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革路径

2016-03-28洪山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学人文

洪山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革路径

洪山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全面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给原本就显薄弱的人文教育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高职院校必须从转变教育理念、重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师资培养与教材建设等方面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

“工学结合”;人文教育;改革路径

在教育部的积极倡导下,“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已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和新的人才培养观,它给高职教育理念和模式带来重大变革,也给高职院校如何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做好高职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引导,改变传统的人文教育模式,积极顺应职业教育环境的变迁和发展的趋势,成为各高职院校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受教育者设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原则、程序和方式。”[1]“‘工学结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通过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描述,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创建真实企业实践环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之中,学习各种工作过程知识,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较高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简单地说,’工学结合’就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促进学习,从做中学,从学中做。”[2]

“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它要求改变过去以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而是将课堂教学同企业实践、顶岗工作分段式有序交替,以“工”为核心,以“学”为目的,即通过实际工作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到真实的企业和岗位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学校与企业两种育人资源和学习环境中得以强化提高。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目前,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举措。

二、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比较薄弱。现行的招生制度造成了我国高职学生的先天不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又使学生在素质教育方面缺乏后天调养。笔者曾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做过调研,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一些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既有文科学生,也有理工科学生;既有本省学生,也有外省学生;既有来自城市的学生,也有来自农村(包括城郊)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职学生思想认识水平、辨别是非能力、公德意识、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等相对较差,学生的人文素质总体较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状况远未达到国家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人文素质教育仍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没必要”的尴尬境地,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3]

探究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除了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之外,就高职院校自身而言,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成立时间不长,文化积淀不够深厚,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校风;二是校方一般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一技之长”,不要求成为“通才”;三是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对于高职生的知识、技能、实训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而对于素质教育、职业道德等方面,只有抽象的要求,使得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修养的现象。从近年来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看,高职学生就业的单位绝大部分是企业,而现代企业越来越关注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招聘时,不仅看重学生“做事”的能力,更看重其“做人”的水平。用人单位普遍对新员工的人文修养和人格、品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较而言,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在求职面试、工作期间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更受企业的青睐。那么,高职院校学生在缺少学历优势的情况下,要想扭转被动局面,就只有以良好的人文素质作为支撑,才能使自己的技能优势增加更多的“含金量”。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或不足的状况,已对大学生的真正成才和就业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提高其职业人文素养,已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借助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路径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又给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在当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学生一边在课堂学习,一边在企业实践,会遇到一些新的思想问题和现实矛盾,原本就显薄弱的人文教育也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从转变教育理念、重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

(一)转变教育理念。

全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理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过窄的专门技能教育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只重视工具性价值,忽视从人性出发的教育价值,必然导致高职教育丧失其作为高等教育应有的品格和文化品位。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老师,更要深刻认识到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及其对人文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改变过去传统的人文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和研究“工学结合”模式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而顺应职业教育环境的变迁和发展的趋势。

(二)重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顺应“工学结合”的新要求,必须构建新的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结合社会整体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需要,新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既包括社会普适层面的人文素质知识与理论,又要包括企业普适层面的人文素质知识与理论,甚至还要包括特定职业岗位专门需要层面的人文素质操守与人文精神[4]。新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尽早地获知并体验企业文化,加强职业认知,从而理顺“工学结合”形成的各方关系,化解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学生容易遇到的矛盾和冲突,提升“工学结合”的实际效果,为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基于上述新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对人文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传统的思政课和《大学语文》等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普适层面的人文素质知识与理论,主要包括当代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文、史、哲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社会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以及个人心理素质、艺术修养等;同时要适当增加一些企业普适层面的人文素质知识与理论,主要包括现代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职业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还要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毕业生去向,讲授特定职业岗位专门需要层面的人文知识,主要包括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其员工在思想、道德、性格、心理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某些特殊的人文素质要求。在改革教学方法方面,主要是指改变过去“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讲演法”、“交流法”、“体验法”、“反思法”、“阅读法”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帮助他们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渐进性的启迪、感悟过程,教师的师德人品、言谈举止、仪表气质、治学精神、教学态度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决定了他们以身示范的影响力和实施人文素质教学的水平。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特别是承担人文教育任务的教师明确自己肩负的人文教育的重任,努力完善知识结构,自觉提升人文修养,使教师在各门课程包括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中都能有机地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之结合,注重利用自身专业特点和特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还必须有高质量的教材做保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建设一直比较薄弱,缺乏合适的人文素质教育专用教材。因此,高职院校应把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建设纳入到学校教材建设的规划,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来弥补这一空缺。除了国家要求必须使用的思政教材外,可以根据本校实际,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自行编写一些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如《大学语文》、《实用写作》、《高职学生人文修养读本》、《现代礼仪与沟通艺术》、《现代企业文化》等。

[1]教育部高教司.银领工程系列--育才通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4.

[2]洪山.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8-12.

[3]洪山,杨锦鸿.关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状况的对策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0,(2):96-100.

[4]陈小波.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与跨越[J].教育与职业,2008,(14):28-30.

G712

A

1671-5993(2016)04-0005-03

2016-10-20

安徽省教育厅2012年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688);滁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院级教学研究项目(zlgc2012028)。

洪 山(1965-),男,安徽淮南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工学人文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人文绍兴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人文社科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