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民之分话汝窑

2016-03-28蔡暄民

金融经济 2015年4期
关键词:官民邓州汝窑

蔡暄民

现在陈列在几大博物馆的汝窑器物中,有很大一部分排不进宫汝的行列,是地道的民汝产品。

汝窑作为五大名窑之首早无争议。只要一戴上汝窑的帽子就认为是古陶瓷界的魁首。是官窑中的官窑,其实,这是将官汝和民汝混为一谈的错误观念。

真正称得官汝的器物,应该是无论从器型、釉面、胎体、圈足,支钉痕等都找不出星点瑕疵的规正之物,别忘了,这是给最高封建集权统治者个人专享之物,哪个供奉者敢冒丢脑袋的风险?

因此,现在陈列在几大博物馆的汝窑器物中,有很大一部分排不进宫汝的行列,是地道的民汝产品,自从张公巷和清凉寺作为汝官窑的生产地后。几乎是同时,在附近大大小小的窑场,都开始摹仿官汝的生产工艺制作类似官汝的器物,这在清晚期光绪29年的副榜贡生、康有为的人室弟子许之衡写的《饮流斋瓷话》中点评得非常清楚。

书中说道:“此外尚有诸窑,统名杂窑,亦日小窑。兹约举之:仿柴者曰东窑,宋建于东京,东青所由得名也;仿汝者曰唐邑,曰邓州、曰河北……总之,宋代杂窑,不外取法诸大窑,辗转仿效,其佳者每之乱真,而胎质釉质之精粗,明眼人不难判别也。虽同一宋器,而价值则远逊矣!”

文中所说的唐邑、邓州、河北,乃唐邑窑、河北窑和邓州窑,唐邑在今河南唐河;邓州即今河南邓州。历史上有明确记載的有那么多仿效地,没有记载的则更不计其数,加上仿品往往主要求量而难求质,因为仿者以求利为目的,而官窑求质而不求量,主要为博皇帝一人的首肯和欢心,所以两者是无法比拟的。

这也充分说明,中国历来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早在千年以前就形成了抄袭和伪造的风气。

如果我们有心去查阅一下世界上几个藏有汝窑器的博物馆的馆藏图录,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精粗参差。少量的非常精致,精致得找不出一点毛病,而粗的却瑕疵比比:有型不规正的,也有缩釉点的,更有窑裂的…但是,不管有无瑕疵,均被排在珍贵的汝窑行列中,很骄傲地对外宣布珍藏着的汝窑件数。这是典型的只求量不求质的混沌思想,说严重点是对千古奇珍汝官窑名声的亵渎!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一些学究历来津津乐道的“世界馆藏汝窑67.5件说”的迂腐和不切实际。如果,按官民不分的笼统计算,那存世的数量会不计其数,后面加二个零甚至三个零都毫不为过。特别是近些年大规模大面积的开发,出土的民汝窑器不胜枚举,

而真正称得上汝官窑的确实不多,那绝对不是只要符合汝窑的几大特点即可称为汝官的。按此标准划分,现存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汝窑数量砍掉三分之二也毫不为过!

就拿几家收藏汝窑较多的博物馆为例,器身上大都免不了或多或少地存在瑕疵,即使由乾隆让下人镌刻过御题诗的一些汝窑器,疵斑也赫然在目。严格意义上说,当时选择高古瓷的人定的标准有问题,以致造成贻误后人的结果。其实,被誉为五大名窑的“汝、官、哥、定、钧”中均存在民窑大量仿制的情况,都存在官民不分的馆藏标准!博物馆以普及教育为主,只要能说明器物的产生、发展和传承过程,让参观者了解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已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为此,收藏以残破旧为主无可厚非。但不能只求馆藏数量而混淆官民之间的界线,否则,会造成我们的子孙后代误解了祖先的智慧和能力,误认为祖先的审美标准竟然那么的低?否则怎么会将明显存在缺陷的东西当成国宝?民间藏家分不清官汝和民汝的区別不足为怪,作为负有启迪、教育为责任的博物馆就不应该了。

猜你喜欢

官民邓州汝窑
河南邓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解锁乡村治理有了“金钥匙”
《行政执法中的枢纽——官民关系》
汝窑为魁 天青如玉
“中国·邓州第四届《红楼梦》读书竞赛总决赛”综述
司法审判如何对接道德方能让群众信服之冷思考
——从于欢案“官民”互动和江歌案的中日舆论反差说起
“仿汝釉”与“汝窑”的差异所在
乡土社会“官民”纠纷的化解原则与消弭机制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
让雷锋精神的接力棒代代相传——南阳市邓州“编外雷锋团”学雷锋纪实
一品汝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