺术效果,菲尔丁的艺术天赋从这里可见一斑。

三、《汤姆·琼斯》的教育功能

(一)讽刺手法的运用

小说的功能很多,最主要的有两大功能,即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菲尔丁在确保小说趣味性的基础上,极力发挥小说的教育功能,他坚信小说不仅仅娱乐人,而且教育人。“小说就像一面镜子,能够使读者照见他自己”。[3]48就《汤姆·琼斯》这部小说而言,作者主要通过讽刺手法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如,该小说中有着英国“桑邱”之称的帕特里奇是当时英国社会落魄文人的代表,尽管帕特里奇在汤姆流浪的整个过程中一直陪伴着他,并暗中帮助和保护着他,但是由于帕特里奇讲话口无遮拦,又不分对象、时间和场合搞恶作剧,所以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他当过小学教员,文化不高,因为怕别人说他不学无术,所以跟人说话的时候时不时地冒出几句不入流的拉丁文,让人忍俊不禁。作者对这类人给予一定的讽刺。布利菲尔上尉整天惦记着他大舅哥奥尔华绥先生的家产,费尽心机找来代数学和其他卜算方面的书籍,暗中卜算奥尔华绥的死期,他机关算尽,没想到自己却遽然而死,很有讽刺意义。哲学家方正和神学家斯华康是奥尔华绥请来的私塾先生,他们市侩思想严重,为讨好小布利菲尔,联手挤兑汤姆,他们满口仁义道德,暗地里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索菲娅违抗父命逃婚来到伦敦,暂住在其表姐贝拉斯顿家中,一开始表姐对她很是关照,但当得知她是来找汤姆时,马上翻脸,并设计让费拉莫对她施暴,表姐的目的是能独得汤姆的爱,作者对这种人的虚伪本性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山中老人的那部分描写也很有讽刺意义,老人独自一人在山上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料却遭到两个盗贼的算计,幸亏汤姆拔刀相助才躲过一场劫难,由此也讽刺了英国社会的毒汁无孔不入。汤姆被一军官打伤后住在一小客栈,初来时,老板娘看他像个阔少,很是客气,住了几天,当他结账离开时才发现身上的500镑钱不见了,老板娘立马翻脸,嘴里骂骂咧咧地把他的衣物扔到楼下,将还没有完全伤愈的汤姆推出门外,她这种金钱至上的丑恶嘴脸由此暴露无遗。菲尔丁对这种人给予了无情的讽刺和严厉的批判,由此就达到了警示人、教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善恶人性的鲜明对照

菲尔丁格外强调小说扬善惩恶的创作目的。他“运用一切才智和幽默,力图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将人们从他们习以为常的愚昧和邪恶中拯救出来”。[3]50在《汤姆·琼斯》中,菲尔丁通过对真、善、美的褒扬和对假、恶、丑的批判,使小说真正发挥了道德说教的作用。众所周知,文学即是人学,主要是用来塑造人物、揭示人性的。菲尔丁认为人性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虚伪是真正可笑的事物的唯一源泉,小说家的任务便是赞美真实的人性,暴露虚伪的人性,创造具有真实人性的人物性格以达到教育、娱乐的目的”。[10]309就《汤姆·琼斯》而言,菲尔丁在小说中成功地为读者竖立起分别代表善、恶的两个靶子,汤姆是真、善、美道德观的代表,而小布利菲尔则是假、恶、丑道德观的代表,善恶人性的对照,可以说是再鲜明不过的了。在这里,作者的扬善主要体现在对正面人物汤姆的塑造上,而他的惩恶则体现在对反面人物小布利菲尔的塑造上,“体现在一个人物身上的善良能够使任何心存善意的读者滋生景仰之情和爱慕之意,而出现在人物身上的缺陷则能够震撼读者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教育”。[3]48汤姆心地善良,待人诚恳,是善的代表;小布利菲尔恶贯满盈,虚伪奸诈,是恶的化身。故事的结局是汤姆获得舅舅的财产继承权,同时收获了索菲娅的爱情;小布利菲尔一无所获,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汤姆战胜了小布利菲尔,美德战胜了邪恶,小说很好地发挥了自身的道德教诲功能。

四、《汤姆·琼斯》的语言风格

(一)通俗易懂的词汇

亨利·菲尔丁作为语言大师,其语言风格通俗、流畅、生动、有活力,读来毫不费劲,“读他的作品仿佛游泳者置身于强劲清澈的溪流,放心地去让每一个漩涡指引,在水流的弹性律动中享受安全、享受舒适、享受令人愉悦的轻松”。[11]181比如,小说中有一段对索菲娅外貌的描写是个很好的例子,作者描写了她匀称的肢体、乌黑茂密的头发、饱满的额头、浓密的眉毛、炯炯有神的双眸、规整的鼻子、红润的薄唇、椭圆的脸蛋、带酒窝的面颊、大小适中的下巴以及百合色的皮肤,等等。在这一部分中,为了凸显索菲娅的美,作者首先用了一些与其美貌相称的名词,如:rose, lily, ivory, alabaster, delicacy, symmetry, fashion, softness, luster等;然后用了不少形容词,如:exact, delicate, nice, oval, full, regular,luxuriant, natural, pure, eloquent, equal等;最后用了一些副词加以强调,如:extremely, certainly, exactly, gracefully, finely, justly, distinctly, newly等。菲尔丁通过对这些词汇的恰当运用,活灵活现地把一个貌若仙女的索菲娅呈现在读者面前。他生活的时代距今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小说中的这些词汇,现在看来也不过时。另外,菲尔丁的词汇非常丰富,例如,他在描写当时英国社会的坏女人时用了很多不同的词汇:Slut, hussy, harlot, jade, strumpet, trull, demirep, bitch, trollop, baggage等,不过用来描写坏男人的词语并不多。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符号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有意义的是这些符号所携带的文化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量坏女人词汇的运用,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时英国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二)严谨的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上,菲尔丁多用复合句表达思想,如在第八卷第四章中,有这样一句话:“The drawer having obeyed his commands, he was, after some time, attended by the barber, who would not indeed have suffered him to wait so long for his company had he not been listening in the kitchen to the landlady, who was entertaining a circle that she had gathered round her with the history of poor Jones, part of which she had extracted from his own lips, and the other part was her own ingenious composition.”这句话中包含了由两个who和一个which引导的三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这样使思想的表达更加严谨。再就是,菲尔丁在《汤姆·琼斯》中大量运用格言警句般的句子,这些句子,句意凝练,结构严谨,使表达思想更具说服力。如:You can know a man by his companions(认识一个人先看他结交的朋友);Misfortunes don’t come single(祸不单行);People are able to read in no book but their own(书非己有不能读);Small things affect light minds(小人物满足于小成就);To say black is one’s eye(揭人短处);No one reaches the depths of turpitude all at once(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Strength united is more powerful(团结就是力量);A good countenance is a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姣好的容貌就是一封推荐信);A wise man may sometimes learn counsel from a fool(愚者千虑,必有一得);Money makes the old mare trot(有钱能使鬼推磨);When once you are got up, to kick the stool from under you(过河拆桥)。小说中像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五、结语

在《汤姆·琼斯》这部小说中,菲尔丁在深刻揭示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展现英国18世纪中叶城乡包罗万象的社会风貌和批判上流社会以金钱门第为基础的婚姻观这一中心思想的同时,对小说的形式同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他那个时代小说结构如此严谨,实在是难能可贵,“在艺术结构上,菲尔丁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写作大师啊!我敢说《俄狄浦斯王》、《炼丹术》和《汤姆·琼斯》是迄今为止结构最为完美的三部作品”。[10]315在叙事上,他突破了同时代作家多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做法,采用第三人称及介入式的方法,更为客观地进行讲述,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迭起,矛盾冲突不断,剧情戏剧色彩浓厚。在充分发挥小说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的作用方面,菲尔丁借助于讽刺的手法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文中这一手法无处不在,其中主要有两种讽刺形式:第一种是轻快调笑式,用来消除大众的愚昧行为;第二种是严厉式,用来鞭挞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在语言运用方面,他的语句富有很强的逻辑性和韵律感,读他的小说犹如读一篇行文流畅的长长的散文,简直就是一种精神享受,拜伦称他是“描写人性的散文荷马”一点也不为过。

[参考文献]

[1]杨周翰. 菲尔丁论小说和小说家——介绍《汤姆·琼斯》各卷首章[J].国外文学,1981,(2).

[2]秦国林,张晓明.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评菲尔丁的小说《汤姆·琼斯》[J].北方论丛,1996,(2).

[3]殷企平,高奋,童燕萍. 英国小说批评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陈文娟,王秀芬. 菲尔丁的小说《汤姆·琼斯》中的戏剧特征分析[J]. 安徽文学,2009,(12).

[5][英]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M]. 萧乾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6]李维屏. 英国小说艺术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马晓翙. 西方小说的叙事结构[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8]李维屏主编. 英国文学思想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9][美]约翰·霍华德·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邵牧君,齐宙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1.

[10]侯维瑞. 英国文学通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1]赵红英. 英国文学简史指南[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李逢超)

A Study of Features of Fielding’s NovelTomJones

Zheng Peiwei, Zhang Jingli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handong,Zibo, 255000)

Abstract:Henry Field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alistic novelist both in England and even in Europe in the 18th century. In the developing course of English novels and the establishing of all the forms of modern novels, his importance as a novelist is incomparable, so he is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English Fiction”. While he values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novel, Fielding pays more attention to formal elements of the novel. His masterpiece Tom Jones has its salient artistic features in terms of structure, dramatic elements,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language style.

Key words:Henry Fielding; Tom Jones; realistic literature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40(2016)01-0053-05

[作者简介]郑佩伟,男,山东平邑人,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张景玲,女,山东临沂人,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历史学硕士。

[收稿日期]2015-05-27

猜你喜欢

琼斯亨利汤姆
琼斯太太的魔法
在诗歌创作与诗歌批评之间:德里安·丽斯-琼斯①教授访谈录
贪吃的汤姆
找找看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的空间解读
大公鸡亨利
掉钱
找找看
你离成功很近
亨利.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