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途径分析

2016-03-24付智宇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优化途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和落实,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提出更高标准要求,为此需要事业单位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做好内部控制,来杜绝贪污腐败现象出现,从而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要求的趋势。本文对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02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针对事业单位具体工作和工作性质制定一整套管理方案,其目的是促使经济活动规范化、资产管理安全化、财务信息公开透明化来杜绝单位贪污腐败,从而提高单位运转效率,进一步优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事业单位做好内部管理的途径主要是明确单位服务性质、服务职能,制定针对经济活动的防范管理措施、落实步骤和风险控制等。

一、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能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事业单位在运用旧的管理措施进行经济社会管理服务时,出现不少问题,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多样化的经济活动,所以导致经济活动管理效率低下。废除旧的管理机制,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措施的优化,落实强化责任机制、完善决事议事机制,来推动事业单位内部决策朝着民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机制的合理化、高效化,提高其内部管理水平。

(二)能有效提升事业单位执行力度,有效规避风险

受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其内部管理远远落后于企业单位,存在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优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明确其服务目标,制定优化对策和优化目标,针对经济活动中常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研究分心,制定规避风险的预防测措施,从风险的源头来强化风险控制。与此同时,规范事业单位内部一切活动落实的流程,保证全面控制内部管理,保证其各项工作落实的有效性,来提升其总体执行力。

二、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现状

(一)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首先是制衡、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机制中都设有制衡机制和管理机制,常见的企业制衡监督结构设置有董事会、监事会等,通过分权制衡和有效的监督来保证企业管理的科学合理,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原因,针对这方面的落实率较低。

其次是事业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存在问题。事业单位内部职位、职能的构成是否完善决定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职位设置不合理,责权问题界限模糊,往往出现由于责任、权利不明确导致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权利过于集中导致徇私舞弊和贪污腐败现象蔚然成风,使单位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服务职能。

最后是审计机制缺陷。审计机制是针对单位内部各项工作落实状况进行评判、监督的部门,但我国绝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并没有设置这一机构,即使设置,也没有专业审计人员参与到审计工作中,大多数由财务部门或中高层管理人员兼任,导致审计丧失工作透明度和公正性,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和评价流于表面形式,并没有实质效果。

(二)对单位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大多事业单位员工和领导对当前社会形式认识严重不足,没有意识到传统的管理机制和单位工作运行机制已经出现严重弊端,导致其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降低。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不足还体现在内部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的严重缺乏,不能领导组织进行优化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导致其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滞后。

此外,由于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不足,导致其工作业务流程不规范。事业单位工作落实流程是保证其工作秩序规范和工作效率提高的保证,是内部控制优化的根本。但目前我国大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中并没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制度。导致其工作混乱、部门之间权责模糊,工作效率低下。

三、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和岗位。完善的监督制度要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事业单位工作性质,来将其内部监督上升到法律层面,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来对事业单位内部机构的运行和工作实施监督,保证其内部机制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此外要完善其内部控制权利制衡机制。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制定权利和责任相统一机制,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要求集体参与决策,针对决策进行专家评估和民意调查,保证其决策科学。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完善。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审计评估体系。成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制定完善的审定制度和实行办法,聘请专业的审计人员。在此基础上,由审计部门主导,建立单位员工素质评估和业绩考核体系。从而促进权利和责任落实统一,使各级工作人员做到依法行驶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和工作水平评估制度的结合,可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深刻其责任意识。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

然后是做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控制。建设基础会计部门管理控制机制,保证会计工作真正落实。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强化其财务控制管理水平,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管理质量。完善的会计控制机制能促使事业单位内部财政核算优化,控制工作有序落实,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水平,能很好的避免资金浪费、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最后是强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阶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归根到底,其内部控制程度取决于践行主体对其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所以首先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控制措施的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部门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为内部控制的顺利落实奠定思想基础。

(二)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要想保证风险评估目标达成,则需要专门设立风险评估职位,聘请专业风险评估人才,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来专门负责风险评估这项具体工作,来协助落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保证其内部机制和谐运行。目前在我国事业单位风险评估主要使用的方法是SWOT分析法,该方法立足现代市场经济学特征、主张事业单位相关部门运用私营部门的风险评估机制和评估方法。在自我风险评估中运用该方法能达到风险最低化目标。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外部风险因素会因为外部作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充分考虑到部门风险偏好、部门支出和利益等因素,适时调整应对风险的策略。

(三)完善内部控制活动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活动。基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结合市场经济服务的需要,制定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活动落实措施制定时,要根据COSO报告,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作检查体系,其中要包括明确各部门职权、具体控制工作事项、明确各岗位义务、确立审计措施和审计标准、实行业绩利益挂钩,来做好对风险事项的防范。

其次要做好信息收集。事业单位要做好市场信息收集、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共享信息的运收集,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沟通、整合、分析、沟通制度。一是运用内部信息共享平台,传递内部控制信息,比如部门会议、控制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等。二是要积极做好各级、各部门的沟通,将各部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通过及时沟通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运行公开程度和运行效率。

(四)做好对预算编制的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工作的核心是财政预算,其中主要方面是财政预算。针对财政预算,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对事业单位内财政预算工作进行有效控制。其中要着重强调对财政指出审批流程、拨款流程程序的控制,来保证财政支出程序规范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高效化。此外,还要进一步扩大财政预算控制的使用范围,提高控制执行力度,杜绝资金滥用。在落实财政预算控制工作时,和单位物质采购管理制度以及监督内部机制监督管理制度相结合,来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为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工作,要秉承先预算、后拨款的工作原则,另外,要对预算工作进行审计评估和政绩考核,保证财政预算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发挥其服务职能以及提高风险控制的水平,为此,需要事业单位对此重视起来,通过制定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来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落实。

参考文献:

[1]费开胜,朱小军.我国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4).

[2]徐伟宏.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3(12).

[3]邱尉凤.浅析行政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5(30).

[4]林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究[J].商业会计,2013(16):47-49.

作者简介:付智宇(1978-),男,汉族,天津人,职称:中级会计师、cpa,学历: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优化途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及其优化途径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分析
市场经济下的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优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