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换人”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2016-04-03于冬梅朱成喜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300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纽约州布法罗4260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机器换人就业问题政策

于冬梅,朱成喜(.江苏理工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300;2.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纽约州 布法罗 4260)



“机器换人”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于冬梅1,2,朱成喜1
(1.江苏理工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2.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纽约州 布法罗 14260)

摘 要:“机器换人”既是企业本身的需求,又是立足于产业转型的关键.针对我国在推进“机器换人”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提出解困策略.通过政府补贴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合共同解决基层经济问题、就业问题和人才引进问题,从而使“机器换人”这项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关键词:“机器换人”;企业;就业问题;引“智”政策

近年来,我国传统制造产业正处于从人口红利向科技红利转变的转型期.中国劳动力成本每年以10%甚至于超过10%的速度不断增长,中国已经不再是低收入、低成本的国家.因此,随着人口红利的渐渐消失和各种要素成本的大幅上涨,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机器换人”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是指用机器替代人的劳动,这种替代具有部分性,但仅仅是部分性的替代却往往超过人在某方面的能力[1].这些超能力主要表现在机器具有反应灵活、精确度高和即开即用等特点,并且不受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等限制,可以永不知疲倦地工作下去.而且,在需求与供应的相互作用下,国产机器人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国产机器人价格低廉使得其逐步被市场所接纳.机器人技术的可靠性和精准性已经让机器人在很多工业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工业机器人所扮演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凸显其重要性.劳动力成本快速提升直接给企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至于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无法承受,直至破产.众所周知,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劳动力素质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劳动效率上,还体现在员工对精细工作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即我国制造业企业员工缺少工匠精神.而“机器换人”不但可以减轻工人重复性体力劳动,还可加速企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进程.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机器换人”是现代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将大大促进产业升级和人本身的升级,从而推动整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升级.换句话说,“机器换人”替换的大多为简单重复、劳动强度大、工时长、安全风险高、环境污染严重等工作岗位,而非简单地用机器替换掉劳动力[2].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升级障碍却不容忽视,各企业推行“机器换人”进程面临一些困境.

1 “机器换人”改革所面临的困境

1.1 企业对“机器换人”持观望态度

对于现有的智能装备企业来讲,工业机器人存在着本土研发和制造能力不足的现象.当前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的绝大部分被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外知名机器人企业占据.即使有少数能生产工业机器人的本土企业,也面临着关键技术需要引进外资和产业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瓶颈.这些技术短板将使企业在推进“机器换人”时需投入巨资,而且后期维护成本也不小.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企业认为,当前开展“机器换人”的首要问题是成本过高.企业所承受的经营压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机器的购买费用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很多行业的经营利润却越来越低,这让一些以“薄利多销”见长的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已经完成“机器换人”企业的调查发现,有超过50%的企业投资额在1 000万元以上.而“机器换人”的成本回收过程比较漫长,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要想通过“机器换人”的企业必须具有绝对的经济实力来维持这段时间的正常运营.即使个别企业完成了“机器换人”的转型升级,而投入生产后,企业又有可能陷入订单不足、货品积压和产能闲置等问题.加之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上涨、融资困难等因素都让企业对“机器换人”转型升级望而却步.

如果说企业雄厚的资本能力是“机器换人”的硬件条件的话,那么,企业内部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和足够数量的技工就是“机器换人”这项系统工程的软件条件.“机器换人”绝不是企业上马几台机器就能完成,相应的软件配备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这些存在的问题使得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而又需要规避用工荒和用工贵等问题,某些企业宁可将工厂转移到缅甸、越南等国家,也不愿意“机器换人”.

1.2 “机器换人”对基层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从欧美发达国家到亚洲国家如韩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的制造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它们无不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进而向技术密集型发展的必然过程.“机器换人”对社会基层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企业经历“机器换人”改革以后,必然出现机器人挤掉工人的现象,即便在发达国家,也存在着机器人替代企业工人的情况.因此,将导致企业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能力明显下降,并随着企业原有工人的减少,造成失业压力增大,由此,必然影响当地的经济收入.

一直以来,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租赁经济成为很多基层群众赖以存续的经济模式.所谓的租赁经济就是当地居民将自己的土地建成房屋,并租赁给在工厂附近的工人居住.“机器换人”的大趋势,必然导致企业用工数量的大幅下降.缺少了工人的租住,靠租赁为生的那些人将把房子租给谁.这个问题确实容易让一些靠着收租过日子的基层社区民众夜不能寐.

1.3 “机器换人”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机器换人”是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企业可以通过采取“机器换人”,应用现代化的自动化装备,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生产质量.随着“机器换人”的推进,农民工的“潮汐现象”开始发生改变.一是外来务工人口逐渐减少,人口增量与增速开始下降,尤其是在企业打工的低端人员的数量在逐渐递减;二是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的数量开始减少.以浙江省为例,在2005-2010年,制造业企业就业人员年均增加66.7万;而2010-2012年,年均增加15.1万,其中,2012年一年仅增1.6万[3].由此可见,企业新吸纳的就业人员数量明显减少.

大多数企业由于经济结构调整领先于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因此很多企业出现结构性用工矛盾趋于常态化的现状.很多省份的劳动力市场都呈现两个极端态势:一是需要安置的企业职工人数上升;二是技能人才缺口很大,供不应求.“机器换人”无形中给劳动力市场造成了无法用淘汰的低层次劳动力弥补高级劳动力的缺口,给政府和企业增加了负担[4].换句话说,“机器换人”在其初始阶段是一项对企业有利、但对社会有负面作用的改革.大量的劳动力会在“机器换人”的过程中被机器挤出原来的企业和工厂,造成绝大部分劳动力人口出现中短期就业困难的现象.越是无法就业的员工就越是得不到培训的机会,因此,导致很大一部分人在一段时间内将处于无业状态.这种现象势必给社会带来负担.

1.4 高层次人才短缺

“机器换人”中的人不可能完全被机器替代.“机器换人”以后,机器始终需要人来操作、维护和保养.只有将人与机器协同合作,才能达到人机合一的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技术工人的招募和管理问题,各企业奇缺具备先进机器操作和维修的技术工人.

“机器换人”企业所引入的机器设备包括工业机器人本体、工业机器人控制软件、工业机器人应用软件、工业机器人周边设备等[5].只有将这些设备作为机器人系统应用到生产之中,才能让它们发挥出作用.而且,不同品牌的工业机器人的集成和应用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这些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但要有理论的支撑,也需要有实践经验.

现有的制造业企业中,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而“机器换人”所引进的自动化智能设备将急需增加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无论是对现有的企业人员的培训还是从外部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无疑是一个较大的负担.

2 “机器换人”困境的解困策略

2.1 政府补贴帮助企业完成“机器换人”的过渡期

对列入“机器换人”的企业,当地政府应该鼓励购买自动化装备,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贴,通过利好政策的引导,鼓励有“机器换人”需求的企业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制造业装备取代人工劳动,达到“机器换人”的目的.对于着手进行“机器换人”的企业,地方政府应该设立“机器换人”专项基金,推动企业实施项目.对于已经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社会融资和设备租赁等方式购买“机器换人”设备和技术的企业,地方政府应按照收入的某种比例给予企业奖励或适当降低贷款利息的支持.在财政扶持上,更应该加大财政扶持资金对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项目的倾斜.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支持.政府除了给予企业资金支持,也应无偿为企业提供改革方案和咨询服务,要对企业内部的人才培训提供师资服务,对于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的企业进行奖励.

2.2 尽量减小“机器换人”对基层经济的影响

“机器换人”的目标不是为企业“节省了多少”,而是指在新设备的支撑下为企业的生产价值提升了多少.换言之,“机器换人”不是为了节流,而是为了开源.

而“机器换人”后对基层经济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下降,机器人的出现代替了原有的企业工人的岗位.同时,随着工人的减少,也对一些社区、村组和村民的租赁收入造成影响.若居民的收入降低了,必然导致当地的经济不景气等现象出现.面对这种情况,企业既不能对政府的激励政策期望值过高,也不能对内部解决矛盾的期望值过低.企业应该对被机器换下来的工人进行再次培训,并以公对公的方式把被机器换下的工人推荐到并没有推行“机器换人”的工厂.同时,企业可以租赁那些曾经租给工人居住的村民的房屋作为库房和分厂,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的用地困难,又解决了那些靠收租为生的村委与村民的收入问题.

2.3 政府和企业共同解决“机器换人”带来的就业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正在发生着变化,现有的劳动力不再是相对于需求来说“无限供给”的状态.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而随着工资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倾向于就近就业.由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因此推动了企业“机器换人”的进程.

失业问题是“机器换人”最先引起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问题“机器换人”最终会不会变成“机器吃人”,这样的顾虑被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讨论过.人类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灵活性是人所特有的能力,是无法被机器所取代的.人与机器之间绝不存在敌对关系,相反,人与机器之间是互助双赢的关系.当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若出现恶劣的环境或者需要对复杂的信息进行寻找和判断时,才可以用机器部分地代替人来工作.而对抢先实施“机器换人”改革的企业来说,这些企业大多面临着招工难、招工贵的现象.比如对于很多纺织企业来说,一方面用工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想招到熟练的操作工越来越难,而且人员流动性大到让企业无法承受的程度.面对这种情况,企业也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机器代替人,这样一来就不用年年都为招工而发愁了.因此,“机器换人”绝不是让机器去抢所有工人的饭碗,而是在工人不愿意涉足的企业的无奈之举.但是“机器换人”给社会带来的就业压力是客观存在的,缓解这种压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政府、企业和工人等多方面进行协调,从而将经济结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4 政府和企业共同制定引“智”政策

用“机器红利”“智慧红利”逐步代替“人口红利”,是企业夯实从制造业向“智”造业挺进的基础.从制造到“智”造,人才无疑是“智慧红利”的先决条件.政府应在引“智”过程中给予政策扶持,政府要为引进人才的生活和子女入学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可以由政府牵头建立与机器人研发技术相关的专家信息库,完善人才资源共享的联盟机制,努力为企业寻求相关的技术支持.

而作为“机器换人”企业,需要从两个方面制定引“智”政策.一是引导企业现有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内部及外部组织的技术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二是企业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吸引掌握行业先进技术的海内外优秀技术人才参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而这两方面的引“智”政策,要求企业在“机器换人”之前就应该完成,决不能滥竽充数.对于地方企业来说,依托高校的人才资源也是引“智”的重要策略之一.企业应该加强与本市甚至于本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培训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而企业可为高校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和见习基地,从而做到双赢.这些策略虽然是个长期的过程,但是确实可以解决企业在“机器换人”过程中的人才支撑不足的问题.

3 结论

“机器换人”作为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很多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着.“机器换人”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通过“机器换人”既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又能提高生产效率、既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又能减少能耗和原材料消耗,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但是“机器换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刻都在考验着政府、企业的智慧和执行力.

参考文献:

[1] 墨影,袁春妹. 机器换人自动化革命颠覆传统行业[J]. 纺织服装周刊,2014(12):84-87.

[2] 尉小成. 浅谈如何做好“机器换人”[J]. 中国集体经济,2014,4(11):55-57.

[3] 白天亮. 机器换人会影响就业吗?[EB/OL].(2014-06-01)[2015-09-29].http://sdxjw.dzwww.com/lvyj/dyts/201406/t20140627_9635535. htm.2014.6.

[4] 乔润令. 机器换人:静悄悄的变革[J]. 中国投资,2014(9):88-91.

[5] 马广,周建忠. 农业领域机器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现代农业经济,2014(11):45-47.

(责任编辑:沈凤英)

引文格式: 于冬梅,朱成喜.“机器换人”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2):44-47.

中图分类号:TP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475(2016)02-0044-04

DOI:10.16219/j.cnki.szxbzk.2016.02.011

收稿日期:2015-12-22;修回日期:2016-01-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302124);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5SJD501)

作者简介:于冬梅(1975-),女,黑龙江五常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情感计算与机器人研究.

Research on the Dilemmas and Solution to Machine Substitution

YU Dong-mei1,2,ZHU Cheng-xi1
(1.School of Electricity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China;
2.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Buffalo,14260,USA)

Abstract:Machine substitution project is not only the demand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the key to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this paper, the dilemmas of machine substitution are analyzed in China. The funding problems of the enterprise should be solved with the help of government. The financial problems of grassroot units,employment, and talent introduction should be settled by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The reformation of machine substitution will be run smoothly.

Key words:machine substitution;enterprise;employment problem;talent introduction

猜你喜欢

机器换人就业问题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