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孝思想的当代价值

2016-03-29宋芳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儒家反思

宋芳明



儒家孝思想的当代价值

宋芳明

摘要:中国文化向来注重孝思想的传承,“百善孝为先”的古语绵延已久,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它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又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一种生命价值观。不容忽视的是,现代社会的孝思想却出现了种种扭曲,奉养问题和道德底线滑坡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孝思想在当代社会陷入了尴尬的生存境地。为此,本文立足于儒家的孝思想,对其深刻的内涵进行探究,进一步剖析孝思想在当代的价值,并对儒家孝思想及在现代社会的困境进行反思,逐渐在全社会树立孝思想,弘扬孝文化。

关键词:儒家;孝思想;当代价值;反思

宋芳明/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安徽芜湖241003)。

儒家的孝思想始见于《尚书》,孔孟将这种原初孝思想的萌芽进一步发展,使之融入儒家的整体思想中,以孝文化的形式不断传承和发展。在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形成和维系过程中,经过反复的博弈与沉思,封建统治阶级日臻认识到儒家思想对其统治的积极作用。在此之下,“百行之下,要道为孝”成了封建统治阶级最为核心的治国理念并最终成为一种硬性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时至今日,穿越了历史,虽一直横亘不灭,但最终随着时间的更替和社会的发展,愈加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孝思想在当代社会已经被扭曲。为此,有必要对孝思想进行再反思,以化解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到尴尬两难的困境。

一、儒家孝思想的内涵

儒家孝思想非常复杂,内容极为丰富多彩,既融合了文化方面的理念,又包含了制度礼仪方面的要求。

(一)敬亲

长期以来,儒家的孝思想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其精髓就是对自己的父母要做到“敬”和“爱”,不仅要在物质上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供养,而且还要充满爱。让父母保持心情愉快,经常与他们聊天,并给予物质上的满足,那么孝思想就在行为上得到了外化,即人们自然而然地遵循和践行了孝思想为本的礼法规范——孝道。[1]

(二)奉养

儒家的孝思想中,首先要在物质上保障父母,比如这一餐里面有肉,就应该先让老人吃,然后年轻人才能吃,事情虽然小,但这也是对老人孝敬的一种具体体现。

(三)侍疾

老年人因为身体比较虚弱,容易生病。在儒家的孝思想之中,便将“侍疾”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家中的老人生病了,作为子女要及时为其进行诊治,并且要精心照料,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免受病痛的折磨。

(四)立身

在《孝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子女,一定要立身,并且要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父母。如果一生碌碌无为,甚至还有各种不良嗜好,非但做不出成就,反而还要依靠父母来生活,那么这便是对父母的不孝。

(五)谏诤

《孝经》谏诤章中“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的意思是,如果父母有不义的言行和做法,子女不但不能盲目地顺从父母的意思,相反,应该向父母进行谏诤,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让他们改正自己的不义行为,防止其犯错误,这也是孝思想的一种体现。[2]

(六)善终

父母活着的时候,子女要好好进行赡养,不仅在物质上要有所保障,更要在精神上令他们身心愉悦。当父母百年之后,子女要为其送葬送终,并注意葬礼上的各种礼仪,这样才算尽到了自己的孝道。

二、对儒家孝思想的评价

(一)积极价值

首先,儒家孝思想中的“养亲”“敬亲”具有普世价值。孝的基本含义就是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在物质上要保证其基本需求。父母与子女有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必然会形成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之情。[3]假如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那么他如何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国家呢?因此,儒家孝思想中所提及的养亲敬亲是人类社会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方面。

其次,儒家孝思想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稳定。在古人看来,社会中所有的关系都是以孝道作为基础的。[4]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其中父子关系又是重中之重,维系父子关系的道德规范便是儒家的思想。孔子曾经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孟子则说:“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关系体现的是子孙和祖宗的关系。

再次,儒家孝思想中的“立身扬名”造就了众多忠君爱国的著名人物,如让母亲在后背刺字“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等,他们都是孝思想的杰出代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所有仁人志士不懈努力的终身目标,也是儒家的追求。因此,儒家孝思想的核心便是对父母要遵从,将父母的教诲当作一种准则去坚守。

(二)消极影响

首先,“无违即孝”。虽然孔子提出了谏诤,但是无违的思想还是占主流。这种思想对子女的自由人格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最为明显的便是婚姻。强调子女的婚姻必须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直接由父母指定的婚姻有太多失败甚至是悲剧的例子。

其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意思是子女的身体以及发肤都是从父母处所获得的,自己绝对不能够随意进行损伤,这才是孝。如果照这种说法,那么无数的革命烈士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岂不是不忠不孝?

再次,“父子相隐”与现代法治精神是相违背的。在儒家的孝思想中,重点强调的是家庭本位以及血缘优先的观点,也就是说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在封建社会,法律是低于伦理亲情的,即“人情大于法”,而这显然与当代社会所倡导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是相背离的。

除此之外,儒家孝思想中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等,在现代社会是绝对不可取的。

三、儒家传统孝思想的当代价值

孝思想作为家庭伦理规范的核心价值,对家庭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从古至今都有敬老孝老的美德,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保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的老年人数量在与日俱增,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从我国的养老情况来看,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在日趋弱化,最为突出的一个表现便是子辈不养老、不敬老的情况增多。有的子女拒绝赡养老人,甚至打骂、虐待他们,与之有关的纠纷及刑事案件也逐渐增多。要想使这些问题最终达到圆满解决,除了采取积极的措施之外,还要唤醒人们的良知,弘扬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大力宣传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

(二)有助于解决当前家庭代际矛盾

孝思想所体现的是家庭亲子关系之间的一种道德规范,最早是人们对各自家庭生活的维护,即家庭伦常。而现在无论是家庭结构还是子女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家庭这种组织形式还依然存在,所以长辈以及晚辈之间的关系仍然需要进行调节,孝思想自然还具有存在的重要意义。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代的青年人尊老、敬老、养老思想观念在淡化,个人利益观念逐渐增强,有的青年人伦理道德意识丧失,不孝敬、不赡养父母、无视老年人权益。这些现象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代际关系陷入困境。因此,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孝思想非常必要,不仅能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是维护和睦稳定的家庭、建设和谐平等的现代亲子关系所必需的。

(三)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

“孝”是一种亲情之爱,是形成个人品德的根源,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先秦儒家孝思想率先提到的便是“百善孝为先”,认为孝思想是实现所有善行的力量源泉,奉行孝道是一切美德的起点。人世间所存在的各种美德,都是从孝思想中衍生出来的。孝思想源于父母对子女所付出的无私之爱,一个婴孩呱呱坠地,最先感知的便是来自父母的爱。既然子女最早是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人世间的爱,那么这种无私之爱必然会培养出子女对父母的爱。因此,对青少年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孝道,让他们从小有爱心,继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有利于发挥道德教育与精神激励的作用

儒家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等伦理要求是我国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尊老爱幼,推己及人,将爱从家庭辐射到整个社会中,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定会越来越和睦,社会便会更加和谐。孝思想是体现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核心,同时也是所有炎黄子孙爱国情感的基础。人们如果从小对自己的父母、家庭充满爱,那么这种爱就一定会转化成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实际行为。

儒家以孝思想为伦理根基的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区别最为明显的一种文化。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孝思想和孝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家庭依然发挥着“扶幼养老”的社会职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儒家的孝思想依旧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之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高琛.儒家孝文化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4(6).

[2]丁秋玲.论当代孝文化的哲学意蕴[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3).

[3]王慧燕,邓海龙.儒家“孝”文化及其现代转换[J].理论学习,2014(6).

责任编辑:丁金荣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6531(2016)05- 0039- 03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儒家反思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