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2016-03-28商桂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信息时代

商桂君

(赤峰学院 教务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商桂君

(赤峰学院教务处,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之下,高校档案管理模式也应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而信息时代下的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特别注重信息的传递和管理,应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

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档案管理服务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以及科技设备等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同时,还应不断地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顺利实施.

1 信息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主要特征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充分应用到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有着极大地作用,而且,在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也应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满足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需求[1].信息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主要特征如下:高校档案管理服务趋于网络化.在以往高校档案管理服务中,由于高校受到办学条件、经费管理的影响,也使得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不同,再加上受到地区层次的影响等,高校档案管理也体现出了差异化的服务形式.而在信息时代下,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各个高校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档案网络化的建设,不断地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向着当前的网络化服务管理方向发展,通过有效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传播、共享,实现档案数据的有效对接,对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的质量有着极大地作用.高校档案形式趋于电子化.以往高校档案的形式主要是以书面手写的方式进行,而在信息时代下,高校档案形式逐渐实现电子化,将以往以纸张为主的传递媒介转变为网络媒介,不仅在存储上更加方便,所提供的服务形式也是传统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务模式也应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信息时代下,应对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内容进行创新[2].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内容包括很多,而最终的出发点是以服务高校为主,因此,应充分体现出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作用,应根据信息时代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服务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时代下主要是以信息为最基本的特征,因此,高校档案管理内容应注重档案信息的管理以及为高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当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对各项服务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此来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2.2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手段

服务手段是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而且,在高校发展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手段也应进行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信息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需求[3].信息时代下对高校管理服务手段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需要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视,更应该将档案管理服务手段作为高校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才能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首先,应积极做好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手段的转变,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手段逐渐地转变为现代化管理手段,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并加大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建设力度,促进高校档案的快速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下,应加大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进程,不断地将先进的科技应用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逐渐形成信息化档案管理服务的新形式,相比于传统的手工管理手段,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对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也有着极大地作用,更有利于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

2 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策略

2.1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内容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高校档案管理的服档案服务,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的快速发展.再次,在高校档案管理服务中,应加大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建设,提高档案数据的利用率,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下,为满足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应充分发挥出数字化档案馆的作用,切实有效地提升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另外,信息时代下由于高校档案管理手段向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要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来对档案中的各种文字、图片等相关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充分体现出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的多元化服务手段.在高校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之后,不仅可以实现大量数字信息的存储,同时,还可以使档案的利用不受到地域、时间的限制,从而将高校档案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而这是传统高校档案管理所不具备的.

2.3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方式

众所周知,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以服务于高校为主,而在此过程中,服务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甚至在服务方式不合理的情况下,会制约高校的可持续发展[4].在信息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做好服务方式的创新,首先,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不断地转变服务方式,由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充分体现出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其次,信息时代下的高校档案管理不能仅仅考虑当下的发展情况,更应注重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根据高校的未来发展情况制定一套灵活、科学、快捷、迅速的管理体制,而且,在服务方面应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向着高效化、多元化的服务方向发展,切实有效地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另外,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心态也要进行相应的转变,要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积极参与高校档案管理的一线活动,并不断地熟悉高校档案管理各个方面管理流程,这样更有利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而且,为了保证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效能最大的发挥,应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提高教职工、学生等主体对档案的利用水平,合理做好档案资源的共享以及配置等工作,重抓高校档案的管理和服务,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2.4切实有效地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在信息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逐渐向着信息化、数字化等方向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是高校信息档案管理的核心要素,一旦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或是依旧保持原先素质,将会影响到高校档案管理的水平,甚至会制约高校的可持续发展[5].因此,在信息时代下,不仅要注重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更应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高校档案管理的顺利实施.首先,应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尤其是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的服务人员,必须对其服务观念进行改进,管理人员应在思想上进行创新,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并提高自身思想的觉悟,这样才能为高校的教书育人工作作出相应的贡献,同时也能将自身的价值有效地发挥出来,从而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其次,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以及服务手段的多样化,也使得高校档案管理的业务技能在趋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果业务人员不能熟练地掌握这些档案管理技能,或是技能水平不高,将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不利于高校的稳定发展,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地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才能满足当今高校的发展需求,从而有效地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如,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服务人员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水平,为顺利开展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打下基础.此外,信息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发展,应组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档案管理服务队伍,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地加强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从而有效地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3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对加快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进程有着极大地作用.在信息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创新,不断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此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水平.通过本文对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分析,作者主要对信息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主要特征以及服务模式创新的几方面策略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刘晓云.论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发展道路[J].黑龙江档案,2014(03).

〔2〕张晓燕,陈震.论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02).

〔3〕吴建议.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海西文化建设的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4〕赵丽彬.从服务创新角度谈高校档案部门“为”与“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5).

〔5〕许敏.基于档案信息数字化环境下的民办高职档案管理模式探讨[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3(Z1).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153-02

收稿日期:2016-02-13

猜你喜欢

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信息时代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信息时代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创新举措
高校口述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