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商业银行如何应对

2016-03-28张涛

金融经济 2015年4期
关键词:存款市场化定价

张涛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存款利率浮动区间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持续提升,已初步形成差异化、精细化的存款利率定价格局。

3个多月后,央行再度扩大存款利串浮动空间,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金融机构获得更大范围的自主定价权,这也显示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降息推进利率市场化

央行宣布自3月1曰起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扩大存款利率上浮比例之后,出现了一个与去年降息之后的明显变化,即如央行副行长易纲所言:“商业银行能够差异化定价,出现了上浮区间不同的阵营,大银行上浮少一点,比如说10%左右;中型银行,过去叫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浮了20%左右;一些小的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上浮多一些,可能20%到30%。实际上这种差异化定价,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优化已经在形成。”这样一来,对于储户来说,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风险和收益)来选择银行了。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存款利率浮动区间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持续提升,已初步形成差异化、精细化的存款利率定价格局。同时,随着理财等存款替代类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负债类产品已自发实现了市场化定价,此外,资本项目也在逐步开放,这都推动我国必须要加快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3月12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时说:存款保险制度今年上半年就可以出台。这意味着银行对于储户存款的兑付将由此前的无限兑付转为有限兑付,即只要一家银行发生了有限兑付存款的现象,那么该银行实际上已经处于破产的边缘,这是金融领域的退出机制前进的一大步。

与此同时,周小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去年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上浮空间又扩大了20%,今年前不久的这次利率调整,又再进一步向上浮动区间扩大了10%,因此大家是非常合理地估计,认为我们离利率市场化也就是最后的存款利率上限的解除已经非常近了。今年如果能有一个机会,可能存款利率上限就放开了,大家期望中的最后一步就走出来了,这个概率应该说是非常高的。

对商业银行意味着什么?

只等一个机会,存款利率上限就可能放开!取消了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在利率上的最后一道管制也就解除了,然后是不是可以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就算完成了呢?对于商业银行又意味着什么?

利串作为最重要的要素价格,其在经济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俗的讲,利率市场化就是放开对利率的管制,让自由浮动的利率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也就是通过市场化改革,改变过去在利率管制下的金融压抑,让利率真正能够反映出市场供求的真实情况,同时利率价格的变动都能够反过来调整供求的关系。

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央行曾用9个字概括:“放得汗、形得成、调得了”,这9个字基本把货币当局眼中的利率市场化说清楚了,即利率形成机制、利率传导机制和利率调控机制。如果说伴随利率管制在形式上的取消,那么后期重点应该就是利率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和调控机制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了。毕竟与利率市场化已经完成且成熟的国家相比,我们现在还缺少利率锚及传导机制还不是很顺畅,进而影响了货币政策意图的实现。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形式上的完成,是否意味着其影响也进入尾声,还是说刚刚开始呢?

目前,虽然除了存款利率还受上浮幅度限制之外,其他利率基本已经都实现了市场化,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我认为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恐怕才刚刚显现出来,这里面包括四个层次的变化:

一是商业银行的压舱石要变了。目前在银行资产端,剔出商业银行上存到央行的备付金之外,其各类资产价格基本都已实现了市场化,但在其负债端,仍有六成左右的资金来源于利率被管制的存款部分,因此存款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准利率,因为存款利率是决定商业银行资金底线的最重要、份量最重的因素。而伴随利率市场化的完成,未来存款利率必将彻底放开。这就意味过去由央行制订的这条资金底线消失了,需要商业银行到市场中去寻找,所以我说商业银行的压舱石要动了,由此将带来商业银行资产端定价基础的变化,甚至是中国金融体系定价基础的变化。

二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要变了。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无论是资产端,还是负债端,都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风险,而且风险在各类金融市场间的表现形式,传递方式等也将出现根本性变化,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波动性的增加。从已经完成利率市场化国家的历史来看,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初期,利率波动性均出现了显著上升,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对这种变化的不适应,在一些国家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了银行集中倒闭的现象。

三是商业银行的盈利方式要变了。正是由于压舱石要动了,面临的风险复杂了,更加不可捉摸了,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需要调整,所以可以看到近两年来,各家商业银行都在规划自己的转型之路,因为,伴随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单纯依靠吃存贷差的盈利模式已经式微,当然多年前,商业银行就提出提高中间业务的比重,但到目前为止,中间业务收入更多的也是存贷差收入的变种而已。利率市场化完成后,这些都需要调整,针对存贷差收入的下降,如何继续保持商业银行的持续盈利能力,是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现实问题。

四是商业银行身处的金融业态要变了。近年来包括理财、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等一些新的金融业态都在快速发展,相应包括存、贷、汇、兑等,这些过去完全是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均出现了不小的变化。通俗地说,过去我们把商业银行称作是金融行业的老大哥,现在从资产规模来看,虽然他还是老大哥,但这些年包括证券、保险、信托等在内的非银行金融行业的金融创新走得很快,换句话说,商业银行身边的小兄弟越来越不安分,商业银行怎么办,是不是也需要不安分起来,值得认真思考。

商业银行该如何应对

正是上述四个正在发生的变化,使商业银行均面临未来怎么实现良性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也就是商业银行究竟应该如何应对。

一、风险偏好的先导性更加显现。其一,商业银行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风险态度。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利率风险必将成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商业银行要赚什么样的钱,首先一点就要清晰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明确自己的风险态度。其二,商业银行运营中风险处于先导性地位。通俗地讲,商业银行要十分清楚,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同业采取的是什么经营策略、客户有什么服务诉求、监管机构是什么政策导向,对这些因素的评判,实际上就是对风险的评判,只有明确这些之后,商业银行才能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即风险认识在前,经营策略在后。其三,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必须精细化。

二、避险工具使用需求的客观上升。其一,商业银行将面临真正的利率风险敞口。过去由于存款利率处于管制状态,所以更多地是面临货币当局调控变化带来的政策风险。而当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必将面临真正的利率风险敞口,相应管理这些风险敞口,就需要商业银行运用一些避嫌工具进行对冲,因此从商业银行自身而言,对于风险对冲性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将会有很大的上升。其二,商业银行客户的避险需求上升。这既是商业银行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因为客户需求的变化。要求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更趋于综合化、反应更快捷。

三、提升资产负债表主动管理能力。其一,商业银行已告别资产负债快速扩张发展时期。商业银行多年来依靠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很难维系,相应来源于增量资产负债的利润也会快速下降,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寻找新的增长点。中央已经提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实际上就是提升资产负债的主动管理能力,通过增量的布局,存量的结构调整,来实现风险的最小化和盈利的持续性。其二,商业银行必须算大账、算总账,把账算精,算细。伴随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客户的金融需求更加多元化,经济诉求也更加高级化。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的金融服务方面,更多要依靠总分行之间、境内外之间、母子公司之间的协同作战,这样就需要商业银行要从整个集团的角度,统筹考虑其资产负债的管理,即必须要算大账、算总账,而且要把账算精、算细,依托客户分层市场,借助大数据的挖掘,确立自身的优势,克服当前金融服务同质化的不足。

四、重视金融市场各类价格信号间关联度的研究。其一,蝴蝶效应在增强。金融自由化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单个小事件会通过在不同市场之间的传染,被不断放大,有的甚至演变为系统性风险。而利率市场化本身就是金融自由化,与之同行的就是金融市场各类价格信号的关联度会上升,商业银行如果不能全面、及时的掌握这一变化,那么在经营中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反之如果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其二,定价体系要重建。伴随各类金融市场风险关联度上升,风险更难识别和管理。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原先基于存款基准利率的金融资产定价方式将被打破,旧有的定价机制丧失定价基准,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化的参照系,建立新的定价估值模型,并有效计量和监控风险。

猜你喜欢

存款市场化定价
本刊2020年36卷第12期版权页定价勘误
追回挪走的存款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生命的存款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帮爸爸定价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自主定价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