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优秀电视谈话节目个案对比分析
——以《鲁豫有约》和《奥普拉秀》为例

2016-03-28

传播与版权 2016年3期
关键词:鲁豫有约

冯 夏

中美优秀电视谈话节目个案对比分析
——以《鲁豫有约》和《奥普拉秀》为例

冯 夏

[摘 要]《奥普拉秀》是美国“王牌”电视谈话节目,创造了美国电视史上的收视神话。它有着美国这个电视谈话节目的发源地全部优秀电视节目的共性优势,更有着难以超越的独特的自身魅力。《鲁豫有约》在学习和借鉴《奥普拉秀》成熟模式和先进经验的同时,成功进行了本土化创新:内容上少了富有强烈论争性的戏剧色彩,却突出了具有人文色彩的叙事性访谈。《鲁豫有约》的成功为我国同类节目提出了借鉴国外节目形式,却不可照搬内容,走顺应国情民意的发展道路的启示。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鲁豫有约》;《奥普拉秀》;谈话场

[作 者] 冯夏,硕士,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

美国是电视谈话节目的发源地。《奥普拉秀》是美国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电视谈话节目,曾创下电视收视的奇迹。我国同类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十分迅猛。《鲁豫有约》便是一档活跃于我国电视荧屏15年的谈话节目,如今在国内早已是家喻户晓。《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陈鲁豫曾表示,要把《鲁豫有约》打造成中国的《奥普拉秀》。《鲁豫有约》的成功是学习借鉴《奥普拉秀》等王牌电视节目成熟经验的结果,更是在先进经验和既成模式的创新发展下赢得的胜利。分析二者的异同,尤其是后者在前者基础上进行的本土化借鉴和创新,为我国今后的电视访谈节目明确了行为榜样,激发了创作灵感。

一、《鲁豫有约》与《奥普拉秀》的谈话主题分析

《奥普拉秀》起初是芝加哥的一档地方性电视节目,1986年进入全美辛迪加,之后在全球130多家电视台播放,奥普拉和她的脱口秀随即闻名世界。1987年以后获得总计近40项美国电视艾美奖。《奥普拉秀》稳坐美国日间电视收视率的冠军宝座18年有余,成功缔造了美国电视史上的收视传奇。研究这一成功的范本,发现选题是其成功的法宝之一。因为它总是和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总是能够切中问题的要害。无论是国际方面的紧张局势或是美国的政权动荡,抑或是经济危机、环境灾害甚至是个人隐私、困惑等都可以谈。并且话题的切入点总是具体关切到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给公民个人带来的生活影响,并着力帮他们化解焦虑和沉重。《奥普拉秀》正是这样抓住了社会当中严肃的敏感的话题,并且直指问题核心,才会受到大众的喜爱甚至追捧。

值得一提的是,《奥普拉秀》的选题多关注社会问题,更多的侧重从妇女和儿童的角度切入。这除了受到了美国社会女权运动的影响,还和该节目准确分析受众收视情况有关。因为《奥普拉秀》的播出形式是白天日播,准确地锁定了白天在家的妇女以及老人为目标受众群,选题当中大量的情感问题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女性或儿童遭受歧视或虐待等内容,牢牢地吸引了他们。加之日复一日的陪伴,《奥普拉秀》成了他们精神的寄托、情绪的疏散地、心灵的避风港。所以,《奥普拉秀》常年高居榜首的收视排行的确不难理解。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鲁豫有约》是由凤凰卫视在2002年推出的,随即引起了强烈的收视反响,鲁豫和她的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名声大噪。之后与时俱进地几经改版,直至今日仍然是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的收视明星,更是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标志性王牌栏目。由于我国的政治环境与美国不同,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选题范围相对美国的同类节目来说较为狭窄。所以,改版前的《鲁豫有约》在选题上不以大谈社会问题为目标,转而另辟蹊径,结合我国的历史经历,将目光聚焦在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和事上。这样的选题单纯而精准,在开播的头三年内采访了100余位“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物,让他们讲述自己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生经历,这对于我国的电视观众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节目的忠实受众既可以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年代的中老年人,也可以是对这一历史时期充满好奇的年轻人。所以,《鲁豫有约》在初见荧屏之时就以其独特的定位和风格迅速获得了美誉度和收视率。

中美两档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在选题上的差异,说明了成功不可照搬复制。谈话节目的选题必须符合国情、民情,才能受到电视观众的认可。

二、《鲁豫有约》与《奥普拉秀》的节目形式分析

《奥普拉秀》的主要节目形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三种:话题讨论、名人访谈、专题节目。话题讨论是当时美国的谈话节目比较流行的一种节目形式。由于《奥普拉秀》的谈话内容多是具有强烈论争性和轰动效应的社会或情感话题,所以节目经常是由主持人、嘉宾、专家、观众等各方的激烈讨论甚至是冲突得以展开和深化主题的。节目一般是由主持人引出话题,分别请三组嘉宾根据主题讲述自己的经历或是人生故事。这一环节主持人和观众以及专家基本上是以聆听为主,主要是为了搞清状况、了解问题。第二个环节开始展开讨论,由观众向嘉宾提出问题,同时观众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分享自身类似的经历或者故事,矛盾和冲突随之不可避免地展露出来。紧接着专家和主持人也参与进来,主持人也会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甚至讲述自己的故事。专家则负责把矛盾冲突进一步概括和集中总结出来。最后一个环节开始解决问题,专家会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般能够代表主持人和节目观点,观众或支持或反对,但节目并不刻意追求意见的统一。

名人访谈在《奥普拉秀》中是以周播形式固定出现的。每周一期采访演艺界明星或是社会名流。由奥普拉采访嘉宾讲述自己的工作现状、成长故事、生活感想、感情问题,等等。

专题节目是根据节目内容需要制作的特别节目。比如有一期节目实景重现了一场生日派对,因为那天是主持人奥普拉的50岁生日。还有一期节目把节目现场安排在了室外游行的地方,周围是高举反对种族歧视旗帜的游行队伍,奥普拉和她的嘉宾就在旁边临时搭建的小小演播室里对种族歧视问题展开了讨论。

《鲁豫有约》在开播的头三年主要是一对一地采访“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物、昔日的明星、英雄人物,等等。节目没有固定的演播室,录制现场选取在被访者的家中或是比较安静的公共场所。主持人主要是起到引导嘉宾讲述故事的作用,以倾听为主。这样比较简单和纯粹的节目形式让观众能够静下心来和主持人一起倾听,并置身于其中。除了一对一的采访,节目在内容需要的前提下会提供背景视频资料,这些视频资料很好地起到了丰富内容、升华情感、话题推进等作用。除此之外,主持人陈鲁豫还会以个人出镜的方式向电视机前的观众表述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之后,《鲁豫有约》因为原选题的日渐枯竭加之社会的新发展,于2005年进行了改版。2008年进驻湖南卫视,2010年登陆安徽卫视,2015年最新升级改版。采访对象多是当今明星,社会热点和热点事件的关注比例也有提升。同一期有时根据内容需要也会邀请到多个嘉宾,节目大多会在1200平方米的演播室进行录制,现场观众有300多人。虽然现场观众很少参与话题中,但是却直接给嘉宾和主持人的表述增强了对象感。新版节目设有“开场说”“豫问”“豫荐”等节目板块。节目还努力在形式上更加灵活,例如根据被采访嘉宾的情况选择录制现场,2015年节目对演员胡歌的采访就选在他担任主角的剧组现场拍摄,让观众感到真实而亲切。

人物访谈是《鲁豫有约》的主要形式,较之《奥普拉秀》以话题讨论见长、营造激烈的“谈话场”,我们的节目选择了更加温婉和柔和的路线。《奥普拉秀》中也有人物访谈,以每周一期的频率固定出现。《鲁豫有约》也从中有所借鉴,比如演播室的布置都是一字排开的沙发,实景重现了家中的会客厅;比如都运用视频资料来补充和拓展嘉宾的谈话内容;等等。

此外,《奥普拉秀》有特别节目,《鲁豫有约》有系列节目。比如2015年改版后的《鲁豫有约》在节目走过15个年头之时推出的“推荐自媒体的系列节目”,应时应景,颇受好评。

经过对比发现,《鲁豫有约》在学习《奥普拉秀》成功经验的时候大胆地做了本土化创新,放弃了激烈的具有戏剧性的多方讨论,而在人物访谈上大做文章,推陈出新。这种选择顺应了我国的政治环境和人民大众的审美性格,为其成功创造了条件。

三、《鲁豫有约》与《奥普拉秀》的主持人风格分析

《奥普拉秀》的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是当之无愧的美国“谈话节目皇后”。她出生在一个贫苦破碎的黑人家庭,童年的悲惨经历让她始终不忘底层社会的疾苦,所以她从不会恶意地以揭露嘉宾的隐私和悲惨遭遇为目的来博取收视率,而是真诚地、充满同情和理解地倾听和帮助每一位有着各种各样不幸遭遇的嘉宾朋友,她甚至会与他们抱头痛哭,甚至会向嘉宾和观众道出隐藏在自己内心多年的不曾触碰的噩梦般的遭遇。正是她的真诚、勇敢、全情投入让接受她采访的每一位嘉宾和收看她节目的每一位观众感到温暖和亲近,甚至为之着迷。

奥普拉·温弗瑞在节目中也表现出她思维的机敏和表达的高超技巧。她从不轻易地打断嘉宾的谈话。“一般来说,广播电视的访谈者只是提出问题,却并不认真回答,他们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或是下一个新问题上,但奥普拉仔细倾听嘉宾的谈话,并且利用谈话内容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由于对观众和嘉宾的谈话进程充满关注,由于能和他们进行交流,这种风格大获成功。”这段对奥普拉·温弗瑞主持特色的描述出自美国传记作家兼评论家麦尔。正是这样,奥普拉·温弗瑞总是能在嘉宾的谈话中找到最为合适的时机,总是能够对嘉宾的谈话深入地理解并准确地概括,总是能够切中问题的关键,提出最为直接和有力的问题。并且,她的提问简单易懂,容易回答。奥普拉·温弗瑞这种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现场主持艺术是节目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鲁豫有约》主持人陈鲁豫是国内非常著名和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她对嘉宾的采访平和、自然,不会喧宾夺主,总是能够给嘉宾营造一种放松的谈话氛围。鲁豫用心的倾听让嘉宾更有了诉说的欲望,而这种倾听让她准确地把握到嘉宾的思想、情感、态度,对话题的走向有了清晰的预判,在节目的整体进度和话题的走向上也有了更为自信的把控。

经常观看节目的人对鲁豫的笑声十分熟悉,她的各式各样的笑还曾被观众剪辑组合起来,这种做法颇具调侃的意味。有人说她的“傻笑”不够睿智和矜持,但在时间的证明下,这些“笑”越发露出了可爱的色彩。鲁豫就是能够站在嘉宾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无论是名人还是草根,她的尊重和真诚使得她可以发自真心的像一个真正的最为熟悉的友人一样,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情绪被嘉宾所感染。鲁豫在节目中并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缺点,当嘉宾问到的问题自己不知道不了解,她选择真诚坦白,不加掩饰。这种做法虽不能卖弄主持人的应变机智,但敦厚真诚的形象更拉近了其与嘉宾和观众的距离。她对节目的点评不是犀利的、强硬的,而是充满了平和安静的人文色彩。没有灌输式的说教,有的只是感性的态度和理性的思考。《鲁豫有约》给观众带来自我思考的空间,更是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节目的观点。

中美两档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均和各自节目的风格相顺应,也是主持人的气质魅力使节目被赋予鲜明的个性色彩。

综上所述,《鲁豫有约》相较于《奥普拉秀》而言,内容上少了富有强烈论争性的戏剧色彩,却突出了具有人文色彩的叙事性访谈。《鲁豫有约》在形式上部分借鉴了《奥普拉秀》的成熟模式,却在话语风格上形成符合国人审美习惯和心理诉求的独特气质。《鲁豫有约》是学习美国电视谈话节目成熟模式并予以本土化创新的成功范例。其为我国同类节目的发展带来的启示是:我们可以学习国外成熟的节目形式,但在内容上切不可一味照搬,应该努力地结合国情和民情,顺应新形势、新气象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具有本土化气息又符合国际潮流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蔡帼芬.明星主持与名牌节目[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苗棣.中美电视艺术比较[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王志,耿志民,欧阳询.面对《面对面》[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4]谢谐.论谈话场的和谐建构——由《奥普拉·温弗瑞秀》带来的启示[J].艺海,2010(5).

[5]王渭林.交锋人文[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6]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鲁豫有约
《鲁豫有约》节目发展变迁及特色研究
黄河生态保护:“鲁豫有约”背后
黄河生态保护:“鲁豫有约”背后
对话《鲁豫有约》制片人许小浒:《鲁豫有约》是能量传播的黄埔军校
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与《可凡倾听》局部会话结构比较分析
《鲁豫有约》节目的优秀元素研究
浅析《鲁豫有约》访谈节目的特色
从《鲁豫有约》看陈鲁豫的柔性访谈
《鲁豫有约》的转型与未来❋
传媒消费语境下《鲁豫有约》的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