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视阀下的人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2016-03-28李柯
李 柯
(1.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安徽 淮北 235000)
人性化视阀下的人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李柯1,2
(1.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管理学院;安徽芜湖241002;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人类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类社会自发展以来,它与经济发展之间便存在相互依存及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关系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社会机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建设方面,却未重视同样重要的人的发展,这导致了一系列不良问题的发生.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并基于人的发展正确处理人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以人为本;经济发展;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点所在,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二者具有相互约束性及相互依赖性,因此,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主要精力均集中在经济建设问题上,而忽略了人的发展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社会的发展固然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如果人得不到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也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是同时满足了人的发展及经济的发展,这是社会有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涵.因此,在新时期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同时,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好人和经济的关系,做到以人为本,正确对待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协调统一发展的目的.
1 平衡人与经济共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本世纪初,我国开始逐渐重视人的发展,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重视人的发展的精髓在于营造适合人的发展的良好氛围,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会产生的结果.
在过去的时代中,阶级斗争是整个时代的主要色彩,在这个时代,人性、人身自由、尊严、地位等在阶级斗争面前都显得无足轻重.我国解放后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也对人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才逐渐脱离出阶级斗争的束缚,人的发展才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在上个世纪八十代,我国曾发生了一个引人瞩目的胡乔木与周扬的争论,在该争论过程中,周扬和王若水指出,哲学的根本在于对人性的思考,这一思想也极度吻合马克思人道主义几十年不变的价值观理念,该理念激起了一个时代的人道主义思潮,引发了多方关注和争论.[1]
另一方面,为了弥补我国历史上不注重人的发展造成的损失,我国开始注重人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完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我国开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国民经济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大大缩短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人们的收入也不断增加,逐步走向小康社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的独立性及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个人利益也得到了承认,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但是,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人的发展产生了制衡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多数人往往更多地去追求经济指标及经济效益,人的发展依然处于较低的位置,人的尊严、自由、地位等均摆放在经济利益及政绩工程之后,人的发展也开始表现出与经济发展相冲突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极大的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经济的发展更加强化了货币的特殊作用,货币开始逐渐体现出其超越性及价值的绝对性,这导致了人们开始对货币的信赖超越了一切事物,这种现象的发生会导致人与人的关系开始逐渐演变为人与货币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也就逐渐淡化了;再次,道德体系开始表现出不稳定状态.在货币力量逐渐壮大的情况下,一切真善美都可能产生变化,人们的思想也会开始逐渐产生变化,认为货币才是最高的追求,认为持有货币才是善的,货币开始成为衡量人们价值的标尺,于是,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丑陋现象开始出现并蔓延开来.[2]
由此可见,若只是注重经济的发展,而不去关注人性的发展就会导致一系列不良问题的产生,也会弱化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意义,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我们想要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此,我司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关注人的发展,只有这样,经济的发展才能够体现出真正的意义.
2 人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一般情况下,我们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首先要观察其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与其经济发展应当是正比关系.而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正是人们主观上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将人与生产力间接等同起来,人才是最强的生产力,应当注重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因为人的素质与生产力关系密切,所以还应当注重人的素质发展.[3]
我国解放初期,经济建设主要是模仿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在施行初期起到了良好的经济恢复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进行,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因此,建立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便显得十分重要.人的思想是不断在进步的,只有人的思想不断进步,不断从旧观念、旧体制中解放出来,才能够建立起更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以知识为向导,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培养其创新能力及管理能力,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要牢牢把握的关键所在.此外,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一个国家要强大,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就必须把人的地位放在一定的高度,并将人才投入到经济建设当中去,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经济焕发青春活力.[4]
要做到以人为本,那么就应当重视教育的投入,目前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的建设相对一些发达国家仍处于劣势,文盲及半文盲占比较大,这是极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是振兴国家经济的根本所在,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应该逐步提升教育经费的投入,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经济建设所用.[5]
3 经济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保障
人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经济的发展又能够进一步保障人的发展.马克思曾指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结合物质发展来谈人的发展,因为人在追逐物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生活状态便是人最真实的写照,这样才能正确看待人的发展.”在自然经济环境下,人与人之间是依靠血缘关系及从属关系联系在一起,人缺乏独立性,处于一种依附地位;在资本经济环境下,人的发展开始逐渐走向独立,人的需求也更加的丰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打破血缘关系及从属关系,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更多的表现出物与物之间的联系.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生产力提高了,人的发展迎来了更多的契机,人的自由也得到了更多的彰显,社会也逐渐成为以人为中心的自由联合体.由此可见,人的发展是伴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的,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够提供适合人发展的有利条件.[6]当人们无法在生活条件上获得满足时,人就不能够获得真正的解放,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只有在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基础上,才能够逐渐打破物质对人的束缚,人才可能真正获得自由和解放.
目前,我国的经济较之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而且我国国内存在地区经济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等问题,这些均会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会限制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向前发展,并牢牢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只有经济发展了,人的发展才能够获得保障.
4 人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
马克思、恩格斯终其一生都在深切关注人的发展,并将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作为其一生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并期待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以人身自由至上的综合体.在他们眼中,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罪恶,人们在利润面前,社会的一切都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这个环境下,人是得不到自由发展的,世界只有冰冷的金钱关系,经济规律主导了一切.资本金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残酷的剥削工人,而无视其人格尊严和人身价值.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时代,万物都似乎隐藏着另一面,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机器虽然能够减少人们的劳动量,有效的提升生产力,但是它却加剧了饥饿和贫穷,也增加了罪恶.我们也会逐渐发现,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控制力加大,人类却似乎逐渐陷入了被奴隶的怪圈中,甚至科学的光环也似乎只是一种愚昧的背景.”人的发展,只有当社会经济对人的推动能够完全为人所掌控时,这时人才是真正的获得了发展,这时人才是真正自由的,这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向往.[7]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早在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中就有提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仅要着力于实现人民的小康生活,也要关注人民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这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点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多次谈到:“应当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全面促进小康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总之,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期待.[8]
参考文献:
〔1〕[德]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2-13.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美]弗兰克.管人的智慧[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18.
〔5〕[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4.
〔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07-02.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044-02
收稿日期:201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