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

2016-04-04黑龙江省海林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黑龙江牡丹江157199

关键词:预防治疗诊断

赵 军(黑龙江省海林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199)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

赵 军
(黑龙江省海林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199)

【摘要】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病理状态里面的一种,发病原因是孕妇自身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作为临床产科的一种严重病症,治疗的难度较大,同时死亡率较高。临床症状表现为休克、全身出血、肾功能衰退等。为了降低该病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应该做到尽早预防,在预防的基础上做到尽早诊断及尽早治疗。

【关键词】预防;诊断;治疗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不是单一的某一疾病,由多种疾病所引起,主要的病理症状为止血功能紊乱,在普通分娩或者是异常分娩后的一个短暂的时期内是发病的高峰期[1]。该病症的特点是发病迅速,且病症一发作起来病情往往都较为凶险[3]。众多血小板、凝血因子的损耗,同时促凝蛋白的总量下降伴随着全身出血、循环障碍、消化出血、肉眼血尿、阴道出血(鲜红的颜色)、呼吸困难、器官受损等等一系列症状。产科DIC常常继发于产科的并发症,对于母婴的健康和生存都存在重大的影响。患者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发病速度快、母婴的死亡率偏高、对患者的及时有效的诊断以及迅速的治疗是降低发生率的最有效方法。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产科发生的29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例的诊断、治疗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临床经验。

1 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对于切实提高DIC治愈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遇到胎盘早期剥离、重症感染、宫内死胎、重症妊高症等等,在分娩后或产后大出血、血液不凝、休克、及栓塞四种临床表现之一的要联想到本病的可能[3]。本组29例DIC患者都有以上临床表现。

对于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不能依靠简单的检验来确立或者除外,而是需要综合众多评估临床症像和检验结果来做诊断,由于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极度的动态状况,所以要做一些动态的检验和追踪,如果已经知道存在与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潜在临床病变的患者对诊断有必要采取重复检验的方式[4]。

2 治疗方法

前期对于潜在患者的病症诊断和发掘同时进行有效治疗是提升治愈率的关键因素,潜在患者的病症将自发地消除。碰到特殊的凝血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制定特殊的治疗方案。

(1)为患者补充凝血因子[5]。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当患者处于消耗性低凝血期时为患者补充凝血因子,可以是冰冻的血浆或者是新鲜血液。全部稳定的凝血因子都包含于该制品中,但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VⅢ和V,主要用于凝血因子VⅢ和V以外的因子缺乏症患者的治疗补充凝血因子可以维持血容量同时纤维蛋白原也有很好的止血效果。

(2)隔断促使凝结的物质源头,需要用妥当的措施和方法终止产妇的妊娠,切除子宫是对出血不止的患者隔断促凝物质来源的最有效快捷的方法[6]。

(3)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吸氧和改善患者的微循环,改变酸中毒的状况和平衡身体电解质。微循环,是指血液在静脉和动脉之间的循环,是一个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地方[7]。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组织液和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的血流量与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障碍可能由于微循环障碍引起。

(4)肝素是一种医学上作为抗凝剂,结构是两种多糖交替组合而成的多聚体模式,身体内和身体外都具有有抗凝血疗效。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问题、心肌梗死、心血管手术、心脏导管检查、血液透析和其他。当今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的极速前进,肝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作为抗凝剂的一种,肝素对抗凝有效作用,对于早期患者,可以用小剂量的肝素对急性弥散性凝血减少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消耗,恢复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含量,但是一定要注意用药的时机,处理不当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出血加重。首次肝素1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30 min注射完,再使用10 mg肝素加入500 mL液体中,24 h内缓慢滴注或间断性静脉滴注,这种方式对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明显的效果。本组29例DIC无死亡病例,病程21~43天。

3 讨 论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作为一种严重并发症,它的特点是发病迅速且病情发展快,通常具有较高死亡率。如果在发现、诊断、治疗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到及时处理都会对患者有致命的影响。产妇血小板的凝聚、血液的高度凝聚和大量的凝血物质进入产妇的血液循环系统都容易

导致病状的发生,与此同时,产妇由于出血量大、血液不凝、容易伴随着休克等[8]。对于患者的治疗理念主要是隔断凝血物质的来源,适当合理地使用肝素,这种方式对早期治疗微血栓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出血量非常大的并且血液不凝固的,就需要通过补充纤维蛋白原以及新鲜的血液和血浆来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

这种疾病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众多的患者发生在产科的合并症孕妇身上。有效的应对这种病症的两种有效方式为自身保健和及时治疗,同时这两种方式对于降低该病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也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婉霞,王永红.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5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5(11):1559-1562.

[2] 董宏伟,黄 瑛,朱永林,等.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8):936-937.

[3] 吴松远,温静雅,孔祥骞,等.输注冷沉淀在治疗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5):614.

[4] 刘永生.肝素联合成分输血对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4):5985-5987.

[5] 梁逸仙,叶锦俊,赵 丽,等.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联合检测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上的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5,21(1):25-26.

[6] 朱建香.25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46-147.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中图分类号】R554.8;R7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6.147.02

猜你喜欢

预防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