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旅游的概念与本质

2016-04-04杨美霞

关键词:异地旅游者本质

宋 欢, 杨美霞

(泰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养老旅游的概念与本质

宋 欢, 杨美霞

(泰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养老旅游被学者们所关注,但在研究中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对养老旅游概念的研究不够严谨,缺乏更深层的本质探讨。本文首先综合评述养老旅游概念,指出正确把握“旅游”和“养老”的逻辑关系是定义的关键,审美是养老旅游的核心,精神愉悦与身体修复是实现养老旅游的途径,在提出养老旅游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养老旅游与旅游养老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概念的研究是理解本质的基础,正确理解本质对养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养老旅游服务具有指导作用,对养老旅游本质的探讨应该从主体和现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考虑异地性和审美性这两个核心特征以及人这一主体的本能需求。沿着这一研究思路,最终提出在非惯常环境中通过审美达到生存与自由的统一是养老旅游的本质。

养老旅游; 老年旅游; 旅游养老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国际标准,我国已然跨入老龄化的行列,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逐步受到关注。旅游与养老的结合早已有之,但我国学者近十年才从理论上予以关注,且更注重与养老有关的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对其基础理论研究则稍显薄弱,特别对于概念的研究并不科学严谨。学术研究中概念的解释与分析对相关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活动起着基础及导向作用,概念的混淆容易造成研究对象的错位或泛化,比如有学者将美国太阳城作为养老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予以分析[1],显然,美国太阳城的开发模式是基于养老而非基于旅游,是一种异地养老开发模式而非养老旅游开发模式,此种谬误不一而举。对养老旅游概念的研究是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基础,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与概念研究紧密相连的是关于本质的研究,本质研究是从哲学角度来审视养老旅游这一现象,其对于深化理解养老旅游的概念,把握养老旅游发展规律及养老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指导性作用。事实上,任何一个研究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式的思考,缺乏哲学思考的研究容易偏离方向,陷入南辕北辙的困境。正因如此,旅游的本质作为旅游研究的基础性核心问题之一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焦点,先后有经济本质说、文化本质说、审美本质说、体验本质说等,虽无定论,但对于养老旅游本质的研究都有借鉴意义。相反,养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对其本质的探讨对旅游本质的思考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养老旅游概念研究评述

在养老旅游这一概念提出之前,老年旅游、养生旅游、度假旅游等相关研究中均已涉及养老,目前,学者们对养老旅游概念的认知较为一致,基本认为“养老旅游是老年旅游者以异地养老的形式而发生的不以工作、定居和移民为目的的旅行、暂居和游览活动的总称。”[2-5],这一概念显然是以“艾斯特”定义为基础,加上“老年旅游者”以及“异地养老”这两个限定词融合而成。也有学者提出“养老旅游是老年旅游者在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且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异地养老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综合”[6],这是以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所下的定义为基础。从以上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养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应该在旅游的基础上进行定义[6],学者们对于这一点形成了基本的共识。以上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虽然表述上稍有差异,但核心理念都是以老年旅游者为主体,在异地养老过程中发生的旅游活动。前者将旅游活动局限为旅行、暂居和游览,而后者则强调非利益的目的。这两个代表性的概念落脚点在养老,在逻辑上是先养老后旅游,均指老年旅游者在异地养老过程中的旅游活动。其问题在于养老过程中的旅游活动是否都有利于养老?与养老这一目的相背离的旅游能否称为养老旅游?养老旅游在定义时到底应该强调目的还是应该强调过程?笔者认为定义的落脚点应该是旅游,旅游活动中以养老为目的的部分才能称之为养老旅游。在“旅游”这一定义尚未形成共识的前提下,作为其分支的“养老旅游”的定义如此一致,说明对养老旅游的研究仍趋于功利性。

与养老旅游紧密相关的另一概念是旅游养老。虽然名称表述不同,但大多数学者仍从旅游的角度对旅游养老进行定义,认为旅游养老是老年旅游的一种[7],且表述与养老旅游并无二异[8,9],即便有差异,也只是将其限定为“候鸟式”异地养老[10]。更有学者将两者完全等同,认为旅游与异地养老重合的部分可以被称为“养老旅游”或者“旅游养老”[1]。概念研究是任何相关研究的起始,任何一个研究都应该有其相应的研究范围,而概念则是对范围的界定,概念界定不清楚就容易导致研究的混乱,上述“养老旅游”与“旅游养老”的混述即属于此。总之,国内对养老旅游概念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逻辑性,厘清这一概念是为当务之急。

二、养老旅游概念的解析

1.养老旅游的概念

“养老”与“旅游”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活动,对养老旅游进行定义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两者的逻辑关系。首先需要明确两者并非先后关系,把养老旅游理解为养老过程中的旅游活动或旅游过程中的养老活动均有失偏颇。养老旅游定义的落脚点在“旅游”,养老是目的,而旅游则是载体是形式,两者同时发生且融为一体,无法抽离。养老由动词“养”及名词“老”构成,“老”毫无疑问是指老年人,“养”是指赡养、抚养、教育以及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修养。因此,养老是指老年人维持生命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的过程。养老包括被动养老和主动养老两个层次。前者主要指被动地维持生命的过程,而后者则指积极地改善生活质量的过程,显然,旅游属于第二层次,是老年人为提升生活质量的一种积极行为。“旅游”是目前学术界分歧最多的定义之一,即便是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所做的所谓权威定义仍然存在争议,旅游从字面上看分为“旅”和“游”。“旅”主要是指空间的移动,即离开自己惯常的环境,“游”是指游览,即通过对旅游景观的审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总之,养老旅游是指老年人到非惯常环境停留不超过一年,通过对旅游景观的审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通过放松等方式获得身体上的修复,以实现延缓衰老并改善生活质量的活动总称。审美是养老旅游的核心,精神愉悦与身体修复是实现养老旅游的途径,延缓衰老并改善生活质量是养老旅游的目的。对该概念中的“老年人”须作进一步解释说明。根据WHO的标准,发达国家65岁以上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为老年人。这一标准的差异本身说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因医疗等多种条件的差异,同一年龄的老年人身体状态差别很大,养老旅游行为由生命历程决定而不是年龄[11],故严格按照年龄来对老年人进行划分并不合理。且本文所探讨的是学术性定义而非技术性定义,无须为统计服务,对老年人的划分不以60岁为标准。

2.相关概念辨析

与养老旅游紧密相关的概念包括老年旅游、旅游养老、度假旅游等,其相互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1)养老旅游与老年旅游。

养老旅游是一个从老年旅游衍生来的概念[12],或者说养老旅游是老年旅游的一个分支。“养老”是指老年人维持生命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的过程,那老年人的一切活动均称为养老,因为,老年人的一切活动都涉及到维持生命的过程。对于养老旅游而言,如果这样理解养老旅游就可以等同于老年旅游,研究养老旅游也就毫无意义,只是老年旅游研究的重复。因此,区分养老旅游与其他老年旅游形式的不在于概念而在于特征。

养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老年旅游形式具有几大特点。首先,养老旅游兼顾精神愉悦和身体修复两个部分,两者缺一不可且相互促进。正因为如此,养老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要求较高。观赏自然景色有利于降低血压,特别是观赏水景和植物景观可以起到松弛神经紧张、增加a脑波的效果(a脑波的增加与放松感有关)[13]。而融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同类型人群的聚集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起到聚集作用。总之,养老旅游者大多选择自然及人文环境良好的地区来放松身心改善生活质量。其次,养老旅游大多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较长。养老旅游介于观光旅游与异地养老之间,学者们一般认为将其时间界定为一个月至一年之间[14]。以一个月为标准主要将其与观光旅游及其他专题旅游形式区分,而以一年为时间上限则基于旅游的基本概念。再次,养老旅游重游率高。最初引起研究者们注意的就是老年人“候鸟式”的旅游方式,比如,每年在佛罗里达过冬的老年人达到81.8万[15],我国海南每年冬季也容纳了大量的养老“候鸟人群”。老年旅游者通过观光旅游或其他旅游方式获取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及实际体验,从中选取适合养老的旅游目的地,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地点开展养老旅游。总之,养老旅游是老年旅游的一种,以其鲜明的特点区别于其他老年旅游的形式。

(2)养老旅游与旅游养老。

对于两者的区别,已有学者做出阐述,认为旅游养老侧重于养老活动,是把旅游作为老年人养老生活的一种状态;而养老旅游更强调旅游活动,可以泛指老年人在养老期间即晚年所参与的一切类型的旅游活动[1],但这又将养老旅游与老年旅游混淆,且前后表述倒置。养老旅游与旅游养老极其相关却又各有侧重。养老旅游强调目的,是以延缓衰老提升老年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其主要研究老年人养老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以及如何开发或改进旅游产品以满足这些需求。旅游养老强调过程,是通过旅游来丰富养老生活,使旅游成为养老生活的状态之一。显然,旅游养老的外延大于养老旅游,养老是一种常态,旅游则是一种非常态,如何将非常态的旅游更好地融入常态的养老过程是旅游养老应该研究的内容。虽然二者存在诸多不同,但因其均涉及“养老”与“旅游”,故在实际研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重合。实际研究中,其名称虽有不同,但研究内容基本一致。

(3)养老旅游与度假旅游。

关于度假旅游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但目前仍缺乏一个权威的、公认的定义[16]。度假旅游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涵盖了大多数以休养和放松为目的的旅游形式,基于此,有学者认为养老旅游实质属于度假旅游的一种[17],在养老旅游开发中大多也以度假旅游为主。度假旅游的休闲性质能够较好地满足旅游者养老需求,但度假旅游并非满足养老需求的唯一旅游形式。对于某些有特殊爱好的老年旅游者而言,某些专项旅游也能够满足特殊老年旅游者的养老需求。因此,养老旅游与度假旅游存在重合,或者说,老年度假旅游属于养老旅游的一种。

三、养老旅游的本质

根据传统哲学的观点,任何事物可以分为本质与现象两个部分。本质不依赖于外物而存在,不为外力所强加,不随时空而变化,是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根本或决定性因素。现象是流动与变化的,天生具有掩盖本质的使命,但却又是探求本质的线索。因此,探求本质首选的方法是归纳法,即归纳出各种现象的“共相”。胡塞尔甚至主张在“看”和“直观”中把握到事实本身[18]。比如可以通过归纳苹果、梨等客观实体的共性来把握水果的本质,并依其本质推演至其他水果。但现象往往具有偶然性和变动性,而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现象,从无穷尽的现象中归纳本质具有一定的难度。正因如此,张凌云教授借鉴胡塞尔的“现象学悬置”方法,将旅游现象中那些无关紧要的要素“悬置”起来,力图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旅游定义中的不周延从而接近旅游的本质。总之,透过现象来“观”或者“思”本质是把握本质的必要途径,但也存在局限性,仅从现象出发不足以理解本质的全部。对养老旅游本质的探讨也须遵循这一重要思路,养老旅游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并非水果这样的客观实体,其与旅游主体的思想及意识息息相关,作为补充,有必要以主体为对象进行探讨,重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即从人的角度来开展探讨以进行补充。在整个养老旅游活动中,人是活动的起点,旅游现象是旅游活动的最终呈现,从起点与终点两个角度来分别探讨养老旅游的本质更为合理透彻。

养老旅游的兴起是人们可以观察到的客观现象,其呈现出与其他活动相异的一些特征,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异地性和审美性,这两者是养老旅游的魅力所在,也解决了生存与自由这两大命题。弗洛伊德认为生存是人最初的本能。其初期认为人的本能包括生本能和性本能,后期又提出死亡本能。性本能是延续种族生命的本能,可以归结为生本能。而看似对立的死本能其实仍然是生本能的延续。在柏拉图的哲学观念里,死亡只是肉体的死亡,死亡反而给了灵魂摆脱肉体获得重生的机会,所以,死亡应该是生存的另一种方式。不管人类以何种方式存在,其本能都是为了生存,生存是人类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力都源自生存或更好地生存这一内在需求。生存之上的自由是人人所追求的,与自由相对的并不仅仅是指圈地为牢、禁言禁思等形式明确的禁锢,还包括各种无形的束缚。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看似是自由的,但因生存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却最终将人推向作茧自缚的归途,这种身体上无形的禁锢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成为人们追求生存与自由的羁绊。“旅游”强调的是一种空间移动、地理范畴的位移、具有异地性[19],学者们也用“非定居地”、“惯常居住和工作之外的地方”、“惯常居住环境以外的地方”等词句来表述异地性。张凌云教授提出“非惯常环境”的概念[20],王玉海教授进一步说明“惯常环境”包括惯常的生活环境、惯常的工作环境和惯常的人际环境[21]。老年旅游者离开自己居住的惯常环境到旅游目的地修养身心,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异地性使旅游者重新获得身体和精神的自由,并获得身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

现代化的城市正在遭受严重的大气、水体、食品等各种污染,人们的生存受到挑战,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居住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要求更高。多项研究表明,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影响养老旅游者决策的重要因素[22-24]。由于医疗、交通、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到居住环境舒适地区定居养老并不现实,最终,老年人只能选择旅游这种短暂移居的方式来平衡生活的困窘。养老旅游目的地大多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海南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受到养老旅游者的追捧,广西巴马则因其天然的自然环境成为“候鸟”旅游者的天堂,有些养老旅游目的地配备了专业设备和人员,提供养生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了养老旅游者求生的需求。

没有自由的生存只是被动的生存,对于每个养老旅游者而言,其所追求的是主动积极的生存方式。我国老年人看似有充足的时间,但大多数人仍被第三代所羁绊,需要分担家庭重担,自由也就只是在相对的范围之内。所以,养老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也为了自由,为了逃离生活的束缚。他们离开居住地,融入全新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体验新的更为自由的生活。养老通过养身和养心来共同完成,审美是养心的重要途径,因为审美是人最为重要的精神生活,也是人类最初的本性。“在野蛮期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25],马克思所指的高级属性是想象,人们通过想象赋予客观物体以特别的含义,并以此满足审美需求。从丁村人略有规范的石器到北京人精致的“装饰品”,审美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对于一直生活在惯常环境中的人来说,日复一日的重复使人逐渐失去对身边事物想象的能力。这是为何人们常常觉得别处的花朵特别美特别香而对于上班途中路边的花朵却熟视无睹,随着年龄的增加,审美倦怠更为深刻,这并非因为他们失去了审美的能力,而是失去了审美的动力。旅游给养老旅游者带来的正是其所需要的审美刺激,审美与旅游密切相关,审美也是旅游学界探讨旅游本质时使用最多的词汇之一。谢彦君认为审美和愉悦是旅游本质的内核[26]。陈道山进一步指出旅游本质是“出于愉悦需要的满足而暂时到异地进行现场审美体验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27]杨振之从哲学角度提出旅游的本质是“诗意的栖居”[28],这亦与审美有关。总之,审美作为旅游的核心要素,能够引发养老旅游者的审美趣味,激发养老旅游者的审美潜能,提升养老旅游者的审美能力,让养老旅游者重新获得审美自由。

通过对主体和现象的分析,养老旅游的本质已然显现,即老年旅游者进入非惯常环境,通过审美达到生存与自由的统一。养老旅游是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通过审美获得精神的满足,在养老旅游资源开发及养老旅游服务中必须把握养老旅游的本质,不仅给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更要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兼顾生存与自由,最终达到和谐统一。

[1] 雍 翔.旅游产业视角下的异地养老开发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

[2] 周 刚.养老旅游理论与实践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2):112-116.

[3] 吴 洁.基于老龄化社会的伊春森林避暑养老旅游开发[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4] 赵 影.海南养老休闲旅游业态开发研究[J].当代经济,2014(18):68-69.

[5] 闫忠志.丹东市养老旅游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481):26-28.

[6] 原文珍,刘华薇.对内蒙古旅游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2015(3):34-36.

[7] 王 玉.旅游养老市场需求与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2007,4(289):106-107.

[8] 关 帆.旅游养老目的地开发模式研究——以皖南齐云山为例[D].北京:中国海洋大学,2009.

[9] 周 刚.重庆发展旅游养老初探[J].旅游市场,2013(12):81-83.

[10] 袁开国,刘 莲,等.基于GIS的异地互动旅游养老目的地适宜性评价[J].经济地理,2013,33(11):163-168.

[11] Nimrod. Retirement and tourism themes in retirees'narratives[J]. 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2008,35( 4):859-878.

[12] 李 琳,钟志平.中国老年旅游研究述评 [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18(6):100-104.

[13] 马 薇.“异地养老”火爆之中有隐忧[N].新华日报,2005-01-20(9).

[14] Hogan.A logistic model of the seasonal migration decision for elderlyhouseholds in Arizona and Minnesota[J].The Gerontologist,1998,38( 2) :152-158.

[15] Smith,House. Snowbirds,sunbirds,and stayers: seasonal migration of elderlyadults in Florida[J].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2006,61B( 5) :S232-S239.

[16] 王建喜,张 霞.我国度假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J].社会科学家,2008,12(12):91-94.

[17] 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207- 208.

[18] 倪梁康.胡塞尔选集(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4,343,1.

[19] 郑向敏,付业勤.旅游相关概念之辨析[J].前沿,2010(21):109-113.

[20] 张凌云.非惯常环境:旅游核心概念的再研究——构建旅游学研究的一种尝试[J].旅游学刊,2009,24(7):12-18.

[21] 曹诗图.对“旅游”概念的进一步探讨——兼与王玉海教授等商榷[J].人文地理 2013(1):116-120.

[22] Rodriguez V. Tourism as a recruiting post for retirement migration[J].Tourism Geographies,2001,3(1):52-63.

[23] Longino G F. 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micro-level considerations in the study of geographic mobility in old age[M].London: Belhaven Press,1992.

[24] Warnes A M. Migration to and seasonal residence in Spain of Northern European elderly people[J].European Journal of Gerontology,1991(1):53-60.

[25]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4.

[26] 谢彦君.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J].旅游学刊,1998,13(4):41- 44.

[27] 陈道山.旅游的本质再探讨[J].旅游论坛,2011,4(1):7-14.

[28] 杨振之.论旅游的本质[J].旅游学刊,2014,29(3):13-20.

[责任编辑:马建平]

2016-06-17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城郊养老旅游的开发——以南京市为例”(2015SJD791);泰州学院科研课题“养老旅游目的地开发研究——以泰州为例”(TZXY2015YBKT007)。

宋 欢,女,泰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杨美霞,女,泰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F 590

: A

: 1672-6219(2016)06-0037-05

猜你喜欢

异地旅游者本质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如何开拓异地市场?
你适不适合异地恋
破除异地结算的地方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