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际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及优化途径探析

2016-03-28王扬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船舶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优化途径大学生

王扬(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人际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及优化途径探析

王扬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大学生人际环境是指环绕在大学生周围影响其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人际关系所构成的环境。对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发展定型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环境对其成人成材有重要意义。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正确分析高校人际环境的一些新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措施,优化大学生的人际环境,促进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关键词:人际环境;大学生;优化途径

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必然建立起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关系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我们需要重视当前人际环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意义和作用,正确分析高校人际环境的一些新问题,在认识人际环境本身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优化大学生的人际环境,促进大学生成才和发展。

1 大学生人际环境的内涵

大学生人际环境指的是环绕在大学生周围影响其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人际关系所构成的环境。它是高校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无形的高校德育人文环境。主要包括:第一,学缘关系。因为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原因而结成的关系,如小学、中学、大学的同班同学,参加各种知识培训班、技能培训班学习而结成的同学关系。第二,业缘关系。指以职业、行业、专业或事业为纽带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同是学习冶金行业、石油行业、机械行业和市场营销等行业而结成的关系等。第三,地缘关系。指以地理位置为联系纽带,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共同生活、活动交往产生的人际关系,如同乡。第四,工作关系。主要指大学期间因为学校、院系、班级及学生社团中的学生工作而相互认识结成的关系。第五,趣缘关系。因为在大学生活中因情趣相投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书友、画友、球迷、网友等。第六,师生关系。指大学期间因为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原因形成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第七,恋人关系。主要是相恋的情侣关系,它是大学的所有关系中范围最窄但最亲密的一种关系,现在网上出现了新的虚拟爱情,甚至虚拟家庭也是这样一种关系的体现。这七种关系构成了大学生人际环境中的主体,除此之外,还有大学生与社会上的人员交往而形成的关系。

2 良好的人际环境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意义和作用

2.1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必备的一门课程。大学生除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实践技能外,更多的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学习,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学会竞争,学会生存的手段。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品德和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都是这三个学会的重要内容。处在良好人际环境中的大学生,同学间相互关爱,关系融洽,一定心情舒畅、心境愉悦,形成学习有人教、工作有人帮、疑惑有人解、心困有人导、贫困有人助的良好成长氛围。相反,如果人际的环境不好,则学生易于出现焦虑不安、抑郁苦闷、孤独无援,严重者还会形成愤世嫉俗、自闭轻生等身心问题。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案、北大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复旦大学的林森浩投毒案以及现在经常报道的大学生自杀和自残事件等都说明了大学生在身心发展不健康的情况下出现的极端行为。人际关系问题成为了大学生最希望得到学校关心和帮助的问题。

2.2有利于良好的集体风气的形成

人际关系影响着一个集体风气的形成。现在在校大学生都是“90后”,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一代学生不管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人际关系都有不完善的方面。如在城市长大的独生子女,成长在缺乏合作伙伴、缺少兄弟姐妹情感的家庭环境中,缺少同龄人相互间的交流和帮抚,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同龄人之间的交往要多一些,但很多又是生长在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而独自留守在家的环境下,父母对其性格养成和个体的关心辅导严重不够,这些都成为现在大学生人际环境健康发展的障碍。学校面对此现状,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和足够多的精力来培育和引导大学生打破相互间的交往障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通过同学间的相互理解和配合,形成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学习相互赶、号召有人听、活动有人做的积极健康班风和校风,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反过来又促进良好人际关系和育人环境的培育,形成良性的循环。

2.3有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

良好的人际环境是一笔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对人生的业绩影响很大。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促进人们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同时,人际环境资源又使人创造业绩时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把人的潜能和才干发挥到最佳程度。我们走访用人单位,对大部分毕业生做的追踪调查结果也同样佐证了这样一个事实,走入工作单位后能在事业上顺利发展、迅速起步和大有作为的学生往往不是当初成绩最好的学生,而多是思想活跃、在学校有活动能力的积极分子,个别人还甚至是老师认为调皮的但却有着良好人缘的学生,因为他们中有一个共性,就是善于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外力来共同创造事业。因此,大学期间我们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学会构建良好的人际环境,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为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发展自我起到良好的基础作用。

3 高校人际环境存在的问题

3.1社会家庭取向的导向性

大学生人际环境除学校教育影响外,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也较大。比如,在社会对人才及其价值的评价体制上,社会对个人总是把成绩放到一个过分重要的位置,一名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与奖学金挂钩,与入党提干挂钩,与找工作挂钩等等,这种唯成绩论的社会认同度导致了大学生从小到大重视的是考试的成绩、学习的分数,忽略了素质教育、人才培育中等许多珍贵的东西,也导致了他们彼此之间因竞争而产生的紧张甚至不应有的隔阂。假如我们不把学习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给予学生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和评价范围,学生间可能会相处得更融洽一些。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成功期望值太高,总是尽最大努力去夺取有限的教育优良资源,导致弱肉强食、激烈竞争的思想烙在大学生的潜意识中,会产生同学间更多时候是利害冲突关系而不是朋友协作关系的现象。家长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成功的基础在个人拥有超群的智力外,更多的还是协调发展的正常情商的培育,因此,社会家庭的取向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环境。

3.2学校教育趋向的实在性

目前,大学生的成才环境和接触的范围在逐渐扩大,交往的方式和接触的人群走向了多样化,学生交往的矛盾随着高校扩招、学年学分制及完全学分制的逐步推行而在相对集中。如,学校“同学不同班”的现象出现,班级中群体的概念越来越弱化,而学校学生宿舍成为学生生活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等等,当来自不同地区、家庭层次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生活在一起时,就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在我们的调查中,约40%的同学认为最难的是朝夕相处的寝室成员之间的交往,寝室成员小环境成为一个大家最头痛的事,也成了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年大规模的扩招,出现了三个问题,一是学校的规模上了台阶,但在人员的配备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成员却没有同比增加,大量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的细致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学生团队及学生个体培育,对每个学生的辅导和关心等等都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求,造成对学生管理上的松懈;二是在教学上,专任教师人数、资金、教学及仪器设备、图书、运动场地等的相对缺乏造成学生育人的硬环境的不足;三是目前学校的育人机制和管理制度上,虽然社会和学校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学校和社会对素质教育、人才评价的机制认可度并不完全成熟,没有形成相对完整和成功的评价体系引导、评价大学生,相反,传统的思想观念还制约着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对奖学金名额、学生干部的职位、入党、就业岗位等的竞争时,我们调查结果是40%以上的同学主为同学之间实际上多数是“互为对手、平等竞争”的关系。大家都在用各种手段去努力争夺这些有限的稀缺资源,产生学生教育管理的空缺和人际关系的亚健康。

3.3个体阶层的时代性

当代大学生中因家庭经济的贫富悬殊使学生群体出现了分层,产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象,不同经济阶层之间很难深入交往。部分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因为自卑等原因,很难与一个家境比较富裕的同学成为知心朋友。虽然,目前国家的奖助学金、贷款已让学生暂时缓解了他们的贫困,但是他们心理的贫困和因资源占有不公导致的贫困阴霾不会轻易消除。他们从家庭状况到人生经历、思想情趣、兴趣爱好都产生了差距,再加上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和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往往会形成一道沟,把大学的同龄人彼此隔在了沟的两边,形成人际间的障碍。

另一个因素是现在的孩子表达方式与以前的孩子有所不同,表面上看大家都很热情开朗,意气风发,追求时尚,但大部分人往往因是家中独苗,没有更多的同伴可以交往,反而形成自我封闭,不喜欢向别人敞开心扉,严重的还会形成交往恐惧症。

3.4网络人际的虚幻性

网络的出现本是件好事,让信息的传播和交往的载体更加广泛,速度更加迅捷,但网络中的虚拟人际环境给现实中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的挑战和改变却是前所未有的。部分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谈笑风生,甚至养宠物、送鲜花、娶新娘,但已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度地依赖电脑,很多人沉溺在网络的虚幻世界中,把应给予朋友和同学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也许是一个从未见过面的网友那里去了,而真正身边的同学反倒变成了陌生人。2015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网民中人数最多的群体是学生,占23.8%,而在这其中90%又是高校学生。大学生在网上聊天、交友、游戏和结婚等,可面对真实的学生生活时,反而觉得无所适从,这一现象目前仍在加重,充分说明了网络人际的虚幻性和对现实大学生交往的侵占性。

4 优化大学生人际环境的途径和措施

4.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际环境实效性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际育人环境实效性,学校应把做好大学育人环境工作与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帮助困难群体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和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大学生中特别是家境贫困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细致开展教育服务管理时尽可能多地整合学校的资源,帮助大学生群体妥善解决问题。增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完善贫困学生的救助制度,帮助学生解除生活的压力,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使其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愉悦和幸福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用事实进行育人和引导人的过程,比单纯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感染力、说服力和带动性。

4.2用正式或非正式组织去建设人际环境

校园内要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大学校园内社团、课堂、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通过参加活动及同学们之间相互影响,逐步培养和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倾向。

学校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班会、团会、运动会和社团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团结起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环境育人的效果。创设一种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到集体的魅力,从而在内心中自觉自愿地对班级产生一种向心力。在大学人际环境的非正式组织中,要正视社会经济分层在经济差异、消费差异和组织差异等外在的形式上对组织的影响,但是学生群体可以通过学习知识能力的强弱、道德品质的高低等标准的设立来重新整合学生的身份和组织的群体,正确认识和引导大学生对潮流的追逐和创造,有效解决分层差距的问题。

4.3在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人际环境良性发展

作为高校管理者,应多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公益劳动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在丰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和国情,增长才干和培养品格,锻炼毅力和奉献社会。还应积极开展实习和实训活动,使学生的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服务社会和择业就业相结合,知识创新发展和工作协作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将深刻体会和领悟人际交往艺术,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将来走向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乔木.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2]郭双,王太海.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与网络成瘾关系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4):255-256.

[3]张伟强,刘青,帅启梅.论大学生人际环境系统的管理方法[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6-49.

[4]陈美岚.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本科生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秦锦文]

The Influence of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Optimization Approach

WANG Yang
(Jinzhou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 Jinzhou 121000, 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is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round college students, affecting their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y, politics, morals and concept. To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critical setting period of philosophy and concept of world, good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llege students' brilliant future. College administrators should correctly analyze the new problems in college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and take positive measures to optimize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and to promote their development.

Key words: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college students; optimization approach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28(2016)02-09-05

DOI:10.16850/j.cnki.21-1590/g4.2016.02.003

收稿日期:2016-01-13

作者简介:王扬(1976-),女,辽宁黑山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优化途径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析网上书店的营销策略与模式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及其优化途径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分析
市场经济下的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优化途径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途径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