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特色高校专业建设的课程支持策略
——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

2016-03-27王桂林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高校

王桂林

(重庆邮电大学 教务处,重庆 400065)



行业特色高校专业建设的课程支持策略
——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

王桂林

(重庆邮电大学 教务处,重庆400065)

摘要: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专业建设依托课程建设。以重庆邮电大学专业课程建设实践经验为例,提出行业特色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的策略:三维整合行业元素的课程目标,融入行业企业新技术的课程内容,基于专业特色方向建设特色课程群,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实施。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王桂林.行业特色高校专业建设的课程支持策略——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J].重庆与世界,2016(3):58-61.

Citation format:WANG Gui-lin.Strategy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ies:Tak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s an Example[J].The World and Chongqing,2016(3):58-61.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体系由学科专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主要要素组成。课程体系如何将直接决定着专业的方向和特色。对于行业特色高校专业建设而言,如何体现行业特色?如何能够与行业密切结合?如何能够切实为行业服务?课程建设显得相当重要。因此,本文着重探讨行业特色高校专业建设的课程支持策略。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不是仅仅局限在课程设置这一方面,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课程的范畴。结合重庆邮电大学在多年办学中的实践经验,以某一专业为例,讨论行业特色高校专业建设的课程支持策略问题。

一、三维整合行业元素的课程目标

专业教育工作依托于一系列课程的实施和学习,专业人才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每一门具体专业课程目标的落实。专业课程目标是专业课程建设乃至专业建设的方向,因此对于行业特色高校专业课程建设首要的问题是定位专业课程的目标取向。以往,专业课程目标定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专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专业学习过程。另外,虽然行业特色高校中的专业课程名称与其他类型高校专业课程名称相同,实质上定位应该不同,但在现实中却并没有表现出行业特色属性。

行业特色高校专业课程目标需要体现整体性、过程性和行业性。具体来说应该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3个维度构成。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素养和专业实践节能;专业工作过程与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在从事行业工作中的操作方法;专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培养学生对行业工作的认同、情感,并确立起行业工作的价值观。

从上述3个维度来看,行业特色高校专业课程目标应突出对学生的行业认识和体验。以重庆邮电大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是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集仪器仪表、信息采集、数据处理等知识于一体,能够有效地将上述资源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学生获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保证本领域人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课程旨在面向教学科研型大学控制大类专业和其他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培养适应“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等发展需要,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方向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信息获取与数据处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学生借助于校内实验平台、科研平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从而培养具有设计和组建各种信息量检测和产品生产控制系统的基本能力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融入行业企业新技术的课程内容

行业特色高校专业课程内容是否应该与其他类型高校同一专业课程内容相同?行业特色高校专业课程内容应该是什么样的?课程内容主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应承载着课程目标的导向。行业特色高校专业课程内容要及时吸纳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保持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工作相对接。重庆邮电大学在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组织多种形式深入企业调研,研究行业发展多元需求。按学校“专业提升计划”的总体部署,各学院组织专业负责人带队赴海内外高校、相关行业企业,深入调研专业发展情况。通过发放毕业生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问卷和毕业生就业单位跟踪调查,及时了解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专业素能结构的满意度和培养需求;加强对产学研合作单位走访调查。及时了解产业发展形势和需求动态。

根据新兴信息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新增40余门新课程,出版相关教材90余部。优化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设计并嵌入计算机、通信信息类、数理基础类、实践技能类等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模块,并根据专业类型特点选择模块内容,设计电气信息类等专业开设学科前沿和研究进展、最新研究成果技术等讲座与现代专业技能培训,构建各专业人才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

以专业群为依托,构建开放的信息学科实验平台。创新构建“两维度、三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规划建设面向信息学科专业群,与新兴信息产业相适应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创建通信网络、云计算、集成电路、光信息材料与显示、物联网等10大实践创新教学平台,在“先进制造”“现代物流”“集成电路”等领域建成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成国家首个信息无障碍工程中心、全国第一个3G动员中心和教育部工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并开发相关实验教学内容。

三、基于专业特色方向建设特色课程群

课程作为支撑专业的骨干,其结构如何直接会影响专业的育人功能。一个专业究竟由哪些类别的课程组成?这些类别的课程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要开设这些课程?课程设置如何体现出行业特色高校的特殊定位?等等,这些问题实质上是课程结构问题。行业特色高校专业课程结构应基于专业特色方向建设特色课程群。如重庆邮电大学测控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的特色与自动化学院目前的科研优势,凝练出3个主要方向:网络测控技术,智能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装置,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1)网络测控技术:以工业通信技术为基础,涉及通信、计算机、测量、控制等多学科知识交叉网络中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与控制,以及测控网络的信息安全技术,属于新一代网络化测控技术,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2)智能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装置:把智能传感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等用于传统仪器仪表与装置,涉及精密机械、人工智能、计算机、光学、网络等学科,其中的智能无线传感网络,综合了传感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在生物医疗、环境监测、抢险救灾等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实用价值;

(3)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主要从事机器人传感技术和基于传感信息的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它包括机器人力觉、触觉、视觉传感器研究、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以及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技术的研究。

由这3个特色和方向所形成的科研成果直接为建设特色课程群提供了素材和资源,也凝炼了专业课程的行业特色。

四、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实施

如何实施课程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行业特色高校专业课程的实施应有行业企业的参与,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身的技术转化与技术开发能力。这不仅是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也是对学校、社会、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重庆邮电大学一方面继续加强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网通、大唐电信等通信运营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在移动通信、计算机应用、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与研发等方面进行联合攻关。另一方面又与重庆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茶园新区、西永电子园区的高新企业合作,与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长安汽车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承担工业现场控制与网络智能仪表、汽车嵌入式系统设计等重大项目。具体来说:

一是加大校内实习教学的力度。依据专业的特点,加强对实习教学的重视,积极开拓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学校依据行业的发展变化,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编写合理的相关教材。

二是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巩固和加强现有的产学研基地。积极开辟新的产学研基地,有重点地加强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建设,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产业与高科技研究部门立足于科学技术的前沿,更是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建设的的重点。应积极鼓励专业学生走进企业,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通过这个实践基地的平台,使学生了解当今急需解决的理论性课题和前沿性的课题,积极参与到工程项目和新产品开发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解决研究生专业教学与实际技术发展水平脱节的矛盾。这样也能他们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使其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动手实践能力都能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其对社会、市场的认知更加成熟,对自身的能力、价值等有更准确的定位。

还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专业提升计划”的实施,建成电信运营级通信与网络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和31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实验基地;把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组建理事会和半导体产业联盟,成立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邀请了50家知名IT龙头企业负责人组建学校董事会,实现了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创新。

三是加强协同创新,搭建实习实训基地。积极依托企业搭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与中国移动在重庆建设物联网研发基地;与惠普、IBM、思科、甲骨文等国际IT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思科公司绿色科技联合研发中心”“甲骨文数据库技术联合实验室”等,与长安、四联、机电控股、重钢、力帆、富士康(重庆)等在渝大型企业合作,共建“工业自动化技术工程实验室”“重庆市智能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通信技术研究开发与工程化应用平台”等;与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共同组建了“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应用基地”,建立“中兴通讯西部培训基地”和“大唐电信—重邮”“华为—重邮”“上海贝尔—重邮”等近130余个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与实验室。

(责任编辑张佑法)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CQGJ13B527);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优化两级结构,探索计算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创新模式”(yjg131002)

作者简介:王桂林(1975—),女,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管理。

doi: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3.0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11(2016)03-0058-04

Strategy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ies:Taking Chongqing University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s an Example

WANG Gui-lin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the significant support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and specialty construction depends on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Tak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ies:curriculum objectives which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s industry element,and curriculum content which blends the new technology of industry enterprises in,and featured curriculum group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professional direction an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which the industry enterprises participates in.

Key words:industry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高校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