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赣南采茶歌舞戏中的音乐特色

2016-03-29黄海燕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音乐系江西赣州34000九江学院艺术学院江西九江33005

福建茶叶 2016年8期
关键词:采茶戏曲牌赣南

黄海燕,梁 婧(.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音乐系,江西赣州 34000;.九江学院艺术学院,江西九江 33005)

论赣南采茶歌舞戏中的音乐特色

黄海燕1,梁婧2
(1.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音乐系,江西赣州 341000;2.九江学院艺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

江西赣南采茶戏是在赣南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地方小戏,其以通俗易懂的客家语言,优美动听的民间音乐,欢乐明快的节奏,曼妙的舞姿和妙趣横生的表演,成为享誉全国的江西两大剧种之一,曾被田汉先生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本文通过对赣南采茶戏中音乐特点、类型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旨在揭示音乐在戏中的重要性,促进人们对赣南采茶戏音乐的了解和把握。

赣南采茶歌舞戏;音乐特点;音乐类型;艺术特色

1 赣南采茶戏中的音乐特点

1.1赣南采茶戏中的音乐与赣南采茶戏一样,均来源于赣南的客家民间,始终与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的劳作与生活紧密相连

世代生活在赣南山区的客家人,他们在长期劳动与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了优美动听、丰富多彩、生活气息浓郁的民间音乐,如上山采茶劳作时演唱的“采茶歌”;上山砍柴、摘木梓及田间劳作,或寻觅同伴,对歌打趣时演唱的“山歌”;春节、元宵前后或祈求人寿年丰时演唱的“灯歌”;在林区伐木时演唱的“号子”。此外,还有琳琅满目、乡土气息浓郁的各式“小调”、“风俗歌”等。这些充满着浓郁赣南客家田园山野风味的民间音乐,伴随着赣南客家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与客家人民生活紧密相连,集中体现和反映着客家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并成为赣南采茶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1.2赣南采茶戏中的音乐始终与舞蹈表演相互结合,载歌载舞,二者相得益彰

“言必歌,动必舞”是赣南采茶戏的传统美学特征之一。自古以来,在赣南采茶戏的表演中,采茶舞蹈始终都离不开采茶音乐的伴奏,二者相依相伴,巧妙结合,相互配合,共同成为赣南采茶传情达意、构景抒怀的两大利器和法宝,体现出赣南采茶“歌咏其声、舞动其容”的艺术魅力。如赣南采茶传统剧《睄妹子》中的一段生、旦双人舞“对花”。米童哥哥来到情妹子家中,两人一问一答,双双边歌边舞,通过“报花名”、“对花名”,将“矮子步”、“单袖筒”与“踩台步”、“双晃手”、“手中花”等动作运用的水乳交融,生动演绎出了米童与情妹子两情相悦、情投意合的美好爱情。

1.3赣南采茶戏的音乐丰富多彩,可塑性极强,风格特色十分鲜明

采茶音乐常用勾筒、二胡、板胡、三弦、唢呐、笛子、鼓、锣、钹、板等民间传统乐器进行演奏,其中“勾筒”为主奏乐器,“勾筒”(形状小于中胡,大于二胡,其形状与命名是赣南客家人根据日常生活中用竹筒做成的舀水瓢和浇菜用的水勾而得名的)是赣南地区特有的一种用竹子制作而成的民间传统乐器,产生于明朝年间,其音色粗犷浑厚,与唢呐、竹笛、三弦、锣鼓等配合使用,浑然一体,色彩鲜艳,极富浓郁的地方特色,善于表现客家劳动者朴实、豪迈、坚强的性格特征。此外,锣鼓等打击乐在采茶歌舞的表演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所有的音乐曲牌的过门几乎都使用打击乐,打击乐的轻重和快慢,就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起着停顿、提问、冒号、叹号的作用,为演员动作的起承转合和动作表现起到了渲染衬托的作用,也为演员的情绪表达起到烘托的效果。因而,在赣南采茶中,素有“半台锣鼓半台戏”和“锣鼓一响,勾筒一拉,扇子一耍,牙格(我的)脚就发嗲”(意思为禁不住就会舞动起采茶舞来)的说法。

2 赣南采茶戏中的音乐类型

一般来说,赣南采茶戏中所使用的音乐几乎都是单曲牌或多曲牌联结为主的“音乐曲牌体”。事实上,赣南采茶戏的音乐曲牌都是词和曲的结合,其中词是基础,曲成为表达词意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可以采茶音乐曲牌的来源、旋律、调式、功能以及伴奏的乐器为依据,最终将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划分为“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等四种,在赣南,人们习惯统称之为“三腔一调”。

2.1抒情含蓄、活泼甜美的“茶腔”音乐

“茶腔”起源于赣南的茶山,是在民间音乐和民歌小调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是赣南采茶戏表演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牡丹调》、《上山调》、《倒采调》、《长歌》、《行情调》、《斑鸠调》、《进坑调》、《山歌调》等。表演中,采茶戏与“茶腔”音乐结合一起,善于表现茶农的茶事劳动、爱情生活故事、社会与家庭的矛盾冲突等,赋予采茶舞蹈浓郁的山间田野风味。如赣南采茶传统经典剧目《反情》、《试妻》、《上广东》等,都大量使用了茶腔音乐。

2.2节奏鲜明,音调粗犷高亢,浑厚而活跃热烈的“灯腔”音乐

“灯腔”是在吸收赣南民间各种传统灯彩音乐曲牌和赣南东河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音乐伴奏主要使用唢呐、锣、钹、鼓等民间打击乐器,能够营造出热烈欢快而热闹的舞蹈气氛,产生令人欢欣鼓舞的氛围,如《茶童调》、《摇船调》、《看茶》、《荷包歌》、《骂调》、《拜年歌》、《倒茶歌》、《闹五更》等。表演中,采茶舞蹈与“灯腔”音乐结合一起,善于表现人物思想和性格的冲突,表现尖锐复杂的故事情节,能够很好表现出茶山劳动人民积极昂扬的劳动热情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气质,如《九龙山摘茶》传统剧目中的“采茶”歌舞表演。

2.3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路腔”音乐

“路腔”因常用于行走在路上时所演唱的唱腔而得名,具有轻松愉快、喜悦活泼、诙谐风趣的特点,其主伴奏乐器为“勾筒”。如《二韵》、《新年酒》、《杂货笼》、《哭调》、《小拜年》、《呀都呀》、《梨子调》、《割韭菜》、《打草鞋》、《芙蓉调》、《老补缸》等。表演中,采茶舞蹈和“路腔”音乐结合搭配使用,能够产生出诙谐风趣的艺术效果,因而非常适宜表现载歌载舞的歌舞喜剧。

2.4小巧玲珑、轻盈活泼、娇美甜美的“杂调”音乐

“杂调”是赣南采茶戏中采用插曲性质的民歌小调或来自其它剧种的一些曲牌发展而来,因曲牌没有系统性,也缺乏统一的风格,故称之为“杂腔”。“杂调”曲牌音乐具有小巧玲珑、轻盈活泼、娇美甜美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起到点缀和调节人物性格以及戏剧性的效果。如《绣花针》、《敬酒歌》、《茉莉花》、《划船调》、《四川调》、《蛤蟆歌》、《小调五更》、《高腔》、《南词》、《北词》、《数麻雀》等。

3 赣南采茶戏中的音乐艺术特色

一般来说,我国的戏曲音乐可划分为以抒情、叙事见长的“曲牌音乐”和以集中描写和抒发特定情感所赋予的节奏形式而命名板路的“板子音乐”两种。其中,“曲牌音乐”一般由单曲体、杂曲体、多曲体和套曲等形式构成,共同完成表现任务的目的;而各种快板、慢板、行板、倒板、散板等形式的“板子音乐”,能够更为广阔和深刻地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需要。作为地方传统戏曲的代表剧种,为更好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之需要,满足表现戏剧情节和戏剧矛盾冲突的需要,赣南采茶戏表演对音乐的依赖性就显得十分巨大,对音乐的要求也就显得尤为得刻薄,采茶戏音乐艺术特色也就更加鲜明。

3.1高度的“性格化”

前面已经说过,在赣南民间音乐、民间小调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三腔一调”,是赣南采茶戏中的“歌”,是表演中最常用的音乐表现形式。因“三腔一调”具有相对固定的程式和鲜明的戏曲音乐特点,其每一个曲牌都有各自特定的表情功能和音乐形象,因而尤其适应表现多种人物在不同的特定环境中的情感,成为体现采茶戏独特艺术风格和鲜明地域特色的重要元素和代表。比如,表现欢快情绪的《春景天》、《梳妆》、《斑鸠调》、《对花》等,表现悲哀情形的《反三句板》、《芙蓉哭调》、《石榴花开》等,表现争吵场面的《牡丹调》、《骂调》等,表现诙谐滑稽气质的《芒冬雕子》、《茶童打店》、《南山担水》等,表现开朗风趣性格的《上山调》、《喂是喂》等,表现甜美抒情的《三句板》、《绣花》、《打鞋底》等。

3.2鲜明的“形象性”

赣南采茶戏是茶事劳动和发展的产物,其始终都与“茶”密不可分,以茶为农,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行善,以茶经商是赣南客家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俗,是老百姓自己的艺术表演形式。因此,在表演中,采茶曲牌唱词均以赣南客家方言进行演唱,唱腔旋律与客家语系一脉相承,赋予了赣南采茶舞蹈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和独特的艺术特色。比如,“春景天”、“摘茶”、“看茶”、“提茶名”、“送茶”、“倒采茶”、“敬茶歌”、“十杯茶”、“茶客人”、“算茶钱”、“郎泡茶”等以“茶”冠名的曲牌中,将茶农出门——进茶园——看茶——摘茶——问茶名——报茶名——送茶——敬茶调——郎泡茶——算茶钱的完整过程描述的十分清楚,揭示出了茶农日常生活和茶事劳作的基本规律,从这个过程中,我们仿佛可以依稀看见勤劳朴实的茶农从摘茶到制茶,再到售茶的基本流程,进一步印证和体现出了赣南采茶戏艺术源于生活,表现和反映生活的艺术特点。

3.3强烈的“抒情性”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曲牌都是由词、曲组成,用曲来表达词意的内涵。因此,赣南采茶戏十分讲究音乐的“抒情性”,“触景生情,以物传情,以物思情,借物煽情”始终是采茶戏音乐的本质特征,其一直追求一个“情”字,一直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显得十分的朴实自然。比如“触景生情”的《还魂调》:雕子一叫就天光,牛子挨栏妹挨床;牛子挨栏想食草,妹子挨床想情郎。“以物传情”的《螃蟹歌》:正月唱起螃蟹歌,一只螃蟹脚几多;一个螃蟹八只脚,两把钳子一个壳。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九层门;一层宝塔一层门,一盏琉璃一盏灯,一个木鱼一本经,一个童子拜观音。十里衣子罗嗦,罗嗦罗嗦三流嗦,思想起我的亲哥哥,思想起我的花鼓婆。“以物思情”的《山担水》:老妹担水荫南山,情郎歌哎子又哎哟;哪个阿哥同捱接一肩,同捱接一肩荷包并香鞋。“借物煽情”的《芒冬雕子》:芒冬雕子扯当扯,扯扯子当距芒冬,距得芒冬扯打扯丢嘭打丢,妹子过介来呀妹呀妹。

3.4鲜明的“时代性”

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日益创新的历史,是与其它姊妹艺术不断交流,巧妙借鉴,不断变革,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历史来看,早期的传统剧目“九龙山摘茶”,其音乐、唱腔、打击乐就大量吸收了高腔音乐的成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赣南采茶戏开始由农村步入了城市,进城后,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对象的变化,为满足观众欣赏情趣、审美意识的需要,根据国家文化部“改人、改制、改戏”的“三改”政策要求,对赣南采茶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改革。其中,音乐在原曲牌的基础上,也随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大量的现代采茶戏随之出现在舞台上,如《志愿军的未婚妻》、《茶童哥》。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型现代采茶作品《山歌情》的问世,掀开了采茶音乐创作的高潮,音乐大胆吸收了赣南的兴国山歌、宁都道情、于都古文等旋律因素,极大丰富了音乐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

总而言之,赣南采茶戏与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三腔一调”紧密结合在一起,二者始终相互相成、相得益彰,可以更好地表达出祝贺与敬意,更好抒发劳动的欢快与描绘不同的环境,可以淋漓尽致地述说心境与倾诉爱慕之情。赣南采茶戏音乐歌词中不仅有传统的部分,也有群众即兴创作的内容,触景生情,运用自如,使得采茶歌、采茶舞两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结合和尽情发挥,歌舞相得益彰,达到“歌咏其声,舞动其容”的目的,尽显赣南采茶戏之艺术魅力。由此一来,赣南采茶戏更加通俗易懂,极易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接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1]温萍编著.客家音乐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杨民康著.中国民间歌舞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王敏著.江西赣南采茶戏歌舞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4]郭磊编著.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黄海燕(1980-),女,江西赣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音乐教育。

梁婧(1983-),女,江西赣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等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采茶戏曲牌赣南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曲牌园地】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