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2016-03-28王文俊

财经理论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王文俊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 科研处,广西 南宁 530007)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王文俊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 科研处,广西 南宁 530007)

发展中国家传统产业面大量多,且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影响,故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极其重要。对国内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以便发挥政策体系、科学技术、产业集群、绩效评价、区域经济合作等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推动作用。综合而言,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理论;二是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因素、升级路径。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群;创新驱动

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不同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是在传统产业进入成熟期后,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能够实现较好的衔接。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而且是在传统产业还未成熟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跨越发展”的趋势,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的双重任务,Porter (2002)、Dallas(2002)和Chesbrough(2006)等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传统产业是关键,有的传统产业甚至是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我国传统产业面大量多,按行业分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33个行业中有17个行业属于传统产业,占比51.52%,不论是在创造产值、解决社会就业方面还是在增加财政税收方面,传统产业的贡献率均超过50%,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作用(薛国琴、项辛怡,2013),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部、东南沿海地区,依托传统产业的发展获得了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但大部分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莫艳萍,2016)。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但并非所有的传统产业都能够或者应该实现转型升级,需要借助一定的决策方法对传统产业进行筛选,确定不同产业的具体转型路径(熊永清、曾丹,2011)[1]。因此,对国内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对“十三五”时期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启示。

一、传统产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传统产业是一个相对概念,目前对于传统产业的定义众说纷纭。台冰(2007)认为使用传统技术规范进行生产活动的产业就是传统产业,它在工业化过程中起支柱和基础作用(刘世锦,2005)。刘宁宁等(2013)[2]认为传统产业是指发展时间较长,生产技术基本成熟,经济高速增长后发展速度降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逐渐下降,资源利用率和环保水平较低的产业。熊勇清(2013)[3]认为传统产业时以运用传统技术为主体,并以生产传统产品为主的产业,且这一概念具有动态性和相对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内涵有所不同。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传统产业主要是指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和重化工业阶段发展起来的一系列产业群,在统计分类上大多属于第二产业中的原材料工业以及加工工业中的轻加工工业,具有消费驱动性、产业跨越性、技术稳定性、较快下降性和产业有形性等特点,这一概念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同。在产业转型升级概念界定上,Gereffi(1999)和Poon(2004)认为产业升级是企业提高更具盈利能力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领域的能力的过程。Ernst(2001)则认为产业升级可分为产业间升级和产业内升级(包括要素间升级、需求升级、功能升级、链接上的升级)。王柏玲、李慧(2015)认为产业升级是一个以节约资源和生态保护为导向,在长期内适应外部市场环境不断开发和创造需求,根据要素禀赋动态变化调整要素投入,融合最新科技革命、并通过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来逐步培养竞争力的过程。

目前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力较大的理论有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产业组织与竞争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Industry Life Cycle Theory)是指产业出现到退出经济活动的整个时期,这一过程一般分为初创、成长、成熟和退出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产业内厂商数量、竞争程度、产品创新、价值链创新、关系网络创新等动态变化的理论。为延长或形成新的产业生命周期,必须进行转型升级。通过实证分析,学者们建立了A-U模型、G-K模型、K-G模型等,突出了创新或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并逐渐将技术内生化。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由经济学家James moore在《哈佛商业评论》(1993)首次提出,之后在其著作《The Death of Competition:Leadership and 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 Ecosystems》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互作用的经济体,包括政府、投资方、生产方、销售方、中介结构、消费者等,尤其是生产和消费网络的经济体,这些经济体构成产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产业的生态系统稳定与否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也急需重构其商业生态系统。产业组织与竞争理论认为产业组织与竞争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一区域通过优化产业组织形式,将产业内资源重新进行配置、优化整合,以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在分析方法上,有侧重产业内部竞争结构的波特的“钻石模型”、侧重产业组织竞争力的结构—行为—绩效(SCP)法,侧重内部环境与战略目标结合的SWOT方法等,均得到了广泛的运用[4]。

二、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理论研究方面,关于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扩散方面,具体而言,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的特性、高新技术渗透传统产业的有效路径、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要素重配置效应、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效益性和关联带动作用、高新技术运用的案例剖析和经验总结等方面。Peanl Ral Monel提出逻辑曲线,说明技术的发展遵循“S”形曲线,Razita进一步研究了传统产业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Sturgeon,Biesebroeck and Gereffi,2008)[5]。高新技术具有附加值高、关联度好、渗透性强、综合性高等特点(吴晓波、曹体杰,2005)[6],其发展可以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产业创新培育更多的新兴业态(Sturgeon,Biesebroeck and Gereffi,2008)、通过合作创新延长传统产业链、通过空间创新形成特色产业园区等,有利于实现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的不断融合,是高新技术渗透传统产业的有效路径(程强、武笛,2015)。张银银、邓玲(2013)[7]将创新驱动过程分为前端驱动、中断驱动和后端驱动,创新驱动作用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各个环节,通过学习、扩散和渗透效应,实现传统企业转型升级。Razita(1991)[8]对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要素重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生产率、资源配置情况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并没有成为经济集约型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研究认为技术进步固然重要,但也要充分注重资本投入和使用的质量、经济部门间的协调发展、建立规范、完善的要素市场、改善经济环境和加强产业政策引导(邵一华,2001),才能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要素重配置效应。在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效益性和关联带动作用研究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这点可以从传统产业部门与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结构和消耗规律中得到验证(赵玉林、汪芳,2007),同时传统产业改造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具有逆向支撑和引导作用(吴晓波、曹体杰,2005)。Razita(1991)和Coats(1976)[9]则对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进行转型升级的案例进行剖析。胡平等(2002)对国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经验进行总结,结合中国国情为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在实践方面,不少国家通过有针对性地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增加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强转型升级的政策性引导等举措,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美国采取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举的发展路径(Razita,1991),德国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所有制多元化(安筱鹏、陈凌虎,2002)[10],意大利、我国福建采用传统产业集群内的高技术扩散模式(MacLachlan,1998;林红、肖庆文,2010)[11,12],英国采用传统产业和新技术嫁接模式(王启明、张芝年,2007)[13],法国、我国广东采用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产业模式(Coats,1976;许慧珍,2014)。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大、资源能耗低、就业机会多、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既能对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又能引领未来发展的方向,故成为各国积极培育和发展的重点。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紧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途径来看,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嫁接”或“裂变”,或是两种方法的融合(Lange etc.,2009;张银银、邓玲,2013),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产生置换效应、溢出效应和联动效应,对传统产业的发展具有拉动作用(黎春秋、熊勇清,2011),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创新驱动、市场拉动、投资拉动、政策和制度保证等四个维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影响(王维、柳琳琳、乔朋华,2016)[14]。我国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处于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状态(马荣华,2015),如果能对二者共生关系中存在的共生单元不稳定、共生关系不对称、共生界面不完善和共生环境不健全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则能加快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李少林,2015;马荣华,2015)[15,16]。在我国传统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的情况下,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而是应该促进二者的协调互动发展(陈爱雪,2012)。在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机理及阶段方面,陆立军、于斌斌(2012)[17]认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要经历相互适应、协调发展和分化替代三个阶段,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及趋势受政府和龙头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熊勇清(2013)认为我国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时间逻辑上,存在“双峰逼近”阶段、“协调发展”阶段、“良币逐劣币”阶段,并就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双轮驱动”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董树功(2013)认为通过资源转移和市场共享,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者实现协同发展。苑清敏、赖瑾慕(2014)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需要经历无耦合、协调发展、发展极限、衰落退化、重组进化等阶段。正确分析和判断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机理及阶段是政府制定政策与进行正确引导的基础(苑清敏、赖瑾慕,2014)[18]。

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因素、升级路径

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是要素禀赋动态变化和选择的过程(王柏玲、李慧,2015)[19],在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熊永清、曾丹(2011)认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综合考虑“国家需要”(符合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需要”(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实基础”(符合区域现有产业基础和能力并在操作上可行),在这三方面谋求平衡,寻找最佳结合点。刘慧等(2003)从理论上阐释了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及实现途径,并提出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分为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产业信息化三个层次进行。程淑佳等(2007)[20]提出了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动力机制包括市场需求拉力、市场竞争压力、技术创新和技术中介的推动力、政府行为支撑力,各动力相互关联、相互促进。Frankerl and Romer(1999)和洪银兴(2001)通过分析发现贸易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孙文远(2006)和张辉(2006)基于地方产业集聚特征和企业发展阶段,提出基于产品价值链分工的产业升级方式和战略。Drucker and Feser(2012)根据企业层面数据分析认为,产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学派强调有效的制度设计,认为制度升级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王柏玲、李慧,2015)。虽然有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因素很多,但技术进步、市场化水平、产业集聚、对外开放程度、环境管理能力等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因素(祁明德,2015)[21]。

我国传统产业大部分面临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转型升级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各地应根据自身传统产业的特点、动力因素等选择合适的转型升级路径。传统的产业升级包括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许树辉、谷人旭,2013)[22]、运用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唐晓云,2012)、用制度创新和社会环境优化保证产业升级(候雪、周秋月,2003)等路径。随着全球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刘宁宁、沈大伟、宋言东,2013),产业集群的升级方式包括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工艺升级和价值链升级(Humphrey and Schmitz,2002;桑俊、易善策,2008;王海杰、吴颖,2014)。夏若江、胡振红(2008)研究发现,市场治理模式和准科层治理模式是传统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主要模式,该模式有利于产业集群从多方面集聚资源,提升价值创造力,这样只要具备了足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即使处于落后地位的传统产业也容易实现产业集群价值链升级。万文海、孙锐(2016)[23]提出借助O2O,通过产业链转型升级、价值链转型升级、创新链转型升级、生产要素组合转型升级等四个路径,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注重绿色发展(陆义敏,2015)。另外,学者赖红波、丁伟和程建新(2013)[24]突破以往对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企业端”而忽略“客户需求端”的现状,从“客户需求端”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分析,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他认为国内高端市场大多被跨国企业所占据,本土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不能产生最优解决方案,基于“帕累托改进”的原理,从弱关系和“结构洞”理论出发,他提出通过关系网络升级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而且这也符合中国国情。极少数学者从绩效评估的角度提出产业转型升级下一步转型升级的路径。

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的启示

(一)发挥政策体系的倒逼作用

政策体系除了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起引导作用外,也要发挥其倒逼作用,通过加强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对“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高资源)的企业形成压力和约束,避免资源浪费;完善环境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环境税的征收,迫使企业合理有效地使用环境要素,避免环境污染;完善结构性税负制度,落实“营改增”,推动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或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变,或推动产业的区域转移;完善科技成果权益保护机制、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把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作为加大产学研合作的经济杠杆,驱动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土地空间集约节约利用的政策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让市场定土地价值和发展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升级、控量提质减排”,倒逼企业集约节约用地。

(二)发挥技术的推动作用

产业转型升级与当地资源要素相匹配,在尊重市场规律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技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即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而产业转型升级是其途径,技术的演变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因此,要发挥技术的推动作用,就要建立科研资金支持机制,政府将科研资金优先支持产学研结合开展的高新技术研发平台,支持以企业为中心,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建立的技术创新合作行为;建立严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核心技术专利化、标准化,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完善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分配和保障机制,使参与方的利益得到合理有效的保障;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企业和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目前,“互联网+”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新的引擎,要把“互联网+”产生的新思维和新方法融入到区域产业的发展中,各区域要把握机遇、创造环境,为 “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机遇。

(三)注重产业集群化发展

产业集聚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的大量和有效集中,体现了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的优化,产业集群是指以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发展并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它有利于企业成长、降低外部成本、节约用地、节能减排。产业集群有空间集聚、企业集聚、行业集聚三种形态,理想的产业集群是三种的统一,现实中应将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进行整合,构建理想的产业集群。针对我国目前产业园区空间分散、园区内分工模糊、企业游离于园区之外等问题,则需要以经济开发区、产业示范区、产业园区为平台,通过加强产业集聚、对产业园区进行整合、引导园区内企业细化分工、加强管理与服务、共享公共基础设施等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四)注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评价

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评价是为了发现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是下一步工作改进的依据,尤其是动态评估。对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评价,要立足区域来分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影响因素,结合区域传统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评级指标体系建立的代表性、系统性、引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方法构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评价模型,根据所获取的各评级指标的数据,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进行评价;加强对评价结果的运用,产业转型升级绩效评价结果要想起到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就必须通过网上公布、行业简报、新闻报道等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形成公众了解和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氛围,通过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行业,为行业下一步转型纠正方向;通过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政府各部门,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制度优化奠定基础。

(五)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目前区域经济合作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产生的吸引力以及市场推动产生的驱动力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两大动力,通过跨区域并购,资源型产业存在向资源富集地区转移,加工型企业存在向配套措施完善的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迹象,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等,促进区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各区域政府部门首先要转变地方保护主义观念,通过充分协商建立经济合作机制;明确区域产业分工,发展规模经济、形成产业集聚,尤其是各区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通过深化产业分工,避免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形成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升竞争力的态势;加大基础设施的合作潜力,推动区域内、区域间的交通一体化是发展产业合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 熊永清,曾丹.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方法探讨[J].决策参考,2011,(17):42-42.

[2] 刘宁宁,沈大伟,宋言东.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内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3,(34):109-111.

[3] 熊勇清.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耦合发展研究[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4] 黄平,曾绍伦.白酒产业转型发展研究综述[J].酿酒科技,2015,(6):113-117.

[5] T.Sturgeon,J.Van Biesebroeck and G.Gereffi.Value Chains,Networks and Clusters:Reframing the Global Automotive Industry[J].Journal of Economic,2008,(11).

[6] 吴晓波,曹体杰.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7-9.

[7] 张银银,邓玲.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机理与路径[J].经济体制改革,2013,(5):97-101.

[8] Razita Carcofa.Techonology Tranfer in the United States: Industrial Research a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and the Techonology Needs of U.S.Industry [J].Technologic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1991,(3):397-410.

[9] Coats J.F.the Role of Formal Models in Technology Assessment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1976,(9):139-190.

[10] 安筱鹏,陈凌虎.国外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2,(3):57-63.

[11] MacLachlan.Maquiladora Myths:Locational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 Mexico’s Expor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Professional Geogrpher,1998,(3):315-331.

[12] 林红,肖庆文.晋江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7):48-55.

[13] 王启明,张芝年.英国:采用高新技术 更新传统产业[N].经济日报,2007-01-27(3).

[14] 王维,柳琳琳,乔朋华.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要素测量工作开发——传统产业关联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4):1-6.

[15] 李少林.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基于省际空间计量模型的经验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5,(2):25-32.

[16] 马荣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惠共生研究——基于共生经济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9):61-65.

[17] 陆立军,于斌斌.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演化及政府行为:理论与实证[J].中国软科学,2012,(5):28-39.

[18] 苑清敏,赖瑾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动态耦合过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60-64.

[19] 王柏玲,李慧.关于区域产业升级内涵与发展路径的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2015,(3):73-80.

[20] 程淑佳,高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运行机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19-21.

[21] 祁明德.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绩效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5,(12):68-71.

[22] 许树辉,谷人旭.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以韶关制造业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3,(2):61-68.

[23] 万文海,孙锐.传统产业借力O2O进行创新性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政策研究——以福建鞋服产业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6,(3):250-255.

[24] 赖红波,丁伟,程建新.基于“帕累托改进”视角的本土企业转型突破与网络关系升级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2):105-109.

[责任编辑:安 锦]

Literature Review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WANG Wen-jun

(Research department,Nanning Municipal Party School of the CPC,Guangxi Nanning 530007,China)

Traditional industries have reached a widespread scope and a large numb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had an impact on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s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ies will let us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nd let policy system,science and technology,industrial cluster,performance evaluation,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play a role in further promoting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In general,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mainly focus on three aspects,one is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second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high-tech industries or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e third is power factor and upgrading path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raditional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dustrial cluster; innovation-driven

2016-07-23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BMZ091)

王文俊(1980-),女,湖北钟祥人,中共南宁市委党校科研处特约理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战略管理、区域经济研究.

F124

A

2095-5863(2016)05-0019-06

猜你喜欢

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5G:颠覆行业 改变生活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孙泽慧:传统产业向文化产业转型的探路人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