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临床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
2016-04-04陈凤鸾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中医医院广西桂林541500
陈凤鸾(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中医医院,广西 桂林 541500)
探究临床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
陈凤鸾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中医医院,广西 桂林 541500)
【摘要】产后出血是产后的常见病症,不仅会影响产妇自身的身体健康,还可能造成一定的死亡率。在产妇分娩前后,对产妇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还能有效防止产妇的负面情绪产生而引发其他疾病,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存质量。产后24 h是产妇的关键时期,出血率最高,需要进行密切监护,若护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产妇的异常,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则会对其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加强产科的护理服务质量,从心理、饮食、病情检测等方面制定全面的护理措施,并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特征以及潜在原因进行出血预测及评估,做到早期干预以及全面护理。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干预;对策;效果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大出血现象已成为了产妇在手术期间威胁到产妇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产后大出血具有发病急、出血量大、难控制的特点,因此极易导致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而在这一过程中倘若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就会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1]。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综合干预措施对于产妇心理状况及产后出血情况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产后出血还可伴有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腹泻、浮肿、乳汁不通、脱发、畏寒等情况[2]。给产妇带来非常大的伤害。关于对产后出血原因及预防的探究也成为了医学中的重点,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观察。
1 产后出血的原因
产后出血指的是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大于500 mL,剖宫产时超过1000 mL,为分娩期较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为分娩总数的2%~3%[3]。通常情况下,产后出血发病突然,若未及时抢救,可危及产妇生命,也是我国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引起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1)分娩方式:阴道分娩若产程太长,滞产,继续阴道分娩较剖宫产更容易发生宮缩乏力出血;2)子宫因素:产妇因子宫因素极易出现宫缩乏力、子宫肌纤维缩复异常等,进而出现产后出血;3)基础疾病:产妇因体质较差,极易合并各类妊娠疾病,导致产后出血;4)胎儿因素:若胎儿过大或者多胎妊娠均会加重产妇的生产负担,致使产道裂伤,导致产后大出血;5)精神因素:因产妇对分娩恐惧、紧张过度等致使生产困难、身体状况差,最终导致产后出血;6)流产史:产妇因人工流产其子宫内膜受到损伤,致使胎盘植入,造成产后出血[4]。
也有学者研究显示,产后出血的情况多发生于难产妇、经产妇和高龄产妇;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32(66.7%)、胎盘因素8(16.7%)、产科损伤5(10.4%)和其他因素3(6.3%)。
2 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
产后出血的及早预防:1)针对育龄妇女应做好相应的计划生育宣传,防止其因流产而使子宫内膜损伤,从而有效减少因胎盘植入、粘连或前置胎盘而造成的产后出血;2)强化孕期健康教育、系统管理,完善与优化服务模式,对孕产妇进行适时适当的孕早中晚期、分娩期与产后相关知识宣教;3)提高孕期营养适宜性、合理性及科学性指导,尽量避免产妇因孕期营养过剩及胎儿过大等高危因素的发生;4)加大对妊娠期巨大儿、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筛查力度,避免过期妊娠,强化对病理妊娠管理的力度;5)倡导自然分娩,注重助产技术与手术技巧的提高;6)对剖宫产指征应严格、熟练掌握,实现剖宫产率的有效降低,进而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7)举办相关培训课程以帮助产科医生、护士及助产士提高其产后出血量评估的准确性;8)分娩及手术中应严格使用统一标准且吸水性良好的集血垫,产后出血计量器具应尽量简便易操作且计量精确[5]。也有学者提出了针对不同产程采取的临床护理对策:第一产程:留意产妇的体能损耗情况,积极帮助产妇补充高能食物,定时查肛,针对部分产程延长的妇产,合理的使用镇定剂[6]。第二产程:在严格做好控菌处理,指导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如何保护会阴,将产道撕裂伤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小。同时合理的掌握手术的时机,同时密切观察切口的出血量。胎肩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第三产程:在胎盘娩出后,对出血量进行正确的测量,在胎盘尚未剥离前,不要太早的对脐带进行牵拉,若发现胎盘出现剥离体征后,需要及时协助胎盘娩出,并对胎膜的完整性进行检查。
同时,针对患者的病症特征,也需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例如针对产后大出血,应及时的对患者补充血容量,留意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皮肤的颜色,注意静脉输液的速度。对患者子宫进行按摩,令其子宫恢复收缩功能,同时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止血。
也有学者提出了子宫按摩的护理模式,即医护人员在第3产程时,一手放置在产妇的下腹部,手指有节奏地经产妇腹部放松子宫宫底、子宫左右侧壁,而掌心则有节奏地按摩子宫前壁,按摩力度需均匀,确保产妇无不适。以30次min的节奏进行按摩。当胎盘剥离现象出现时,需停止按摩,而是将左手拇指与其他手指分开,压在耻骨联合上方,有节奏地以手掌抵住宫体部向上推动,右手则需要握住脐带向外牵引以帮助胎盘娩出[8]。
加强产后2 h的优质护理,产后2 h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关键时期,可通过加强病情监测以及密切的出血评估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产妇的会阴切口、宫缩情况以及膀胱排空情况,并定时观察产妇的意识、神志、面色、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基本生命体征,询问有无头晕、目眩等自觉症状,若出现任何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做出技术的处理。尤其在患者出现休克病症后,应及时补充血容量[9]。因软产道裂伤、宫缩乏力、胎盘原因或产妇自身凝血功能的障碍,均会造成产后出血的症状,根据不同的诱发原因,需要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到及时预防,及时治疗,降低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危险[10]。
饮食护理也是规避产后出血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学者研究发现,产妇于生产前加强营养摄取,补充维生素、蛋白质以及铁含量高的食物可有效增强体质,对产后出血病症可达到一定的控制。
3 药物治疗方案在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
产后出血患者还可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进行预防措施,有学者提出采用欣母沛的治疗措施,于臀部肌肉或宫体进行250 μg的欣母沛药物治疗,单词注射时若效果不够明显,则可在间隔15~30 min后进行重复注射,注射总剂量不得超过2 mg。通过对166例产妇的观察可知,单次注射欣母沛后177例(90.3%)产妇治疗有效。通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使用,可有效进行宫缩治疗,然而增加药物剂量对收缩子宫的效果不够明显。我院在通过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后,未发生子宫切除及孕产妇死亡病例,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为100%.也有学者提出采用耳穴压豆的治疗措施,耳穴主穴取身心穴( 焦虑穴)、快活穴、神经系统皮质下、神门、枕。配穴取神经衰弱区、神经衰弱点、肝、心。耳是人体各类器官的缩影,与身体器官也有着较大的关联性,通过穴位的治疗,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从而进行情绪的调节,改善了患者产后抑郁、失眠等病症,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4 结 语
产后出血关系着产妇的生命健康,护理不当可能引起较高的医疗纠纷事件,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这不仅要求医护人员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术,做好围产期保健和产前护理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正确处理。还需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做好产时、产后预防工作,才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产妇,以乐观的精神感染产妇,做好心理抚慰,建立良好的信任感。一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针对出血原因及时处理,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产科医疗质量和产妇的生存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分析,首先探讨了诱发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大致表现为分娩方式、子宫因素、基础疾病、胎儿因素、精神因素、流产史。而针对不同的出血因素,结合诸多临床学者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主要表现在产前预防、产后大出血急救方案的完善、子宫按摩的护理模式、产后2 h的优质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通过对患者做到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及优化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了产后出血的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达到更加和谐的医院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48-49.
[2] 官爱萍.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45-46.
[3] 郑新军.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4-65.
[4] 吴文雪,林小平,傅银敏,等.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63-64.
[5] 蓝根妹.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56-57.
[6] 张春萍,陈益君.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54-55.
[7] 张文敏.护理干预对孕产妇不良情绪及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3(18):19-21.
[8] 陈惠芬.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无创性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6):31-32.
[9] 蓝卫美.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32.
[10] 戴明亮.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57-58.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病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6.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