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16-03-30张小喜张宏娟郭晖邵春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阿司匹林临床效果

张小喜?张宏娟?郭晖?邵春香

【摘要】 目的 对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100例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蛋白质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实验组给予西洛他唑治疗,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6、12月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好转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 其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且不良反应情况较轻,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西洛他唑;阿司匹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093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越来越高[1], 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患者在卒中后较易出现痴呆以及脑蛋白质病变。本文主要对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患者实施阿司匹林和西洛他唑治疗的效果作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患者, 均经相关检查确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实验组男30例, 女20例, 年龄66~87岁, 平均年龄(72.01±5.33)岁, 病程1.5~18年, 平均病程(6.32±4.02)年。对照组男32例, 女18例, 年龄67~88岁, 平均年龄(72.12±5.41)岁, 病程2~17年, 平均病程(6.31±4.0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实验组给予西洛他唑治疗, 片剂, 每片含50 mg西洛他唑, 2次/d(早、晚餐后), 2片/次。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片剂, 每片含50 mg阿司匹林, 2次/d(早、晚餐后), 2片/次。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 不可使用抗血小板作用药物、抗凝血药物、纤维蛋白溶解药以及其他治疗痴呆药物。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经相关药物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主要包括不良反应以及不良事件等。通过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MMSE评分好转率比较 实验组治疗6个月后, MMSE评分好转率为66.00%(33例), 经治疗12个月后, MMSE评分好转率为70.00%(35例)。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 MMSE评分好转率为34.00%(17例), 经治疗12个月后, MMSE评分好转率为44.00%(22例)。两组治疗6、12月后的MMSE评分好转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5例出现心动过速, 未经治疗症状消失;7例出现头痛, 减少用药剂量后, 症状消失;1例出现脑梗死, 不良反应率为26.00%(13例)。对照组2例出现牙龈出血;3例出现症状性脑出血, 减少用药剂量后, 症状消失;1例出现脑梗死, 不良反应率为12.00%(6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多伴有多次脑卒中史,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理解、计算、定向、思维、语言、记忆功能降低。脑白质病变是指患者的脑白质(特别是患者脑部周围深白质)受到缺血等因素的影响, 而出现缺血性脱髓鞘改变的情况。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 其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阿司匹林可以对乙酰化环氧化酶进行抑制, 阻碍络氨酸(385位)活性位点与花生四烯酸结合, 以此抑制TXA2的合成, 阻止血小板的凝聚以及释放[3]。同时, 阿司匹林还具有抗炎与影响一氧化氮、纤维蛋白的合成等作用。

西洛他唑是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选择性)的一种, 同时也是一种血小板抑制剂(可逆性)。西洛他唑治疗在患者服用6 h后, 可发挥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停药48 h后, 则药效消失。西洛他唑主要经患者的肾脏排泄, 因此, 患者服用西洛他唑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患者经其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较少。西洛他唑还具有扩张血管、保护内皮细胞以及降低甘油三酯的含量、提高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

综上所述, 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经西洛他唑治疗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 其能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不良反应情况较轻, 安全有效, 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伟.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疗效比较.河北医科大学, 2010.

[2] 马振环.西洛他唑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河北医科大学, 2012.

[3] 田燕, 谭兰, 郁金泰, 等.血浆血栓烷B2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 46(1):65-66, 69.

[收稿日期:2015-11-09]

猜你喜欢

阿司匹林临床效果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一天一片阿司匹林,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使用阿司匹林的8大注意事项,不可不知!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