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序渐进 拾级而上
———《两位数加法(进位)》教学设计(二)

2016-04-02王春丽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个位竖式笔算

王春丽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第74页和第84页。

两位数的加减法是一年级下册的重点学习内容,教材编排充分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十分注重旧知与新知、基础与发展的逻辑关联。以《两位数加法(进位)》为例,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上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2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新知学习也分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两个内容分两个课时来完成。按照这样的编排,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拾级而上,让学生以旧引新、由易到难、逐层建构。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一、复习铺垫,归类整理

口算抢答

(1)9+6=7+6=8+8=

(2)20+10=60+15=13+40=

(3)24+5=38+1=47+2=

提问:这三组计算各有什么特点?每组怎样算又快又准?

小结:第(1)组为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都等于十几,用凑十法;第(2)组是含有整十数的两位数加法;第(3)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十加几。

【设计意图:以口算抢答的形式进行复习,起点低,难度小,预热快,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复习内容分层出现,涉及20以内进位加法、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等三种已经学习过,但对本节课学习有重要铺垫作用的类型,体现出很强的层次感和系统性。】

二、改变题型,探索算法

1.把第(3)组三道题的第二个加数进行变化:

24+6=38+2=47+3=

提问:你发现有什么变化?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

【设计意图:将复习题进行变化自然过渡到新的知识学习,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改变后的三道算式与之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有什么不同,凸显出本节课探索学习的重点。】

2.教学 24+6=?

(1)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

想一想结果是多少,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请将你的方法记录在学习单上让别人一下子就看明白你的思路。_______________

学习单姓名计算:24+6=□我的想法:摆小棒:画计数器:

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了解并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2)反馈交流,呈现多种方法。

①摆小棒。

②画计数器。

③拆数后计算。

(3)集体交流,提炼计算要点。

小结:虽然这几种方法的形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相同数位相加。

(4)巩固练习,提高熟练程度。

38+2=47+3=6□+□=70

【设计意图:两位数加一位数从“不进位加”到“进位加”的拐点是个位相加满十。上述教学以这个“拐点”为突破口,让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式来解释、说明自己的思考,自然地从旧知跳跃到新知学习。“凑十”的专项练习,也为学习一般的进位加提供了很好的准备。】

3.如果把第(3)组的 3道题再变一变:

24+9=38+4=47+8=

像24+9=□你会算吗?

(1)请你先估计一下,24+9的得数是几十多?说说你的理由。

(2)根据计算24+6的经验,想一想,计算24+9时,你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交流,共同小结:计算24+9一般先算4+9=13,再算20+13=33。

(4)如果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可以要求说清楚思考过程,充分肯定,让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迁移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由于学生有了“凑十”的经验基础,因而在计算24+9的进位加时,很快就能把24+6的计算方法进行类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向前进了一大步。】

三、巩固提升,活化思维

1.快乐大转盘。

2.先填数,再交流。

32+□=□□

65+□=6□

□+65=7□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由基础到提高再到拓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比较和变化,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与不进位加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算理,形成结构框架,培育整体思维。】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快速口算。

34+5=53+7=

67+8=65+20=

70+20=48+30=

2.用竖式计算(将第一列两题变一变)

34+15=65+22=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交流:用竖式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把之前两道题再变一变)

34+16=65+28=

观察:有什么变化?

今天我们要利用这些计算经验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设计意图: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在算理上其实是相通的,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新课开始进行适量的口算练习,同时将复习题进行变化自然过渡到新的知识学习,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教学 34+16=□。

(1)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

想一想结果是多少,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请将你的方法记录在学习单上。

学习单姓名计算:34+16=□我的想法:摆小棒:计数器:列竖式:我的提醒: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了解并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2)反馈交流,呈现多种方法。

①摆小棒。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用小棒演示,结合点拨: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也就是1个十。演示捆成一捆,这1个十应该放在哪里?结果是几个十?

②画计数器。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点拨:个位上4个珠子拨上6个珠子时,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拨去个位上的珠子,向十位上进1个?

③列竖式(正确的竖式计算和错误资源)

两个都是竖式,为什么算出了不同的结果?哪一个是正确的?

指导竖式计算过程,示范板书。进一步追问:十位上要把哪几个数相加?

2.教学 65+28=□。

出示算式,要求列竖式笔算,指名一人板演。

组织讨论交流:个位5加8得13,在竖式里应该怎么写?十位上的9是哪几个数相加的和?

3.回顾反思,总结算法。

说一说“我的提醒”。对比:与之前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较,今天的这两题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算?(补充板书:进位加)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分别借助“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和“把个位上的10个珠子拨去,同时在十位上添上1个珠子”的方法,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沟通各种思路之间的联系,深刻理解算理。及时呈现错误资源,让学生在思辨中有效建构,为得出具体算法奠定基础。教学65+28笔算时,放手让学生通过类推自主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提醒”交流,更加体现了自主内化的教学意图。】

三、熟练算法,巩固提升

1.对比练习。

16+5347+5224+62

16+3547+2524+26

提问:比一比每组的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2.□里填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5+□3=5□

25+□8=6□

25+3□=5□

25+3□=6□

3.逛书店。

《少儿百科》26元,《趣味数学》34元,《童话故事》38元。

(1)姐姐带50元钱想买两本书,够吗?

(2)买2本不同的书,至少要带多少元?

(3)小美带70元买了两本书,你知道她买了哪两本书吗?

【设计意图:注重变化练习的形式,使每题练习侧重点有所不同。对比练习着重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掌握笔算方法;□里填几?让学生自己编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与计算相结合,从而提升计算技能。】

上述两个课时的教学过程,尊重教材的编排,在“小步慢走”中着重于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培养。结构相似的教学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迁移原理,而贯穿其中的自主学习、多样表达、开放思维等都很好地体现了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猜你喜欢

个位竖式笔算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竖式趣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竖式填数
口算 笔算 估算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错误的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