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信”整合 自主构建定律模型
——《加法、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2016-04-02周青燕谷仁杰
周青燕 谷仁杰
【教学过程】
一、抢答激趣,感受规律
5+12+25+(12+2)
3+25+43+(25+4)
18+35+2518+(35+25)
15+(5+7) 15+5+7
13+(17+3) 13+17+3
利用IRS投票技术,记录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口算淘汰赛。
【设计意图:口算淘汰赛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口算形式。即利用IRS投票技术,对答案做出选择,答对的同学可以继续答题,答错的同学则被淘汰。显然,这对口算的正确率与速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本节课正好属于计算领域的课程,这样的形式不仅更容易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与热情,还为教学提供了学习素材。】
二、自主探究,数形建模
1.观察与发现。
师:观察题组,将发现写下来。
2.交流与猜想。
师:谁来分享?谁有补充?
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提炼关键信息,并板书。例如,都是加法算式;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师:那么,满足这些条件的两个算式,结果一定相等吗?
3.举例与验证。
(1)呈现例子:5+12+8○5+(12+8),并猜想。
(2)提出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3)方法交流。
预设方法1:
预设方法2:
(4)呈现例子,自主尝试。
7+13+6○7+(13+6)
25+1+9○25+(1+9)
(5)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学生自主举例。
(6)交流与演示。
①将例子进行板书后,询问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②几何画板动态演示;
③你能想到一个反例吗?针对学生回答,在几何画板上进行即时验证。
4.小结建模。
师:是的,只要满足加数相同,位置相同等条件,改变运算顺序不会影响计算的结果,这就是加法结合律。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用字母表示)
板书:a+b+c=a+(b+c)加法结合律
5.研究回顾。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得到加法结合律的?
板书:观察发现——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经历不完全归纳的推理过程,即观察发现——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字母表示。从逻辑的维度分析,这样的推理过程应当属于合情推理的范畴,用于发现事实与结论。学生能否掌握这样的推理过程,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但不完全归纳法有其本身的缺陷,学生容易在有限的例子中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故笔者利用了几何画板,随意改变数据,形象地演示了大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只有在大量的例子中,且找不到反例的基础上,得到结论才有一般性。】
三、探究乘法结合律
1.呈现猜想。
师:乘法会有类似的计算规律吗?
2.自主研究。
师:你会怎么去研究?(观察发现——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字母表示)
师:请你试一试,并把研究过程写下来。
3.小组交流。
呈现合作要求:(1)四人小组轮流汇报,听听伙伴的研究过程合理吗?(2)推选最优方案,准备汇报。
4.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
5.板书提炼。
a×b×c=a×(b×c)乘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再次经历不完全归纳的过程。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使学生再次体会到乘法结合律的一般性,从而为突破教学难点再次埋下伏笔。】
四、探究减法,除法结合律
1.呈现猜想。
2.自主尝试,交流反馈。
3.小结。
师:有的同学认为减法和除法也有结合律,也找了大量的例子;但有的同学则认为没有,因为他们找到了很多反例。的确是这样,那么减法结合律和除法结合律到底存在吗?(依旧会有两种声音)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想,有一个方法,有时候正确,有时候不正确,那么这样的方法你敢用吗?(都说不敢)所以,减法和除法不存在结合律!
4.反思提炼。
师:为什么加法和乘法有结合律呢?
师:找不到反例,即所有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都适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也有自主尝试的安排,但这里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有反例,故实际需要的时间并不多。本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理解减法和除法为什么不存在结合律。通过正反对比,相信学生对于律之所以为律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练习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①43+26+14
②23+37+56
③9×8×5
④25×4×7
⑤225-112-12
⑥144÷12÷12
练习2: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
①a、b、c 表示三个数,则a×b+a×c=a×(b+c)。( )
②用 a、b、c 表示三个数,则 a÷b+a÷c=a÷(b+c)。( )
【设计意图:习题不多,但都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练习1旨在使学生在巩固加法、乘法结合律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感受到学习结合律的价值。同时,通过最后两道易错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减法和除法不存在结合律,需要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练习2旨在巩固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来验证结论的方法。】
六、课堂小结,提炼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在运算定律的教学中,一般的教学流程都是:猜想——举例验证猜想——归纳运算定律。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时候关注的是式子的本身,而并非式子的意义,不利于学生对运算律的内化,构建定律模型。
学生对结合律的认识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是建立在加法、乘法运算意义之上,运算定律对运算意义的拓展和延伸,如35+57=57+35,学生一年级就会熟练计算。因此,本节课笔者以信息技术辅助结合律教学,借助数信整合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算式意义,自主构建结合律的模型。在课前利用IRS投票技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优势,能及时地反馈教与学的信息,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在规律探究过程中,利用“几何画板”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呈现,为学生提供“大数据”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经历大量的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形成运算律模型;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来分析结合律运算规律,关注运算意义的理解。这样教学,打破了原来素材的局限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思维;弥补了教材与传统教学技术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