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2016-03-29刘传启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

刘传启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刘传启

摘要:大学语文课要想发挥它的应有作用,首要的一点是明确自身的定位。而这一点也困扰了众多教育者多年,迄今对其认识仍然模糊不清。尽快确立大学语文的独立学科性质,全面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是解决大学语文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刘传启/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四川乐山614000)。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一年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函,建议各地教委、部属高校“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于是北大、南开、清华、北航、华东师大等高校立即采取行动,把大学语文列为除中文系以外的学生的必修课。而到了2013年年初,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公布的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全国91所高校中,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仅有34.8%,我们不禁感叹“大学语文到底怎么了”?从各个大学反馈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如课程定位不清、与专业教育脱节、师资队伍不稳、教学质量不均、教材陈旧、教法单一、管理混乱、班级规模太大、学生满意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发挥大学语文这一课程的功能,解决目前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是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重新审视设置大学语文课程的初衷

大学语文课要想发挥它的应有作用,首先要的一点是明确自身的定位。而这一点也困扰了众多教育者多年,迄今对其认识仍然模糊不清。徐中玉认为:“大学语文决不是大学中一个可有可无的课程,更不是中学语文的补课课程。”他强调在注重大学语文工具性的同时更应该兼顾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创新性乃至深刻的人生哲理性[1]。李景强指出,当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应淡化其工具性,突出文学、人文或文化的理论知识性[2]。朱恒则认为将大学语文学科定位为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的能力说和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的人文说都不准确,真正的定位是在这两者之间取其中,即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为主要目标[3]。到底孰是孰非,似乎尚难遽定。而从各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状况来看,非文科专业开设大学语文多囿于学生语文基础差,文学文化素养欠缺,甚至有些学校、学生仅是盯着学分而来,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目的更无从谈起。那么,在网络信息时代,随着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大学语文课程到底该如何定位?大学语文到底该解决什么问题?这要从设置大学语文课程的初衷谈起。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倡导重设大学语文,目的有四:提高大学生汉语的水平和运用能力;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提升精神文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这四点目的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若稍加概括,上述目的不外乎两点:

首先,大学语文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大面积覆盖、外语的冲击和无纸化的推行,汉语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非文科学生更是语文底子薄弱,听说读写能力令人堪忧。2007年常月华曾对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做过一个调查,其中一项是给10个常用字(参差、角色、樵夫、冗长、粗糙)标注拼音,结果标对2- 6个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41%,完全标对的更是令人尴尬的零人次。对一些常用文体写作的调查也不容乐观,会写的仅占27%[4]。时隔5年之后的另一份调查,仍然没有多大改观,如给12个常用字(桅杆、毛糙、流血、西安、角色、真正)标注拼音,标对2- 6个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50%[5]。面对如此状况,除了在中小学阶段要夯实母语基础之外,大学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能力的责任,以习读经典为主线,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和能力做进一步强化和指导。周金声指出,大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经典文本,从语和文(字)两方面下功夫。学生不但要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审美阅读能力,而且还要在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母语能力方面多做有效的训练,以提高表达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正是语文教育与哲学、历史、思品等课程不同的价值之所在[6]。放眼国外,即便是在香港和台湾,母语教育在大学教育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以纳入必修课体系的方式予以制度上的保障。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均设有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的母语教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都是公共必修课。台湾大学设有“国文”课程,台湾政治大学设有“中国语文”课程,在大学本科一年级开设,均为全校本科生公共必修课。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均面向全体本科学生开设汉语教育课程,且均为全校或大部分本科生必修课程[7]。

其次,大学语文的核心应当是人文教育。对此,匡亚明校长强调了三点——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提升精神文明、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可见人文教育在大学语文教育中所占据的地位有多重要。朱自清指出:“大学国文不仅是一种语文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训练。”尤其是在中国文理泾渭分明的教育环境中,大学语文课程更是担负着人文教育的重任,是科学文化教育很好的补充。2004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明确提出,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应当注重在人文素质教育层面,其中包括仁爱精神、国家民族意识、以道德为标准的人格精神、中庸为贵的和谐精神、自爱自重自省自悟的自立精神。当今“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尤其有利于大学语文人文教育特质的发挥。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明确提出要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从文化强国战略高度落实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为大学语文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大学语文课程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大学语文教师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导引者。大学语文包涵有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精髓,教师可以通过对经典文本的解读,让学生发觉真善美的真谛;可以通过审美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其智慧,净化其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生通过学习;既能很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还能发扬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豪情,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二、明确大学语文的独立学科性质

大学语文课程自设立几十年来,争论不断,其课程被边缘化的趋势有增无减。课时被压缩,班额巨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科研不受重视,甚至近些年很多学校包括人大等名校已经把大学语文从必修课中剔除。2013年年初,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公布的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显示,在全国91所高校参与的调查中,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仅有34.8%,课时也在逐渐减少,超过八成任课教师对大学语文的前景表示担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这门课热情不高,多次课程测评的综合排名都是最后。目前大学语文被“边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全社会对母语教育的不重视,大学里新增设的文化、文学校选课对学生兴趣点的分散,大学语文与非文科专业教育严重脱离,再加上大学语文的授课方式、教材等确实存在一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明确大学语文的学科归属。现在大学语文没有学科归属感,没有专门的大学语文师资培养系列,大都是中文系教师在授课。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安排,大学语文属于教育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与“大学体育”等课程同类。因此要想让大学语文课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必须要明确它的身份,让大学语文教学地位获得法理上的保证,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86年3月9日匡亚明、徐中玉、侯镜昶在《文汇报》上联合署名发表了题为《大学语文应成为独立学科》的文章,提出:“大学语文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包含文、史、哲、经、政等有关内容,但又不等同于这些学科。例如大学语文必须选修一些代表性文学作品(如诗、词、散文等),但又不同于文学课。因为它不专门去探究文学课必须探究的文学史、文学理论、文艺创作等。”呼吁大学语文应成为独立学科。在2010年召开的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二百多名学者认为大学语文应尽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彭书雄指出,在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能够有效参与国家文化战略构建,其地位不可或缺,应与“汉语国际教育”一样成为独立学科。同时他认为大学语文学科化发展应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平台建设和学术研究为抓手,以文化传播为主要途径,推动其学科化发展[8]。目前大学语文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外部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首先,大学语文学科化是消弭大学语文教师和其他科任教师待遇差别的有效途径,对增强大学语文教师的学科归属感、教学责任心和教育质量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次,当前母语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近年来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都是推动大学语文学科化的积极因素。大学语文学科化,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学科理论研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教师队伍,还能更好地适应国家文化发展的需要,承担起时代赋予本学科的历史任务。从内在因素来看,大学语文已基本具备独立学科的各种条件。首先,大学语文基本具备独立的学科体系和专门方法。大学语文是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教学科目,具有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多种独特性,不同于中文学科其他二级学科。其次,大学语文具备了相对稳定的优秀师资队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有大批大师级的国文专家以及一些优秀教师上课。新中国成立后,仍有许多名家继续执教大一国文课程。八十年代恢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后,也有大量知名专家执教,这些专家群体成为支撑其学科化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具备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和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南开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经济学院语言与文化传播研究所都将大学语文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已连续举办14届学术研讨会,在推动教学实践,为学术交流提供重要平台的同时增强了基础理论的研究。因此,如果大学语文能成为独立学科,那么其独有的课程功能将得到全面发挥,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所有争议也会随之消失。

三、全面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如果教育者能够对大学语文课程清晰定位,如果大学语文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离实现培育既有语文能力又有人文素养的大学生的目标就不远了。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当下除了大声呼吁要关注这些问题之外,就是脚踏实地地做好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在在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达,许多大学面临转型的今天,必须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等方面全面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说在20世纪八十年代前,大学语文的教师队伍是非常豪华的,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都投身其中,然而近十年以来,尽管大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通识教育课程,但由于其专业性不强,又不算独立学科,所以没有多少教师愿意“接手”大学语文课,部分教师仅是冲着这门课较高的教学工作量而来(大学语文班额大,动辄上百人,按学生数核算出来的工作量自然就大)。就目前来看,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主要由低学历、低职称的青年教师组成,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合理的教学梯队。而且这些教师多是单兵作战,一人一套教法,相互之间严重缺乏沟通。这显然是不利于大学语文的教学的。因此成立专门的大学语文教研室,优化教师结构,整合教育力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提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势下更应当群策群力,探讨培养新型复合人才的新路子。大学语文教研室的人员组成从年龄上来讲要老中青结合,职称学历上也要教授、博士、讲师等齐上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师资优势,进而完成良性合理的师资配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室成员要发挥集体优势,尤其是要重新集体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多组织教学研讨会,多走出去和兄弟高校交流,多参加大学语文教学培训,让大学语文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第二,优化教材,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大学语文教材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要进一步丰富。由于多是非文科专业才开设大学语文,且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对大学语文课程的不同期待,因此大学语文教材的选定一定要适合本校非文科专业不同学生特点,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大学语文教材有徐中玉、温儒敏、陈洪、夏中义、王步高等主编本,这些教材从内容到体例各有千秋,对大学语文教材的完善和创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既要把几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其中,又要同时满足各个高校的实际需要,还要跟上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大学语文教材需在原有基础上从教材理念、内容、体例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更新。单就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当多动脑筋,把时代的需要、学生的需求纳入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去。刘秀玲等指出,“这些教材要有充足的非文科专业大学语文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素质、能力培养的信息资源,有鲜明的能力培养实践实训特色,能够通过拓展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现实性、应用性。”[9]比如在语文水平提高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理工科专业拓展一些非文科专业知识,如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科学发展知识、生产经营知识等,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知识储备,完善其知识结构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在人文教育方面也可以通过补充与非文科专业相关内容来提高学生的从业人文素质,比如通过对非文科专业相关经典文本的解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等方面的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团结合作、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等职业素养。

第三,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下,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法已几乎走不通,照念课件更令学生生厌,把学生从第一堂课到最后一堂课都摁在教室里上课也已行不通。尤其是大学语文,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更不能与学校开设的各门专业必修课相提并论,在如此背景下,要想留住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更要在教法上多下功夫。

翻转课堂是由美国各地兴起的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型教育教学形式,它让处于课程教学改革焦灼状态的人们看到了课堂改革的新希望。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尝试采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清晰明确的教学信息、及时有效的师生互动、方便快捷的复习检测是翻转课堂优于一般视频教学的几大优势。当然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除了教师要有敢于变革的教育信念、较高的教育信息素养之外,还要注意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一是要制作短而精的视频。短篇诗词、文学常识、精彩文学片段等均可采用短视频的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学语文知识都适合采用这种表现形式。应该注意其适用性,只有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才能发挥短视频的长处。二是要合理支配学生观看视频之外的空余时间。有这样一个误区,就是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人将大把的精力都放在了制作精美的视频上,视频固然重要,但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显然比视频更加重要。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对话不是简单的问与答,而是要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和提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示范。可以以教材为依托,可以设计文化文学专题研讨,也可以组织经典文本讨论,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研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目前日渐为教育工作者接受的微课、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深化等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是值得大家去关注和尝试的。

第四,优化课程考核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如何有效地评价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历来都是一个非常严肃而又没有统一标准的命题。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更是如此。非文科专业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显然是被边缘化的,无论是教与学好像都得不到上至学校、下至老师、学生的更多关注和评论。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优化课程考核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是当前亟需考量的问题。

目前的大学语文课程考核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比例多是三七开或四六开;期末成绩也有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平时成绩无外乎根据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情况来打分;若期末考核是闭卷形式,无论试题类型还是试题内容都非常老套,无非是考察语言文学常识、作品分析鉴赏、文体写作等内容;若是开卷考查那就随意性太强,或者写个小论文,或者拟个开放性题目,且大多脱离实际。鉴于以上的课程考核方式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为杜绝学生课堂应付、作业拷贝以及期末考试一考定音等弊端,平时成绩可占五成或者六成;考核方式可多元化,根据课程内容可以口试笔试结合、开卷闭卷结合,再加上平时作业、课堂课下表现等等,学生的成绩呈现立体化,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考核内容以考查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为主,并尽量照顾学生所学专业。“知行合一”“学思互用”历来是中国传统教育所看重的,应试教育严重削弱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考核内容方面应多涉及一些锻炼学生分析思辨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语境中提高母语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更好地适应当前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大学语文的教学应尽量照顾到学生的不同专业,采用灵活的方式来上课、布置作业以及期末考查。如给生物学专业的学生上课可引导学生讨论诗经离骚中的动植物,并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花草虫鱼等意象与诗情之间的联系;给美术专业的学生上诗词歌赋课时就充分结合他们绘画才艺,“诗情画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期末考核时相应地多设计这样的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题目,从而把大学语文的学习真正转化为自身的需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而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鉴于大学语文课程在当今高校设置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组

(教研室)、所教学院和学生三者的齐抓共管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大学语文课程组是教学的实施者,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等教学环节都由他们完成,因此此环节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所教学院相关管理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并密切监督大学语文课程的正常进行,发现问题立即与课程组协调解决;学评教是教学质量信息监控和反馈的最主要的渠道,应制定合理科学的学评教办法以客观全面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化学校教学管理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中玉.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3.

[2]李景强.“大学语文”学科基础与课程定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2).

[3]朱恒.不能承受之轻与不能承受之重——浅谈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4]常月华.大学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07(5).

[5]邵晶.重庆籍大学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1).

[6]周金声,张祥平.大学语文的本质追求与改革途径[J].教育评论,2014(7).

[7]贺阳,徐楠,王小岩.高校母语教育亟待加强——基于海内外十余所高校的调查分析[N].光明日报,2011- 01- 11.

[8]彭书雄.大学语文应成为独立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7- 21.

[9]刘秀玲,郭小璐,李秀萍.非文科专业大学语文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方略[J].扬州大学学报,2014 (4).

责任编辑:郭一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6531(2016)05- 0003- 05

*基金项目:乐山师范学院教改重点项目“地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G14- ZD01)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