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2016-03-28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休闲旅游山东省

田 雨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山东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田雨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早已成为假日的主题,而普通的出行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所以体育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分析山东省旅游资源的现状、分布特点,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与资源的整合,以达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山东省发展特色体育旅游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山东省;休闲旅游;规划与整合

1 前言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资源丰富,这为我国发展体育旅游业奠定了基础,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利用资源、合理规划才不致造成资源浪费.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把体育与旅游结合在了一起,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一种交叉产业蓬勃发展,以体育观光、体育冒险、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旅游成为我国的新型战略性行业.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作为主要赛场,奥运会结束以后已经成为北京旅游的热门景点,光2015年国庆期间累计接待中外游客约282万人次,已成为我国著名的体育观光旅游胜地.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指明方向并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体育旅游概念阐述

国外学者对体育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对来说比较系统.认为体育旅游包括被动去参加体育活动的旅游(如体育赛事旅游或参观体育博物馆)或主动的体育主题度假(如:潜水、骑脚踏车、高尔夫球),这些活动都可能包括以体育或旅游为主要目的或行动的旅行活动.①国内学者则认为: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旅游者不定期的参加健身活动,或观看体育活动或参观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吸引物②.而在2012年中国体育旅游发展论坛上,晓敏认为:体育旅游是以体育为主要载体和创意元素,以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为主体的新型体育形态和旅游方式,主要包括运动休闲体验、康体度假、赛事观赏、体育节庆和民族民间民俗体育观摩等内容.笔者也认为晓敏给出的体育旅游概念更符合,不过,体育文化也应是体育旅游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旅游的同时,感受体育文化,学习体育文化.旅游不仅仅是闲暇之余的娱乐,也能成为人们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诗人杜甫写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亲临泰山定会对古人的情怀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所以,文化,也应成为旅游的主要内容.

3 山东省地理概况及资源现状描述

3.1地理概况

山东,古代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陆地总面积15.67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境内山地占陆地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胡泽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西部连接内陆,从北部向南与四省接壤,分别是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泰山是全境最高点.近年来,山东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3.2自然资源

山东省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多种,占全国种数的21%,在山东境内,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珍稀动物71种.

山东省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近海栖息和洄游的鱼虾达260多种,此外山东也是四大海盐产地之一.

3.3旅游资源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

山东省共有7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9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齐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山东段).

4 山东省旅游资源分布及交通概况

4.1山东省旅游资源分布

山东省的旅游景点众多,其中济南市27个,青岛市58个,淄博市16个,枣庄市17个,东营市10个,烟台市42个,潍坊市7个,济宁市17个,泰安市7个,威海市35个,日照市23个,莱芜市17个,临沂市15个,德州市12个,聊城市9个,滨州市4个,菏泽市8个.

山东省国家级5A景区有蓬莱阁旅游区、曲阜三孔、泰山景区、龙口南山景区、威海刘公岛、崂山景区、台儿庄古城、天下第一泉景、沂蒙山旅游区等,国家4A级景区有曹州牡丹园、青岛海底世界、青岛海滨风景区等等.

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为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山东省交通概况

截止2013年底,山东省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5.2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4994公里,通达128个县市区,“五纵一横一环八连”高等级公路网主骨架初步形成.二级以上公路里程3.95万公里,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61.3公里,全省行政村通邮率达到99.88%.全省沿海港口7处,泊位总数达到519个.全省内河通航里程达到1150公里,其中三级航道272公里;14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稳步推进,山东省特色交通系统较为完善.

5 山东省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

5.1利用“点—轴”理论发挥中心城的辐射作用

著名经济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在1984年提出了“点—轴”理论,他认为,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的社会经济要素在“点”上聚集,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形成“轴”.一个省的中心城市起着带头发展,引领发展方向的作用,没有现代化城市的旅游不叫旅游,在城市中发展体育旅游业相对来说容易,以城市来带带动城镇,发挥“点—轴”的辐带作用,用“点—线—面”来建设特色体育旅游业.这种理论在山东省是适用的,山东省休闲旅游的主线为“山—水—圣人”山东省以曲阜、泰山、济南、烟台、蓬莱、威海、青岛、长岛这几个城市为主,依托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运输方式,城市联合交通,从点到轴的辐射方式,带动城市附近,铁路沿线的旅游业.

5.2建立城市RBD

RBD是英文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直译为“游憩商业区”,也可译为“旅游商业区”.目前,青岛市被认为已经形成城市RBD,笔者也同意这一观点,一座城市在建立RBD的过程中,会融入自身的特色,打造特色的旅游商业区.以曲阜为例,1998年,曲阜被命名为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7年,孔庙,孔府,孔林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截止2012年,曲阜市各类文物古迹600余处,其中6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被列入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人们一提起孔子,也会立即想到山东.曲阜是集旅游与文化为一体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炎帝时期.可曲阜第一大产业为农业,第三大产业才是旅游业,说明曲阜市还应大力开发旅游业.尝试打造以孔庙、孔府、孔林为主题的RBD,并不说把古文明商业化,而是尝试使古文明延续,现代人融入古文明之中.在旅游商业区可加入儒学区,加入儒家所推崇的“六艺”,“六经”等等,使现代人能更深刻的体会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5.3以体育赛事促进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山东省特色之处在于拥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比如泰安东岳庙会,烟台昆仑山踏青节,潍坊国际风筝会,烟台长岛“渔家乐”民俗文化旅游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泰山国际登山节,威海国际钓鱼节,蒙山长寿旅游节,青岛国际马拉松比赛等等,对于体育旅游业来说,体育赛事带来的不仅仅是知名度,还有经济增长,积累经验,扩大辐射力度等等.体育赛事的举办带来文化的交融,吸引众多的体育爱好者的参与,对体育旅游市场的开拓有百利而无一害.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赛在山东青岛成功举办,带动青岛体育旅游各项指标的大幅度增长,这就是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契机.因此,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对体育旅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4发挥互联网以及专业旅游服务团队来促进山东省特色旅游产业

体育旅游之所以还没有到达白热化的程度,一半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到位.可以借鉴“红色旅游”的宣传,对山东省体育旅游进行宣传.利用互联网,建立专门的网站,对山东省体育旅游加大宣传力度,包括山东省特色体育项目介绍,儒家体育文化简介,体育赛事宣传以及特色体育旅游路线等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休闲旅游不仅是旅行游览、观赏风景、消遣娱乐、体育锻炼、度假疗养、宗教朝拜,也包括享受服务.打造专业体育旅游服务团队也是发展体育旅游的关键一环,这支团队必须是从事体育旅游的专门人才,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培训标准.

6 结论

我国体育旅游业起步较晚,尚在探索中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是也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山东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非常丰富,有绝对的体育旅游地理优势.“点—轴”式的发展模式符合山东省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城市RBD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对举办城市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具有区域联动的效应,推动各地区联动发展,不仅带动旅游业,还打动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互联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山东省体育旅游宣传必须借助互联网这个媒介宣传体育旅游的信息,才会被世界所熟知山东省的特色;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行业,特色的服务是发展山东省体育旅游业的关键,没有好的服务,就没有好的声誉,只有有专门的体育服务人才,才能带动行业的发展,丰富体育旅游的内涵.

注释:

②康晓梅,徐虹,杨静怡,卢振军.体育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94-4295.

②GIBSONHJ.Sporttourism:acriticalanalysisofresearch [J].SportMan.agenmnlReview,1999(1):45-76.

参考文献:

〔1〕康晓梅,徐虹,杨静怡,卢振军.体育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94—4295.

〔2〕GIBSONHJ.Sporttourism:a critical analysis of research[J]. SportMan.agenmnlReview,1999(1):45—76.

〔3〕韩纪光.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25(1):35—37.

〔4〕鲍明晓.体育产业[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朱红香.体育旅游资源相关概念及开发原则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48—49,52.

〔6〕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7〕王芳.环渤海体育旅游带的构建与2008年奥运会互动的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

〔8〕曹国琪.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J].财经研究,1994,148(3):26—30.

中图分类号:F590;G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115-02

收稿日期:2016-02-13

猜你喜欢

休闲旅游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调查研究
历史名镇名村辐射村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华龙舟大赛与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