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探析

2016-03-29赵明宪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民办高校

陈 涛,赵明宪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探析

陈涛,赵明宪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长春130122)

“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民办高校转型的建设重点.本文认为具备教师资格和行业资格是“双师型”教师的基础,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特定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双师型”教师的真正内涵.同时,提出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可以通过开发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创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利用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国本科院校的三分之一以上,虽然起步晚、底子薄,但是发展迅速,注重办学特色.新的形势下,民办高校要进行转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民办高校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1 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必要性

1.1学校发展的需要

民办高校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利用自身的优势,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适时调整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相衔接,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是高校转型改革的建设重点.

1.2学生的需要

由于生源不同,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比较鲜明,学习基础稍弱,但是学生在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存在优势,社会实践能力强.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灌输,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教学比例,让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实现实践育人的重要支撑.

1.3教师的需要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主要由青年教师和退休教师组成,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一方面,青年教师潜能大,年轻教师大都具有硕博学历,基础知识扎实,接受新事物较快,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学校可以通过系列措施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经过10余载的发展,一部分教师从新教师转变成专业化教师或专家型教师,需要向新的阶段去发展.“双师型”教师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教师提出一个更高的目标,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和应用研究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有目的的参加培训和锻炼,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这种新的角色定位不仅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更满足了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教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校与社会.

2 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

“双师型”教师最早是教育部为加强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应用型人才而提出的.随着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职业教育体系更新,对“双师型”教师应该有新的认识.

以往关于“双师型”教师共有行政标准、学者标准、院校自定标准等.行政标准主要参考《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和《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项内涵说明》.主要观点是“双师型”教师要具备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有专业资格证书、专业实践、实践教学能力或实践教学研究能力即可.除此还有“双证书”说、“双能”说、“双层次”说、“双来源”说等.2015年,教育部又提出了“双师双能型”教师,深化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我认为,民办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教师资格和行业资格,又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特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双证书”是“双师型”教师的基础,“双能”是“双师型”教师的真正内涵.民办高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定要突出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培养.

3 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3.1开发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1.1明确教师培训的原则和培养的目标

学校开展的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培训工作要坚持按需培训,理论与实践统一,注意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实践性,是不断探索的过程.

3.1.2构建以教师发展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校本培训除了考虑学校发展需求外,还要关注教师的需求,重视对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潜能.同时,还要处理好共性问题和个别培养的关系.我校根据全体教师的实际情况,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指导下,目前,开展了集中培训和专项培训.

集中培训包括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说课”培训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基本功培训主要是对教师进行“讲、演、板、画、态”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说课”培训是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的衔接,也是后续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训的基础,旨在夯实青年教师的学科基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说教学大纲、说教材、说教学组织设计,促进教师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课件培训是增强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促进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使用,培养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职业素养.

专项培训培训包括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专题讲座、教学工作坊和研讨会等形式.通过培训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增加了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

3.1.3创新教师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方法

校本培训工作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层次,考虑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培训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方式、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在实践中,可以采用团体讨论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在开展教学竞赛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教师公开课,微格教学活动,教学专题工作坊等.根据不同的对象,开展针对性活动,如新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养和骨干教师培训.

3.1.4制订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规范培训工作的管理,为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管理依据.确立教师培训指导思想,规划培训对象和内容,明确教师学习、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考评机制,保障培训的效果.

3.2创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学校要与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依托企业、行业或事业单位等联合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锻炼及从事横向科研活动的提供机会.

3.2.1教师到企业锻炼

教师可以到合作的企业、行业或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包括挂职锻炼和顶岗工作.挂职锻炼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利用业余时间或者寒暑假进行,也可以在教学期间到企业兼职,一边教学,一边进行实践.顶岗工作需要教师脱产参加企事单位的实践工作和进修学习,进修结束后返回学校.教师到企业对应的岗位实习,可以更好的熟悉企业业务流程,提升教师的实务技能.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青年教师希望通过短期脱产进修和到企业实践培训增强实践能力.而且教师反馈,这种形式对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很大,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3.2.2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教师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担任指导教师,设计学生实习实训培养方案和计划,落实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带领学生学习企业的实际工作程序,学生通过顶岗生产、市场调研、参会企业管理等形式深入了解工作实际情况,学习专业技能,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拓宽了专业知识和视野.教师指导学生将毕业论文设计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遇到的困难,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或技术咨询和服务,开展科研课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3.2.3选聘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到学校任课

企事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和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可以选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承担实践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在学生入学教育时为其进行专业介绍,在学生毕业时传授入职经验.在校期间,他们还可以为本校教师进行专题学术报告,介绍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来源,也充实了“双师型”教师队伍.

3.3利用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校内实验实训中心是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保证.搭建校内综合仿真实训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企业经营与管理为主体,建立虚拟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该平台可以训练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运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在校内就能进行专业实习实训.实训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能力,也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平台.我校通过校内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培养一批实践教学水平优秀的专业教师,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支持.

4 结语

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采用校本培训,校企合作和校内实践“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侧重教师的实务技能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培养一批教学能力强,业务能力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是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条件,是高校转型的有利保障.

〔1〕商红桃.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探析[J].职业教育,2015(4):38-40.

〔2〕邢赛鹏,陶梅生,陈琴弦,陈显友.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4):45-48.

〔3〕刘利,王淑娥.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高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究-以贺州学院为例 [J].贺州学院学报,2015(1):109-112.

〔4〕盖林海,史君坡.地方高校转型中“双师型”教师培养与激励机制探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6):96-100.

〔5〕孙泽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9(3):32-34.

G645

A

1673-260X(2016)09-0241-02

2016-05-17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教科研重点(自筹)课题(JGJX2015C11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民办高校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