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图时代”报纸使用新闻图片的受众心理分析

2016-03-28刘晨曦

传播与版权 2016年3期
关键词:读图时代受众心理

谭 雁 刘晨曦

“读图时代”报纸使用新闻图片的受众心理分析

谭 雁 刘晨曦

[摘 要]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在多信息的选择过程中,受众心理的特殊性使其越来越依赖媒介的视觉信息。21世纪,随着影像技术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促成了“读图时代”的到来,大众传播媒介不再只以文字表达作为基本的诉求方法,更多地转向图像传播,传统的纸质媒介,为应对现代技术的竞争,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不断依赖新闻图片填充版面,以此契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在此主要以摄影照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新闻图片在传播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如何能满足受众的需要而发挥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读图时代;新闻图片;受众心理

[作 者] 谭 雁,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刘晨曦,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媒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报纸新闻图片的优势特征

新闻图片是一个相对小的概念,仅指与新闻保持直接与密切关系的图片,它们或者直接反映新闻,起到更加直观地传递新闻信息的作用,或者评价新闻事实,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1]它以摄影照片为代表,还包括漫画、图表等类型,新闻图片在读图时代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报纸等纸质媒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它包括新闻照片、新闻漫画、新闻图表。在本次论述及重点分析中,新闻图片主要指新闻照片。

(一)“一图胜千言”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中的环境监视功能表明,人类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当今社会发展和进步,使人们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想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得学习大量知识,获得大量信息,如何才能又多又快地获得信息?有人做了实验,人们从文字上获得的信息量为13%,从影视上获得的信息量为23%,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量为52%。[2]人们选择图片作为获取信息的方式有一定的根据。

1.传达信息更清晰。新闻图片是一种非语言符号,真实的新闻图片,直观、醒目、有吸引力,能有效地传播信息,展示每一处细节,省去繁杂的文字阅读环节,使读者受众能够最直观、最全面、最真实地看到事物的全貌,利于读者快速、方便地阅读,以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2.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在情感诉求的写作中,文字表现情感的东西总是苍白的、空洞的,很容易陷入主观想象当中,不吸引受众,而一张图片可以传播事物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包括报道对象的表情神态、肢体语言等都可以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及其所处的环境,这是最能传递情感的因素,能充分调动读者受众的联想,加大感知深度,引起思想共鸣,诉说文字不能表达的情感信息。

(二)“看图识字”降低阅读门槛

早在20世纪30年代,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说过“文义有深浅,而图画则尽人可阅……且无老幼,均能一目了然”。[3]这说明报纸使用图片,降低了智力门槛,使读者阅读时费力程度最小,不管老幼,不管有没有文字功底,不管是否有同样的语言和文字背景,均能一目了然,这让读者受众从图像上获得的信息方便快捷,而且不受文化程度及语言差异的影响。

(三)美化、活跃版面

现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所选择的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有趣味性,才能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需要视觉上的享受以放松一天紧张的神经,满足人们的趣味性心理需求。如果报纸给人呈现的只有通篇文字稿,给人一种压抑的气氛,不会吸引受众去选择这样的报纸。

报纸是平面的,单靠文字无法产生视觉上的纵深感、立体感,但新闻图片的画面是立体的,一张好的新闻图片本身就是艺术品,其色彩、线条、构图能发挥其视觉形象的优势,能有效地让整版文字改变单调、沉闷、压抑的气氛。从纸质媒体的角度看,纸媒日益依赖图片填充版面、美化版面、增加信息量,增加报纸的易读性,契合读者“以貌取文”的现象。可以说没有图片的版面,即使文字内容再好,也是“有缺陷的版面”。都市类的报纸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这也是这类报纸更受普通大众欢迎的原因。

二、从受众心理特征出发,“读图时代”为何重视使用新闻图片?

德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K·勒温和美国心理学家E·托尔曼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人或者动物行为的目的性是期望得到所向往的东西。“读图时代”报纸重视使用新闻图片是由于考虑受众心理所期待所向往的东西的目的性。

(一)新闻受众的普遍心理

信息的功能可以消除认识的不确定性。获取信息,消除认识的不确定性,是人的心理基本需求之一。新闻受众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新闻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作为新闻受众的需求主要指的是受众对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的一种迫切欲知的心理反应。[4]

人们生活速度的提高,时代脚步的加快,大众文化逐渐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人们接受信息需要更加高效的方式,而新闻图片形成的“读图”模式恰恰适应了这样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形式,因而基于新闻图片本身所具备的吸引受众注意力、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优势,媒体热衷于使用新闻图片。

(二)新闻图片的特性和受众的求真求新求知心理

新闻受众之所以需要新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新闻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给人提供有关周围环境的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些事实能满足受众的求真求知心理。

1.关于新闻图片的真实性与受众的求真心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坚持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学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新闻只有坚持真实性原则才能够满足受众求真的心理需求。失实报道哪怕只是一个细节,都可能使受众以点带面地去怀疑其他新闻的真实性,进而产生“晕轮效应”,影响新闻媒体在受众中的威信。从目前的新闻报道而言,新闻文字载体经记者与编辑的多层选择,用文字表达出的内容更容易出现失实造假的现象,而新闻图片更符合受众“眼见为实”的求真心理。

新闻报道要想取信于民,就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增强可信性,穆青曾说过,“新闻报刊应不断增加一些视觉新闻,通过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起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

2.关于新闻图片的新鲜性与受众的求新心理。人都有一种探究心理,亦即好奇心理。好奇心人皆有之,探究、好奇是人的先天本能,探究事情的真相是人的心理需求之一。新闻是一次性消耗品,受众对新闻的喜新厌旧心理已是普遍现象,内容新、表现手法新的新闻才更容易得到受众的青睐。

新闻是时间上的易碎品,所以新闻图片对时间快慢、新鲜程度的要求也较高,从新闻图片来看,新鲜性主要反映在其内容题材上,即使是同一新闻当中,新闻图片总是能以新的事物、新的视角反映事物的不同面,这是文字所难以达到的,能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另外,对于报纸而言,新闻图片的传播要比文字的速度更快,新闻摄影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拍摄好的图片迅速传播出去,以便使受众较快地获得所需的信息,满足其求新的心理。

3.关于新闻图片的易读性与受众的求知心理。受众媒介接触的第一心理为求知心理,受众接收新闻主要是为了获取想知道而未知的信息。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经提出“冷媒介”和“热媒介”两个概念,他提出“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用更多的感官就能够理解。例如,一张照片是清晰的,属于“热媒介”,它所传递的信息让人一目了然,降低了人们的阅读门槛。

报纸上的文字、图片是报纸新闻的载体。报纸属于印刷文化,以往很多报纸以文字为主要载体,新闻图片只占据相当少的版面,对理性思考的要求较高,要求阅读者有严密的逻辑和深邃的思维,一般阅读报纸的人都出现在高知识分子当中。为扩大读者的范围,现在的报刊非常讲求易读性,让读者更容易找到信息,更准确地理解信息,使广大受众达到“看图识字”的目的,因此更适合满足各阶层的读者受众的求知心理。

(三)新闻图片的优势与受众的动机和兴趣

新闻受众阅读新闻,有一定的动机和兴趣,只有持续保持对新闻的这种动机和兴趣,才能使受众接收新闻。

1.所传达的信息量大。好的照片能够穿透事物表面现象,挖掘更多事件以外的信息,透过表面表现情感张力的信息,能使人在接受丰富的信息的同时能在情感上更深地被打动。

受众选择新闻的动机十分明确,即想要从一条新闻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一幅图片所包含的信息越丰富,就越能吸引读者往下看,指的是不仅新闻图片本身具有震撼力,同时新闻图片反映出的新闻事件本身会吸引读者去了解图片背后的故事,如同新闻标题的制作一样,主要原因是为了告诉受众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吸引受众继续阅读,新闻图片所传达的视觉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如果报纸版面中有一段需要大量文字描述的信息,能用一张新闻图片就可以解决,那说明这张新闻图片能很好地传递受众所需要的信息,满足受众选择这条信息的动机。编辑们往往会选择以图片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正如收到它“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2.突出的色彩。色彩能够最有效地刺激一个人的视觉器官,有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调动受众的阅读兴趣。现代科技发达,越来越多的报纸使用彩色图片,色彩运用得好,能对稿件起到突出与强调的作用。例如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类报纸《南方都市报》几乎每个新闻版面都放一至两幅新闻图片,用于穿插在灰黑色的文字当中,使新闻图片色彩的明亮度与文字的灰暗形成强烈的反差,有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引起受众的兴趣。

3.传递情感因素。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受众是物质的人,同时也是精神的人、情感的人,主要通过视觉图像观察这个社会,不断通过大众媒介提供的各种即时信息满足生存需要和好奇心理,作为信息接受者,也有精神层面的需求,媒介报道中就必须要

考虑到受众需求的因素。

受众在阅读报纸时,不仅要获取为满足生存需要的信息,还要获得情感上、心灵上的震撼,在他们的眼里,新闻图片提供的是另一种参照,之所以吸引受众,正是因为在新闻图像中,处处有受众自己的投影,一些正能量的新闻图片能给受众带来强大的震撼力,一些情感诉诸方式便让受众很快与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三、结语

“读图时代”的到来,对图片的解读不再是一个感官的行为,其影响力逐渐深入受众的心理。新闻图片作为读图时代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报纸版面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媒介竞争的加剧和电子科技的发展,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新闻传播也发生了由“重文字轻图像”到“图文并重”的转变。纸质新闻媒体想要具备强劲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大对受众心理需求的分析,将图片的优势释放出来。

【参考文献】

[1]甘险峰.当代报纸编辑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93.

[2]陈红梅.新闻编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56.

[3]胡志川,马运增.中国摄影史(1840—1937)[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87:147.

[4]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225.

猜你喜欢

读图时代受众心理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读图时代城市画报发展策略探析
读图时代的文字符号发展
“读图时代”视觉传播的利弊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中图像的运用
论受众心理对微电影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