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家蔬菜合作社的曲折规范路
——宜昌山里来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2016-04-02孙超超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5期
关键词:入社盈余明星

■ 文/本刊记者 孙超超



一家蔬菜合作社的曲折规范路
——宜昌山里来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 文/本刊记者 孙超超

宜昌山里来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宜昌市清洁水源保护地——分乡镇普溪河村,自2010年6月成立以来,合作社建成蔬菜示范基地1000亩,发展成员1200余户,在鲜销蔬菜的基础上,建成了蔬菜加工厂生产酱菜、腌菜等,仅2016年3月一个月,蔬菜销售额就达110余万元,被称为“夷陵区的菜篮子”。然而,欣欣向荣的背后,却是合作社的一部“曲折”奋斗史。

初期发展遇阻

合作社的成立,还要从带头人张明星说起。张明星原是国有企业的一名职工,2010年辞职回乡领办合作社,时有农民成员212户,企业(宜昌山里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员1家,入股资金共140万元,其中175户以现金入股,企业入股26万元;6户以土地折价入股,企业单位占比18.6%。

成立伊始,大学毕业的张明星与理事会成员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织成员发展蔬菜生产,坚持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坚持“四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实行订单农业;坚持65%的盈余按交易量分红,剩余35%通过成员大会集体决定;公司成员负责蔬菜销售,与合作社独立核算等。然而,合作社运行却与预期偏差越来越大,甚至背道而驰……

首先,最基本的“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就给合作社发展带来困扰。据张明星回忆,最开始为了扩大合作社规模,只要农户提出申请,一般都能成为成员,但很快出现了弊端:农民成员随意入退社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合作社主要发展订单农业,全部蔬菜都来自于成员各家各户,随意入退社一方面蔬菜质量、数量很难把控;另一方面,合作社的稳定性受到威胁,持续发展得不到保障。

其次,订单式生产遭遇履约滑铁卢。开始时合作社实行“四统一”,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约定蔬菜成熟后由合作社统一购回,并在交售的蔬菜款中扣除生产资料费用。“农民成员最注重眼前利益。”张明星说,“价格好的时候,他卖给别人;价格不好的时候,他不管合作社有没有能力,全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又必须按约定价格收购”。

还有就是二次分红。张明星解释说,愿意把钱入股合作社的农民成员还很少,真正出资的还是种植大户和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合作社将65%的盈余按交易额分红,剩余35%再经成员大会表决按出资额分红。这样一来,出资入股合作社的成员积极性就没有调动起来。

“一年半的时间就感觉合作社运行不下去了。”张明星痛心地说。

痛定思痛谋变

面对发展困境,理事会成员痛定思痛:不是选择的产业有问题,而是制度要改进!经过一番考察学习,合作社使出“三招”建制度,发展蔬菜生产。

一是把紧入社关。针对一些农户加入合作社后,不起好作用反而起反作用的现象,合作社在农户申请入社时就把紧门关,必须是愿意从事蔬菜产业的农户才能纳入进来;在退出时,合作社要求农户可以退社,但原有股份不能退,只能转给愿意接受该股份的成员,如此一来,合作社稳定性得到了保障。

二是建基地。要想持续发展,对当时合作社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销路而是货源,张明星想出了办法:建基地。一方面,流转土地建合作社自有基地。农户可以获得流转费用,基地提供就业岗位获得工资。目前,合作社1000亩蔬菜基地成为宜昌市唯一一家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园,示范基地良好的效益极大地带动了周围农户种菜的积极性,以往不愿种、种了不想交给合作社的现象很少出现。“作为合作社,只能想办法用现实的利益吸引农民。”张明星说。目前,该种类型的菜地达5000亩,均采取“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模式,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另一方面,要做大做强,仅仅依靠1000亩自营基地是不行的,合作社在分乡镇南岔湾村、中洲山村、天鹅池村、太平溪镇古村坪村四个省级贫困村建立基地,在周边村镇建立基地共14个,每个分社选出一名成员代表负责,均采用“五统一”模式发展蔬菜生产,共种植高山、半高山露地蔬菜3000亩,让贫困户依靠蔬菜脱贫的同时,实现了合作社蔬菜周年生产销售不间断。“直接与农户个人对接,比较分散而且管理有难度。我们就以村为单位,一个村是一个分社,建一个基地,实行独立核算。”张明星介绍说。

三是做加工。针对蔬菜的鲜活性、供应的不稳定性及需求的可伸缩性,合作社确定了“鲜销为主、加工为辅”的思路,建设了1万平方米的蔬菜加工厂。将行情不好时的蔬菜、商品性差的蔬菜边角料加工成干菜、腌菜、酱菜等,实现蔬菜98%以上的销售转化。

从2012年到2015年,合作社成功“逆袭”:成员关系从将近“散架”到紧密联系,农户从不愿种到争着种。对此改变,张明星深有体会:“合作社的合作方式非常好,能解决规模化种植,能解决机械化生产,能解决信息化服务。但如果依赖比较松散的联结方式是不行的。要想密切成员关系,要以制度约束人,以利益团结人,二者不可缺一。”

管理方式要新

“近6年的合作社发展实践,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合作社一定要有实体运作,建立成员之间的联系机制,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张明星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关于成员账户等的要求是必须做到位的,这样合作社才有最基本的凝聚力,但是在管理方式上可以有所创新。”

在生产服务上,合作社成立了宜昌山里来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下设农资服务、病虫害防治、农机具服务、采收指导、产品收购五个服务队,为成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在质量保障上,合作社与省市区三级农业部门共同建设“山里来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平台”,实现了农资管理、农事操作、生产档案、农残检测、营销配送的信息化管理,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描蔬菜的二维码标签,随时掌握合作社新鲜蔬菜生产信息;2013年,合作社自建示范基地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24个品种获得无公害蔬菜单品认证。在创新技术上,合作社组建了一支8人骨干技术团队;建立了一个设施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家智能化蔬菜种苗繁育工厂,开展蔬菜工厂化集约育苗技术研究,推广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物理防控技术等。在种植规范上,合作社与夷陵区农技中心联手开发了红薯新品种引进及示范项目、分乡土辣椒提纯复壮项目,申报的《一种用于红薯冬季育苗的育苗房》、《一种红薯高产的方法及育苗的苗床》获得两项实用型专利等。在团队建设上,合作社成立了工会组织和党小组,定期举办技术培训、劳动竞赛、趣味运动会等。

盈余分配存惑

“目前,合作社实现了良性发展。合作社示范基地蔬菜产量仅占总销量的30%,其余60%多的蔬菜需要和其他合作社、菜农对接。”张明星说,“有些事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做到位后,它是良性发展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申请加入合作社,即使蔬菜合作社工会要求交会费,农民成员也非常积极。张明星认为,农户的眼光受到限制,最开始只能看到自己的脚尖;第二步,可以看到一丈远;第三步,他们就可以看到一公里远。合作社就是要培育农户长远的发展目光。

发展至今,张明星对合作社未来充满信心,但仍有疑惑:盈余到底如何分配?以2015年为例,合作社年底实现盈余625余万元,计算得成员与合作社按交易量每公斤盈余返还0.1443元,成员股金、公积金份额每元的剩余盈余返还为0.4278元。以成员黄明龙为例,出资额5万元,公积金份额1560.34元,财政补助量化253.74元,与合作社交易额为19912.38元,2015年可得盈余返还2873.36元(0.1443×19912.39),剩余盈余返还可得22166.07元[(50000+1560.34+253.74)×0.4278]。

这样看来,与成员交易量、股金等在合作社发展中的作用均得到了体现。但张明星有自己的看法:“合作社按照交易量和交易额进行二次分红,最终解决的是种不好、卖不好的问题,可实际上这个合作社能发展到现在,起关键作用的是我们几个核心成员。出钱我们几个最多,日常管理我们操心最多,让我们和其他成员按照一个比例分红,我觉得这不合适。”他还认为,成员入社应要求适当的出资,才能确保合作社的稳定性,也容易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

猜你喜欢

入社盈余明星
浅论九三学社组织开展入社谈话的方法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通往宗教人的神圣死亡路
——浅评《入社礼的仪式与象征:关于生与再生的秘仪》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谁是大明星
寿光10万农户“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