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英语阅读能力的界定与培养
2016-03-29项丹凤
庄 欣,项丹凤
学术英语阅读能力的界定与培养
庄欣,项丹凤
摘要:在学术英语学习中,阅读是满足学术研究的最重要技能。阅读能力强调了对语言的认知与理解力,更重视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行动、反思、协商、合作、调控的能力。只有从阅读内容、技能和过程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学术阅读大纲并创设阅读期待,才能真正引领学生接受学术阅读。
关键词:学术英语;阅读能力;阅读大纲;阅读期待
庄欣/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浙江杭州310018);项丹凤/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浙江杭州310018)。
一、研究背景
学术英语包括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两大类。2013年《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从学科、课程、社会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重新评估与定位,将其定位在培养跨学科的学术英语能力,如文献查找及阅读能力;研究并展示的能力;听懂专业讲座的能力;开展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等,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英语从事特定学科的专业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深造与对外交流。
在学术英语学习中,阅读是满足学术研究的最重要技能。其阅读文本主要有三大类:专业相关的科普类文章、专业类教材及专业学术论文。虽然篇幅、难度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学术阅读主要建立在理解内容、读懂逻辑关系、学会批判性思维上。由于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用相同的阅读材料来培养不同专业的学生不符合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文将结合我校大学英语后续课“学术英语”的开展情况来讨论如何定位学术英语环境下的阅读能力,培养学术阅读能力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创设学术阅读期待。
二、理论依据
布鲁姆指出认知层次可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2]它们分别体现的是对事实的回忆、对信息的判断与理解、把抽象概念运用在具体的新情景中、透过复杂关系看到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将要素合成结构连贯的模型对某种标准的评价与反思。这六层认知同样适用于学术阅读。为了学习语言知识及学科类信息,要在阅读过程中分解、提取、转换及反思与专业相关的陈述与研究,因而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作用的三种阅读模式仍然会被运用。在以文本为中心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自上而下的信息综合加工中,寻找过程的平衡性与双向交互性是其最佳模式。若某一因素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时,其他因素则会发挥作用来积极补偿。
阅读能力是指阅读者在特定时期相对稳定地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它包含了阅读者的理解、记忆和速度三个内因,以及影响阅读能力发展的环境、自身和策略运用三个外因。[4]专业性的英语阅读素养就是指在能够借助英语语言知识、已有的世界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来阅读并反思所接触的原版文本,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能提炼出个人的观点和体验、能吸收并内化与专业相关的国际化资源。因而自主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此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认知策略的培养(如前预测、词义推测、略读、寻读、推理等具体、可操作的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对于其他策略的一种计划、选择、安排、监控、评估的行为)的培养,培养学习者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使具体的认知策略可以顺利执行下去。因而,在界定学术英语阅读能力时,既要强调对语言的认知与理解力,也要重视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行动、反思、协商、合作、调控的能力,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性阅读能力。
三、学术英语教学大纲中阅读能力的界定
20世纪80年代,外语学习者的学术英语能力成为写作研究者和教师关注的问题,但是学术英语作为课程纳入总体教学大纲中并没有许久。学术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大致从三个方面考虑:阅读技能、阅读内容以及阅读过程。
以阅读技能为重心的学术英语大纲通常只关注阅读这个传统技能,透过语言行为来培养学习者如何阅读的能力,它更多地强调阅读策略、方法、技巧等,以帮助学习者获得技能和策略上的提高。它虽然把学习者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它忽略了学习者是一个有着自主性的个体,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推理性、创新性的独立思维能力才是最富有挑战性的。
以阅读内容为重心的学术英语大纲是基于某一特定的学术情景设计,它以真实的材料为依据,旨在教会学生某一专业或领域中相关语言、技能和学术规范。它可以是主题式教学,也可以是某专业的双语类教学。但这一类大纲常会因为内容而忽略了语言能力,教师会花大量的时间帮助学习者理解阅读内容,而这个过程并不一定会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的输出。
以阅读过程为重心的学术英语大纲强调了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学习者可以作为大纲制定者之一参与课程的设计。在真实的语言场景中,学习者在各种任务活动中习得语言形式和语法原则。它的重点依旧是阅读的文本内容而非语言表达,只有当语言错误妨碍了任务的执行时,才会关注语言问题。但是由于该类大纲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商定完成的,不会固定使用现成的课本,教与学的方法和时机难以掌控,因此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挑战性。
关于学术英语大纲的规划,蔡基刚建议教材内容专业性不用太强,但语言应具备代表性,因此可以考虑开设专项能力课程,以利于师资的优化配置与个性化发展。[3]张玲则建议三层次为一体的学术英语教学体系,即基础层“语言+技能”;核心层“语言+专业”;质变层“体裁+应用”。[6]韩金龙除了从口语、写作等技能型的角度提出了学术英语的教学内容,还强调了学术文化与文体学的重要性。[5]当然也有西方学者从批判的角度提出,学术英语使英语非母语的学习者服从并顺应西方主流语言与文化,由于过于强调语用特征,这样会限制英语非母语的人参与到国际学术文化中,不能促进“知识多元化”的发展。[6]在大学不同的学习阶段,学术英语都应当存在,它是一个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质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从认知、领悟到评价、批判的过程。
培养学术英语阅读能力时,应遵循阅读模式的应用步骤以及阅读能力培养的层次需求来多维化设计。语言上关注某一学科的特定语言现象,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从最下层的词汇开始,逐渐向句法、语法、篇章、体裁等中、上层文本特点推进;技能上则以阅读策略为重点,综合各种阅读能力,如运用体裁判断、词义猜测、记阅读笔记、看懂图表符号、学会画思维导图、跳读、略读等阅读技巧指导学习者对文本的把握。另外,学术思维及学术文化也非常重要,且属于较高层次的培养内容。专业文献的阅读只是一个吸收的过程,掌握学术规范,明确写作目的,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作者在思维上的碰撞与互动则更为重要。若要参与国际间的交流与互动,不了解学术文化,不培养批判与缜密型的逻辑思维能力,学术英语的培养只能处在高层次英语的初级应用阶段。由学术英语阅读延伸的学术写作、学术报告展示、学术演讲等就很难实现理想的交流效果。
四、创设英语学术阅读期待的课程设计
1.根据专业分析阅读需求。在开展学术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兴趣、阅读动机、专业需求和相应的图式从而选择教材、内容及测评方法。例如,我校金融、管理、国贸、经济等商科系的学生一般选用学术英语管理类教材;而社会、语言、旅游等专业的学生则会选用学术英语人文类教材。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类知识体系来挑选相关的单元,如金融学院可考虑选择Personal Finances,E-business,Consumer Behavior等话题单元。教师可根据单元话题间的衔接关系,跳跃性地安排单元顺序。这样既能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泛泛到具体的认知度发展,又让教学内容的过渡更为自然。
2.构建阅读文本与专业知识的桥梁。把学术阅读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挂钩,会增加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认同度。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需求也更明确。如果学术文本与专业契合度较强,他们多会主动把专业知识融入学术英语的学习中。例如,某单元的研究话题是Price targeting,学生被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文章What Supermarkets Don’t Want You to Know来了解区别定价战略的定义、操作方式与意义并做汇报。很多学生都主动运用了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用产品的供需关系、价格与价格垄断等理论知识,结合自己对商家的实际调研,阐述了各行业的价格定位战略。因此,寻找专业知识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发挥学术英语的桥梁作用。
3.拓展课程外的阅读内容。课程外的阅读包含了课前的准备性阅读及课后的拓展性阅读。在进入新话题的学习前应让学生笼统地感知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建立相关的图式准备,也不会占用课堂的教学时间,避免了学生因为没有预习而出现课堂活动无法开展的尴尬。例如,在讲解Corporate Strategies之前,可让学生从官网上寻找文章中Wal-Mart,Starbucks以及Facebook三家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从公司类型、经营理念、公司战略等来阐述各自的成长历程。学习完本单元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补充其他知名公司的发展介绍文本,用市场营销的5Ps的理论来分析它们的营销特点,从而归纳公司战略。显然,准备性阅读和拓展性阅读都是教师授课内容承上启下的好材料,学生也会融会贯通地看待并利用这些课外阅读材料。
4.开展任务型的阅读活动。如果能从阅读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与反馈,则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任务型的阅读活动强调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和策略,探索知识体系本身,自然地学习、运用语言。例如,Peter Drucker and Leadership这一话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基于Drucker模式下的领导才能来设计自己公司的管理模式,从而体现小组共识下的领导风格;之后由学生评选他们心目中最佳的管理模式,并给出相关理由与评价。该活动涉及了个人魅力、公司文化、企管素养、市场模式、公司战略等内容,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查阅与理解能力,又参与了个人的选择与规划,通过一个真实的任务带给学生自主专业化的阅读与思考。
5.通过视听、讨论来补充阅读内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2007:5)。传统的纸质阅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阅读需求,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终端为代表的阅读新方式就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技术上实现知识多维度的输入、输出,以及师生间性的交互。《学术英语?管理》的课文导入部分采用了大量的听力资料,收尾部分则运用了多题材的视频资料;此外教师在课堂内外为学生提供网络阅读、电子书报、专业讲座与论坛等资源,则可丰富学生的感官需求,扩大信息面,以增进学生再阅读的兴趣。
作为与双语课程或是全英语专业课相衔接的一门桥梁性课程,“学术英语”在基础英语中融入了简单且必备的专业知识,学生对于学术英语的了解会更为真实,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在课堂上会得到教师关于阅读知识、文化与技巧的指点与补充,同时文献阅读材料的输入和阅读策略的培养,必然会激活英语学术思维,把各项英语的技能培养都融会贯通起来。
参考文献:
[1]Pennycook,A.Vulgar Pragmatism,Critical Pragmatism and EAP[J].Englishfor Specific Purposes,1997(4).
[2]布鲁姆.B.S.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4]方英.英语阅读研究十年回顾[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1).
[5]韩金龙.AP:大学英语改革与双语教学[J].高教探索,2007(6).
[6]张玲.EAP教学模式及策略探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
责任编辑:何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2-00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