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慈善组织的扶持培育与管理自律

2016-03-27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组织自律

王 璐

(南京工业大学 法学院,南京 211816)



公益慈善组织的扶持培育与管理自律

王璐

(南京工业大学 法学院,南京211816)

摘要:公益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一道巨大的力量,而作为公益慈善事业的载体,公益慈善组织的健全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使得社会成员、社会群体的需求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得以反映并满足。从政府、社会以及公益慈善组织自身角度出发,探讨促进公益慈善组织良性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公益慈善;社会组织;扶持培育;自律

本文引用格式:王璐.公益慈善组织的扶持培育与管理自律[J].重庆与世界,2016(3):30-34.

Citation format:WANG Lu.Nurture and Self-Discipline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of Philanthropic and Charity [J].The World and Chongqing,2016(3):30-34.

一、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在促进社会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一)在救灾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与巨大的财务损失,在震后不久,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壹基金和其他一些NGO组织、民间团体、志愿者,纷纷西进,展开了史上最大规模最大范围的爱心活动。在善款筹集、物资救援、人员搜救等工作中,处处都有公益慈善组织的身影。之后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雅安庐山地震等,公益慈善组织都一如既往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其作用。当然,公益慈善组织并不只是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方面发挥着作用,在扶贫济困、生态环保、安老扶弱、助残养孤、医疗救助、教育、法律援助等很多领域都活跃着其身影,发挥其服务、救助等功能。

(二)数量增加且形式多样

1981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在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公益慈善组织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正式登记的社会组织60万个,比2013年度增加9.7%,这些公益慈善组织在扶贫、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公益慈善组织不仅数量增加,而且组织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就以基金会为例,为大中学校提供服务的教育基金会,为城乡居民提供服务的村办基金会、社区基金会,以及基层社区公益服务机构、慈善协会等纷纷涌现,丰富了基金会的组织形态,越来越多样化。公益慈善组织的活动涉及到社会多方面的领域,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法律、学术研讨、救助、扶贫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三)行业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提高

2014年中国慈善透明报告的数据显示,整个公益慈善行业透明度相比2013年有了一定提高,增长2.3%左右。通过对近3年的慈善透明指数进行对比发现,中国的慈善行业信息透明已经进入平稳上升的状态。同时,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状况的满意度也有一定的提高。把公众对信息披露各维度的满意度进行综合分析,并与2012年、2013年的问卷调查结果相比,我们发现:“比较满意”的公众在这3年中有了大幅增长,由9%上升至28%;“较不满意”和“不满意”的从61%下降到了50%。可知,通过各界人士的努力,公益慈善事业的公信力逐步构建了起来。

二、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信力严重缺失

只有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提高,才能获得社会的信任,获得更多的捐赠,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开展活动,实现其社会责任,在实现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又建立起更高的公信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促进公益慈善组织本身的发展。所以说,社会公信力是公益慈善组织良性发展的基石,公益慈善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如何提高社会公信力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

近年来,公益慈善组织负面新闻的出现较为频繁,2008年被爆出的四川地震救灾中的万元帐篷,2011年对我国公益慈善事业造成巨大负面效应的郭美美事件,2012年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的万元餐费等,这些接连出现的公益慈善丑闻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高涨的社会质疑,郭美美事件更是将不仅仅是红十字会,更是整个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推上了近几年的一个信任危机高峰,国内的整个公益慈善事业、各领域的公益慈善组织都受到了重创。

(二)自身发展不足

第一,数量不足。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在数量上有很大的增加,但是这个数量与我国近14亿的人口相比,其比率远远不足,远不能满足当前我国人民的各种社会需求,为群众提供高质量、范围广、内容多的服务。第二,组织结构不合理,权责主体不明确。第三,内部管理不善。日常管理松散、官僚化倾向严重以及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公益慈善组织的形象,妨碍了组织的长远发展,给组织造成信任危机、生存危机等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外部环境不利

第一,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关于公益慈善事业的立法层级较低,缺乏应有的法律效力和强制性。第二,登记门槛高。这是我国公益慈善组织面临的第一个外部难题。第三,政府放权不够。这使得公益慈善组织行政色彩浓厚,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活动的开展和组织的建设上受到限制。

三、国内公益慈善组织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爱德基金会是江苏省比较成功的公益慈善组织典范,故特在此分析爱德基金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其他发展存在问题的公益慈善组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信息透明与财务公开

信息的透明和财务的公开是公益慈善组织提升社会公信力的根本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爱德基金会的网站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关于受助人的相关信息,并且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捐助人的捐款信息,包括捐款人姓名(匿名的除外)、捐款金额、捐款项目、捐款时间等,捐赠人可以根据相关检索类别的选择进行捐款信息查询。并且在爱德基金会网站的首页就有一个“财务公开”导航,可以在里面看到爱德基金会每年的财务报告,每一项资金的流入流出都能详细显示。这一做法最值得其他公益慈善组织借鉴,信息透明和财务公开是当前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是赢得社会信任和吸引捐款的根本途径。

(二)多领域、专业化的服务

爱德基金会进行活动的领域涉及广泛,养孤、助老、救灾、社会组织培育等多方面,并且在每一个领域的服务都很专业,配备专业的人员或硬件设施,开展专业化、科学化的服务活动。其他公益慈善组织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具有这样的实力和条件的时候,应该根据社会现状考虑服务领域的扩展。但是,扩展服务的前提条件应该是服务的专业化,公益慈善组织要充分结合自身组织特点和资源,向自己能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领域进展,只有专业化的服务才是真正的为民服务。盲目地开展非专业化的服务,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表现。因此,服务的专业化是公益慈善组织进行领域扩展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指标。

(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爱德基金会的员工中,90%以上学历都在本科或以上,并且爱德的工作语言为英语,充分显示出其国际性,这样更有利于爱德学习国外先进社会组织的建设经验,加强与国外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除了英语专业的之外,还有些员工毕业于社会学、管理学、医学、神学、新闻学、计算机学等专业,大部分员工都是高学历专业人才。充足的人力资源对公益慈善组织的推动作用贯穿组织运转的始终,从组织规章制度、组织规划的制定,到项目评估、调研,再到善款筹集、项目活动开展,直到最后对一切工作的整理及总结等,处处能显现出高质量人才资源的优越之处。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

现在是新媒体大显身手的时代,相较传统的四大媒体,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形式多样、成本低等显著优点,公益慈善组织应该顺应时代的数字化发展趋势,熟悉并充分利用现在大为流行的新媒体。爱德基金会的网站建设就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除了拥有自己的官方主页并且网站设计清晰明了之外,它还有自己的微博主页、腾讯微博、微信主页等。该网站充分利用了当下流行的社交媒体,多渠道多方式地对组织进行宣传,提高了知名度。这是时代对现在公益慈善组织的要求,也是为公益慈善组织提供的一个机会,如果加以充分利用,就能得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以及社会监督成效,这一点是公益慈善组织应该引起关注的问题。

四、加快对公益慈善组织扶持培育的对策思路

(一) 政府对公益慈善组织的扶持培育

1.重塑政府与公益慈善组织的关系

我国政府也曾在公益慈善事务方面采取“一手抓”的方式,强政府、弱社会的现象也是曾经出现的问题,导致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具有行政色彩浓厚的特点,造成组织缺乏独立性,处于被动地位,发展受阻。为了扶持和培育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政府应当改变政府管理为主的模式,丢弃以往政府“一手抓”的做法。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中发挥引导、扶持和资助的作用。要通过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干预来管理与监督公益慈善组织的活动,让公益慈善组织成为独立法人身份,促进社会协同管理的良性互动模式。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公益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但还未形成系统的公益慈善法律体系,还不足以保护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我们应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研究制定中国慈善基本法,进一步完善已有的专门法律,加强相关法规的配套出台,形成扶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公益慈善组织的概念界定、性质、地位、宗旨、权利义务等,为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构筑良好的法律环境。

3.完善相应配套政策支持

(1)改革登记管理制度。加快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降低公益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简化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登记注册,将政府注意力从重视“入口管理”转向“过程监督”,准入政策上鼓励发展;

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表征及作用研 究 ………………………………………………… 胡宇霞,宋改敏(57)

(2)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可以参照发达国家政府资助公益慈善组织的做法,将福利彩票收入作为政府公益慈善支出的财政来源。同时,国家应该制定宽松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那些符合标准的公益慈善组织进行免税资格核准,给予免税待遇,并且企业、团体、个人在向公益慈善组织捐款时可以享受免税或退税优惠。

4.开拓促进发展新模式

(1)推进公益组织孵化器建设。公益组织孵化器是指提供特定的场所和空间,以资金支持、能力提升、服务提供等为方式,以培育和扶持初创期公益组织为目的的综合性系统,公益孵化器的本质仍是一种公益组织,只不过它不是为具体的公益项目提供服务,而是为初创期公益组织提供服务,是政府扶持培育公益慈善组织的重要途径之一。

(2)推行政府购买公益慈善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中的重大制度创新之一,民政部门应该积极实施、协调推进此项制度,将一些助残养孤、安老扶弱、社区服务、社会救助、减灾救灾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事项,交予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组织来承担,采用公益创投、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的方式。政府应该经常性地向信誉良好、运行效率高的公益慈善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这既履行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又扶持了公益慈善组织,促进了公益慈善组织在项目规划、运行、服务技能等方面能力提高。

5.整合社会资源与媒体力量

政府作为社会事务管理的最大主体,拥有公益慈善组织不可比拟的权力、社会资源和号召力,因此政府利用其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与媒体力量对公益慈善组织进行扶持和培育,是推动组织成长与发展的巨大力量。

(1)要加大政府对公益慈善组织的财政支持力度。

(2)将公益慈善组织的建设纳入社会建设发展规划之中,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科教文卫、经济、济困扶贫、环保等重点领域的公益慈善组织。形成中央高度重视和肯定,地方积极响应和推进,社会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3)加强媒体宣传,普及现代公益慈善思想。

6.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公益慈善组织,无论它们多强大和有名气,但是在资源和权力方面都无法与政府相比,即使美国一些“富可敌国”的慈善机构,也不具备政府那样的经济实力和政治权力。因此,政府应该利用强大的资源和权力实力,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公益慈善组织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潜能,并且发挥志愿者的在各方面的志愿作用,在组织内部形成志愿者与专职专业人才相结合、并合作的人才队伍模式。

(二) 社会对公益慈善组织的支持

1.企业对公益慈善组织的支持

企业对公益慈善组织最大的支持方式就是经济支持,通过直接的物资捐赠、项目合作、办公场地支持、产品购买优惠等方式,在经济方面给予公益慈善组织最大的支持。这样,不仅促进了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也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

企业支持公益慈善组织的另一大途径就是鼓励员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员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参与了志愿服务的员工进行奖励或者考评加分、对有志愿服务经验的应聘者优先录取等方式,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2.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的支持

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的支持,体现在提高对公益慈善组织作用及地位的肯定、加强培养自我公益慈善意识、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捐款、主动加入公益慈善服务活动等。

五、 强化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自律机制

(一) 加强行业自律

美国公益慈善组织为了对其实行统一的管理,在20世纪后半期就出现了公益慈善机构的行业组织,如基金会理事会、基金会中心等。现在,美国还有80多家以第三部门和公益慈善事业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如印第安纳大学公益事业研究中心等。它们通过发表研究报告等形式,公布公益慈善组织的相关信息资料,制定和建立行业规范,实现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的行业性管理。这是一种值得中国借鉴的公益慈善组织行业自律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科学评估体系,建立行业自律协会或者自律组织、团体联合会等,经常对各个公益慈善组织进行调查,将组织的资金使用、项目运作等信息公布于众。这种行业自律方式是当前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一大前进方向。

(二)完善规制和运行程序

公益慈善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的规章制度就是组织的内部劳动规则,是组织内部的“法律”,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了组织运行、管理的各个方面,用以规范组织运行程序和内部人员行为等,是保障组织合理运转的基础。

完善组织运行程序,就是在公益慈善组织内部,合理划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决策等职权,明确各环节的任务和责任。清晰划分职权,各部门各司其职,在工作时就能井然有序,出现问题时就能及时对应找到相关负责人,从而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形成专事、专人、专责的运作程序,既保证组织运作效率,又保障运行质量。

(三) 加强信息公开透明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息透明

公开透明的一大重要形式就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我国现有的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存在内容模糊不准确、披露形式不明确、信息披露强制力缺乏等缺陷。针对此现状,应以制度为保障,增大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强制力,鼓励自愿披露,规范信息披露内容。要以现实情况为基本要求,加强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明确信息披露形式,如财务会计报告形式、第三方评估形式等,要向社会公众告知明确的披露形式,并定期披露,让社会监督有迹可循。要以信息需求者的需求为导向,将信息披露内容进行层次划分。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增加财务透明度

促进财务预算管理方式改革,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公益慈善组织在做财务预算时,应根据组织发展规划实事求是的进行预算,充分考虑未来时期的发展计划,合理安排活动或项目资金的分配,并充分考虑自然灾害或者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预留适当的资金以备急用。降低公益慈善组织的运营成本,减少项目或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等问题;规范善款的筹集与支出管理。

(四) 强化组织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公益慈善组织以公益为目的,所以是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性质,这决定了它是凭借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强烈的服务意识进行运行管理的,这其实是对公益慈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只有拥有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服务意识的公益慈善组织才能具有更强的感召力,得到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获得更多的捐赠。所以,公益慈善组织应该根据组织自身的特点和目标,确立内容明确、科学执行的组织宗旨和使命,明确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强化组织成员的思想观念,培育其使命感、责任感和服务意思,在实践中坚决执行和坚守组织宗旨。

参考文献:

[1]黄娟,贺昌余.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内部控制探究——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例[J].财会学习,2013(12):63.

[2]孙伟林.适应转型期社会发展需要 积极培育公益慈善组织[J].社团管理研究,2012(1):6.

[3]佚名.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EB/OL].[2014-09-19].http://www.zmcs.org.cn/cstmbg/6912.jhtml.

[4]朱正平.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州学刊,2013(11):60.

[5]刘智琳.新加坡慈善组织管理对中国慈善组织管理的启发[J].经济视角,2012(6):58.

[6]王春.中美比较视域下的慈善组织发展与反思[J].社会福利,2012(4):44.

[7]吴津,毛力熊.公益组织培育新机制——公益组织孵化器研究[J].兰州学刊,2011(6):46-47.

[8]王世强.非营利组织孵化器:一种重要的支持型组织[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5):84-85.

[9]徐家良,赵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上海的实践[J].中国行政管理,2013(8):26-30.

[10]张宝娟.公益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J].社团管理研究,2013(18):22.

[11]郑功成.当代中国慈善事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2]傅金鹏.慈善组织演进轨迹与培育路径[J].重庆社会科学,2012(8):13-21.

[13]王忠平.建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自律体系探讨[J].当代经济,2008(9):86-88.

[14]李长春.论中国慈善组织的监管[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58-63.

[15]朱振淮.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思路与对策[J].唯实(现代管理),2012(10):29-31.

[16]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一个研究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04(5):88-95.

(责任编辑张佑法)

作者简介:王璐(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doi: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3.006

中图分类号:C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11(2016)03-0030-05

Nurture and Self-Discipline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ofPhilanthropic and Charity

WANG Lu

(Law School,Nanjing Technology University,Nanjing 211816,China)

Abstract:Philanthropy is a great power to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and as a public charity carrier,charity society organizations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a sound social construction.It allows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needs of social groups to reflect and meet their needs with legitimate way.This paper aimed to explore ways and means to promote the charity social organization of healthy development from the government,society and the charity organizations’ own social perspective

Key words:philanthropic and charity; social organization; support nurture; self-discipline

猜你喜欢

社会组织自律
做人要自律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以他律促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