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综述

2016-03-28张亦潍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化金融

张亦潍

(1.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8;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学院,吉林长春130028)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综述

张亦潍1,2

(1.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8;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学院,吉林长春130028)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如何提高金融支持的效率、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营造金融支持的良好环境也成为了近几年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有助于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突破口和立足点。

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金融效率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城镇化也取得了快速发展。[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因此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并且加大金融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金融支持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金融支持对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建议三个方面对近些年来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并加以评述,对国内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做简要的总结,以便为此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金融支持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大多数学者认为,城镇化与金融支持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并指出了影响两者相互促进关系的关键性因素。蒙荫莉(2003)[2]在考虑了逆城市化现象、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和人口统计口径变化因素的前提下,发现金融深化程度不断加深会推动城市化水平的上升,城市化水平的升高又会推动金融深化程度新一轮的加深。黄勇和谢朝华(2008)[3]发现,金融支持和城镇化建设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其中信贷支持对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孙浦阳和武力超(2011)[4]认为,金融发展对城镇化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不同的政府治理水平又会对这个传导机制产生影响。政府监管和行政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进金融系统的发展,为企业融资、技术创新、专业化分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便捷和稳定的支持,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建设。高友才和曹东坡(2012)[5]发现,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效果较商业性金融的支持效果要明显,效率也更高;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要好于直接融资。吴超和钟辉(2013)[6]从金融支持城镇项目的重要性次序检验分析中可以发现,工业贷款、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的规模最能够促进城镇化的进程。王建威和何国钦(2012)[7]发现无论是信贷产品创新、信贷管理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效率创新与融资担保创新都对经济增加值具有正向效应,所以财政与金融支持机制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韦福雷、胡彩梅和鞠耀绩(2013)[8]发现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虽然占有大量的金融资源,但由于金融规模效率不高,金融资源没有达到最优配置,所以这些地区的城镇化金融支持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相关率的提高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能发挥显著的正效应,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却会起到负面效应。熊湘辉和徐璋勇(2015)[9]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3个方面测量金融因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发现金融支持是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金融规模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正向影响,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金融效率方面,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效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显著;金融结构的调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正相关。李清政和刘绪祚(2015)[10]基于省际数据研究发现,当城镇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时,金融信贷规模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该阶段突出金融支持中“量”的特质,而当城镇化位于一个较高水平,金融对城镇化的支持更加注重“质”,此时更加强调金融支持的“效率”。陈志刚、吴腾和桂立(2015)[11]发现,金融规模扩张对中国城市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金融效率提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不显著,当非农产业所占比例越高、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出和人力资本累积越低时,金融发展对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荣晨和葛蓉(2015)[12]发现,金融支持对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作用以及对不同地区政府干预、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影响的敏感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金融规模发展对东、中、西部均具有正向作用;金融结构优化对东、西部具有反向影响,对中部没有显著影响;金融效率提高对东部产生正向效应,对中、西部没有显著影响。东部地区政府干预使金融支持规模产生正向敏感,而这种干预在中部却不敏感,在西部则会产生反向敏感;东、中部金融支持结构对政府干预表现不敏感,但在西部却会反向敏感;政府干预对金融支持效率的影响在东部不敏感,在中部反向敏感,在西部却会正向敏感。

由于我国金融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城镇化与金融支持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不是很显著。姚耀军(2005)[13]认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但却无法确定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能否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张宗益和许丽英(2006)[14]发现,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的存在使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城镇化尚未对金融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对金融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使金融发展和城市化之间形成真正的双向因果关系。郑长德(2007)[15]认为,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高低是影响我国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即存款与GDP的比率的提高会促进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通过提高贷款与GDP的比率和金融相关率可以促进我国金融中介的发展。邓德胜、刘京锋和花琪(2008)[16]认为,金融对城市化发展具有支持作用,但金融结构效益对城市化发展的支持不足,同时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逐渐下降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贾洪文和胡殿萍(2013)[17]发现,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金融效率提高能促进城镇化率的提高,但推动效应不是很大,而且城镇化反过来并不能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李新光、胡日东和张彧泽(2014)[18]比较了土地财政和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支持效应,他们认为,依靠土地财政促进城镇化长期来看效率不高,反而有可能限制城镇化的发展。虽然模型的结果是金融发展对城镇化产生负效应,但其根本原因是产业升级优化不合理,产业结构与土地财政、金融发展不协调。陈志伟(2014)[19]考察了金融发展对河南省就业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城市建设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发现金融发展短期内会显著抑制就业城镇化的推进,但却能显著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对生活方式城镇化和城区建设城镇化的支持则很不明显。杨慧和倪鹏飞(2015)[20]建立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和金融支持指数,并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两者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长期以来金融支持指数一直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这说明我国仍然存在金融支持规模不足、支持结构不合理、支持效率不高等问题。

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金融支持和城镇化发展之间存在着均衡关系。赵峥(2011)[21]构建了金融支持与城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运用历史数据分别从人口城市化、产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三个方面对金融支持我国城市化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金融支持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谷小菁和王定祥(2011)[22]认为,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能够为城市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两者之间具有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金融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因果关系不显著是由于国有银行的垄断性经营,并没有为非国有实体经济部门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政府的各种干预又导致了私人部门出现挤出效应,总体上金融对于城市化的支持过程中仅完成了资本的积累,却没有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国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13)[23]认为,城镇化政策对经济发展存在滞后效应,所以短期内没有证据能够表明金融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之间存在非常显著且方向确定的影响效应。从中长期来看,金融发展在社会资本积累、资本配置效率、劳动力要素流动和区域经济平衡方面会发挥积极作用,城镇化在加强金融机构竞争力方面会发挥有利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正向效应。

二、金融支持对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金融供给不足、金融结构不合理以及金融抑制问题是制约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问题。范川(2003)[24]指出,目前我国金融发展不能有效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是缺乏创新型的金融工具,也缺乏投资需求与资金供应之间有效联接的金融平台。伍艳(2005)[25]认为,长期存在的金融抑制问题阻碍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如利率管制、金融市场的各组成部分不合理且缺乏效率、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及运行不完善、资本形成和运用机制不健全。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2007)[26]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农村金融供给总量不足、农村金融工具单一和缺乏金融支持政策三方面问题。廖凤华(2007)[27]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发现城镇化进程中金融资源配置呈现自发性失衡,金融资源向中心城区过度集中,金融供给并没有随需求结构的变化作出调整,风险管理型机构发展也比较缓慢,忽略了分散风险的功能。陆岷峰和马艳(2009)[28]认为,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在于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比重较低,而间接融资过高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2013)[29]发现,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资金需求方即贷款主体难以确定。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的投资主体,但这些部门一般不具备直接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资格。商业银行则主要通过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方式介入项目。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虽处于稳健水平,但也不能忽视一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增长过快、监督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金融机构服务缺失和金融环境的不健康发展,也制约着金融支持发挥作用。刘莉亚(2007)[30]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存在撤销县域机构网点的现象,金融机构之间缺乏协调运行机制甚至有时会出现无序竞争,导致金融机构在城镇经济的服务功能下降。范立夫(2009)[31]认为,各经济主体对金融支持城镇化认识不足,金融发展缺乏战略眼光,没有把金融行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具体反映为: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与城镇化战略存在矛盾,商业银行大多定位于大中城市,而忽略了其在小城市、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作用;金融服务缺乏协调机制,没有做到有效地分工与协作,在受制于贷款金额时,很少有金融机构牵头积聚资金,推出银团贷款,各金融机构推出的信贷服务同质化严重,易导致无序竞争,也降低了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抑制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陶艳艳和段虹(2013)[32]认为,行政环境、公民权利和义务及诚信意识方面的缺失造成不健康的金融环境,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我国农村地方政府思想的保守性、行政方式和方法的落后,农民群众的权利和义务意识相对较弱,文化水平、法律知识等相对较低,农村地区诚信意识相对薄弱,都为农村城镇化金融体系的建构和完善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三、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建议研究

在增加金融供给方面,汪小亚(2002)[33]明确了金融支持的三个重要方面,即支持城镇城市化的基础条件发展,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城镇城市化的经济条件发展,帮助城镇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城镇城市化的基本条件发展,助力人口规模扩张和素质提高。胡斌(2002)[34]鼓励在财政融资支持的信用平台基础上,加强与金融的配合联动,发挥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的互补优势,扩大资金来源渠道。郭新明(2004)[35]提出,要加大信贷投入,推进城镇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要素市场建设的全面发展,从金融、财政、社保等方面做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可设立西部大开发创业贷款发放给地区偏远且环境恶劣地区的居民。陈元(2010)[36]利用国家开发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搭建包括城建平台和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在内的综合性融资平台,不断提高信用结构加强风险监控和风险缓释的能力。杨慧和倪鹏飞(2015)[37]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应与贴息政策并举,支持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在合理的利率水平下对城镇经济实施贴息政策,对欠发达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进行“反哺”,发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大效益。

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胡斌(2002)[38]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吸收企业资金,使这些企业也成为城市建设和经营的投资主体。为了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融资渠道,还可以尝试将附着在城市基础设施上的有形及无形资产投入市场营运。范川(2003)[39]指出,城镇化融资过程中,以政府财政融资为主的融资金额有限,巨大的资金缺口导致城镇化建设矛盾突出。他在国外城市建设融资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创新融资机制,为突破基础设施融资“瓶颈”提出了十种操作方式:一是采取BOT或TOT手段,让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中,与政府分享商业利润、共担经营风险;二是通过补贴政策、利差优惠、专营权优惠政策,吸收民间闲散资金投入到没有收益的路桥建设中;三是转让公用企业部分股权给社会资本和职工,既能帮助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增强其活力,又能为政府带来变现资金;四是采取直接借壳上市或经过设计包装后被上市公司收购的方式,在股票市场上融资;五是政府承诺购买基础设施产品并保证项目合理回报,以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基建工作;六是对地铁、轻轨等项目采用金融租赁的方式,即完成设备的融入又完成资金的融入;七是鼓励项目主体发行利率介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长期建设债券(企业债券);八是开拓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新手段;九是对大型市政工程,可赋予投资者土地开发权,以弥补收益的不足;十是建立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基金。杨志勇(2011)[40]认为,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融资,但根据项目的属性不同,采取的融资方式也有差异,但总体来看可采取税收融资、土地融资和债务融资。余晨阳和邓敏婕(2013)[41]认为,发行市政债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偿债机制和债务管理方式,为债券购买者的利益提供全面保障,防范债务风险的出现。所以要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从发行的目的和发行的方向上限定市政债券,完善市政债券二级市场的监管,设立专门的且具有独立性和延续性的偿债基金,建立明晰的市政债券责任分配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体系。

在完善金融机构功能方面,罗云开(2015)[42]认为,政策性银行应该正确处理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我国政策性银行应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经营政策性业务,有必要有选择性地支持那些收益性较低但公益性较高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另外还应该确定我国不同政策性银行的职能,让各政策性银行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尽量降低交叉业务的比例。陈爱莉(2004)[43]认为,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发挥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产贷款等传统信贷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新型信贷品种的融资比例,开发更多面向城镇消费者、面向城镇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也应积极参与到BOT、BOO、BTO、TOB等融资项目的信贷合作中,同时开拓如土地储备贷款和集合资金委托贷款这类新的融资方式。但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要注意落实城建项目的责任主体、建设资金按合同规定到位和防范质押担保标的“流失”。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课题组(2004)[44]认为,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要不断完善对中小企业的各种配套服务,如结算、汇兑、转账和财务管理、咨询评估等,还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诸如金融政策、金融信息和信贷知识等专业方面的服务。为了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回收率,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营销管理,也可以设置对应的考核奖惩制度。粟勤、王少国、邱俊杰(2013)[45]认为,社区银行的繁荣能有效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需求,缓解财政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完善并发展社区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无论是其他类型金融转型还是民间资本组建,都要明晰产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机制。要以服务社区为核心目标,持续更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此外还要运用引进外部精英和建立内部培训机制并行的方式,为社区银行业务不断培养人才。李超(2015)[46]认为,可以根据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大力开展零售银行业务。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土地征收款、粮农补贴发放等中间服务业务;联合保险公司开发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发展城镇化住房按揭贷款、经营性贷款、个人综合授信和消费贷款等业务;针对城镇居民开发专有财富管理产品,丰富银行卡内容,顺应移动互联发展趋势,打造小城镇特色化银行卡及支付结算体系,不断健全支持城镇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王少波、陶玲琴和魏修建(2007)[47]建议,规范和发展农村民间金融,通过鼓励各村农户以自行集资的方式成立民间性质的信用合作社,通过整合使非正规的“地下金融”成为合法、规范的,满足分散农户小额资金需要的民办信用合作社,政府完全不参与经营,但必须进行监管,以此来消除农村高利贷现象。丁俊峰(2009)[48]认为,在农村和中小城镇建立防御系统性信贷风险的保险和再保险体系非常必要。农业保险机构对农业风险的管理,能为农户的生产甚至是生活提供第一道保障防线。另外通过建立再保险体系,对县级农村保险机构提供再保险服务,在出现大区域灾害这样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帮助农村保险机构把风险分流出去,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持。

在增强金融创新方面,王曼怡和李勇(2010)[49]以北京远郊区为例,鼓励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例如,金融机构要围绕郊区的特色农业、绿色养殖、生态旅游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结构升级。金融机构不但要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还可利用自身庞大的客户信息优势,为农村企业和个人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帮助其拓展销路、增加收入、提高与市场的结合度,这样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贷款的违约率。王振坡、游斌和王丽艳(2014)[50]提出,农村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应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联户担保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担保贷款、银团贷款、“公司+农户”保证担保贷款、小企业信用贷款、农业龙头企业的季节性融资等,满足信用好的农业企业的大额信贷需求。有条件的新兴城镇还可以推出农产品期权、期货等农村金融衍生产品,分散和规避农村信贷和农业生产风险。

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方少勇(2005)[51]提出,我国政府对小城镇金融环境的治理给小城镇发展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国家对区域金融进行干预时首先要考虑金融政策的制定、要满足地方金融需求的多样化,突破机构设置上的集权控制,允许小区域金融机构的设立,也要突破资金性质的限制,允许更多地方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在去官僚化方面,鼓励设立小城镇政策性银行,以中央指导、地方拨款的方式运行,专门从事推进小城镇城市化的金融合作工作。最后依靠地方财政和地方非正式制度监督,建立担保机构,以缓解和解决投资投机性过大、抽逃损失严重的问题。王曼怡和李勇(2010)[52]认为,信用环境是金融生态的最直接体现,所以要加强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在农村地区构建完善的信用文化体系,广泛开展诚信宣传,让诚信精神深入人心。朱建华、周彦伶和刘卫柏(2010)[53]认为,要真正做到金融对城镇化的支持,就必须要完善城镇结算服务体系。加快电子科技在农村的推广运用,改善农村结算工具,畅通农村结算渠道。同时完善利率定价机制也不容忽视,虽然农村地区更关心是否能够便捷安全地获得贷款,对利率的高低及合理性关注甚少,但金融机构应创新定价机制,通过合理上浮贷款利率发放信用贷款,利用利率上浮部分覆盖成本与风险,实现金融机构与城镇化建设的共赢。杨小玲(2011)[54]认为,农村征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多方共同努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可以忽视民间资本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应加强征信管理法律体系的建设,改变目前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左晓慧(2012)[55]强调,国家财税政策的推出应该与农村金融政策互动,产生联动效应。运用财税政策支持农村金融发展,解决农业收益率低、农业贷款风险大、农业金融机构产品服务单一等问题。杨慧和倪鹏飞(2015)[56]建议,监管机构应对新型城镇化地区实施差别化的金融监管政策。针对农村基层融资难、融资需求大的问题,可在信贷规模、贷款期限、利率等方面予以适度放开,放宽流动资本占用要求,提高风险容忍度,以更灵活的监管政策应对市场失灵。同时,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县域支行信贷审批权采取不同地区不同对待的方式,放弃原先“一刀切”的方式,区别对待不同城镇的具体发展状况。

四、总结

近些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入了持续发展时期,金融支持城镇化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国内学者就城镇化与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缺乏对中部和西部这些需要重点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区域全面、系统的研究,尤其缺乏针对吉林省的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相关研究;第二,只重视传统金融对城镇化的支持作用,较少涉及新金融业务对城镇化支持的研究;第三,缺乏不同类型金融对城镇化支持作用的分析对比,多停留在金融整体对城镇化的支持程度研究上。未来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城镇化对金融支持的程度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对金融支持城镇化需要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结合中国实际发展情况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1]马凤鸣.城镇化与城镇体系建设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9):50-54.

[2]蒙荫莉.金融深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

[3]黄勇,谢朝华.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效应分析[J].理论探索,2008,(3).

[4]孙浦阳,武力超.金融发展与城市化:基于政府治理差异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1,(2).

[5]高友才,曹东坡.我国城市化与金融支持的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与实证——兼论“4万亿元投资”[J].经济管理,2012,(3).

[6]吴超,钟辉.金融支持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在哪里[J].财经科学,2013,(2).

[7]王建威,何国钦.城镇化发展与财政金融支持机制协同创新的效率分析[J].上海金融,2012,(6).

[8]韦福雷,胡彩梅,鞠耀绩.省域城镇化金融支持效率及影响因素[J].金融论坛,2013,(10).

[9]熊湘辉,徐璋勇.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影响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6).

[10]李清政,刘绪祚.金融支持与我国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4).

[11]陈志刚,吴腾,桂立.金融发展是城市化的动力吗?1997—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J].经济学家,2015,(8).

[12]荣晨,葛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基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15,(3).

[13]姚耀军.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协整分析及其Granger因果检验[J].中国农村观察,2005,(2).

[14]张宗益,许丽英.金融发展与城市化进程[J].中国软科学,2006,(10).

[15]郑长德.中国的金融中介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7,(3).

[16]邓德胜,刘京锋,花琪.中国城市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8,(9).

[17]贾洪文,胡殿萍.中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相关性——基于1991~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4).

[18]李新光,胡日东,张彧泽.我国土地财政、金融发展对城镇化支持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J].宏观经济研究,2015,(4).

[19]陈志伟.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经纬,2014,(6).

[20][37][56]杨慧,倪鹏飞.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5,(2).

[21]赵峥.中国城市化与金融支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2]谷小菁,王定祥.中国金融发展与城市化进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9).

[23]中国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中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动态互动关系——基于面板VEC模型分析[J].武汉金融,2013,(10).

[24]范川.金融创新是解决城市化发展资金瓶颈的关键[J].商业研究,2003,(21).

[25]伍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深化研究[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

[26]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白鹤祥.城市化与三农问题研究(上)——基于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视角[J].广西金融研究,2007,(7).

[27]廖凤华.对绵阳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问题的探讨[J].西南金融,2010,(9).

[28]陆岷峰,马艳.以金融支持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新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9]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城镇化、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天津经济,2013,(1).

[30]刘莉亚.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探讨[J].河北金融,2007,(1).

[31][39]范立夫.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0,(7).

[32]陶艳艳,段虹.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成绩与问题[J].银行家,2013,(3).

[33]汪小亚.中国城镇城市化与金融支持[J].财贸经济,2002,(8).

[34][38]胡斌.政策性金融与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J].中国金融,2012,(10).

[35]郭新明.金融支持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政策思考[J].西安金融,2014,(9).

[36]陈元.开发性金融与中国城市化发展[J].经济研究,2010,(7).

[40]杨志勇.我国城镇化融资方式分析[J].中国金融,2011,(19).

[41]余晨阳,邓敏婕.市政债券:城镇化融资的新渠道[J].学术论坛.2013,(3).

[42]罗云开.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策性金融作用探讨[J].上海经济研究,2015,(4).

[43]陈爱莉.论城市化建设与商业银行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7).

[44]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课题组.城镇化建设中工商银行面临的商机和经营对策[J].金融论坛,2004,(1).

[45]粟勤,王少国,邱俊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我国社区银行创新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13,(12).

[46]李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零售银行发展研究[J].新金融,2015,(2).

[47]王少波,陶玲琴,魏修建.关于我国农村城市化路径的选择与金融支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4)

[48]丁俊峰.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金融结构转型分析[J].经济学家,2009,(5).

[49][52]王曼怡,李勇.城镇化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以北京远郊区县城镇化为例[J].人民论坛,2010,(29).

[50]王振坡,游斌,王丽艳.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与创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2).

[51]方少勇.小城镇城市化金融支持与政府干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4).

[53]朱建华,周彦伶,刘卫柏.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4).

[54]杨小玲.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困境[J].西南金融,2011,(7).

[55]左晓慧.城镇化的金融支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责任编辑:王帅]

The Research Review on Financial Supports for New Urbanization

Zhang Yi-wei
(1.Jilin Province Financial Culture Research Center,Changchun 130028,China;2.School of Finance,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Changchun 130028,China)

New Urbaniz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modernization,the largest domestic demand potential,an important motiv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lso an important people's livelihood project.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cannot go forward without financial supports.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supports,strengthen financial supports and foster a good environment for financial supports have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in the theoretical fields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summed up and sorted out the literature of financial supports for New Urbanization,and provided new breakthrough and the foothold to the related research.

new urbanization;financial support;financial efficiency

F832.4

A

2016-07-01

1671-6671(2016)05-0030-07

城镇化子课题(czhZK001);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基地项目(2015JD001)

张亦潍(1988-),女,吉林长春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城市化城镇化金融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家乡的城镇化
P2P金融解读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