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发行出版物与妇女运动

2016-04-04潘大礼蔡志娥

关键词:中共中央出版物刊物

潘大礼, 蔡志娥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发行出版物与妇女运动

潘大礼, 蔡志娥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发行出版物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妇女运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利用出版物的宣传教育功能,对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利用出版物的形式引领近代中国的妇女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深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是从全民族解放的高度引领妇女运动。

新中国成立前; 中国共产党; 出版物; 妇女运动

近代中国兴起的妇女运动,在性别层面是男女平等的运动,在政治层面则是妇女解放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重视开展妇女运动,将阶级性与革命性融入其中,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党派团体领导妇女运动的最显著特点。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1],必须消灭私有制度才能实现妇女的真正解放。当前,虽有学者梳理和评述了“近30年来有关苏区出版业研究的理论成果”[2],但是从出版业的角度探讨中国共产党与妇女运动关系的学术成果还不够充分,尚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一、发行出版物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妇女运动的一项重要举措

1.发行出版物积极宣传妇女运动思想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发行出版物,推进妇女运动的发展与进步。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人就已经创办《新青年》等刊物,宣传妇女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很快响应第三国际的要求,“各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中,亦须为妇女特辟一栏”[3]88-89,先后出版发行《向导》、《中国青年》等刊物,传播妇女运动思想。

中国共产党最早出版发行的妇女类刊物,是1921年12月13日于上海创办的《妇女声》杂志,该刊“专以宣传被压迫阶级的解放,促醒女子加入劳动运动”为宗旨,同时“大量报道国内外妇女运动状况”[4]492,起到了引领妇女运动的作用。中共“三大”关于妇女运动决议案提出,“应创办一种出版物,以指导并批评日常的妇女生活及妇女运动”[5]69。中共“四大”更明确指出,要有“妇女定期刊物之筹办”,刊物内容“应注重妇女问题多方面的描写和批评”[3]373,以促进妇女运动宣传工作的发展。

2.发行出版物与妇女节日纪念相结合

通过发行出版物纪念“三八”妇女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1933年中共中央首次纪念“三八”妇女节,要求各级组织部门“立即准备各种宣传品、刊物”[6]301,特别是动用一切刊物、画报,宣传男女平等和反帝反封建思想。1941年2月5日,中共中央为纪念“三八”妇女节要求各级党委:“能出专门妇运刊物的地方应该出版专门的刊物”[7]480-481,各地的刊物应经常发表妇女问题的论文和材料,扩大妇女抗日动员。

3.发行出版物的方式方法

中共中央认为发行出版物应“接地气”,注意文章的“通俗性”。如1939年3月,中共中央妇委要求在全党妇女工作中,应“出版通俗的妇女读物,帮助推销先进的妇女刊物”[7]146,是各地妇女部和妇委及女同志的日常工作之一。除此之外,出版发行更多的刊物是妇女运动的应有之义,邓颖超在抗战时期曾批评刊物较少的现象,她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性妇女刊物只有《妇女生活》、《新妇女》等10余种,“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足以能起领导作用的刊物”[7]175,已有出版物还不能满足中国共产党开展妇女运动的要求。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行出版物的数量有较大进展,蔡畅曾概述了1946年出版物的情况:“晋察冀妇联在张家口出版的《时代妇女》,山东省妇联出版的《山东解放区妇女》,胶东的《胶东妇女》,还有许多小型刊物及许多小册子。”[8]140

发行出版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妇女运动背后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通过大力发行出版物,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对全体妇女进行思想解放与社会动员,真正使她们认识到要作“现代的妇女”,必须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才能够获得她们应有的一切自由和权利。

二、出版物的宣传教育功能对妇女运动的积极影响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妇女在“智识”层面十分欠缺,中国共产党利用出版物的宣传教育功能推动妇女运动发展,取得了积极影响。

第一,妇女党员人数有一定增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事业均遭重创,党员人数骤降,特别是女党员“数量的减少成为党内不能发展妇女工作的极大障碍”[9]491。例如1930年的上海地区,女党员人数不超过100人,其他各革命根据地的女党员人数也不容乐观。为了动员广大妇女参加革命事业,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出版物要扩大妇女宣传,吸收妇女入党。例如1940年2月1日,中共中央在准备“三八”妇女节的纪念活动中,曾表扬了各级党部妇女工作的转变,特别是“出版《中国妇女》月刊”[7]259,受其影响,各地妇女党员数量有相当的增加。

第二,妇女的社会参与度明显提高。中国共产党利用出版物能有效地传播先进的妇女运动理念,提高妇女的社会参与度。如《妇女声》杂志,在湖南“能销行到几千份”,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妇女的参政议政意愿。“一二·九”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创办了《北平妇女》,该刊物主要“探讨妇女问题的理论,报告妇女救亡运动的消息,提供妇女大众生活的材料,检讨工作的进行”[6]486,对动员妇女参加抗日活动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再如中共中央于抗战时期创办的《中国妇女》刊物,虽然前后只出版发行了22期,但其对妇女抗战的动员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三,妇女的革命斗志日益高涨。1933年4月,通过出版物大力宣传女工革命纲领,从而动员更多的女工参加反蒋斗争,中国共产党要求各级党组织出版发行画报、壁报等刊物来传播这一纲领。1941年6月15日,彭德怀给《华北妇女》写信,指出“它的出版将使妇女工作经验得到有系统的整理,这就可能愈加坚强妇女群众的斗争意志”[7]494,希望该刊物成为华北广大妇女斗争的一支有力武器。

第四,妇女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妇女刊物是妇女思想启蒙最有力的媒介,出版发行妇女刊物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妇女工作经验得失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改进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质量。抗战时期有位女性党员说:“不做妇女工作,便不知道妇女刊物的重要,同时,不看妇女刊物,也不明白妇女刊物的好处。”[7]566在陕甘宁边区,很多妇女同志经常阅读《中国妇女》,写文章也常引用其中的材料,这说明发行出版妇女刊物是妇女工作乃至妇女运动的核心要求。

三、中国共产党在妇女运动中发行出版物的不足

中国共产党通过发行出版物扩大了妇女运动的社会影响,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是部分出版物内容还不够贴近妇女生活。虽然有关妇女运动的出版物日益增多,可是这些刊物在内容方面千篇一律,存在“太单调、太政治化”的问题,不能真正为妇女本身说话。1926年9月中共中央要求妇女出版物应做到“妇女群众化”,具体是指:“妇女刊物均须力谋改良,切戒空洞的政论和其他空洞的理论,多描写妇女的切身痛苦和实际要求,务使每个妇女看到都感觉为她自己说话”[10]232,刊物只有贴近妇女生活的实际,才能对妇女运动起到针对性的宣传作用。1932年2月,中共河南省委按照党中央要求,检讨了过去妇女工作的不足,认为在出版物方面应“多登载劳动妇女斗争的消息”[6]284,多反映劳动妇女群众的要求,才能在妇女运动中更好地发挥宣传鼓动的作用。

二是部分出版物不能有效反映妇女运动的斗争对象。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的斗争对象,是社会私有制所产生的各类反动势力,出版物应对此进行宣传。1931年5月,中国共产党青年团赣东北特委指出,青年妇女工作应成为赣东北团的中心任务之一,“出版青年妇女周报或画报”[6]167,反映青年妇女的切身情况,使她们为自身利益和诉求去斗争,推翻反动政权。1932年“三八”妇女节期间,中共中央要求在出版物方面要印刷“各种简单清楚的宣言、传单、歌谣、画报、小册子等刊物,向劳动妇女群众作广大宣传”[11]138,以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

三是个别地方党组织轻视出版物对妇女运动的作用。中共中央虽然十分重视开展妇女运动,但各地党组织对于利用出版物推动妇女运动发展存在轻视态度。例如1934年4月,时任中央苏区妇女部部长的李坚贞,批评了“三八”妇女节活动中的不足,尤其是利用出版物进行妇女宣传和动员的工作是薄弱的,“一直到‘三八’快到来了才有画报”[6]386。在国共第一次内战时期,不论是苏区还是白区,各级党组织对出版业的轻视十分普遍,关于“妇女生活或斗争的刊物,更是微乎其微”[12]554。具体到地方,1932年4月,中共湘鄂西省委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指出,除了江陵妇委出版了妇女问答的小册子之外,其他各地区妇委都没有“出版一些更通俗更适于妇女的宣传品”[6]263,反思了以往不重视妇女运动的错误。

四是部分出版物的种类与内容存在不足。一是出版物的种类较少,如1932年3月江苏省妇委指出,省妇委自身及各地妇委在工作布置和方法上存在很大错误,例如妇委主办的刊物《妇女生活》,“在一个时期因经济及没有人写的问题,停顿了两期,到现在完全停止”[6]274。二是出版物的内容较为单一,如1932年2月,中共湘鄂赣省委在妇女运动决议案中指出,各级党组织需要在出版物方面“反对过去的长篇大套文章”,二是做“简浅通俗的传单、歌谣等”[6]257,才能适合妇女的需要,起到宣传动员的作用。

四、中国共产党发行出版物引领妇女运动的意义解析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利用出版物发动妇女运动,主要体现出三个时代特征。

第一,出版物引导妇女运动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抗日战争之前,中国共产党利用出版物发动妇女运动的重点是“反帝反封建”。特别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党领导的妇女运动也遭受重大损失。1930年4月,中共湖北省委制定了详细的妇女暴动方针,要求湖北本地党组织立即调查收集湖北的妇女生活状况、斗争情况等各种材料,“编成各种关于妇女的小册子”[6]119,制定合适的革命斗争计划。该年底中共江南省委认为,在宣传方面,除了一般的传单之外,还要有“单独告女工群众的传单或画报等”[6]115,领导全省妇女推翻反动势力。1932年3月,江苏省妇委指出,要恢复《妇女生活》的正常出版,上海各区妇委每周二应出版画报、壁报等刊物,揭露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

第二,在妇女运动中出版物起到了全社会动员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出版物在领导妇女运动方面,显著体现了社会动员性的时代特征。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就出版发行了《绥远妇女》杂志,面对日军的侵略危险,号召“妇女和男子一样是应该参加抗敌救亡的民族解放运动,把国家、社会的责任担在自己肩上”[6]509。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专门制定了妇女工作大纲,要求各类出版物“宜通俗、浅显、简短,并要把宣传内容同宣传对象的实际生活紧紧地联系来解释”[7]6,从而更好地调动广大妇女抗战的积极性。随着日寇侵华的扩大,中共中央将妇女运动提升到民族解放的高度,并为此创办了各类刊物。1942年2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妇委组织有计划的利用各地刊物,“生动活泼地反映当地妇运情形,指导妇运工作,教育妇女群众并对外宣传”[13]310,从而使妇女运动更好地服务抗战大局,以争取抗战的早日胜利。

第三,出版物有利于对妇女进行知识教育。

利用出版物对妇女进行知识教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的显著时代特征。1939年1月5日,中共党员夏莹曾指出:“我们要以通俗的文字,大众化的体裁写些歌谣、故事、小说……小册子,输进文化低落的妇女群众中”[7]231,以使她们学到保护自身权利的能力。1940年1月,时任《浙江妇女》主编的中共党员林琼也撰文指出,应充实妇女文化教育,“希望今后多多编撰通俗的下层妇女读物,尤其注意采用漫画、木刻;编写妇女自己看的壁报,采用方言土话,反映她们的实际生活,迎合她们的兴趣与要求。

此外,如通俗歌谣、剧本、教材以及更深入的工作参考资料,也应尽量编印。”[7]433在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场形势的有利变化,中国共产党开始考虑战后建立新政权的需要,妇女作为未来新中国的“半边天”,必须提高其知识水平。1946年华中解放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决议即指明,“在文化上普及妇女识字明理教育,转变落后愚昧意识,创办妇女学校,争取教育均等权利,解决妇女失学问题,提高科学知识和文化水平,出版有关妇女问题的刊物。”[8]30通过出版物对妇女进行知识教育,是文化工作中的有效手段,也能更好地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

发行出版物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妇女运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利用出版物的宣传教育功能,对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利用出版物的形式引领近代中国的妇女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深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是从全民族解放的高度引领妇女运动。

[1] 李静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运动指导思想的确立和发展[J].妇女研究论丛,2001(4).

[2] 范 军.苏区出版业研究述评[J].出版发行研究,2011(6).

[3]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1921-1925)[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4] 王余光.中国出版通史(民国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5]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21-192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27-1937)[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7]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37-1945)[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8]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45-1949)[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9]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六册(1930)[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0]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1926)[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八册(1932)[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2]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七册(193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3]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三册(1941-1942)[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刘自兵]

2016-09-15

潘大礼,男,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蔡志娥,女,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G 239.19

: A

: 1672-6219(2016)06-0025-03

猜你喜欢

中共中央出版物刊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2017年出版物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
行业刊物介绍(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