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创新之举
2016-03-28杨发军
杨发军,罗 倩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160)
网络民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创新之举
杨发军,罗倩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160)
网络民谣是中国现实折射的 “民意富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民意基础”。网络民谣围绕当前社会主流思想动态,实现由过去粗俗、片面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到以质朴、精炼和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转变,民众结构由以关心热点及时政问题的中青年群体扩展到老中青幼社会群体。根据社会成员和宣教者双方价值诉求,应在引导、监督、传播渠道、宣传等方面探索网络民谣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新举措。
网络民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2014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5年全国上下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以 “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同时,当今世界传播手段和技术日新月异,微博、论坛、博客、微信、手机APP等网络媒介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在上述网络媒介上出现和传播的网络民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作用不容小觑,影响着网络思想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
一、网络民谣的界定及特点
(一)网络民谣的界定
赵丹认为,网络民谣是指在新时期网络被人们广泛应用之后,在网络上使用较为普遍的并在人们生活中起到一定影响作用的民谣,在此之前所产生的民谣被认为是传统民谣[1]。他把网络民谣依据涉及内容进行了初步划分:政策方针类的时政民谣、日常起居出行类的生活民谣、爱情生活类民谣等。以上对网络民谣的界定及分类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能从网络民谣产生角度揭示与传统民谣的差异,但仍没有揭示其本质内涵,网络民谣的分类也有待于细化。基于此,我们认为网络民谣是广大网民为表达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情绪、情感而创造出的节奏感强、情感丰富并在网络中传播流行的艺术形式。其形式多样,包括时政类、家庭伦理类、社会道德类、工作类、爱情类、纯娱乐类等。
网络民谣作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存在形式,能多视角反映当代社会的各个层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原生态写照和表现,是各社会群体成员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2]。
(二)网络民谣的传播特征
网络民谣除同样具备传统民谣富于感染力、琅琅上口、诙谐幽默的文字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特性。
1.网络民谣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具备平民性和基层性。我国网民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中国大陆上网人数达到6.88亿,占总人口50.3%,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3]。网络民谣的创作门槛不高,整体而言,在众多网民中只要有网络、会初步操作计算机即可在网络中创作网络民谣。由此可见,网络民谣来源广泛,包括各年龄阶段工人、农民、学生等社会群体都有机会参与创作,这些群体可创作出能反映自己生产、生活与心声的网络民谣。
2.网络民谣题材内容丰富广泛,具备民生性、现实性。网络民谣主要涉及到以下领域:其一是国家层面的时政类题材,主要包括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度、突发新闻及热点事件等;其二是社会层面的影响较为广泛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题材,主要包括与百姓相关的子女教育问题、环境保护等;其三是个人层面的的民生类题材,主要包括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网络民谣创作者以普通百姓为主体,其内容也多与其生活紧密相关,民生性和现实性很强。
3.网络民谣功效上是一把 “双刃剑”。作为意识形态的网络民谣反映着社会现实,同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作用。积极的正面的网络民谣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消极的负面的网络民谣将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到社会发展。网络民谣创作者面广人多、内容题材丰富等因素势必会导致网络民谣存在参差不齐、鱼目纷杂的现象。从此角度看,网络民谣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现实中,力求认识和利用好这把 “双刃剑”,对创作主体、传播过程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促进高质量、健康的网络民谣的产生。
4.网络民谣传播的快速性和受众的广泛性。网络民谣通过微博、网络论坛 (BBS)、博客、QQ等网络传播工具,传播速度快,近乎即时传播,只要网络终端服务器上传成功,整个互联网即可传播到位,网络民谣传播呈全天候传播态势。另外,网络民谣传播的受众面广泛,各种职业、各个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群体,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会基本网络操作即有可能成为网络民谣的受众。
二、网络民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学理依据
从哲学和传播学角度审视网络民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它存在充分且必要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网络民谣是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正确、合理传播积极方面的网络民谣将促进现实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4]。
从传播学角度看,英国学者马丁·奇达夫认为,社会网络研究关注的焦点是社会关系及关系模式。网络民谣产生于广大群众、传播于网络之中、影响到网络受众,故产生和传播的整个过程同样符合网络传播的一般理论——关系及关系模式理论。因此,运用网络民谣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可以将所倡导的社会主流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等渗透到与之经常接触的群体之中,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5]。
三、网络民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传播举措
当前,以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通过各种方式在全国上下大力宣传和践行。其中,通过网络民谣的方式进行宣传、传播是必不可少的有效方式。这里仅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从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利用网络民谣有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
(一)网络民谣创作者的主体性与监管者主导性相结合
依据传播学理论,传播者是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传播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播的内容和效果。在实际中,网络民谣的传播者往往是网络民谣的创作者。网络民谣创作者来源广泛且由于兴趣、爱好、价值观的不同,创造出来的网络民谣内容及风格也各异,这种来源上的 “草根性”和 “群众性”将唤醒网络民谣创作者的主体意识,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网络传播必须实现一定程度的监管,不能随意传播。网络民谣所反映的内容涉及面广泛,语言表达差异性明显,甚至出现诸多低级趣味甚至反动的内容和形式。因此,网络监管者的引导和约束必不可少。
通过网络民谣的形式提高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须在尊重社会成员个体价值观的基础上,凝聚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并最终增强网络民谣传播者的理性认同。具体而言,通过网络民谣途径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民谣创作者来说,首先,要全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以保证创作网络民谣过程中不曲解其本质含义。其次,网络民谣创作主体要加强自律,在创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品时严格做到 “三管”,即:管好自己的脑,不胡思乱想,不想偏;管好自己的手,不积极、不健康的网络民谣不传播到网上;管好自己的口,不口头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网络民谣。最后,发挥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作,多创作和传播优秀的网络民谣,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监管者需充分认识网络民谣的传播特征、民谣创造者的群体多样性、网络传播的复杂性等情况,加强对网络民谣的监管、审查。同时,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创作和传播优质的网络民谣,适当奖励优秀的作品,过滤掉低质、不健康的网络民谣。总之,在创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民谣中,必须坚持网络民谣创作者的主体性与监管者主导性相结合。
(二)把握受众心理特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内化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6]。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前提是让更多受众理解接受其内容。而要让更多受众理解接受其内容,则首先要充分且全面把握受众心理特征,多路径、多形式宣传以让受众知晓其内容。如果网络民谣在传播到网络受众之前经过筛选审查,已经到达高质量、高标准,那么网络民谣传播到受众后的整体效果就会更好。
要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网络民谣受众自身获取网络民谣、甄别网络民谣,因此传播网络民谣也是不容忽视的过程[7]。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传播者要提供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民谣及政府要加强监管外,受众也应增强自身对不良网络民谣的免疫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低俗的网络民谣不下载、不传播;优秀的正面的网络民谣要多听、多记、多传。
(三)细化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多渠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平台利用其先进的网络技术给大众创造了一个自由表达、平等交流的话语空间。当今的网络平台发展迅速,且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强,要利用网络民谣途径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对网络平台资源进行立体式、全方位地深入细化、挖掘利用[8]。
首先,充分利用好各级政府、公共事业单位等官方门户网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首要承担者应该是各级党委政府,它们对创作、审核、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9]。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开办的网络专栏、组织的干群互动等活动,创作和宣传寓教于乐的文字、图片、视音频文件等形式的网络民谣,增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
其次,引导和利用社会关注度高的网站。社会关注度越高的网站其社会影响力越大,传播效果往往越好。我国当前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网站除政府官方网站外,还包括新浪、百度、腾讯、凤凰等商业网站。如果将网络民谣以嵌入式的方式与上述商业网站进行对接与合作,发挥其关注度高、点击率高、影响力大的优势,可拓展网络民谣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
最后,适度利用企业网站。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盈利,但作为构成社会的主体之一,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公司其公益性也不容忽视。现代企业为扩大影响和促进营销,各企业都已建成自己的网站,这些企业网络平台通过传唱网络民谣可促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这也是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行动的充分体现。
(四)打造高素质的宣教团队,适应网络传播的新常态
人是社会构成的主体,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10]通过网络民谣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落脚点还是在人的因素上,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宣教团队和网络人才。首先,在所有环节上的成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能快速、准确鉴别网络民谣的性质、优劣等。其次,不断提升网络人才自身的业务素质,宣教成员须掌握宣传、教育、传播等规律,抓住受众的心理特征恰当地组织网络民谣的创作活动,开展适度合理有效的宣传;网络技术人员应不断更新网络知识,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网络民谣进行过滤,更好地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服务。最后,不断提升宣教团队的媒介素养,通过主动关注和分析网络民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新闻事件,提高社会成员特别是宣教团队成员的媒介素养能力,使网络民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常态。
总之,通过网络民谣的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既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支持,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在网络民谣创作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社会大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网络民谣;宣教部门严格把关,多渠道、多路径创造性地开展宣传网络民谣工作;网络监管部门做好网络民谣传播的监督,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使网络民谣成为高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1]赵丹.网络民谣的内容及创作方法[J].华章,2009(13).
[2]刘文佳,杨永志.论网络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J].学术论坛,2015(2).
[3]中国大陆网民数量近七亿超过人口半数[EB/OL].ht t p://j i angsu.chi na.com.cn/ht m l/t ech/rdzx/3595147_1.ht m l.
[4]薛一飞,邢海晶.网络传播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J].政治学研究,2015(3).
[5]邹理.微博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N].光明日报,2013-08-24.
[6]内化[EB/OL].ht t p://bai ke.so.com/doc/6464968-6678658.ht m l.
[7]蔡培潇,鲁宽民.网络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 (3).
[8]王沥沥.网络歌曲:后工业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城镇民谣[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9]常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机制构建[J].人民论坛,2014(29).
[10]习近平.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光明日报,2014-02-28.
[责任编辑:庆来]
D64
A
1674-3652(2016)04-0125-04
2016-04-16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院级科研项目“网络民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常态研究”(K201501)。[作者简介]杨发军,男,湖北恩施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