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与理念

2016-03-28芮红磊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媒体概念理念

芮红磊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与理念

芮红磊

[摘 要]认清形势,把握规律,深入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突破口。结合对新媒体概念的定义以及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概念的比较,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做定义,并从五个方面分析新媒体思想政治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理念

[作 者] 芮红磊,硕士,讲师,广西财经学院党委宣传部。

21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文化现象之一就是新技术的发明导致新媒体(New Media)的诞生,以及新媒体所引起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变革,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1]。数据显示,青年学生是受新媒体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自1997年以来的调查表明,学生群体始终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2014年7月发布统计信息显示,学生网民占比为25.5%,远高于其他职业群体。《人民日报》曾对当代大学生一天的资讯获得和互动生活做过报道:“早晨通过手机看当天的新闻早报,通过手机微博关注身边好友的最新动向,午休前登录QQ、MSN,和同学、好友保持及时联络,下午用微博记录和转发一天的见闻,晚自习后,回到宿舍,或者登录网络学堂,或者更新自己的网络空间,把自己的一天制成文字或图片来留存,也给不在身边但关心自己的人分享。”[2]这些调查和报道很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与新媒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优势,克服其不利影响,与时俱进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显现。

一、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新媒体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在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络(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P.Goldmark)提出,随后开始在美国流行并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事实上,就像人并非先知道食物的概念而后才吃东西一样,从人类通过一定的媒介相互传播信息开始,“新媒体”就一直存在,其内涵和外延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发生变化,在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产生之初就是新媒体;在文字传播时代,电报、广播产生之初就是新媒体。因此,严格意义上讲,“新媒体”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它只是“与‘旧媒体’的对照中产生的时间性、历史性概念”。[3]对于任何时间节点上都有新媒介,或者更加准确地说都有比较新的媒体。

就今天而言,新媒体就是数字媒体,是指“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信息大大传播、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异的新兴媒体”。[4]美国《连线》杂志从传播学角度将其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从具体形态上定义,目前学界认可度较高的观点认为:新媒体主要包括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第五媒体”移动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

笔者认为,以PC机为终端的网络媒体,即所谓的“第四媒体”已经不能称其为新媒体。首先,从时间上讲,网络媒体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尽管其不断发展,功能日益完善、普及日益广泛,但从时间上说,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再是“新”的媒体。更重要的是,从现实生活中看,对大多数用户而言,PC机作为一种信息存储传输工具,其功能正在逐渐发生异化:工具属性日趋显著,而媒体属性日渐削弱。对普通网民而言,只有在日常工作、大规模数据处理、复杂程序操作或者大型网游需要的时候才会考虑使用PC机或者专业计算机来处理,而这时候,PC机更多发挥的是工具作用,而不是媒体作用。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日常工作需要时常面对PC机的人群在工作的过程中,从PC机上“意外”获取或发布信息仍然十分普遍,并且占据这一群体信息获取和发布量的相当大的比重,但在业余和零星时间,手机等移动媒体正逐步成为大部分网民主动(而非“意外”)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统计数据也显示,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在逐年增长,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首次超越80.9%的传统PC上网比例,手机已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可以预期的是,在更新的媒体出现之前,这一数据仍将不断上升,直到无完全普及。[5]尤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学生群体而言,手机等移动媒体正逐步成为他们通过网络获取或者发布信息的主要媒体。历史发展到今天,移动媒体已经取代网络媒体成为新媒体。

基于以上分析,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领域而言,从技术或者载体上定义,笔者认为,新媒体主要是在3G以及正在兴起的4G通信技术条件下,被称为第五媒体的移动媒体,即以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为终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以及通讯网络增值服务等传播媒介形式。从传播学角度讲,新媒体是指个人使用的互动媒体,或称自媒体。新媒体容许使用者积极参与,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信息的积极生产者和传播者,具有超媒体、交互性、超时空、个性化、虚拟化等特征。

(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从笔者掌握的资料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词,目前学界尚未对此进行过任何定义,相关的研究往往以“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等语句出现,分析特点,提出策略。结合新媒体的定义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应该为:适应现代新媒体环境,利用传播学理论和新媒体技术、语言、方式、规律等,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内容大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新媒体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即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思想问题,充分研究利用新媒体传播规律和方式方法,对受教育者实施有利于达到教育目的的影响。在这里,“新媒体”指代的是一种传播媒体和传播方式,以及基于这种传播媒体和传播方式的广泛普及而产生的社会舆论场和思想大潮流。二是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新媒体作为阵地和技术、方式、手段,通过开发利用研制和推广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收集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和课程中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等形式,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和舆论引导,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在这里“新媒体”指代的是一种辅助教学和技术手段,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局部体系的构建问题。

这两个方面前者侧重于新媒体的传播属性,应建立在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基础之上,淡化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者身份和人们受教育的色彩,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渗透来进行。[6]后者则侧重于新媒体的工具属性,应建立在身份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基础上,通过旗帜鲜明的传播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正面解答受教育者的思想困惑来进行。两者共存互补,不可偏废。

(三)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从20世纪90年代网络开始在高校校园兴起开始,网络思想政治就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中央16号文件”也就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相关研究日渐丰富。从现有研究情况看,学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定义主要有两种情况:在移动媒体发展壮大之前,它指代的是基于网络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理念创新,其主要形式和策略有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多媒体资源库、博客、微博等;在移动媒体逐渐发展壮大之后,不少学者把网络媒体等同于新媒体,基于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分析挑战、提出理念和策略。

笔者认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移动媒体时代的产物,两者在基本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较为一致,但在载体、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区别,有必要分别开展研究。比如,当前形势下,再过多讨论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思想政治教育BBS论坛建设等以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已经变得意义不大,转而应该更多关注如何更好利用微博、微信,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手机APP等内容上来。

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维护稳定

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目标。在新媒体时代,这一最基本目标的实现正变得日趋复杂:新媒体使得学生更加容易获得海量的信息,有更多平等交流思想的机会,有了更加丰富的业余生活;但与之对应的是海量的不加甄别的信息和各种群体性的盲目观点极易左右青年人的思维和判断,便捷的沟通交流方式和信息的窄播化的传播方式使得群体活动的组织变得更加便捷,也更加隐蔽,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要首先从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这一最基本目标入手,创新利用新媒体方式手段,及时掌握舆情动向、引导舆论导向、澄清不实信息。

(二)服务先导

开通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大部分高校已经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效果差别很大。新媒体平台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吸引力的强弱,无论是传统的思政门户网站还是微博微信平台,我们都无法强迫学生去注册或者关注浏览,我们需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足够的原因,让其把每天关注学校微博、微信平台作为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把新媒体平台建设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把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首先作为服务平台建设,把事关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服务信息、通知、通告等内容通过学校有关管理服务部门的微博账号发布,还可以通过网络链接的形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甚至是专业教学课程引入这一平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交流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发布微博等形式,分享工作的心得体会,从正面发布对社会和学校师生中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看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中出现的较为集中或个别的思想和认识问题进行群体和个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在这一平台上,还可以通过私信的形式,让学生与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沟通,从而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就在自己身边,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如此一来,学生由于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管理等有关信息而逐步将关注浏览学校思政网络平台成为自己网络生活的一部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由于这一平台的用户身份较为单纯,同学们关心关注的内容和话题较为一致,可以同时收到净化网络环境、调动学生广泛参与网络互动的双重效果,便于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网络思想行为即时监控了解,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苗头性事件的处理,真正发挥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平等互动

查阅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有关研究成果发现,相关论文多集中在思政网站如何用党的先进理论占领工作阵地、如何充实完善网站教育内容、如何科学合理设置相关板块、如何做好网站安全管理等方面,但对于如何利用思政网关注倾听受教育者的声音、如何与受教育者实现良性互动、如何吸引受教育者的关注这一根本性问题,却普遍关注度不够。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越来越多的成了一个信息传输的平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阐释,学生思想思潮的正面引导,校园大小事件的宣传报道等,这些内容在确保正面教育目标的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学校千方百计建好网络思政平台的背后却是少得可怜的学生关注。这一现象事实上并不奇怪,网络不同于课堂教学,可以在集中的时间和集中地点要求学生来接受某种教育,在这里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学生是否关注某一网站或新媒体平台,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对这个网站和平台感兴趣。鉴于此,笔者认为,要充分适应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及时转变方式方法,以更加活泼的形式逐渐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互动功能,打造属于学生自己的网络互动平台,校生、师生、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这一交流平台,真实地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学校和辅导员老师正确的引导,及时纠正和避免一些误解和错误,这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确保信息安全、维护社会和学校和谐稳定都有着重要意义。

(四)与时俱进

从现实中看,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对新媒体的反映是整体滞后于其对大学生影响的速度和程度的:当我们还在研究如何丰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的时候,QQ群和微博已经在学生中蔚然成风;当各高校纷纷设立官方微博的时候,微信又逐渐成了学生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新媒体发展迅猛和大学生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客观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是教育决策者对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度和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度不够,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反映快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与政府和不少社会机构一样,高校管理很容易与新媒体对立起来:由于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沟通交流环境较为宽松,交流方式较为平等自由,管理者不愿放下“架子”,与网民平等沟通;再者,由于网络传播的碎片化导致阅读浅层面,加之缺乏法律和伦理的强有力约束,偏激的观点甚至是谣言都可能通过新媒体传播,导致管理者容易对新媒体敬而远之,出现问题第一反映是删帖,删帖不成也不辟谣、不回应、不解释,听之任之,拖延了事。但事实上,这种态度和方式无疑是掩耳盗铃,放任不管必然会丧失重要阵地,而应当坚持学生在哪,阵地就在哪的责任意识,与时俱进地使用好新媒体平台,及时根据形势发展建立相关工作制度机制,从而有效进行调控和引导,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五)线下延伸

当前学生网络活动的重大问题在于现实中的真实身份与网络中的虚拟身份的二元存在,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和课余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在课余生活中,学生除了参加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外,更多零星的课余时间学生一般会使用手机等工具在网上“闲逛”,玩游戏或获取各种信息。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开发类似晒青春照片、班级创意活动比赛、开展各种评选等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学生网络互动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将网络平台建设成为学生现实学习生活的延伸。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不应以单纯的教育和信息传输的类似平面媒体的形式出现,应当以服务为先导,以互动为形式,打造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特点的,能够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并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需要的立体型服务交流平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更深领域和层次发展。[本文系2010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情引导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0LSZ037)、2013年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DSBD13YB038)、广西财经学院2013年党建思政课题——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

[2]赵婀娜.新媒体上建起新课堂[N].人民日报,2011-07-08.

[3]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4.

[4]尹韵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3.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

[6]徐建军、王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N].光明日报,2009-03-02.

猜你喜欢

新媒体概念理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