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关系小句多维度对比研究

2016-04-01翁义明王金平

英语知识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句中心语修饰语

翁义明王金平

(1.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2. 武汉传媒学院,湖北武汉)

英汉关系小句多维度对比研究

翁义明1王金平2

(1.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2. 武汉传媒学院,湖北武汉)

本文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多维度对比分析英汉关系小句在概念范围、句法结构、标记词语、句法位置以及多重关系小句在语言中的表现手段上的差异,为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翻译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英语关系小句;汉语关系小句;对比研究;差异

引言

关系小句(relative clause)属于从句的一种,充当名词性修饰语,其核心操作是通过某种语言形式的关系化(relativization)过程,使小句中的某个成分和主句中的某个成分发生直接联系。一个中枢成分在主句和小句中都承担了某种语法功能,使得小句内部的一个没有语音值的空语类(empty category或EC) 与这个中枢成分(即核心名词)同指(Andrews,2007:206)。例如 “The old man whom we visited(EC) yesterday is a famous artist.”中空语类EC与核心名词“The old man”同指,该核心名词在主句“The old man is a famous artist”中作主语,在小句“we visited (EC)”中作宾语,这个关系化过程是通过关系代词whom来完成的。又如,“我在看他买(EC)的书”中空语类EC与核心名词“书”同指,该核心名词在主句 “我在看书”和小句“他买(EC)”中都承担宾语的角色,这个关系化过程是通过结构助词“的”来完成的①英语中的“which”和汉语中的“的”在主从句关系化过程中被称为填充词(Complementizer)。。“之所以称为关系小句是因为这种小句结构中包含一个照应成分,这个照应成分通过某种形式和先行词相关联。”(Huddleston & Pullum,2002: 1034)

句法结构中的关系化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Mark de Vries(2005)说关系小句是人类语言递归性的重要表现手段,因此“所有的语言都有关系小句”这种假设是成立的。Lehmann (1984:401),Keenan Comrie (1977:68)和Giv n (1984:651)也认为所有人类语言都存在关系小句,但不同语言有反映这种关系的特定的方式。Dryer (2011)在对世界上825种语言进行调查后发现,人类语言共有7种关系小句,后置型和前置型共有721种,占统计结果的大多数,其中小句后置型(如英语)580种,小句前置型(如汉语)141种,这两大类型被统称为核心语外置型(external-headed)。

由于关系小句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关系小句的理解也和国外大同小异。黎锦熙(1924)按句子谓语用词的差异将关系小句分为形容词和动词两类;吕叔湘(1947)按照从句中中心语提取上的差异把定语从句分为四类;朱德熙(1983)从“的”字结构的研究出发,提出“自指”与“转指”的概念;刘丹青(2008)认为关系小句就是小句所修饰的中心名词在小句中也有一个句法位置,包括主语、宾语等,可能是空位,也可能有代词复指;石定栩(2008)认为,关系小句里有一个成分与被修饰的名词短语同指,小句中的同指成分通常没有实际的语音同指,小句中的同指成分通常没有实际的语音值;方梅(2004)认为,关系从句必定涉及一个核心名词和一个对这个名词进行修饰的从句,关系从句可分为前置关系从句和后置关系从句。

1. 英汉关系小句的概念比较

1.1 英语关系小句的概念

Quirk等(1985)认为从描写语法的角度出发,英语中后置修饰小句有两类:同位语小句和关系小句(appositive and relative clauses);从语义的角度出发关系小句又进一步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小句(restrictive and non-restrictive clause)。英语中绝大多数或典型的关系小句是限定性的,因为“关系从句本身是一个从句,或类似于小句的从属成分,典型的从句中有一个定式动词”(唐正大,2006)。也有学者,如Huddleston和Pullum (2002:1036)从句法的角度把关系小句分为限定性(finite relative clauses)和非限定性(infinitive relative clauses),前者例如“She found a good place from which she can watch the procession”,后者例如“She found a good place from which to watch the procession”。还有学者,如Ivan A. Sag(1997)认为传统语法中被称为短语结构的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非限定动词短语等的后置名词修饰语也属于压缩关系小句(reduced relative clause)的范畴 ,例如“the person standing on my foot”,“the people happy with the proposal”,“the people in Rome”等。为了方便与汉语关系小句的对应讨论,本文不讨论有争议的英语非限定性关系小句和压缩关系小句。

1.2 汉语关系小句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里,关系小句、名词性修饰语和定语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一是因为汉语中修饰NP的成分都在NP的前面,二是因为在现代汉语里,关系化标记的使用具有强制性,关系小句和名词性修饰语及定语一样,一般都用“的”字来表示,所以界定现代汉语关系小句本身就是一件很有难度、很有争议的事情。在很多文献中这种结构被统一形式为“X+的+N”,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汉语中带“的”字的名词性修饰语都可以被认定为广泛意义上的关系小句,“汉语谓词性单位带‘的’都可以看作是关系小句”(刘丹青,2008: 40 )。但要想说明汉语中“X的N”是否是关系小句作定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汉语句子的概念。通过跨语言的对比,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说明汉语“X的”作定语的句法本质。也就是说,“X+的+N”中的X算不算关系小句,实质就是看X本身具不具备汉语小句的特征。

现代汉语中的基本句法结构是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首先,对于主谓宾齐全的小句来说,如“学生买书”,将其主语或宾语提取出来作核心名词,在关系从句中留下一个与核心名词同指的语迹,是最典型的关系化结构,如“买书的学生”和“学生买的书”。其次,在现代汉语中作定语的不及物动词也属于谓词,如“孩子唱歌”,因此传统语法中被分析为简单动词作定语的“唱歌的孩子”也有资格分析为关系小句。再次,因为现代汉语中缺少动词定式和非定式的差别,又存在主宾语自由省略的现象,因此单个及物动词定语的现象,如“吃的饭”、“吃的学生”也可以看作是关系小句修饰名词,尽管这种关系从句是不太典型的。第四,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都可以作名词的谓语,因为“形容词具有很强的谓语性”(刘丹青,2008)。因此被传统语法分析为简单形容词作定语的“漂亮的房子”也应当分析为关系小句①汉语中,形容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结构,即“AN”和“A的N”,在无“的”的定中结构AN中,“A”显现出形容词的特征;而在有标记的定中结构“A的N”中,“A”被关系化了,“的”就是关系小句标记。。最后,主谓谓语句是现代汉语中既具特色又很常见的基本句型,如“这孩子脾气古怪”、“东湖风景优美”,因此“脾气古怪的孩子”,“风景优美的东湖”也被认定为典型的关系小句。从理论上讲,在“X+的+N”中,单个不及物动词、单个形容词或单个及物动词类型的名词修饰语“X”也都属于关系小句的范畴,尽管比起论元齐全的及物动词以及主谓谓语来说,它们只能算不典型的关系小句。

2. 英汉关系小句的句法结构及标记语比较

关系小句和主句之间既有句法关系又有语义关系,它是通过一个和主句共享的中枢词语与主句相连的,但中枢词所具有的题元角色和句法角色是独立于它在关系从句之外的角色的,换句话说,关系小句是包含所修饰的核心名词在内的整个句法结构,核心名词一般以空语类形式出现在关系小句中,它没有实际的语音值,是关系化操作过程中通过成分提取留下的句法空位。

我们分别用英汉例子作具体说明:

(1) a. 那个男孩带着眼镜。

b. 那个男孩是我弟弟。

关系化:那个带着眼镜的男孩是我弟弟。

这里面的关系小句是“那个[男孩]带着眼镜”。

(2) a. I visited the old man yesterday.

b. The old man is a famous artist.

关系化:The old man whom I visited yesterday is a famous artist.

这里面的关系小句是I visited [the old man] yesterday.

关系小句中的缺位(gap)所代表的“男孩”及the old man 是关系化操作过程中由于成分提取所留下的句法空位,它们在题元角色和句法角色上都是独立于它在主句中的角色的。

英汉语中这种关系化过程都涉及到标记词的问题,也叫关系从句标记(relativizer)。在现代汉语里,人们一般采用“的”来表示“关系化”,它是关系小句和核心名词的关系的标记词。作为关系小句的“的”字结构与英语的关系从句非常相似,“X+的”结构中的“的”类似于英语关系从句标记语,它们都属于从属语标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标示出被关系化的核心语。英语和汉语关系小句都属于核心语外置型,关系化标记语都位于关系小句与核心语之间,这是人类语言的共性使然。英语中的关系代词和汉语中的“的”字标记语“在句法上占据了提取母句成分后形成的空位,替代核心名词完成句法功能,所以一般来说在句法上隶属于关系从句”(唐正大,2006)。也就是说,相对于主句而言,关系化标记语与关系小句的语法关系更接近。

首先,英语关系从句标记语本身必须充当小句的论元,它具有复指代词功能,可以通过复指功能把被其他成分隔开的核心语与关系小句联系起来,不至于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如,New sets soon appeared [that were able to receive all the TV channels]。而汉语中的“的”字没有复指代词的功能,因此,汉语不可能像英语那样,将关系小句和核心语分离。其次,英语的关系小句位于名词后,构成后置关系小句,汉语关系小句位于名词前,构成前置关系小句。再次,汉语所有类型的关系小句“坐在屋顶上的人”,“妈妈买的玩具”,“高大魁梧的男子”,“头发花白的老人”等等的标记语都一致为“的”字,而英语中的关系化标记词就是引导词,它会随着小句类型的变化而不同,即不同的关系需要用不同标记的引导词,如“a city where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标记语where),“the woman to whom I spoke to”(标记语whom),“any person that wants to succeed”(标记语that)。

3. 英汉语关系小句的位置比较

英汉语同属SVO语言,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而言,SVO语言除了汉语关系小句前置于被修饰语之外,包括英语在内的其它所有语言都选择了关系从句后置,唐正大统计的92种SVO语言中,关系从句后置于中心语的占91种(汉语除外)。也就是说,英语关系小句必须位于中心语后,汉语关系小句必须位于中心语前。

英语关系小句,无论是典型的限定性关系小句还是非典型的非限定性关系小句,一律置于核心名词之后的位置。限定性关系小句如“the father who bought a new toy for the child”,“the new toy (which) the father bought for the child”;非限定性关系小句,如“the person standing on my foot”,“the people happy with the proposal”,“the people in Rome”。

汉语关系小句,无论其核心谓词是动词、形容词、名词还是主谓式,也无论其谓词结构复杂程度如何,一律置于核心名词之前的位置,即使是颇具争议的不带“的”字的非典型关系小句也是前置型的。汉语典型关系小句如:“买新玩具的爸爸”、“给孩子买的新玩具”;非典型关系小句如:“我的书”、“开的车”、“聪明的学生”、“站的人”,不带“的”字的关系小句如,“教学用品”、“ 聪明学生”、“木头房子”。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名词修饰语前置是汉语基本语序的典型特点,关系小句前置是区别于其它SVO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

关于英汉语种关系小句的语序还有几点值得注意的是:

第一、英语中作前置定语的单个词语也可以通过添加各种关系指示语转变成后置关系小句。如:red flower → the flower which is red, teaching equipment → the equipment for teaching, the smiling boy → the boy who is smiling, wood house → the house which is made from wood, my book → the book which belongs to me。名词、形容词、分词用作定语时与中心语之间构成各种复杂的语义关系,它们往往能起到分句相当的句法功能,是英语表达方式不断趋向简约的重要体现之一(陆国强,1999)。

第二、英语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类似于句子结构的、置于名词之前作定语用的名词修饰语,它一般用连字号连成,在语句中只相当于一个句子成份。有语言学家称之为“前置句子型修饰语”(Sentence Premodifier)(Quirk,1973)。

这类句子型的修饰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关系小句,又有别于典型的英语词汇,“这种结构仅限于用在口语或报刊语体中,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具有临时性和诙谐性特点,不宜在正式场合使用”(陆国强,1983)。例如,a what-type-ofmere-man-have-we-here kind of look, do-it-yourself device, if-only-I- had -a -gun expression。

第三、汉语关系小句偶尔也可以“背离语言常规”出现在中心名词之后,这种有标记的后置关系小句多见于法律文献或口语语料中。法律文献如“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工作人员私放罪犯的”、“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口语如“那个人,留胡子的”、“那本书,我昨天买的”、“广场上到处都是人,唱歌的、跳舞的、跑步的”。

4. 英汉多重关系小句比较

4.1 英汉多重关系小句的概念

英汉多重关系小句(multiple relative clause)都是由多个修饰语和中心语构成的偏正向心结构,但由于修饰语的位置不同,英汉多重关系小句的表现手段有很大的差异:英语以名词中心语为核心,多个关系小句修饰语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向右逐层不断扩展递增;汉语以名词中心语为核心,多个关系小句修饰语按照一定的表达需求排列在名词中心语的左边。从理论上讲,英汉多重关系小句都是可以在各自语法规则范围内无限制地不断扩展的,而且这正是人类语言递归性的具体表现,如例句(3)和(4)。

(3) The porter told it to the storekeeper who told the steward who told the Duke who told his wife who got very angry.

(4) 我昨天买的一条三斤多重的价格非常便宜的放在水槽里的活蹦乱跳的大黄鱼。

另外,因为语言结构的差异,多重关系小句的概念在英汉语言中有不同的体现方式。英语多重关系小句表现为并列式(compound)和复合式(complex)两种,并列式多重关系小句是指多个关系小句同时修饰一个先行词(即中心语)的现象,如例(5),复合式多重关系小句也称链式(chain)多重关系小句,是指各个关系小句修饰各自的中心语的现象,一般表现为第一个关系小句修饰主句中的先行词,以后的关系小句分别修饰前一个关系小句中的先行词,如例(6)。

(5) The people who take this course who Dana likes usually come from Walker High School.

(6) The c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而汉语多重关系小句只有一种表现形式,即几个关系小句同时并列地修饰一个中心语,如:

(7) 用纯正的湘西语音讲述的幽默的家乡笑话。

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多重关系小句都会涉及到语序问题。虽然多重关系小句在两种语言中的排序都会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及表达的需要,但由于语言类型的差异,汉语多重关系小句的次序和英语仍有明显的不同,有必要对两者进行深入对比。英语是一种典型的形合类语言,多重关系小句的排序更受制于句法规则的限制,而汉语是一种典型的意合类语言,多重关系小句的排序更多考虑语义需求及语用因素。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4.2 英语多重关系小句次序的句法规则

英语多个关系小句修饰一个中心语时,一般有如下句法规则:

(1) 较短关系的小句位于较长关系小句之前,如例(8)a,(9)a成立,(8)b,(9)b不成立;

(2) 无标记语的关系小句位于有wh-标记语的关系小句之前,如例(9)a;

(3) 非限定性关系小句位于有wh-标记语的关系小句之前,如例(10)a成立,而(10) b不成立;

(4) 非限定性关系小句与紧缩型关系小句不能同时修饰同一个中心语,换言之,它们本身或相互间不能组成多重关系小句,如例(11)与(12)不成立;

(5) 无论是修饰主语还是宾语,居后的关系小句的标记词一般不能省略,如例(13)很难成立。

(8) a. The only person that I like whose kids Dana is willing to put up with is Pat.

b. *The only person whose kids Dana is willing to put up with I like is Pat.

(9) a. Is there any book you can recommend that tells about the subject?

b. *Is there any book that tells about the subject you can recommend?

(10) a. The only person for us to visit whose kids Dana is willing to put up with is Pat.

b. *The only person whose kids Dana iswilling to put up with for us to visit is Pat.

(11) *The picture bought yesterday and under the shelf.

(12) ? The problems to solve for you to impress them with are the ones in the Times.

(13) ? Is there anything you want you have not?

4.3 汉语多重关系小句次序的语义及语用 因素

涵盖关系小句在内的汉语多重名词性修饰语的语序问题比较复杂,一直以来是汉语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丁声树(1999)和刘月华等(2001)对此有专门论述,大家一般认为的基本语序为:领属性的修饰语>处所时间修饰语>主谓结构修饰语>动宾结构修饰语>形容词修饰语>其他描写性修饰语>不用“的”字形容词或名词修饰语,等等。关于多重名词性修饰语的这些语序原则涉及汉语的语法、语义及语用等各个方面,但汉语更多是从语义及语用角度来考虑安排多重关系小句的顺序的。钟志平(1995)认为,凭借词语的语法类别来排列多重修饰语难以把握语言事实,应从逻辑事理、主观意愿等语义方面来考虑排序问题;田惠刚(1994)也认为,多重定语次序按照逻辑关系来排列,跟中心词关系越密切的越靠近中心词;方希(2002:33-81)认为,语义因素是决定多重定语语序的首要因素;张敏(1998:274- 360)认为,多重定语语序符合距离象似原则,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距离取决于它们所表达的概念之间的距离。

汉语多重关系小句排序也会遵循一定的句法规则,如短语先于动词,带“的”形容词先于带“的”的动词,带“的”的修饰语先于不带“的”修饰语,等等,但是这些句法“常规”状态下的顺序常常“违背”语言事实。我们认为这种语言现象更多的只能在逻辑语义关系和语用因素的范围内得以解释,这些所谓不符合一般句法规则排序的多重关系小句中,有的是根据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有的是根据事件内部的因果关系进行排列的,还有的是根据表述者的主观意愿排列的。例如,我们也看到相当一部分动词充当定语时可以出现在短语之前,如例(14),动词出现在形容词之前,如例(15),(16),带“的”的修饰语先于不带“的”修饰语从表面上看属于句法现象,但我们认为更多属于语义问题,因为带“的”的修饰语与中心语结合较松,语义上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不带“的”的修饰语在意义上与中心语通常结合得很紧,如例(17)。

(14) 他用那双常常看我的探索的、好奇的眼睛来看我。

(15) 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最先进的武器

(16) 担任的非常重要的任务

(17) 一张黑乎乎的木头桌子

结语

句法结构中的关系化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英汉关系小句是充当名词性修饰语的从句,都是各自语言中从句的一种。但是,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看,英汉关系从句之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英语关系小句从语义角度出发可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两类,从概念结构出发可分为完整性和压缩性两类。而由于句法结构的复杂性,汉语中的关系小句分为句法成分齐全的典型类型以及单个不及物动词、单个形容词或单个及物动词等句法成分不齐全的非典型类型。在结构方面,英语关系小句的标记语具有复指代词功能,能把被其他成分隔开的中心语与关系小句联系起来。而汉语中的“的”字没有复指代词的功能,不能像英语那样将关系小句和中心语分离。 英汉语关系小句所处的位置也有明显的不同。一般说来,绝大多数的英语关系从句位于被修饰词之后,而汉语的关系小句绝大多数位于被修饰词之前。多重关系小句在英汉语言中的表现手段也有很大的差异:英语多个关系小句以名词中心语为核心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向右逐层不断扩展递增,而汉语的多个关系小句以名词中心语为核心按照一定的表达需求排列在名词中心语的左边。对英汉关系小句的多维度对比研究,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句法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且可以为英语教学研究、英汉翻译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 Andrews, D. 2007. Relative clauses [A]. In S. Timothy (ed.). La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 Volume II: Complex Constructions (Second edition)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Dryer, S. 2011. The 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 Online [OL]. http://wals.info/chapter/ 90. Accessed 10/02/2011.

[3] Giv n, T. 1984. Syntax, a Functional-Typological Approach[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4] Huddleston, R. & K. Pullum 2002. 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Cambridge&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Ivan A. 1997. Sag: English relative clause constructions [J]. Journal of Linguistics, (2): 431-483.

[6] Keenan, E. & B. Comrie. 1977. 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and universal grammar [J]. Linguistic Luquiry, (8): 63-99.

[7] Lehmann, C. 1984. Der Relativsatz [M]. T bingen: Gunter Narr.

[8] Mark de Vries. 2005. The fall and rise of universals on relativization [J]. Journal of Universal Language, (6): 1-33.

[9] Quirk R. 1973.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0] Quirk, R. et al.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New York: Longman.

[11] 丁声树.1999.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2] 方梅.2004.汉语口语后置关系从句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主编 庆祝《中国语文》创刊五十周年学术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

[13] 方希.2002.黏合式多重定名结构的语序[A].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论丛编委会编.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五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

[14] 黎锦熙.1924.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5] 刘丹青.2008.语法调查研究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6] 刘月华.2001.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17] 陆国强.1983.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8] 陆国强.1999.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 吕叔湘.1947.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 石定栩.2008.“的”和“的”字结构[J].当代语言学,(4):298-307.

[21] 唐正大.2006.与关系从句有关的三条语序类型原则[J].中国语文,(5):409-422.

[22] 田惠刚.1994.多层定语的次序及其逻辑特性[J].世界汉语教学,(3):19-21.

[23] 张敏.1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4] 钟志平.1995.也谈多项定语的顺序问题——兼述多项定语之间的关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56-59.

[25] 朱德熙.1983.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之,所”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16-31.

A Multidimens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typology, this paper makes a multidimensional contrastive analysis to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on their concepts, syntactic structures, markers, syntactic positions and the means of expression of the multiple relative clauses in their respective languages, in hope of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s well as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English relative clause; Chinese relative clause; comparative study; difference

H0

A

2095-4891(2016)04-0044-05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一般项目“逻辑与经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项目编号:CSY12030)和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团队“英汉语言对比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ХTS15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翁义明,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中外语言对比研究。王金平,副教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

通讯地址:1.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2.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小句中心语修饰语
类型学视野下英汉名词的修饰语功能研究反思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论维吾尔语中心语及其维汉翻译的作用
浩浩荡荡个什么
浅析汉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结构——以《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所列例句为例
短语
主述位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句翻译研究
话剧《雷雨》的语气研究
浩浩荡荡个什么
英汉名词修饰语的异同及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