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新课改视野下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2016-03-29孟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新课改专业

孟伟

浅论新课改视野下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孟伟

当前,新课改对中学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要求。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反馈,教师受主客观两个层面因素的阻碍,在很多地方难以达到要求。要解决这一难题,需从教育信念、师培进修、科研能力意识、交流沟通四个方面入手。

新课改;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而通过调研发现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程度较不高,在专业知识、能力和情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及有关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具体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关乎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但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认为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一门专业,讨论的是其发展的专业化程度。教师职业经历了非职业——半职业——职业的变化过程。在早期社会阶段,教师是非专业性的职业,只要具备某一方面经验的人,无需经过专门的训练就能够成为教师,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人。进入工业社会后,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职业开始引起关注和重视。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出现了专门培训教师的机构,诞生了师范教育,这标志着教师作为专门职业的开端。近几十年来,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特征越来越显著和成熟,进而推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另一种观点是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即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发展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基础,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能进一步促进教师自身的进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蕴藏在教师自身的发展之中,教师自身的发展可以借助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而表现出来,实现教师的专业价值,促进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职业生涯过程中,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和反思而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发掘潜力、完善个体的过程。

本文侧重于第二种理解,即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为了提升自我专业能力、改进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行为和活动,推动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教师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动机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高水平的自我发展意识和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直接表现为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职业道德、专业价值观等方面的不断提升、成长和成熟。

二、新课改对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一)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也有其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道德引导者,应超越一般的道德水准。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包括:忠诚热爱教育事业、尊重热爱学生、注重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教师之间应该彼此尊重和信任以及为人师表、依法执教等。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这与上述规范的核心思想具有一致性,即强调对人性的尊重,同时也注重对教师人格与品性的塑造。

中学教师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示范作用,前提是其具有高尚的品德。教师的专业道德虽是无形的,但时刻都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产生着影响。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保障其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内在驱动力。所以,新课改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要求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二)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由传统的教育理念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化发展的教育理念转变;由教师高高在上、学生百依百顺的师生观向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转变;由只注重讲授的教师观向旨在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发展的现代教师观转变;还要强化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社会发展的联系。

教育理念的转变程度是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其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对中学教师提出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做法,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新理念。

(三)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学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和进修来实现自我发展,除了学科知识外,还要掌握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和教育相关的知识,熟悉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专业素养,构建并完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更好地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结合。

(四)注重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的理念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学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更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探索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共进者。新课改鼓励中学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和责任感,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和发展。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中学教师面对不同个性特征并发展变化的学生,应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思想,这也体现了教师教育的创造性。在教育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等的运用上,中学教师只有根据教育环境的改变来优化教学“排列组合”,才能在帮助学生发展的同时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

三、阻碍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教育信念不够坚定。教育信念是教师自己认为正确并坚持奉行的有关人、自然、社会和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假设。笔者所做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调查问卷中“关于教师对所从事工作的认识和态度”的结果显示,中学教师对职业的认知集中在谋生手段、实现人生价值和追求人生理想三方面。当然也有认同教师是一种职业也是谋生的手段,但同时希望教书育人可以成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以此实现自身价值。

然而,不少中学教师在现实面前缺乏坚定的教育信仰和教育志向,没有将新课改的使命与责任担在肩上,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信心不足,没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专业能力欠缺。中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其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才能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调查问卷中关于“在能力结构中自认为相对弱项”的结果显示,多数中学教师认为自己在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学科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能力、有效试题的命制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这反映出中学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的欠缺。

教学实践中,部分中学教师依然在讲解教材,整合和实践能力较差,对课程开发、教育技术等没有研究和创新,缺乏开拓精神。他们对教学效果也是只关注分数,没有切实帮助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技能,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3.专业发展意识淡薄。调查问卷关于“自身专业发展规划”的结果显示,近半数中学教师按照学校要求以接受培训来实现专业发展,还有部分教师虽有规划却难以实施。这说明其专业发展意识不足,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学校的安排。新课改要求中学教师与时俱进,实现自我发展,要求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而不是随波逐流确定自身发展的方向。

(二)客观因素

1.教师教育实效性差。教师专业发展是从入职前延伸到入职后的连续性、动态性的发展过程。在入职前的学校教育阶段,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不能很好地和教学实际相适应。在学习阶段偏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入职后需要经历较长的“磨合期”。在入职后的教育过程中,多数教育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例如,对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很有帮助的校本研修活动往往得不到学校重视,校领导更关注升学率。在日常开展的教研活动中,也多是传达文件精神和布置学校任务,而有关学科、学生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则很少涉及。教师能力并没有通过这些活动得到有效的提升。

2.教师培训和进修机会不均。不少学校为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和具有较高职称的资深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有的教师甚至成为“培训专业户”,而普通教师则少有机会能够外出进修学习。如此一来,优秀教师更加优秀,加大了教师间的专业发展差距,阻碍了中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热情。

3.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由于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最终的升学率,使得教师不得已调整教学目标来适应学校的考评与管理,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是相悖的。学校没有健全的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评制度,教师的发展也未得到学校的鼓励与引导,他们在教学上的成果和发表的科研论文没有作为考评的重要指标,也未有相应的奖励。因此,中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更加薄弱,教研能力停滞不前,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外在驱动力。

4.教师文化的封闭性。当前,中学教师文化存在着表面上合作交流,而实际上仍是自我独立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技能的提升也多是自给自足,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合作,而且这种自我封闭的循环有不断加强的趋势。教师对自身的整体要求是自我成长,较少分享或与人合作,也不关心其他教师的发展。若表现在群体上,则是一个行政单位内的教师分割成若干独立的、相互抵制的团体。教师的个体成长在封闭、重复中进行,不同教师的课堂也是相互隔离的。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多是由行政命令被动推进的,这使得教师个体和整体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坚定教育信念

部分教师的教育信念不够坚定,其核心在于其自身对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这里的“爱”就是对事业坚定而专注的信念。只有教师秉持着教育信念,才会把三尺讲台作为抛洒青春和汗水的阵地,积极充实自己,主动探索教育规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实现专业发展和人生价值。

(二)合理安排教师培训与进修

新课改要求中学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教师教育的实效性差、教师培训和进修机会不均等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合理地安排、规划教师培训与进修。其中包含培训课程和参训教师的选择。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领域的规划和投入,高校、教育研究部门及教育培训机构设计开发出大量教师培训课程,而对于培训课程不能盲目选择,要通过培训需求调研、与教师座谈交流等手段来合理选择。比如,选择关于中学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方面的培训,就要注重课程的专业性,在教师普遍关注的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学科试题命制规律与原则、学科课程评价方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择。

在参训教师的选择上,也需要制度来管理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大致将在职教师分为角色适应期、技能熟练期、探索发展期、专业成熟期、资深专家期等几个阶段,因此学校在参训教师的选择上不应功利化地只针对部分职位、职称较高的教师,而要充分根据不同教师发展阶段的需求和特点来合理选择参训教师,使每位中学教师都能够按需参训,最终实现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三)强化科研意识和能力

新课改要求中学教师注重教育教学创新,学校在教师考核评价上也应该鼓励和重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教学创新的源泉,也是提升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中学教师要开展教研活动,需要研究理论、开展调研、撰写论文,并最终把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在教研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还能站在不同角度和层次来理解课堂教学,并不断扩充专业知识和能力。对于技能熟练期和探索发展期的教师来说,通过开展教科研活动,能促使其更好地向专业发展的成熟期迈进。因此,强化中学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积极投身科研活动是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注重交流与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中学教师又恰恰是连接学生、家长、学校的桥梁,教师之间也需要沟通、协作来共同发展。教师不仅向学生知识传授知识与技能,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提高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的重要保证。中学教师还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难题。另外,无论处在哪一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只有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不断精进,从而向更高一级专业发展阶段跨越。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时代的发展,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会不断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也必将指导中学教师不断提升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形势。

[1]朱旭东,周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7(1).

[2]王晓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历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1(9).

[3]肖川,胡乐乐.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7(1).

[4]李志远.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

[5]郝敏宁.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郭一鹤

G451

A

1671-6531(2016)11-0056-04

*课题名称: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子课题“关于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研究”(FHB110083-ZXKTDB02)

孟伟/长春教育学院政史地系讲师(吉林长春130061)。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新课改专业
教师作品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问卷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