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金融的内涵、发展及意义综述

2016-03-28王文昭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金融科技发展

王文昭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学院,吉林长春130028)

科技金融的内涵、发展及意义综述

王文昭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学院,吉林长春130028)

科技金融一直是国内经济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要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目标,要求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持续恒久的动力。“科技金融”实际上是由我国的经济体制、金融和科技的运行机制及创新体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因此科技金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在我国,虽然“科技金融”一词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被广泛和频繁地使用,但是长期以来在理论上,对于“科技金融”的概念却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科技金融并不是简单的“科技+金融”,即1+1=2的模式,而是两个不同领域相互融合、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战略被纳入国家战略之后,关于科技金融领域的研究文献明显增多。

科技金融;理论;内涵;文献综述

科技金融一直是我国经济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011年,科技部在全国建立16个科技金融试点地区,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1]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要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目标,要求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持续恒久的动力。

一、科技金融的内涵

“科技金融”一词第一次出现可以追溯到1993年,是由我国学者最先提出的,国外并没有对科技金融有明确具体的定义。科技金融实际上是由我国的经济体制、金融和科技的运行机制及创新体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因此科技金融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

在我国,虽然“科技金融”一词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被广泛和频繁地应用,但是长期以来在理论上,对于“科技金融”的概念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根据以往的文献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科技金融内涵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四川大学的赵昌文教授在2009年出版的《科技金融》一书中明确地定义了“科技金融”这一词汇,这一定义被誉为是国内第一次对科技金融进行的完整定义,也是国内现阶段大多数学者认同的关于科技金融含义的论述。赵昌文教授提出:“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

钱志新在2010年出版的《产业金融》一书中将科技金融定义为“科技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融资过程,该过程包括融资工具、融资制度、融资政策以及融资服务,融资活动的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团体”。[3]房汉廷(2010)认为,将科技金融定义为科技和金融的外生变量,虽然有其价值性,但并没有揭露出本质层面的科技金融。因此,他将科技金融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科技金融是一种创新活动,是知识产权转变为商业化的融资行为的总和;科技金融是一种技术,即经济范式,即技术革命是新经济模式的引擎,金融是新经济模式的燃料,二者合起来就是新新经济模式的动力之所在。[4]

洪银兴(2010)认为,科技金融有其特殊性,在金融体系内有其独特的领域和功能,是金融资本以创新科技的手段,特别是以创新发明、科技成果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高新科技产业化发展与科技类企业再创新的一种金融制度。胡苏迪、蒋伏心(2012)将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引入到科技金融的概念中,认为“科技金融贯穿科技创业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个生命周期,科技金融的本质实际上是金融的创新与科技的创新的高度结合,因此科技金融的发展需要金融发展和科技发展,科技金融是为科技企业提供各项投融资复位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政策的组合”。[5]李心丹、束兰根在《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一书中从资源整合的视角,并结合了科技金融的实践研究,对科技金融重新进行了定义,将科技金融作为一种金融业态来研究,充分强调了金融资源供给者的重要作用,即资本的力量,也强调了科技金融对于科技企业能否快速发展起到的关键促进作用。[6]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王元在2014年中国科技金融年会上提出,科技金融应该作为现有金融体系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把金融资源和创新要素更好地结合在了一起,科技金融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政策。四川大学毛道维在2014年中国科技金融年会上提出了自己对科技金融的理解。他认为,科技金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制度性金融、商业化金融以及制度性金融和商业化金融相结合。

从以上观点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科技金融的研究侧重点不尽相同,有以科技创新为侧重点进行研究的,也有以金融创新为侧重点进行研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从科技与金融两者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学者们的看法大多是一致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科技与金融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金融产业可以为科技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撑,科技产业又能带动金融产业的升级,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科技金融的内涵。科技金融并不是简单的“科技+金融”,即1+1=2的模式,而是两个不同领域相互融合、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创新模式。

二、科技金融的发展

科技金融实际上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发展而逐渐产生的。从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落实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速度增长,但是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国内劳动力和资源的低成本。这种以依靠大量投入生产要素、增加劳动力为基础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虽然使中国经济有了快速的增长,但是因为消耗过高,经济效益难以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最终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计划经济改革中的科技与金融(1978—1991)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无论是在党的历史上,还是在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重点转以上,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同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邓小平引用了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在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改革开放之前,从建国初期的科学为工农业和国防建设服务至50年代、60年代“向科学进军”,以及后来的“以任务带学科”,都是以规划科学为特点的科技政策体系,符合计划经济的特点。随后,十年文革开始,因“极左”思想主导,我国陷入了阶级斗争的漩涡,国民经济严重受挫,曾经被证明起到过积极作用的《工业七十条》《科研十四条》等条例全部被冠上“黑条例”的名头,科技发展体系遭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初期,经过拨乱反正,我国再次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确定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奠定了解放生产力的基础,对日后的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科技方面,先是恢复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科研工作,随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条例、意见、规划,使科技发展逐渐走向了正轨;金融方面,着手搭建新金融体系,分步开放活跃金融市场,建立宏观金融调控体系。随着改革进程的加深,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为载体,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合作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机构体系。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启了我国科技金融领域的投融资改革的篇章。接下来,专门提供了财政贷款贴息,各金融部门也在开展科学技术信贷业务方面进行了多形式的摸索,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科技与金融(1992—2005)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启动了新一轮的金融体制改革。这次改革的内容包含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职能方面的变化、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组建各城乡合作银行、组建几大政策性银行、货币政策体系(包括利率体系)的改革、外汇体制改革,等等。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迈进,科技金融创新在市场经济中也得到了高速发展,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在历史上十分重要,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改革的天花板被打破,开始了全面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分税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接踵而至。由此,科技金融慢慢从体制中得以解脱,真正开始成为第一生产力。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推动了创业投融资机制的形成,培育了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资本市场。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初露端倪,也直接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效率也逐年提高。

(三)新世纪以来科技金融进一步融合(2006至今)

我国在2006年颁布施行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计划到2020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央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科技政策等方面为科技金融的发展给予了大篇幅的关注和支持,全国各地的科技金融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科技与金融的不断融合,得到了快速发展,理论成果不断涌现,实践也进一步创新。

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一切都孕育着新的突破,将极大地改变社会和经济的面貌。当前,以无人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切身的变化,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科技金融在今天格外重要。

2012年,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银行开业。浦发硅谷银行,这家号称中国版硅谷银行的科技银行开门迎客,意味着科技公司获得银行支持不再是问题。随后,四大行及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均设立了各自独立的科技银行部门,为高科技企业服务,这无疑是科技金融创新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

三、研究科技金融的意义

研究科技金融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意义。

(一)科技金融促进科技与金融相互融合

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而科技也被称为是“第一生产力”,两者被比作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研究科技金融实际上是研究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模式或者是融合机制,在厘清科技和金融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促进科技和金融相互融合,寻找两者有机结合的最佳方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

为了尽快将我国转变成创新型国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制定这些科技金融政策的核心工作就是促进科技和金融的有机结合,而这种有机结合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高度融合。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科技的革新都推动了金融行业飞速的发展,而每一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也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美国的“硅谷”被誉为是高科技创新企业的摇篮,这里诞生了许多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硅谷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技术的领先,还在于金融体系的强有力支撑,特别是聚集了众多风险投资公司以及美国著名的纳斯达克市场。除此之外,如德国、日本、芬兰、韩国等创新型国家无一例外都非常重视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对于研发的投入都占到了GDP的2%以上。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未来五年加强对科技创新研发的投入,到2020年将研发的投入增加到GDP的2.5%。这正是科技金融发展的有力政策支撑,也是实现我国由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

(二)科技金融推动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革新

研究科技金融的理论可以推动科技金融实践的发展,而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金融产品的革新。为了推进科技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贷款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挥金融机构在支持科技企业成长的作用。而后,北京、上海、福建、广东等地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并与金融机构携手,组建科技银行,推出信贷产品或信贷服务,如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高科技债券等等。不断创新的科技金融产品推进了科技与资本的对接,促进了金融体系对于金融产品的不断研发和完善,实现了金融机构的自我增值和可持续发展。其次,科技的创新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科技的进步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提高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成本的降低,这在经济学中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收。降低金融机构或金融部门的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对于金融机构或金融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经营效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科技的创新也引发了金融机构的变革,催化金融机构开拓新的金融服务领域,使传统的金融机构开始向“虚拟化”“无形化”发展。

(三)完善的科技金融理论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从1993年“科技金融”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到今天科技金融成为经济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已有20余年历史,但是国内学者开展对科技金融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却只有大约10年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学术界对于科技金融的研究热情也不断升温,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以科技金融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态势。[7]分析这种增长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点:①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现代经济的发展依靠技术的革新,而技术的革新大多来自高新技术产业。科技金融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因此对于科技金融理论的研究刻不容缓。②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和推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性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快金融业的改革、促进科技创新、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而科技金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正是加快金融业改革、促进科技创新、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强有力的助推器,也是同时实现三个目标的良好契合点,抓牢理论的把手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③国外先进实践经验的引领。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创新型国家在科技金融的实践方面,特别是在政府引导、风险投资市场、高科技资本市场等方面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日臻成熟,国外成功的经验也促使我国开始重视科技金融这一新领域。

科技金融是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领域,因此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也有着多元化的研究方向。不同学者多元化的研究思路有助于丰富科技金融的理论体系,而丰富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我国科技金融的创新实践。虽然我国的科技金融一直是实践走在理论之前,但是完善系统的理论研究最终也会反作用于实践,促进实践向着科学、持续的道路发展。

[1]吕鹰飞,桑晓曦.吉林省科技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51-58.

[2]赵昌文.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39.

[3]钱志新.产业金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2-15.

[4]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5-10.

[5]胡苏迪,蒋伏心.科技金融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其政策含义[J].科技与经济,2012,(6):61-65.

[6]李心丹,束兰根.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1-29.

[7]唐震,李芳.我国科技金融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14,(2):81-85.

[责任编辑:王帅]

The Review on the Connotation,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Sci-tech Finance

WANG Wen-zhao
(School of Finance,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Changchun 130028,China)

The Sci-tech Financ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field of China’s economic theoretical research.In the 13th Five-Year-Plan outline,China has put forward a strategic goal,aiming to expend the power of high technology and improves the capacity of self-innovation,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social economy ultimatel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ystem,finance and innovation mechanism,"Sci-tech Finance"has been built and developed.Thus,it is fair to say that"Sci-tech Finance"is equipped with Chinese features.However,"Sci-tech Finance"has been used widely and theoretic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and it is still an abstract concept."Sci-tech Finance"is not simply defined as"technology"and"finance";but a field combining these two different fields together and collaborating with each other,then forms a new developmental model.Since the capacity of self-innovation has been listed into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the quantities of the literature on"Sci-tech Finance"grow apparently.

sci-tech finance;theory;connotation;literature review

F832

A

2016-06-30

1671-6671(2016)05-0061-05

2016年度吉林省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招标课题;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5[425]号)

王文昭(1988-),女,吉林长春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金融科技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
P2P金融解读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