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敌人贸易》:非虚构视野下的真实古巴
2016-03-28李雪顺
李雪顺
(长江师范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重庆 408100)
《与敌人贸易》:非虚构视野下的真实古巴
李雪顺
(长江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重庆408100)
《敌国贸易法》对古巴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汤姆·米勒在 《与敌人贸易》一书中真实刻画了美国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状态下的古巴社会的生活现实。经济制裁影响古巴的物资供应、货币政策、话语习惯等诸多方面,但古巴人民没有因此萎靡,仍旧表现出对于政权和制度的接受,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汤姆·米勒因为在文学作品中反映现实而被誉为“最好的非虚构作家之一”。
美国文学;非虚构;汤姆·米勒;《与敌人贸易》
一、引言
2014年12月17日,古巴人民纷纷把目光投向电视屏幕,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分别发表讲话,宣布就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展开磋商。奥巴马在白宫表示,美国将恢复与古巴的外交关系,同时也将解除对古巴的贸易和旅行禁令,放松对古巴的经济封锁[1]。
奥巴马当天在白宫发表讲话说,美国将终止过去半个多世纪对古巴执行的业已 “过时的”政策,转而寻求通过实施一系列新政策实现两国关系 “正常化”。
奥巴马口中的 “过时政策”即为 《敌国贸易法》,制定于1917年,并由艾森豪威尔将军 (时任美国总统)、约翰·杜勒斯 (时任美国国务卿)、艾伦·杜勒斯 (时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等人在干涉古巴内政时大加引用,最终导致了美国和古巴于1961年1月断绝外交关系。
《敌国贸易法》(Tradi ng wi t h t he Enem y Act)既是一个通称名词,法国、英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家都先后制定过这一法案,又特指美国政府于1917年通过的一部同名法案,它规定美国总统在国家处于战争或其他紧急状态期间有权调整与敌对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其实际意义是,只要美国总统认为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就有权宣布对其他国家实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2]。
这样一部关涉他国的法案,执行权牢牢掌握在以总统为代表的美国政府手中,而感受到深远影响的却是被美国实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的国家及其人民。对此,专事描写拉丁美洲,尤以写古巴见长的美国作家汤姆·米勒 (Tom M i l l er),就用同名作品 《与敌人贸易》(Tradi ng wi t h t he Enem y,1992)对 《敌国贸易法》背景下的古巴社会进行了微距观察和深度描写。
二、汤姆·米勒:最好的非虚构作家之一
汤姆·米勒于1947年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在公立学校读完小学和初中,后入读贵格高中,而后升入俄亥俄州伍斯特学院就读两年,并于1968年因参加反越战活动而辍学。米勒于1960年代开始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曾是反战运动时期美国地下出版物的元老人物,并因此受到尼克松政府司法部的传唤,前往联邦大陪审团接受司法调查。生性倔强的米勒甚至拒绝进入调查室,声称进入大门紧闭的房间会影响其收集新闻的能力。后经过双方的拉锯较量,一家地方法院对米勒做出了有利裁决。
1969年,米勒搭乘便车穿越墨西哥前往亚利桑那州,并自此长住在美墨边境以北仅65英里的地方。他从这里把写作视线投向了美国西南部边疆地区,以及与之毗邻的拉丁美洲。数1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描述美国西南部和拉美各国那些寻常人身上发生的不寻常故事。他的写作基于自己在拉美各地所做的数次游历,多为讲述自己亲眼所见和亲身所感的非虚构作品,如1986年出版的 《巴拿马草帽之旅》(The Panam a H atTrai l),讲述巴拿马草帽这种民俗服饰从麦草的种植、收割与加工,到草帽的编织、出口与交易等全过程,向读者展现了拉美国家厄瓜多尔的乡村全貌和城镇人文影像。
1982年,米勒出版 《国境线上:美国西南边境素描》(On t he Border:Port rai t s ofAm eri ca's Sout hwestern Front i er)。在这本书里,作者以真实的笔触,艺术地记录作为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交锋前线的西南边境地区的种种逸闻趣事。但由于边境线两边存在巨大经济差异的客观现实,非法移民问题一直困扰美墨两国,冷峻的现实着实令人深思。由于大量拉美非法越境者试图在美国西南部长达2 000英里的边境线上找到一处穿越点,而越境进入美国后也需要经历繁琐的程序才有可能前往美国的其他地方,因此美国的这一个地带成了汤姆·米勒笔下的第3个国家。这里不光有大量非法越境者,还有因他们而存在的独特饮食、语言、文化、规则等。这是主流社会回避不了的现实存在,汤姆·米勒把这里作为自己的地盘,细致观察、深入了解、认真构思,因此被誉为 “美国西南部的约翰·迈克菲”①约翰·迈克菲(John·Angus M cPhee),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生于1931年3月,美国著名非虚构写作作家。,不能不说是一种至高的赞誉。
1986年,米勒应亚利桑那大学出版社的安排,编辑出版 《亚利桑那:其人其地》(Ari zona:t he Land and t he Peopl e)一书,以最优美的笔触和照片,向读者展示亚利桑那那些不为人知的风景名胜。写作团队和摄影团队都是在此居住生活多年,对亚利桑那风土人情的认识和了解超越常人,所编撰的作品极具知识性、欣赏性和人文情怀。
居住在美国西南部的米勒,持续对其所居住的地区展开观察与研究,并于2000年由美国国家地理出版社出版 《杰克·卢比的厨房水槽:美国西南部的离奇之旅》(Jack Ruby’s Ki t chen Si nk:Of f beatTravel s Through Am eri ca's Sout hwest)。在这本书里,汤姆·米勒把美国西南部描写成斗鸡和酒吧的漩涡,充满了黑色的天鹅绒画作与俗气的波洛式领带结,激进分子和越境者随处可见,浪漫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陈词滥调充斥乡野。全书的主线,是凤凰城外一株巨柱仙人掌最终杀死了意图谋害它的刺客,似乎由此清晰表明,在展示道德观和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及居住于此的人民方面,没有哪本书比它更适合充当旅游指南。本书荣获美国旅游作家协会 (t he Soci et y ofAm eri can TravelW ri t ers)2000年度最佳旅游作品金奖,并于2010年更名为 《巨柱仙人掌的复仇》(Revenge oft he Saguaro)加以再版。
自1987年以来,汤姆·米勒担任 《旅行者传说:古巴》的编辑工作,并经常造访古巴。此外,他还是美国—古巴作家会议的的协办者,旨在举办作家工作坊,共同促进美古两国关系缓和。为此,他长期率领美国国家地理协会主办的教育考察团前往古巴各地进行访问考察,并广为宣讲或发表自己在古巴的游历和见闻。30多年来,汤姆·米勒讲述古巴故事的媒体主要有 《史密森尼》《纽约客》《LIFE》、全美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他长期坚持用亲身经历讲述古巴这个距离美国既近便却又很遥远的国度的各种故事,因而被 《旧金山纪事报》誉为 “最好的非虚构作家之一”。
三、 《与敌人贸易》:最精彩的古巴旅行游记
《与敌人贸易》一书的写作背景是:1986年时,作者的一个新闻朋友提醒他,时下美国人民通过媒体对古巴这个国家及其人民的了解十分有限,要么涉及某些具体的方面,如食物配给、人权、医疗、政治,甚至领导人卡斯特罗;要么是恶意攻击或者无关痛痒的致敬致辞,这样的信息缺乏直接性。美国没有出版过一本书来反映对古巴人民的倾听,记录古巴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
这样的现实情有可原。《敌国贸易法》阻断的不只是商品和服务贸易,同时阻断了美国和古巴的信息往来。美国对古巴一直没有停止过贸易禁运和经济制裁,1962年2月3日之前,美国政府对古巴实行的是有限制裁。那一天之后,肯尼迪决定在全球禁止美国与古巴的贸易往来,并试图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对古巴进行封锁和制裁。不仅如此,就在奥巴马总统表示将恢复与古巴的外交关系后,美国仍然在2015年9月11日宣布,再次将 《敌国贸易法》时限延长一年,以继续保持对修订美国制裁古巴政策的自由裁量权[3]。美国人对古巴知之甚少,对古巴人的了解也是如此。
这本书写作的另一个背景是作者的一位中学老师曾经告诉他,苏联政府总不讲实话,而美国人民从政府那里听到的从来都是真话。敢于怀疑的汤姆·米勒在心底不禁嘀咕:“等等,也许我们听到的是谎话,而苏联人听到的才是实话呢。”
(一)美国制裁与禁运下的古巴生活画卷
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始于1962年2月3日。当日,肯尼迪总统援引包含 《敌国贸易法》在内的系列法案,签署第3 447号行政命令,宣布除必须的食物和医药,对古巴实行完全的贸易禁运,完全禁止与古巴的贸易。同年9月,美国强迫北约盟国进一步孤立古巴,西德等北约盟国同意劝说本国航运公司终止与古巴的贸易行为[4]。
美国对古巴实行经济制裁与贸易禁运,究竟会给古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从肯尼迪总统签署上述行政命令之前的一个举动可以一窥端倪。这个举动就是肯尼迪总统命令自己的手下,四处购进古巴雪茄。据说在他的手下购进1 200支古巴雪茄之后,肯尼迪总统签署了命令。
《与敌人贸易》一书的开篇,正好折射了美国经济制裁与贸易禁运背景下的古巴生活。汤姆·米勒初到古巴首都哈瓦那的那天早上,就在城市的主要街道马莱孔大道上看到了一幅这样的场景:“十几个家庭妇女正从一辆蓝色运水车的水龙头上用水桶接水,时不时有年轻男子朝我走来,用我不太听得明白的古巴西班牙语腔调向我说着什么。”这些年轻人说的是什么呢?作者没戴手表,但总有人先是看看他脚上的鞋子,然后装模作样地问他几点钟了。年轻人并不真正需要他关于时间的回答,而是需要根据他的答语来判断他是不是外国人。在得到肯定性的确认之后,汤姆·米勒终于明白,那些人想以1(美元):6(古巴比索)的价格来换取他的美元。外汇黑市交易折射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除了侨汇、外来旅游者增加导致外汇涌入[5],同时也是物资供应紧张、地下交易活跃的表现[6]。作者在哈瓦那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悄然发现外汇黑市交易的价格已经涨到了美元余比索的比价到了1:9。而从事外汇黑市交易的人也随之变得 “更粘人”——这是经济状况持续恶化的显著表现[7]。
《与敌人贸易》对于古巴物资的缺乏,首先描述了其他地方并不多见的一种存款利率规定:0-2 000比索,1.5%或2%;2 000-3 000比索,3%;3 000-4 000比索,2%;4 000比索以上,1%。古巴的政府和银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它们是一家人)做出这样的利率规定,作者一开始也不明白,还是他的古巴朋友一语道破:“这与你们的制度相反。你账户里的钱越多,银行付给你的利息越少。”“他们要让大家把钱流通起来,而不是存起来。”(Tradi ng wi t h t he enem y:129)货币流通起来自然是为了购买商品,可 《与敌人贸易》给我们展现的,却是市场供应紧缺,各种商品限量购买,时时处处都得自觉排队。拉里萨是哈瓦那的一个老城区,作者每天在这里的人行道上都看到长长的队伍,“这样的队伍与其他区域没什么区别,也许更长。”“从百货商店排出的队伍至少延伸到半个街区之外,从图书馆里排出的队伍几乎同等长度,等着吃午饭的队伍排到了街区的尽头,与埃尔哥罗波排过来的比萨购买长队首尾相接。”(Tradi ng wi t h t he enem y:142)即便排着长长的队伍,广大民众能够买到的东西还是十分有限。作者在古巴的大小店铺门前随时能看见这样的安民告示:“通知/特别时期从今天开始/每人只能限量购买2磅面包/切片面包产量削减30%/谢谢!”不过,也正是这种物资紧缺、排队购买和限量购买的状态,练就了人们的 “智慧”和应对之策。汤姆·米勒写道,在超市买好奶制品后,他还能去自由市场买一升牛奶。这里的售货员已经跟他熟识,在支开四周的陌生人之后,卖给了他整整一罐牛奶。他俏皮地写道:“有时候,身为一个外国人,确实有不少好处。”(Tradi ng wi t h t he enem y:139)
(二)制裁与禁运挡不住古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然而,在这种物资匮乏的社会环境下,古巴人并不显得悲戚。相反,作者笔下的古巴人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对美国强加于自己国家的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显得举重若轻。这种乐观从作者在一次星期六位于科佩莉亚公园的晚间舞会见闻可以折射出来。“数千人在公园里散步,有的跳舞,有的大笑,有的唱歌,有的吼叫,有的说笑。笑闹声此起彼伏,驶过的汽车响着喇叭,警察的哨声引导着交通。父母们轻言细语,小孩子绕着他们追逐。穿着时尚的小青年洋洋自得,有的刚从亚拉影剧院看完电影走出来,有的正观看投射在自由哈瓦那宾馆墙壁上的电影。每个人都在舔着冰淇淋。”这样的描述何等生动啊,自由的人们正享受着周末的闲暇时光,他们的脸上没有忧伤,没有哀愁,也没有害怕。这里看不到物资短缺的愁眉苦脸,也看不见限制出国旅游的抱怨责难。这里充满的是欢声笑语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尽管遭受来自美国的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但古巴人与生俱来的艺术追求并没有受到削弱。何塞·马蒂 (Jose M art i)是古巴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多次遭到囚禁和流放,被誉为古巴独立战争的英雄。他生前最后一首诗作由著名歌手何塞伊托·费尔南德斯 (Josei t o Fernandez)谱曲之后,在古巴各地持续传唱。何塞·马蒂的诗歌本身对古巴人民具有极大的鼓动力量,被谱曲成为 《关塔纳梅拉》之后,因为加入了爱情元素,更是受到古巴人的普遍欢迎。汤姆·米勒在古巴驾车旅行的过程中,车载收音机不断传来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却发现他越要躲开这一段旋律和歌词的时候,身边越是充满了它的气息。当他跟着古巴朋友来到夜总会时,夜总会的舞台上同样有人在演唱 《关塔纳梅拉》,而且同行者随着旋律忘情哼唱。作者深感好奇,不禁问道:“你们有没有对这首歌感到厌倦过?”随行者这样回答他的疑惑:“从来没有。只要有几个人坐在一起喝酒的时候,我们就会演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从不过时。”(Tradi ng wi t h t he enem y:195-199)《关塔纳梅拉》的节奏明快跳跃,曲调热烈奔放,作为先后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美国扶植政府和巴蒂斯塔独裁统治的古巴人民,随处弹唱这首歌曲正好反映了他们不畏强权及强加于自己头上的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的坚定信念。古巴 《劳动者报》报道,《关塔纳梅拉》以各种节奏和风格被演奏过。“我听到过欢乐的、诙谐的、灾难的,还有跑调的 《关塔纳梅拉》,但所有版本都充满了真挚感情。”(Tradi ng wi t h t he enem y:196)作者本想躲开这一首歌曲的旋律,却在反复收听之后,和着旋律哼出了自创的歌词。
古巴人的坚定信念来源于他们对领袖人物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 (时任古巴共产党第二书记等职)的信任和爱戴,对何塞·马蒂和切·格瓦拉 (Che Guevara)等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崇拜,对古巴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可和接受。菲德尔·卡斯特罗于1953年7月26日发动针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武装斗争,因为力量悬殊而告终。卡斯特罗被捕后,在法庭上的慷慨陈词:“判决我吧,没有关系,历史将宣判我无罪!”他领导古巴革命的一次次英雄壮举,成了古巴民众永恒的记忆,被广为传扬、搬上舞台,或写进小说。何塞·马蒂既有革命家的坚韧品质,又有诗人的浪漫气质,与古巴人的乐观天性一脉相承,更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汤姆·米勒在私人通信中说,贸易禁运一方面使古巴无法接触创意音乐和创意戏剧,由此造成古巴的文化缺失,另一方面又使古巴文化的发展摆脱商业元素,并不断得以繁荣。把何塞·马蒂等人视为主流作家,并将其作品发扬光大。古巴境内四处涂抹的标语,如 “死亡,或者社会主义”“帝国主义,我们绝对不害怕你!”无处不在的列宁画像、对苏联及其人民的肯定性谈论,无不说明古巴人对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充分信任。
四、结语:非虚构作品的现实力量
近两百年来,美国与古巴的关系一直纠结缠绕,在古巴革命胜利后更是对其采取敌视政策,不光自己单方面对其采取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甚至联合其盟友对古巴实施这一政策。虽说其间有国家或组织废止针对古巴的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美国甚至在2014年圣诞前夜宣布调整其古巴政策,但两国关系朝着正常化迈进的道路注定并不平坦。实际上,美国宣布将就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展开磋商后的2015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 《敌国贸易法》时限延长一年,以继续保持对修订美国制裁古巴政策的自由裁量权[8]。
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给古巴人民带来巨大的压力,古巴人对这一政策也充满了憎恶。但汤姆·米勒在 (与笔者)私人通信中说,作为亚利桑那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的他,自1987年以来每年都会带队前往古巴参加学术或其他活动,却从未遭遇过古巴人针对美国人的敌视态度。这正是非虚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现实力量。非虚构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尽管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性,但很多人认可它所描述的人、事、物应当具有准确性,描述过程应该具有诚实性[9]。非虚构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故事要素一直客观存在着,正好引起了某个特定作家的兴趣和好奇。当这个作家采用尽可能真实的手段,将其所感知的故事要素呈现出来时,作品中包含的真实性、选择性、独立性和启发性等,正好满足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具有的多重性需求。
汤姆·米勒在 (与笔者)私人通信中说,美古对立长达两个世纪,贸易禁运对古巴社会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一言难尽。一方面,外来艺术很难进入封闭的古巴社会,导致古巴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方面有所削弱。而另一方面,古巴文化也对其他文化中的商业元素产生免疫力,转而追求真正的艺术价值,并使其传统文化和手工艺一直得到尊重和繁荣。从 《与敌人贸易》一书来看,因为美国人由于前往古巴的手续繁琐而少有人造访,同时也因为古巴面向加勒比海,地处南北美大陆交界位置,天然具有较强的包容力。被世界头号强国封锁和禁运半个世纪的古巴,是极具价值的文学创作素材。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普通美国人根据其一年所见所闻而写成的 《与敌人贸易》,至少是外人了解古巴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面貌的一扇窗口。
正如汤姆·米勒在私人通信中说,他本人尽管在为本书做调查的过程中与一位古巴女性相遇,并娶之为妻,但他本人对古巴和古巴人的感情是 “热情而有度”。他同时表明,《与敌人贸易》并不是关于古巴和古巴人的赞美诗,而他本人既不是古巴和古巴人的吹鼓手,也不是诋毁者。也许正由于这样的真实性、选择性、独立性和启发性,《与敌人贸易》自出版以来,不光被译成了德语版,还被 《孤独星球》(古巴版)誉为 “它或许是迄今最好的古巴游记”。《波士顿环球报》则称其为 “关于我们这位遭禁邻居的素描图,充满生机、遗憾和非正式”。连为数稀少的古巴人在读完 《与敌人贸易》后,也给出了 “描述精确”和 “扣人心弦”的评价。
[1]美古关系重启背后有何玄机[EB/OL].ht t p://news.xi nhuanet.com/worl d/2014-12/18/c_1113691846.ht m.
[2]敌国贸易法[EB/OL].ht t p://bai ke.bai du.com/l i nk?url=rFVE-hPyj p_IOt QvM m OS2t hS_xr0aBq4qc5ahvzC9LKf-FV ACQNH Fj hoFf hvJAFF7101e1Ocyy2f Cuxf NheS8q.
[3][8]驻古巴经商参处.奥巴马再次延长《敌国贸易法》一年[EB/OL].ht t p://cu.m of com.gov.cn/art i cl e/j m xw/2015 09/20150901112208.sht m l.
[4]回顾美国古巴关系恶化历史[EB/OL].ht t p://www.guancha.cn/hi st ory/2014_12_18_303806_3.sht m l.
[5]外汇黑市的形成有七个方面的原因[EB/OL].ht t p://www.91m oney.com/dream/wai hui/22180.ht m l.
[6]外汇黑市曾经的疯狂[EB/OL].ht t p://j b.sznews.com/ht m l/2010-11/03/cont ent_1293577.ht m.
[7]M i l l er Tom.Tradi ng wi t h t he Enem y[M].Basi c Books,2008:180.
[9]Non-f i ct i on[EB/OL].ht t ps://en.wi ki pedi a.org/wi ki/Non-f i ct i on.
[责任编辑:庆来]
I106.4
A
1674-3652(2016)04-0106-05
2016-04-12
李雪顺,男,重庆武隆人。教授。主要从事当代美国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