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13至14世纪朝鲜半岛女真人的分布

2016-03-27宫兰一

北方文物 2016年4期
关键词:女真人女真高宗

宫兰一 周 爽



试探13至14世纪朝鲜半岛女真人的分布

宫兰一 周 爽

朝鲜半岛 女真人 东夏国

13至14世纪朝鲜半岛女真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作为东夏国遗民,在金末东夏亡国后进入朝鲜半岛的女真人;还有一部分是自辽金以来就迁居此地生活的女真土著民。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女真人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东北部远及今朝鲜江原道的中部铁岭一线的广大区域内。

一、东夏国遗民进入朝鲜半岛

东夏国的统辖范围,包括金代东北女真内地的曷懒路、恤品路、胡里改路等地。东夏国的南界,“其地南接高丽,北界混同江,与留哥东、西楼接壤通聘”①。据丁若镛《与犹堂全书》载:“金人之衰,万奴叛主,自号东真。我(高丽)之北路,又陷于东真。”②可知朝鲜半岛北部原金曷懒路地区纳入东夏国。东夏国南界接于高丽,其具体走向,据《高丽史》载,高宗六年(1219年),高丽义州别将韩恂与郎将多智等起兵造反,“时北界诸城多为恂智所陷,于是,命三军往讨。明年(1220年,高丽高宗七年,东夏天泰六年),恂智等以清川江为界投东真”③,可知此时东真国与高丽的西南境是以清川江为界。日本学者箭内亘对此亦有详细考证,他据《高丽史·高宗世家》高宗十一年(1224年,东夏天泰十年)正月条载,“本国(东夏)于青州,贵国(高丽)于定州各置榷场,依前买卖”④,万奴极言蒙古之不足赖,要求东夏于青州,高丽于定州各置榷场,以行互市,认为东夏与高丽的南界,应在青州(今朝鲜北青)和定州(今朝鲜定平)。据此东夏国的南界当在今朝鲜半岛东北部清川江以东,北青、定平一线以北的广大区域为金末东夏国的辖区。朝鲜李朝文人金熤在《竹下集》卷16《淮阳客舍古迹记》中称:“交州(今朝鲜江原道)故名胜地也,昔在丁卯(1207年)女真入寇,一邑尽火,惟是馆岿然独存。”⑥说明仍有一些女真人在曷懒路以南的江原道一带活动。

金朝末年蒲鲜万奴曾率领至少十余万的女真人⑦东走朝鲜半岛徙至曷懒路,估计在东夏国时期朝鲜半岛的女真人数量有显著增加。东夏立国十八年,该地区非但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发生及破坏情况的出现,反而在东夏国的悉心经营下,这一地区经济得到一定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东夏国统治集团核心主要是由女真人和来自中原地区汉化程度较高的汉人组成的。朝鲜李朝末期文人李秉璇曾评论:“东真儒辈出,殆同赵宋之世。”⑧东夏国丞相王浍,为咸平汉人,德才兼备,见多识广,蒲鲜万奴建国称王以后,遂拜王侩为宰相。王洽辅弼万奴,必多奇谋秘计,《黑鞑事略》称:“其相王贤佐,年余九十,有知来之明。”⑨另外,归附蒲鲜万奴的辽东南部女真猛安谋克户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中原封建文化的熏陶,掌握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此外,毗邻东夏国的高丽,一度向东夏国朝贡,双方存在官方贡赐贸易,如高丽高宗十一年(1224年),东夏在写给高丽国王的国书中曾言:“本国于青州,贵国于定州,各置榷场依前买卖。”⑩青州为今朝鲜咸境南道北青,定州为今朝鲜咸境南道定坪,可知双方官方贸易的位置在朝鲜半岛的东北部地区。在双方交往的过程中,较为先进的高丽文化也随之传入这一地区。上述诸多因素无疑对曷懒路地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东真与高丽之间虽未发生过大规模战争,但双方的小摩擦不断。这是由于蒲鲜万奴迫于蒙古军的压力,西向发展受阻,选择向东南方向势力较弱的高丽地区扩张。据《高丽史节要》载:“高宗之世,内有权臣相继擅执国命,外有女真、蒙古遣兵岁侵。当时国势岌岌殆哉。”这里的女真,即指东夏国。东夏紧邻高丽,屡寇其边地,“东真,潜据近地。数寇边鄙,出军追讨,即辄遁去,迨军之还,复入窥窬”,导致两者间的对抗时有发生,这样的记载史书中比比皆是。如高宗十二年(1225年),“秋八月,东真兵百余寇朔州(今朝鲜平安北岛朔州)”,高宗十四年(1227年),“九月,东真寇定、长二州”,同年“冬十月,三军自安边府直指贼(即指东真兵)屯宜州”。高宗十五年(1228年),“秋七月,东真兵千余人来屯长平镇(今朝鲜永兴东)”。高宗十六年(1229年),一年中竟分别于五月和八月连续寇高丽和州(今朝鲜永兴)。高宗十八年(1231年),冬十月,再寇和州。东真国对高丽进行过密集的寇边和屯驻活动,能否导致朝鲜半岛北部女真人数增加,因无史料证明,不得而知。

《高丽史》记载,高宗十二年(1225年),“六月辛卯,东夏人周汉投瑞昌镇,汉解小字文书,召致于京使人传习,小字之学始此”。投附到高丽的东夏人周汉,还将女真小字传入高丽。高宗十五年(1228年)六月,“东真矛克王奴卑、司历高邻干、阑哥来投”。此外,还存在一部分东夏人请求到高丽和亲的现象出现,且并未受到约束。如高宗十六年(1229年),二月壬子,“东北面兵马使报:‘东夏人到咸州请和亲’,遣式目录事卢演往听约束。五月甲戌卢演还自东北面,时东界赴防将军金仲温诉演怯懦不与东真约束”。由此可知,从13世纪开始就有部分女真人流入高丽国境内。

二、辽阳行省东部朝鲜半岛女真人的分布

蒙古汗国灭亡东夏国后,将朝鲜半岛东北部纳入自己的统辖范围,其势力远及今朝鲜江原道的中部铁岭一线。元世祖建立辽阳行省之后,这里隶属辽阳行省开元路统辖,仍然是女真人的聚居区。朝鲜史籍《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大东地志》、《高丽史》、《龙飞御天歌》以及《朝鲜王朝实录》对这一区域女真人的分布状况多有记载,由南至北具体如下:

登州和双城地区。高丽将登州称为安边,登州地处于今朝鲜江原道北部安边地区。双城位于今朝鲜咸镜南道永兴及其周围地区。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下令:“禁登州、和州(即双城,亦即永兴)等处女直人入高丽界剽掠。”而登州、和州以北的地区属双城总管府所领,所以元廷称双城为“高丽、女直界首”,由此可知双城总管府的统辖区域包括安边和永兴在内,主要是女真人的居住区。

定州一带。位于今朝鲜咸镜南道定平地区。定州“东至海岸三十里,南至永兴府界四十五里,西至平安道宁远郡界一百二十五里,北至咸兴府界二十里”。高丽靖宗七年(1041年),高丽经由定平筑长城以防女真。高丽诗人郑梦周曾云:“定州重九登高处,依旧黄花照眼明。浦溆南连宣德镇,峰峦北倚女真城。”定州一带与女真聚居处曷懒甸相毗邻,金代为曷懒路所辖,中经东夏国至元末明初,一直以来就是女真人的居住区。

合兰地区(又称合懒、哈兰),《高丽史节要》中称“哈刺”,高丽名合兰为咸州。其地位于今朝鲜咸境南道咸兴及其周边地区。《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48“咸兴府”条载:“本高句丽旧地,久为女真所据。高丽睿宗二年(1107年),命尹瓘等击逐女真。三年,置咸州大都督府,筑城,徙南界丁户一千九百四十八以实之。四年撤城,以其地还女真,后没于元,称哈兰府,隶于双城。”成海应《研经斋全集》一书载:“元哈兰府,明清咸州,旧为女真所据。”李算《弘斋全书》亦称:“元哈兰之府,尽据形胜,女真双介之岩。”《高丽史》记载,女真人海阳达鲁花赤金方卦娶李善来之女,生三善、三介,两人于元末“诱致女真,大肆侵略(高丽),遂陷咸州”。《龙飞御天歌》载女真首领,“哈兰都达鲁花赤奚滩诃郎哈”,即《朝鲜王朝实录》所载“哈兰千户朱蹯失马”,说明直至元末,元合兰地区依然为女真所有,有女真人在此居住。

洪宽,又作洪肯、洪鲜、红肯、忽面,高丽名雄州。位于今朝鲜咸镜南道洪原。高丽恭愍王十三年(1364年)正月,“女真三善、三介等,寇忽面、三撒”。女真曾与高丽军在忽面附近鞑靼洞等地发生激战,一度迫使高丽还屯定州。《龙飞御天歌》载女真首领,“洪肯猛安括儿牙兀难”,即《朝鲜王朝实录》所载“洪肯千户王兀难”。此地女真人势力较强。

叁散,又称三撒,高丽名英州。其地位于今朝鲜咸境南道的北青。《高丽史节要》载:“双城三撒,元是小邦之境,先臣忠宪王时,赵晖、卓青等,犯罪惧诛,诱致女真。”李朝郑元容在《经山集》曾作诗记同一事:“纳哈(元丞相纳哈出)万骑渡江来,叁散诸郡恣踏蹴……贼(赵晖、卓青等)介乘虚引女真,咸和溃陷肆剽掠。”表明高丽早在忠宪王时期,就有女真人被诏诱至双城。如前所述,元末,女真人三善、三介等,曾入寇三撒之地。《研经斋全集》称:“肃慎氏故城,在朝鲜北青府东三十五里……为女真所据,高丽逐女真为郡,元夺置三撒镇。朝鲜置青州牧,后改北青都护府。”说明历史上女真人聚居区青州曾一度为高丽所据,但时间不长,便又重为元所有,归于元后被称为三撒。同书亦载,高丽高宗四十五年(1258年),“今南关咸兴以南诸州县也,是皆新罗旧境。而女真方据咸兴以北,布漫于三撒、曷懒之甸,故双城所统止于是也”。足见1258年元朝初设双城总管府之时,女真人就已遍布于三撒及其以南的曷懒甸地区。《高丽史·李豆兰传》载:“李豆兰,初名豆兰帖木儿,女直金牌千户阿罗不花之子,袭世职为千户。恭愍时,豆兰遣其百户甫介,以一百户来投,仍居北青州,事我。”《龙飞御天歌》亦有“叁散猛安古论豆兰帖木儿”之语。女真千户李豆兰曾于元末率百余户投附到朝鲜李朝太祖李成桂麾下,入明后,朝鲜仍将他们安置在原居住地北青。《朝鲜王朝实录》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李朝遣使入明,请求明朝将朝鲜半岛北部等11处女真人地区划归高丽管辖,当时提出的理由为:“参散千户李亦里不花等一十处人员,虽系女直人民,来居本国地面年代已久。”可知北青一带久为女真所据,直到明初依旧是女真人的活动区域。

阿沙,位于今朝鲜咸境南道的利原。明朝于永乐年间经略故元铁岭以北的领土,李朝太宗四年(明成宗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明朝派辽东千户王可仁(王修)持敕谕至李氏朝鲜铁岭北部11处女真,其中就包括“阿沙千户朱引忽”。《龙飞御天歌》也将其称之为“阿沙猛安朱胡引答忽”,女真在此地设有千户所,说明阿沙地区当为女真人的聚居区。

秃鲁兀,今朝鲜端川,高丽名端州。其地东至吉城县界66里,南至利城县界37里,西至同县界45里,至甲山府界180里,北至野人地界170里。《龙飞御天歌》载:“秃鲁兀猛安夹温不花。”夹温为女真姓,汉姓为佟,即《朝鲜王朝实录》所载的“秃鲁兀千户佟参哈、佟阿芦”。《高丽史》中亦称秃鲁兀为女真人居所,高丽中后期,“时吏民逋入女真洪肯、三撒、秃鲁兀、海阳等地”,忠肃王曾派遣双城总管赵晖之孙赵暾,前往上述女真等地推刷高丽居民。明成宗永乐二年(1404年),明廷敕谕李氏朝鲜铁岭北部的11处女真人地区中就包括了秃鲁兀。

斡合,又称毛连苦、毛良苦、亏笼耳,于笼耳、本郎古。位于今朝鲜咸境北道南部镜城附近。据《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载:“本号亏笼耳,《辽东志》作木郎古,久为女真所据。高丽睿宗二年(1107年),尹瓘逐女真城之称号未详,后没于元。恭愍王收复。”《大东地志》亦载其为女真旧地,后隶于元,“高句丽之后,渤海有之,置龙原府,女真称于笼耳,因为金地,后没于元”。《龙飞御天歌》载:“斡合,地名,在今镜城府南百二十里,其地有园石屹立,高可二百余丈,西有猛安川,东流过立石下,又北流人海,其俗谓石为斡合,故因为其地焉。”此书所载“斡合猛安奚滩薛列”,亦即《朝鲜王朝实录》所称“斡合千户刘薛列”。说明女真人在此生活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入元后继续作为女真人的生活区,并由女真千户统辖。

伊板岭地区,伊板岭古称乙骨岭、乙离骨岭,今摩天岭。其地位于今朝鲜咸镜南北道的分界处,伊板岭位于端川东北70里。高丽恭愍王五年(1356年),“千户丁臣桂,领兵过伊板岭,与女真军战”。众多女真军的出现,说明当时此地亦是元代女真人的活动区。

三海阳地区,海洋(又作海阳,又称夫失里、木吉)与大伸(又称泰伸、泰神)、的遏发合称三海洋,位于今朝鲜咸境北道吉州地区。其地东到明川县界10里,北至同县界32里,南至海岸127里,西至端川郡界119里。《龙飞御天歌》载:“自海洋北行五十里至泰神,自泰神东行六十里至的遏发。海洋、泰伸、的遏发三处各有猛安,其俗谓三海洋。”同书亦载有“海洋猛安括儿牙火失帖木儿”。《朝鲜王朝实录》中有对“大伸千户高难”以及“夫失里千户金火失贴木”的记载。此外,还有前已述及的三海阳达鲁花赤金方卦及其子三善、三介。由此可知,三海阳一带有三个猛安,并以女真酋长之名对其地命名,说明有相当多的女真人居于此地。

甲山及三水地区,其地位于今朝鲜两江道甲山地区。《高丽史·地理志》载:“甲州府,本虚川府,久为女真所据,屡经兵火无人居。”但据《龙飞御天歌》所载直至高丽末年,甲州地区仍置有女真千户,“甲州猛安云刚括”。三水,其地位于今朝鲜两江道甲山东。据《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载:“三水郡东至甲山府界一百二十五里,南至咸兴府界三百四十四里,西至平安道古茂昌郡界一百十里,北至鸭绿江一里。”据《大东地志》载,三水“古渤海显德府界地,后为女真所据。金时属曷懒路,后为元所有”。也就是说这一地区一直是有女真活动于此,入元后,由合兰府统辖。

海童,又作海通。其地位于在今朝鲜咸境北道镜城至富宁一带。元朝于此地设女真首领,《龙飞御天歌》载:“海通猛安朱胡贵洞。”朱胡为姓,贵洞名也,亦即《朝鲜王朝实录》记为“海童千户董贵洞”。说明元统治时期有女真人在此居住。

吾笼所,其地位于今朝鲜半岛咸镜北道庆源以南。《龙飞御天歌》记载了高丽末年,女真吾笼所猛安暖秃古鲁归附高丽的事,其下注“吾笼所为江名,从钟城绿杨岘往北流,经东林城流入图们江,在庆源西北面六十里处”。说明在元代,此地为元所有,居住有女真人。

多温平,又名稳城。《大东地志》称:“稳城,本女真之多温平。”据李朝后期文人金鑢在《藫庭遗稿》卷3《拟唐别蒿》中所载:“过黄拓坡,怀古怅然……边气日萧条,飞沙漫空赤。女真数十万,此地曾狼藉。”此处数十万女真人盘踞之所的黄拓坡,位于“稳城都护府东二十七里”。说明元代多温平地区有为数众多的女真人在此活动。

上述女真部落分布于今朝鲜安边以北至图们一带,元朝建国后,于女真地区设置千户,对这一地区的女真人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蓬苦(清津)、蛮出温(会宁)、愁州(钟城)、孔州(庆兴)等,这一带濒江临海之处,“女直人民杂处其间,各以方言名其所居”,长久以来一直为辽、金、元三朝的女真人所占据,并在此地进行长期开发与经营。元代朝鲜半岛开元路下合兰府和双城总管府地区的居民,虽然其他民族成分的居民有所增加,但仍以女真族为主,尤其是合兰府地区,基本与金代一样是女真族的聚居区。从元代后期到明代初期的一些资料来看,这里仍存在女真族特有的猛安谋克组织。

三、辽阳行省鸭绿流域女真人的分布

鸭绿江中游到沿海地区是女真人的另一重要分布地,由金入元后,元与高丽在这一地区的势力互有消长,对女真人的分布与活动产生一定影响。这一地区女真人的分布地包括豆木里、林土、碧团、泥城、秃鲁江等处,直至14世纪后半叶,此地才被高丽势力侵入。该区域位于今朝鲜平安北道东北部、慈江道与中国辽、吉两省的交界处。

豆木里,其地位于今朝鲜慈江道楚山。《大东地志》载,豆木里“东至渭原界十五里大路,二十里小路,南云山界二百五十里,西至鸭绿江三十里,北至鸭绿江十五里”。“高丽忠烈王四年(1278年)始设豆木里万户,本高句丽、渤海、契丹、女真代有之地也。后二年(1333年)改号理州,忠惠王后三年(1342年)改楚山……李朝太宗二年(1401年),复为理州,十三年(1412年),改理山郡。”另据《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所载:“理山郡……本女真所居豆木里,自高丽恭愍王时,人物渐实。”《朝鲜王朝实录》亦载:“理山郡……本狄人所居豆木里。”可知,豆木里一直是女真人所居之地,直到元末,高丽恭愍王统治时期,才开始向此地迁徙高丽居民。

林土、碧团,其地位于今朝鲜平安北道碧潼。《大东地志》载,碧潼“东楚山界童巾川八十里,东南同府界一百二十里。南昌城界九十里,西同府界虚空桥七十里,鸭绿江五里,东北楚山界七十里,西南昌城治一百二十里”。另据《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载:“碧潼……本女真所据林土碧团之地,高丽恭愍王六年(1357年)遣泥城万户金进等击走之,改林土为阴潼,以碧团隶焉,抄南界人户以实之。本朝太宗三年(1402年)改碧潼郡,世祖朝置镇。”可知高丽于元朝统治末期派泥城万户金进等袭击仅距“鸭绿江五里”的女真人居住地林土碧团。女真人因得不到元廷的支持而被高丽驱逐。高丽占领林土后,改其名为阴潼,管辖与其毗邻的碧团,并迁南界人户充实一直以来由女真人占据的林土碧团之地。

泥城,其地位于今朝鲜平安北道昌城附近。高丽恭愍王五年(1356年),高丽曾遣李仁复入元上表:“伏乞归我旧疆毛双城、三撒以北,许立关防,女真人等于泥城等处山谷之间,越境来居。”又据《大东地志》载:“泥城,本女真所据,恭愍王十八年(1369年)逐女真置泥城万户府。”可知元末高丽占领泥城后,丧失故土的女真人逃入山林河谷等处暂避,所谓“越境来居”,正是这些被高丽击走的女真人,不顾高丽的迫害并与之抗争,才得以重返故土生活。可见泥城也是女真人的聚居之所,高丽王朝北拓以前,本为女真部落所居之地,元亡后,高丽势力侵入该地,以高丽民实边。

秃鲁江,其地位于今朝鲜慈江道内,南北流向,是鸭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慈江道龙林郡广成岭,经龙林、前川、江界、时中、满浦等市、郡,于渭原郡松榛里汇入鸭绿江。《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载其地,“东至古慈城郡界一百三十里,南至熙川郡界二百七十里,至咸镜道咸兴府界三百六十里,西至渭原郡界三十六里,此至鸭绿江一百三十里”。另据《大东地志》卷24《平安道·江界》条载:“本高句丽、渤海、女真代有其地。高丽恭愍王十年(1361年)始置秃鲁江万户。”说明秃鲁江地区的女真人世代居住在此地,直至元朝灭亡,高丽才在该地区进行了实际统辖。

以上即为13至14世纪鸭绿江流域女真人的分布状况,这一地区元代设置东宁路(府)时期归元朝统辖,1290年东宁路废罢后,除了鸭绿江下游昌城以东地区仍隶属于元朝的管辖之外,其他地区皆归于高丽管辖,女真人在朝鲜半岛的活动区域明显缩小。

综上所述,13至14世纪朝鲜半岛的女真人主要由东夏国遗民和自辽金以来就在此地开发和经营的女真土著民构成。他们主要分布在今朝鲜安边以北至图们一带,以及包括鸭绿江中游至沿海地区在内的元代开元路南部地区。总的来说,13至14世纪在朝鲜半岛东北部远及今朝鲜江原道的中部铁岭一线的广大区域内是女真人的活动范围。

注 释:

① 〔清〕魏源:《元史新编》卷17《太祖平服各国传》,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79年影印本。

② 〔朝鲜〕丁若镛:《与犹堂全书》第6集《疆域考四·北路沿革续》,首尔:新朝鲜社1934年,第89页。

③ 〔朝鲜〕郑麟趾:《高丽史》卷130《韩恂传》,平壤:朝鲜科学院古籍研究所刊本1957年,下同,第3册,第644页。

④ 《高丽史》卷22《高宗世家》,高宗甲申十一年正月条,第1册,第337页。

⑤ 〔日〕箭内亘:《东夏国之疆域》,见《满洲历史地理》第2卷。引自王慎荣、赵鸣岐:《东夏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35页。

⑥ 〔朝鲜〕金熤:《竹下集》卷16《淮阳客舍古迹记》,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藏本。

⑦ 孙进己等:《女真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第141页。

⑧ 〔朝鲜〕李秉璇:《渊斋集》卷53《附录》,首尔: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本1906年。

⑨ 〔宋〕彭大雅:《黑鞑事略》,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8页。

⑩ 《高丽史》卷22《高宗世家》,高丽高宗甲申十一年春正月戊申条,第1册,第337页。

〔责任编辑、校对 王孝华〕

宫兰一 ,女,1992年生,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周爽,女,1985年生,博士,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邮编 310018。

K246.4 K247 K248

A

1001-0483(2016)04-0090-06

猜你喜欢

女真人女真高宗
明代女真者皮船考
女真文——脱胎于契丹字和汉字而自成一格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ON GROWTH OF MEROMORPHIC SOLUTIONS OF NONLINEAR DIFFERENCE EQUATIONS AND TWO CONJECTURES OF C.C.YANG∗
女真文“契丹”考
基于电流矢量和开关表格控制的异步电机控制方法
金代的酒文化漫谈
论辽金时期朝鲜半岛女真人分布
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
一字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