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茶经》的美学意蕴及英译再现

2016-03-29刘云霞董国栋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1

福建茶叶 2016年8期
关键词:茶经陆羽意蕴

刘云霞,董国栋(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1)

浅谈《茶经》的美学意蕴及英译再现

刘云霞,董国栋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1)

《茶经》是一部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文化典籍,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了与茶学相关的各方面信息,体现出丰富的美学层次。在对该著作进行英译时,译者应当做到传情而达意,在准确传达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延续原文的美学色彩。本文对翻译美学进行了概念介绍,分析了《茶经》中的美学意蕴,最后从形色美、辞格美、诗画美和质朴美四个方面探讨了该作品美学意蕴的英译再现。

《茶经》;美学意蕴;翻译美学;形色;辞格

《茶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全面介绍茶相关知识的专著,为唐人陆羽所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其中涵盖茶叶生产历史、采制技术、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等各个方面,将普通茶事提升至文化艺术层次,推动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这是一部集科学性、文化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古典文化巨著,既准确传达了茶学信息,体现出极大的科学价值,又在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方面独具特色,彰显出浓厚的美学色彩。随着中国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大力推广,世界各地对于我国茶文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茶经》作为我国茶叶与茶文化的首部典籍,自然成为国外读者青睐的对象,其英文翻译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翻译理论界,相关学者指出《茶经》是形色美、辞格美、行文美、意义美、画面美、质朴美的统一,其英文翻译必须要做到“传情”而“达意”,才能成功再现其中的美学意蕴。

1 翻译美学概述

所谓翻译美学,是指从理论架构的视角,探究翻译的美学渊源,讨论美学对于翻译的重要意义,通过美学理论去认识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用美学原理去界定各种翻译文本的审美标准,最终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翻译美学强调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译者对原文进行透彻的美学分析,将原文各个层次的美感再现或再创造于译文之中,是一个艺术审美和艺术创作的动态过程,表层体现为两种语言之间的对应转换。翻译美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过程。其中审美主体是译者,他们要运用美学的基本理念去指导整个翻译过程,实现原文美感在译文中的再现;审美客体是原文本身,它是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能够满足一定的审美需求,其美学意义应当有不同层次的展示;审美过程就是翻译的动态过程,也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美学分析的互动过程,译者在美学理论的框架之下立足于目的语的语境和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找出那些隐藏在字句之中但可以明显感知的美学要素,对原文的美学信息进行艺术化的跨文化再现。

翻译美学认为,除却机械翻译以外,任何语际转换活动都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因为译者作为能动的审美主体,会对原文进行细致的美学探讨。翻译的美首先体现在一切可感物质的外形之上,外形的美感是译者进行审美活动的起点,而语言则是译者传达这种美感的物质载体。通常认为,原文的美分为形式美与非形式美,前者是指语音、文字、词汇、结构之美,后者则是指代文字内涵与内在精神之美,这两种美相生相成,译者必须对它们进行系统的把握,通过感知、想象、移情、理解这四个步骤对原文进行美学再现。

2 《茶经》中的美学意蕴

《茶经》是有“茶圣”之美誉的陆羽所创作的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茶与茶文化的专著,全书分为三卷十章,共计七千余字,字字珠玑,言简意丰,客观记录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方法以及泡茶、饮茶的技艺,并首次将茶叶的价值从实用层面上升至艺术层面,将茶转化为具有深刻美学意蕴的文化载体。陆羽认为,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是外在形式美与内在精神美的有机统一,从茶叶的形状、茶汤的色泽、烹茶的技巧,到饮茶的器具、品茶的环境、品茶的感受等,无一不体现出作者的崇高理想与审美情趣。

在创作手法上,《茶经》遵循专业技术类问题的程式化格式,在三卷之下又有十个章目之分,即“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和“之图”,结构紧凑,行文利落,在具体章节的写作中多用对偶、比喻、排比、对比、递进等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形象生动、简单质朴,全书文图并茂、相得益彰,是实用性、科学性、技术性、美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其中的美学表达奠定了我国审美理论的基础,为后世的审美活动开创了理论先河。

3 《茶经》美学意蕴的英译再现

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刘宓庆指出,翻译有达意和传情两个过程,达意是指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基本概念意义,传情则在于再现原文各个层面的艺术表现力,对读者产生特定的感召力,对于非艺术性的语篇而言,应当以达意为准,对于艺术性的语篇而言,则应当强调传情。《茶经》作为一部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学作品,其翻译审美应当分别着眼于达意和传情这两个基本过程,不仅要延续原文在技术专著意义上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还要完好传达原文在文学作品意义上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笔者认为,《茶经》的美学意蕴可以从形色美、辞格美、诗画美和质朴美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其英译的美学再现也应当从这四个层次进行讨论。

3.1形色美

形色美是指《茶经》对茶叶本身的色、香、味、形等外在形态所进行的客观总结与艺术表达,这是一种可以直观感知的美感,是译者审美活动的第一个层次,而形色之美既是对与茶相关的外在物质美感的集中体现,也是饮茶过程中系统彰显美感的基本铺垫。

茶道艺术对汤色、茶形、器具的造型与搭配非常讲究,陆羽在“之器”章节中有如下阐释:

“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益茶。”

在这段描述中,陆羽把白、红、黄、紫、褐、黑这六种鲜明的色彩置于同等位置,通过这些色彩所具备的独特吸引力和联想性,达到了强烈的视觉审美效果,并透过“悉不益茶”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态度,揭示茶道艺术对精神享受的高度重视,认为饮茶的过程就是艺术审美的过程。这一段采用了排比与对比的修辞格,句子结构整齐利落,层次美感丰富。这一段的英文翻译为:

“In contrast,snow white bowls from Xingzhou kilns will set off the tea soup a reddish hue.Likewise,tea bowls from Shouzhou have a yellowish shade,against which the tea inside will turn purple.Worse still,the brownish color of the bowls from Hongzhou will result in a murky tea soup.Those unpleasant colors doom porcelain wares from these kilns unsuitable for tea bowls.”

译文保留了原文排比的修辞方式,将三种色彩对比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逐一呈现,并通过“in contrast(对比而言)”、“likewise(同样地)”、“worse still(更糟糕的是)”这几个连接词对文本进行逻辑串联,体现出英语语篇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在语言形式上的美感与原文相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色彩方面,译文将原文中的六种色彩进行了忠实再现,传达出强烈的色彩对比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达到了与原文等值的效果。

3.2辞格美

为了生动地表达茶叶的形状、茶汤的色泽、茶香的感受、茶具的质地、茶器的造型等,陆羽在《茶经》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对比、递进的修辞格,令这部著作在科学严谨的同时不失其艺术欣赏性,体现出显著的辞格之美。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在这段描述中,陆羽运用了两个比喻、三个对比与三个排比,对邢瓷和越瓷这两种不同的茶具从质地、品质、色彩层面进行了比较说明,形象饱满丰富,文笔干净利落,达到了理性与感性、形式与内涵、科学与美感的高度统一。对这一段的英文翻译如下:

“If the Xing porcelain can be compared to valuable silver,then the Yue porcelain matches invaluable jade.This constitutes the first disparity.If the Xing porcelain is described as snowy white,then the Yue porcelain can be said as icy crystal.This makes the second gap.What’s more,tea soup looks reddish in the bowl of white Xing porcelain,while the soup shines like emerald in the bowl of had Yue porcelain.This presents the third gap.”

与原文相对应,译文同样运用了两组比喻、三组对比和三个排比的修辞格,忠实保留了原文的修辞处理形式,用相同的句式对前两个单句予以表达,最后一个单句则以“what’s more(更为重要的是)”进行逻辑连接,将原文中隐含的句间关系明确地展示出来,更加符合英语的语言结构和行文特征。译文对于两个比喻的处理在延续原文审美价值的基础上,也将目的语读者的认识习惯和接受能力纳入考量。由于“银”、“玉”、“雪”、“冰”这四个词在审美价值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色彩,西方读者看罢并不一定能够准确感知其中的美学意义,特别是“银”和“玉”这两个概念在英文中并没有对应的审美价值,因此,译者在这四个词汇之前添加能够显著彰显其内在意义及价值的形容词作为喻底,用“valuable(有价的)”和“invaluable(无价的)”来展现原文的深意,令前后行文整齐划一,又通过“white”和“crystal”这两个喻底生动形象地再现两种瓷器的色彩与质地之美。

3.3诗画美

茶是一种自然灵性、内涵丰富的物质,具有一种天然的美感,宛若中国传统水墨画一般,淡雅而传神,留白而意丰,是客观外形与主观想象的完美融合,是物质形态与精神理念的有机统一。《茶经》一书作为关于茶的专著,自然也就承载了这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画美。比如:

“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尊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有之。”

在这一段中,陆羽以一尘不染的澄澈心境观察品味茶汤沫饽的状态,连用漂浮的枣花、新生的青萍、晴天的浮云、水上的绿钱、飘坠的花瓣、皑皑的白雪这六个比喻,搭配自然清新的背景形象,将茶汤变幻多姿的外形渲染成为一幅动静相宜、赏心悦目的泼墨山水,体现出茶的自然灵性与天然气韵,彰显出作者对于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无限追求。这一段的译文如下:

“True to its name,hua really resembles jujube flowers drifting on the ripples of a pond.It may also be described as new duckweeds nestling over a winding pool,or floccular clouds curling in a serene sky. Metaphors to the thin marrow mo could be green duckweed floating on a river,or a chrysanthemum petals perching on goblets and saucers.As for the thick ream called bo,it displays a shining scene like clusters of white snow when thick tea is boiled.”

译文完好地保留了原文中的美学意象,点睛之处在于运用了极具动态美的动词将这些动静意象以一种灵动而自然的方式连接起来,呈现出一片万物相生、天然相融的和谐景象,不仅传达了原文的诗画美,更彰显出茶道艺术所强调的自然美、生态美与和谐美。

3.4质朴美

《茶经》是一部客观传达与茶学相关的技术信息的作品,对茶叶、茶具、茶器以及茶叶种植、采制、功效、冲泡、饮用等方面的说明必然要围绕“客观准确”逐个展开,特别是对于第二章“之具”、第四章“之器”和第七章“之事”的描述,应当尽可能地以简介明了的方式陈词达意,并不要求辞藻的华丽,对这些科学类文本的翻译也是如此,准确传达基本意义即可,朴实无华便是最大的美感。例如:

“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蔑,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蔑阔者经之,以单蔑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

“The Tote Basket is thus named because it is used to carry a whole set of tea utensils.The inferior side of the basket is woven with bamboo sawalis in a triangle-hole pattern.The exterior is woven horizontally with single bamboo strips and entwined vertically with double bamboo strips into a squares-hole pattern.Knitted this way,the basket looks diaphanous and exquisite.”

原文用词用语朴实无华,以科学严谨的形式说明了“都蓝”的命名缘由及其内外构造,译文同样以达意为核心要素,于质朴的行文之中彰显出强烈的美感。

4 结语

《茶经》是一部集科学技术信息传达与艺术美感彰显于一身的杰出茶学专著,美感层次丰富,在进行英文翻译时,译者应当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原文的美学色彩,以灵活变通的方式实现对原文美学意义的充分再现,延续原文的独特韵味,同时又不失在英语语境之中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实现理性与感性、形式与内容、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1]陆羽.宋一明译注.茶经[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陆羽撰.陆延灿,曹海英著.茶经续茶经中国古典[M].北方文艺出版社,2014.

[3]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

刘云霞(1981-),女,河北沧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董国栋(1985-),男,河北正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茶经陆羽意蕴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不捧场的好朋友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茶经》: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
营养学中看《茶经》
径山寺、径山茶陆羽和《茶经》的故事
万物皆有灵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意蕴难求
第一次放孔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