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国内文献综述
——基于实践的角度

2016-03-28张永丽胡丹丹

财经理论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战略

张永丽,胡丹丹

(西北师范大学 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带一路”:国内文献综述
——基于实践的角度

张永丽,胡丹丹

(西北师范大学 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现阶段对“一带一路”的研究内容较为广泛。虽然有些学者从国家层面上对其内涵、定位以及总体规划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但在实践中会具体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问题。现对“一带一路”文献中涉及到具体实施问题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主要包括:“一带一路”的实现基础、国内战略规划以及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对策等问题,并从实践的角度对“一带一路”未来之路做出几点思考。

“一带一路”;研究内容;实现基础;战略规划

一、“一带一路”的提出

“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10月分别访问哈萨克斯坦纳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并将它作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2013年11月,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写入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标志着“一带一路”升级为国家战略。2014年11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一带一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2014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并指出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与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形成环境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开始重新洗牌,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其强劲的内在需求不仅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成为多边经贸发展的主动力。特别是中国在2013年审时度势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它是中国崛起的标志,体现了中国发展的国际视野。

就国内环境来看,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全方位结构调整和区域关系重构成为这一时期的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全面转换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二是通过质量为先,创新驱动,高端升级,绿色发展,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全面提升制造业水平与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三是通过进一步提高东部地区的开放水平,提升开放质量,加大向西、向北开放的步伐,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新的国内区域经济关系,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推动西部地区由对外开放传统格局中的“腹地”转变为“前沿”,形成东西部协同共进的开放新格局。横贯中国东中西部、联通国际国内的“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经济均衡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四是全面构建新的开放格局和国际经济关系。虽然开放的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国际、国内都不平衡。国际上主要是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的贸易格局为主(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内则是东部地区领先、西部较为落后,东部地区的崛起源于改革与开放,而西部地区资源物产丰富,向西开放的潜力更大。所以“一带一路”的提出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国际经济关系与经济格局、国内区域经济关系与区域经济格局的重构;也是整个经济结构的重构和提升,是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重大举措。

就国际环境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下,成员国之间实现了贸易自由流通和生产要素自由转移,区域内的市场竞争程度与经济效率越来越高,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增强。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经济合作组织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亚太经济合租组织,这些组织在促进成员国的经贸发展、优化区域内的贸易结构、促进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作为欧亚大陆经济总量第一的发展中大国,应该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合作渠道,努力推进欧亚大陆的经济一体化。在历史上,中国丝绸之路也曾为亚欧大陆的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近现代的经济发展中,亚欧大陆却一直没有很好的发挥其潜力和功能。中国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发起国,如今有责任也有能力担负起复兴欧亚大陆经济的重任,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14年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0.5%。为了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在国家间、区域间的自由流通,先后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2014年更是成立了亚太自由贸易区。经济实力的提升和这一系列重要举措都使得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影响不断扩大。所以,中国有能力在欧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其具体的意义表现在:第一,实现互联互通、互补双赢、共同发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非常大。一方面,中国的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且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以及铁矿等资源处于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的状态,而中亚、西亚各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比较发达,而西亚、中亚等国家的制造业水平相对落后,其工业品与基本消费品长期缺乏。所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发挥沿途60多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加强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地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增长趋同理论来看,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投资和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率依然比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消费增长、收入效应等潜力巨大,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其正外部性都非常大,经济合作愿望强烈。所以,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是增长潜力最为强劲的区域。第三,从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来看,加强经济合作,深化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不仅具有深远的地缘经济意义,而且有着非常积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安全意义。第四,中国作为倡导者与发起者,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开放、提高和改善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质量与结构,为国内经济发展开拓了空间,而且对于沿途国家的经济建设、欧亚地区繁荣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平衡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将促进世界上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一体化和全面复兴 。

二、“一带一路”主要问题研究综述

“一带一路”一经提出就在学术界掀起了广泛的研究热潮,现将“一带一路”文献中对具体实践内容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这其中主要包括:“一带一路”的实现基础、国内战略规划以及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对策等问题。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基础与条件

实现基础与条件是“一带一路”能否顺利实施的内在驱动力,在“一带一路”刚提出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了目前的政治环境;二是分析了沿线的经贸环境;三是分析和探讨了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政治环境方面,现有的研究则呈现了两极化,一部分学者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关系较为良好。吴磊(2014)指出目前中国与中东关系处在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双方高层互访不断,政策沟通和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且先后建立了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和中阿合作论坛等官方组织,为构建“21世纪新丝绸之路”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1]丁晓星(2014)指出中国是第一批与中亚国家建交的国家,目前中国和中亚国家不存在任何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政治互信程度高。[2]还有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中国正面临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威胁。蒋姮(2015)指出中印边界之争、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岛屿之争以及印巴的长期对峙等地缘政治问题,在短时间内不会得到解决,这就必然会阻碍一带一路的进一步开展。[3]

对经贸环境的研究呈现出由全面到局部、宏观到微观的特点,研究视角较为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全球经贸格局的角度,李丹等(2015)认为中国及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引领和推动全球经贸格局重构的能力,并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支持以及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的强大需求和供给能力是“一带一路”重构全球经贸格局的国际基础。[4]二是从区域合作角度,邹嘉领等(2015)依据相关数据分析得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联系紧密,相互依赖加深。[5]孔庆峰等(2015)就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构表明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区域经济组织、进出口国家GDP、关税减免等。[6]公丕萍等(2015)进一步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商品结构和格局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各国出口优势行业基本一致的结论。[7]有关学者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个结论:赵翊(2014)运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联盟中的20个国家的贸易潜力,得出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的结论。[8]谭秀杰和周茂荣(2015)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沿线国家间的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南亚及海湾国家仍具有很大的出口潜力。[9]此外,区域合作离不开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我国目前在建自贸区大部分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但张晓君(2016)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存在着碎片化、自由化程度低、覆盖面窄等问题,并提出了推进高水平贸易协定谈判、设计协定范式,加强区域内外重要经贸安排的对接、协调和互动等具体建议。[10]三是从中国企业的角度,主要分为从存在产能过剩的企业的角度和外贸企业的角度。对于中国目前存在产能过剩的企业来说,一方面,刘瑞等(2016)认为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契机来化解这个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推进对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推进对中亚、西亚以及北非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推进与独联体 ( 含蒙古) 之间的国家产能合作。[11]但就转移的现状与条件来看,苏杭(2015)指出目前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尚处于初步阶段,且外部环境日益发杂,并提出完善制造业海外政策转移支持体系、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拓展展会对接形式以及重视境外中国年企业海外形象建设等建议。[12]另一方面,张明(2015)从输出成本高,且中国的资源、能源以及环境是否能够再度承载这种发展方式的角度,提醒我们过剩产能可能是妨碍而非加速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13]对于我国外贸企业来说,“一带一路”的提出无疑为这些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董红等(2015)指出在此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将面临频繁的贸易摩擦,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这种机遇与挑战下,对外贸易企业必须采取加强国外技术资源整合,提升产品科技竞争力、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14]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是降低贸易成本,增强沿线国家联系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可分为陆地运输通道、海上航运通道以及航空运输通道。现有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资源。其中,宋志辉(2015)指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在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加强合作。[15]于千洪等(2015)同时也指出目前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等大型能源合作项目已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区域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16]二是根据“一带一路”沿线的地理环境与基础设施现状,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何茂春等(2013)总结了其交通运输特点,即以铁路交通为主,其次是公路和石油管道,最后才是现代航空运输业。[17]但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贸易的开展,有些研究学者就基础设施的未来建设之路提出了一些建议,陈安娜(2015)提倡高铁的“走出去”战略,在沿线建设多条铁路运输干线。[18]付超奇(2015)提出将阿拉伯国家作为建设空中丝绸之路的突破口,实现地理位置上的互联互通等建议。[19]相比较“丝绸之路经济带”而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注重的是水路运输,目前中国在巴基斯坦投资建设的的瓜达尔港已全面投入运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大大减少运输成本。此外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目前中国已经落实亚洲投资银行的建设,将从根本上为进一步的互联互通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过缪林燕(2015)也指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可以发挥官方资本的战略功能,也可以鼓励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20]

从上述已有的研究来看,虽然沿线国家的政治环境、经贸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要求。但“一带一路”活动的开展则会对环境有更加苛刻的要求,所以为了以后能顺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政治环境、经贸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二)“一带一路”中国各个区域的战略规划

“一带一路”涉及国内18个省份,对于各地区的未来发展之路,相关研究学者也给予了巨大的关注热情。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也明确了各个地区的定位。相关学者围绕各地区的定位,并结合地区优势,进行了更加具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地区、各省份、各城市的未来战略规划上。

在区域战略规划上,“一带一路”所涉及到的区域有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东南地区,但现有的文献基于此的研究较少。在东北地区,刘国斌(2015)提出了构建环日本海经济圈桥头堡、环黄渤海经济圈桥头堡以及内陆经济协作圈桥头堡共三座东北亚桥头堡群的战略定位。[21]衣保中(2015)则依据共生理论,倡议构建东北亚地区“一带一路”合作共生系统,并试图在其机制和模式上进行创新。[22]在西北地区,杨巧红和田晓娟(2015)认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纵深发展的背景下,西北五省区可以通过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创新与创业,培育西北城市群等具体措施,促进西北地区的经济转型。[23]在西南地区上,由于西南地区尤其特殊的地缘优势,张军(2014)指出西南地区应充当陆路和海陆连接纽带、积极探索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建设以及进一步推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24]

在具体省份的战略规划上,现有的文献研究也比较少。邹立刚(2015)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应该包括发展海洋经济,而海南省发展海洋经济已经具备政策支持,故海南省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25]黄继伟(2015)在分析了福建省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之后,给出了一下几个对策,即深化经贸交流、促进互联互通、搭建沟通平台以及提供公共产品等建议。[26]方友熙(2015)则提出福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批准的第二批自由贸易区,加强动员社会力量,使各阶层充分认识自贸区,充分运用好“试”概念,培养和建设适用于自贸区的人才队伍。[27]王志民(2015)以中国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缘经济政治环境为角度出发,提出了云南和广西的对外开放新途径,即云南以昆明为起点,地缘层面上渐次推进,形成扇形沿边开放带;广西以北部湾经济区为轴心,内外扩展,构筑三大经济圈。[28]李雪梅等(2014)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提出了新疆的北通道、南通道和北通道这三条通道的空间布局,重点培育发展北、中、南三条产业经济带,全面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29]王启颖运用SWOT分析方,对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提出来一些建议,他指出内蒙古要以国家大战略为指导、建立健全与俄蒙的沟通协调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新合作机制等。[30]

具体的城市战略规划上,现有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重点城市上,如“21世纪上海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城市,上海、天津、台州以及宁波等,“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西安等内陆城市。具体规划如下: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的上海,位于长江经济带重要区位,2013年成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上海应该借助这些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实力来参与“一带一路”的发展。基于此,有关学者们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其中,王海燕(2015)指出上海可以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来寻找发展机会,并给出了几点建议,即合作构建常态化的区域安全体系;搭建区域合作的多机制、多层次平台;推动区域标准一致化建设,建设统一大市场以及确立产业发展的优先重点领域等。[31]姜睿(2015)更是指出,应将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以及上海自贸区建设相结合,实现一个机制,构筑“一带一路”、“四个中心”和建设上海自贸区三者相互支撑格局,构建有利于国家多种战略充分整合的机制、体制探索平台,最终形成国家多个战略复合体的全方位突破。[32]除上海以外,其他城市也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规划。天津市科技思想库“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专家组(2015)的专家们指出天津作为国际港口城市、出于京津冀发达经济圈中心,现有天津自贸区和滨河新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成。所以天津市应利用这些契机,积极争取将天津市纳入国家相关发展规划行列,将“一带一路”战略的相关功能向天津疏解,并在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提升扩展天津的国际港口经济功能。[33]张锐敏(2015)认为台州作为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城市,可以利用港湾资源、依托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以及扩大开放网络等方式来建设“现代化港湾都市区”。[34]戴东生(2014)指出宁波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应借助其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文化内涵,加快依托港口优势,打造港口经济圈,并通过对外联结东南亚和日韩黄金航道,辐射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形成“一带一路”海陆联运枢纽。[35]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城市,张原等(2015)运用SWOT分析法,构建了西安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SO、WO、ST、WT四种模式,将西安打造成“一带一路”新起点的核心商业圈。[36]

虽然,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相关学者们对各自区位的规划都比较合理、科学,但“一带一路”涉及到的国内各区域、省份以及具体城市,在地理位置与战略实施上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高度相关的,所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要重视区域整体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形成局部范围内的区域增长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国和主要成员国,应当更加合理、科学的做好规划以保证“一带一路”战略能顺利实施。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所以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三)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需要沿线国家的参与、关键大国的支持,还需要国内的积极配合。基于此,现有的文献对于“一带一路”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分为了两个方面:一是“一带一路”面临的外部风险与挑战,主要分为:大国的掣肘和沿线国家的政治安全隐患;二是面临的国内风险与挑战。

“一带一路”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之一:大国间地缘政治经济带来的挑战,这些大国主要包括美国、俄罗斯以及印度。

在美国方面,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一直试图维持其在全球经济的领导地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削弱其国际影响力。马建英(2015)通过对美国媒体、学界、智库等的考察发现,美国国内虽然也不乏一些理性、客观的声音,但是总体上对中国的意图存在较大疑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拓展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工具,将为中美之间带来广泛的竞争,并会威胁到美国在欧亚大陆的利益和领导地位。[37]美国的这一态度积可以在其采取的一系列压制中国的措施中体现出来,如极推动建立由其主导的亚太合作、高调宣布加入并主导跨大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 以及2013年美、欧正式启动跨太平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等,都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外,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高荣伟(2015)更是指出,美国认为仅仅依靠亚太国家已不足以制衡中国,有必要把南亚国家特别是印度也拉入,因此提出了“印亚太”(In-do-Asia-Pacific)的概念,旨在构建规模更为宏大的所谓“印太再平衡”战略。[38]除了亚太地区外,美国在其他地区也想要制衡中国,如包运成(2015)指出为了干扰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美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试图阻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来往。[39]面对美国的一系列动作,学术界提出的应对措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申现杰(2014)建议通过实施更为积极主动的开放性政策,以应对美国TPP和TTIP所带来的挑战,如拓展中欧合作的空间、深化与中亚、东南亚、南亚等周边国家的合作以及深化中阿之间的经贸合作。[40]另一方面,宋友国(2015)认为“一带一路”推进需要中美合作,指出“一带一路”能够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地区倡议形成优势互补效应,共同实现地区和平稳定的目标,并积极探索中美在“一带一路”过程中的优先合作路径。[41]

俄罗斯方面,俄罗斯是“一带一路”的重点国家之一。李秀蛟(2015)评析了俄罗斯官方以及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态度,认为俄罗斯目前的态度十分复杂而且不断发生变化,这与乌克兰危机的不断深化以及俄罗斯面临的国际国内困难形势密切相关。[42]一方面,“一带一路”是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前提出,此时,俄罗斯认为“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对“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代替,且两大策略在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上存在一定的同质性与竞争性。袁新涛和杨晨曦(2014)指出俄罗斯一直将中亚地区视为其重要的战略后方,推动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要考量,并想通过“欧亚经济联盟”战略来寻求欧亚地区事务主导权。[43,44]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俄罗斯感受到了来自“一带一路”的威胁,且只要“一带一路”与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一体化存在同质性,这种疑虑将会一直存在,并影响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另一方面,贾少学(2016)指出随着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等周边国家在俄罗斯能源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显,罗斯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与合作意向,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深化合作也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但同样面临着中俄能源合作的制度障碍,如环境保护方面、能源开采许可方面以及战略性企业管控方面。[45]此外,于洪洋等(2015)指出俄罗斯不仅是全球重要的能战略市场,同时也是具有巨大战略价值的过境运输国家,只要打通俄罗斯的运输动脉,“一带一路”的“中蒙俄经济走廊”便被赋予至关重要的战略价值,但“中国威胁论”、“蒙俄受害论”、蒙古国政策环境稳定性问题、经贸合作的瓶颈制约以及面临俄蒙经济民族主义的压力等问题,为两国之间合作埋下了忧患,并指出为克服上述消极因素,需要增强三国的政治互信,推动三国国民的往来与了解,做好物与物、人与人的“互联互通”。[46]

在印度方面,袁新涛、杨晨曦(2014)认为印度是南亚大国,非常重视其南亚影响力,并积极发展与中亚、东南亚各国的双、多边关系,意图打造其“印太”大国地位,且在能源贸易、投资方面与中国存在竞争。[43,44]目前印度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呈现二元性特点。杨思灵等(2015)将这种二元性进行了归纳,即印度在战略上高度怀疑“一带一路”,但对“一带一路”的经济乃至文化意义也是高度认同,并持合作态度,并分析了原因。[47]杨思灵在另一篇文章中给出了一些近期内与印度加强合作的建议:一是实现 “一带一路”与印度 “跨印度洋海上航路与文化景观”计划的全面对接;二是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务实合作与发展;三是举办中印 “丝路文化”联展项目;四是防微杜渐,管控分歧,理性引导两国关系的积极发展。[48]

“一带一路”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之二:沿线国家复杂的政治与社会安全形势带来的威胁。杨思灵(2015)对这些复杂形势进行了总结,主要涉及一部分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定、恐怖主义形势较为严峻以及民族宗教文化多元这三个方面。[49]对于这个问题其他学者们也意识到了,刘海泉(2015)指出以恐怖主义为核心的地区“三股势力”( 恐怖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 的破坏活动是威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50]韩永辉和邹建华(2014)在分析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与前景是指出,西亚地区动荡的地区局势会影响双方合作的深化。[51]全毅(2014)指出中东非洲局部地区形势动荡不安,南苏丹、叙利亚、伊拉克因教派冲突和利益纷争陷入持久内战,阿富汗在北约撤离后也存在不确定性,此外该地区还面临像索马里海盗、基地组织极端伊斯兰运动、恐怖活动、毒品走私这样的非传统威胁,不稳定之弧与“一带一路”高度重叠。[52]上述地区存在的问题,多数属历史遗留问题,带有强烈的地区色彩,在“一带一路”开展过程中要避免与这些势力产生直接冲突,并积极帮助牵涉其中的国家从中调停,从而来规避这些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一带一路”不仅面临着外部的挑战与威胁,同样也面临着国内的风险与挑战。现阶段研究面临的国内风险与挑战的文献相对比较少。其中周方银(2015)就“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国内风险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战略定位与努力方向方面的问题和风险;资源的碎片化、零散化使用,不能发挥系统性的效果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动力的可持续性问题,对此给出的建议是:明确“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与辅助内容,分清本末与主次,明确资源投入上的取舍,有所为的同时有所不为;强化国内的思想准备;在动态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针对现实情况进行战略反思与策略调整以及让民间企业、资本、人员有切实的参与渠道。[53]何茂春等(2015)则指出了现阶段“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内部协调不统一,中国企业的参与能力较弱以及存在潜在的高昂运营成本等挑战,并指出整合内部资源迫在眉睫。[54]此外还有,马丽蓉(2015)提出的国内安全环境问题—疆独,并指出在提高治疆成效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国际反恐合作。[55]

从上述的研究可以看出,“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是客观且长期存在的。虽然有些学者就自己研究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但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如何妥善的缓解矛盾、减少摩擦、平衡利益才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涉及到各个层面,如张明和李锋(2016)提出的投资风险、王义栀等(2015)提出的道德风险、朱雄关(2015)提出的能源安全问题以及王志芳(2015)提出的气候安全风险等。[56-59]

三、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国家级的重点战略,在提出之初就被给予厚望,国内的学者们对其定位、涵意以及意义等都进行了较为全面而客观的探讨,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旦“一带一路”被落实于实践中,它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考量,所以现阶段对于“一带一路”的研究应该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将问题放在实际情景中来考虑。现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之路,做几点思考:一是“一带一路”推进层次问题,“一带一路”的核心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互联互动、互利共赢的贸易来往。沿途涉及多个地区与国家,在“一带一路”未提出之前,中国与这些地区和国家只是初级的合作关系,深层次的合作还未形成。“一带一路”的推进层次是时间与空间上的推进,在实践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现实问题。如文化交流如何开展、遇到问题时否有一套规范的解决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供给和后续保养费用由谁来承担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沿线国家间的资源和产业互补优势来开展经贸活动等仍需要大量的研究;二是具体实施问题,“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战略与总体构想,需要顶层设计,但战略构想的具体实施,需要从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以及不同层面上进行研究与把握,这些方面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框架、战略规划以及实施方案等,这些内容的制定与规划目前处于摸索阶段,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检验;三是实施主体的功能发挥问题,“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者是政府,而具体的实施主体是中国企业,其中也包括民营的中小企业,即形成了政府引导下的、以市场为核心的作用机制。所以政府在如何激活市场,引导企业积极展开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1] 吴磊.“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东关系发展的新内涵[J].西亚非洲,2014,(3):4-16.

[2] 丁晓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性与可行性分析——兼谈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全面合作[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4):71-78.

[3] 蒋姮.“一带一路”地缘政治风险的评估与管理[J].国际贸易,2015,(8):21-24.

[4] 李丹,崔日明.“一带一路”战略与全球经贸格局重构[J].经济学家,2015,(8):62-70.

[5] 邹嘉龄,刘春腊,尹庆国,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98-605.

[6] 孔庆峰,董虹蔚.“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与贸易潜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12):158-168.

[7] 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71-580.

[8] 赵翊.“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潜力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3):58-67.

[9] 谭秀杰,周茂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J].国际贸易问题,2015,(2):3-12.

[10] 张晓君.“一带一路”战略下自由贸易区网络构建的挑战与对策[J].法学杂志,2016,(1):29-39.

[11] 刘瑞,高峰.“一带一路”战略的区位路径选择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J].社会科学研究,2016,(1):45-56.

[12] 苏杭.“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2015,(3):18-21.

[13] 张明.直面“一带一路”的六大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5,(4):38-41.

[14] 董红,林慧慧.“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变化及贸易摩擦防范[J].中国流通经济,2015,(5):119-124.

[15] 宋志辉.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发展[J].南亚研究期刊,2015,(1):50-55.

[16] 于千洪,徐利平.丝绸之路经济带未来畅想[J].商场现代化,2015,(4):125-126.

[17] 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中国的历史机遇、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J].学术前沿,2013,(23):6-13.

[18] 陈安娜.中国高铁对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作用[J].商业经济研究,2015,(9):4-6.

[19] 付超奇.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发展现代航空运输[J].宏观经济管理,2015,(4):38-40.

[20] 缭林燕.贯彻“一带一路”战略金融支持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3):25-28.

[21] 刘国斌.“一带一路”基点之东北亚桥头堡群构建的战略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5,(2):94-102.

[22] 衣保中,张洁妍.东北亚地区“一带一路”合作共生系统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5,(3):66-128.

[23] 杨巧红,田晓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西北地区经济转型研究[J].开发研究,2015,(2):5-8.

[24] 张军.我国西南地区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中的优势及定位[J].经济纵横,2014,(11):93-96.

[25] 邹立刚.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海南省的作为[J].新时期,2015,(1):4-9.

[26] 黄继炜.发挥福建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141-147.

[27] 方友熙.论“一带一路”下的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战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177-181.

[28] 王志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南对外开放路径思考[J].人文杂志,2015,(5):26-32.

[29] 李雪梅,闫海龙,王伯礼.关于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4,(61):54-60.

[30] 王启颖.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SWOT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16,(2):18-23.

[31] 王海燕.上海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研究[J].科学发展,2015,(3):92-98.

[32] 姜睿.“十三五”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与机制设计[J].上海经济研究,2015,(1):81-88.

[33] 天津市科技思想库“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专家组.关于天津参与国“一带一路”战略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建议[J].城市,2015,(1):11-13.

[34] 张锐敏.发挥优势 主动融入——台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思考[J].浙江经济,2015,(4).

[35] 戴东生.“一带一路”海陆联运枢纽发展研究——以宁波为例[J].城市观察,2014,(6):30-36.

[36] 张原,王珍珍,陈玉菲.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3):74-79.

[37] 马建英.美国对中国“一命一路”倡仪的认知与反应[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104-160.

[38] 高伟荣.“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风险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15,(6):28-31.

[39] 包运成.“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思考[J〗.前言,2015,(1):65-69.

[40] 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30-38.

[41] 宋友国.中国崛起、一带一路与中美合作[J].开放导报,2015,(4):16-20.

[42] 李秀蛟.俄罗斯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的评析[J].西伯利亚研究,2015,(3):19-24.

[43] 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5-9.

[44] 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J].新视野,2014,(4):124-128.

[45] 贾少学.“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俄罗斯能源投资制度分析[J].法学杂志,2016,(1):40-47.

[46] 于洪洋,欧德卡、巴殿君.试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与障碍[J].东北亚论坛,2015,(1):96-128.

[47] 杨思灵,高会平.一带一路:印度的角色扮演及挑战[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5,(3):1-8.

[48] 杨思灵.“一带一路”:印度的回应及对策[J].亚非纵横,2014,(6):51-60.

[49] 杨思灵.“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及挑战[J].南亚研究,2015,(2):15-34.

[50] 刘海泉.“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5,(2):72-79.

[51] 韩永辉,邹建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J].国际贸易,2014,(8):21-28.

[52] 全毅,汪洁,刘婉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J].国际贸易,2014,(8):4-15.

[53] 周方银.“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J].国际观察,2015,(4):61-72.

[54] 何茂春,张冀兵,张雅芃,田斌.“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与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6-45.

[55] 马丽蓉.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安全环境中“疆独”问题影响评估[J].国际观察,2015,(3):109-120.

[56] 李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风险与应对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16,(2):115-121.

[57] 王义桅,郑栋.“一带一路”战略的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J].东北亚论坛,2015,(4):40-47.

[58] 朱雄关.“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中的国家能源安全问题[J].云南社会科学,2015,(2):23-26.

[59] 王志芳.中国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的气候安全风险[J].国际政治研究,2015,(4):56-72.

[责任编辑:安 锦]

Domestic Literature Review on “ One Belt And One Road”—Based on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ZHANG Yong-li,HU Dan-dan

(School of Busines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t the present,the contents of researching “ One Belt And One Road ” are very extensive.Some scholars has studied its connotations,positioning and the overall plan from the national level,but in practice,it will involve multiple levels of political,economic and social issues.Now,summarizing the practice contents based on “ One Belt And One Road” ,which include: realization basis and conditions,positioning and strategic planning of each region China ,risks ,challenges and measures and other issues,and making reflections in the future from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 One Belt And One Road”; research contents; realization basis; strategic planning

2016-05-13

张永丽(1966-),女,甘肃会宁人,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从事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研究.

F125.4

A

2095-5863(2016)05-0038-08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战略
战略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