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理工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2016-03-27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育科研国际化研究生

仲 彦

(重庆理工大学 语言学院,重庆 400054)



对理工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仲彦

(重庆理工大学 语言学院,重庆400054)

摘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推进我国大学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方式对于提高研究生的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培养类型、对外交流、科研环境、合作办学等方面,对研究生教育和科研现状进行探究,归纳出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途径和改进的措施,探索如何通过国际化方式培养具有高素质科研能力和国际学术视野的研究生。

关键词:研究生; 国际化;教育科研

本文引用格式:仲彦.对理工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重庆与世界,2016(1):45-48.

Citation format:ZHONG Yan.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J].The World and Chongqing,2016(1):45-4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份指南性文件。《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提出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研究生是国内大学,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主力军,提高他们的教育和科研国际化水平,就能直接促进我国创新能力与国际水平的接轨,从而为加强我国基础科研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研国际化现状

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仅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从1999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到近年推广专业学位和最近的工程博士学位试点;从强调硕士是一个独立学位到开展直接攻博;培养机制改革以及扩大应用型硕士的比例等等,都是提高国际化水平的结果[1]。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在校人数的增加,出现了越来越多对研究生培养机制及国际化教育模式的思考。总的来说,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类型不断增加

借鉴国际研究生培养经验,我国目前招收研究生的类别也在不断增加,主要招生类别分为:(1)按学习方式不同,分为脱产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2)按学习经费渠道不同,分为国家计划内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简称委培生)和自筹经费研究生。(3)按照考试方式分类,硕士研究生考试方式主要包括全国统考、单独考试、法律硕士联考、MBA联考,推荐免试,直推免试等。(4)按照培养类型的不同,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当前,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外交流的重要性,指导支持各级各类大学采用各种形式提高研究生对外交流的层次和数目。对外交流的渠道不断拓宽,交流程度日益频繁,并且已经由过去以“走出去”为主,逐步发展到普遍双向交流的形式[2]。各种交换项目、短期培训项目、自助体验项目、攻读学位项目已经越来越普及。此外,国家通过专项申请或者课题资助的方式,鼓励在读研究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尤其是高水平的顶级会议,帮助研究生了解本科研领域的最新发展、最新成果。

(三)科研环境迅速国际化

高水平科研成果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环境。最近一些年来,借助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各种科研单位注入了大量资金以期迅速提高科研的客观环境水平[3]。通过购买、联合研制、租借、派出人员参与尖端仪器实验等方式,我国科研单位的科研环境得到了超常规发展,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得益于这种发展趋势,研究生的科研和实验环境大大改善,各种硬件标准短期内得以与世界水平看齐。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化水平的提高和检索库的丰富,我国研究生获取国际最新学术科研成果的手段更加便捷,和国外科研单位沟通的渠道更加方便快捷。

(四)合作办学规模扩大

中外教育交流规模的不断扩大促进了社会中对中外合作办学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中外合作办学以学历教育为主,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逐次推开,目前已形成招生专业全面、覆盖地域均衡的格局。在硕士研究生教育段,教育部要求申请人参加高校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学生修完全部课程符合毕业条件后,可获外方高校的硕士学位证书,教育部相关部门对学位证书可做学历学位认证,中方高校提供结业证书。北京理工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最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水平大学之一,目前已落实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硕士研究生阶段的项目包括: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举办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合作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电信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微电子学与光子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英国瑞丁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科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等。这些研究生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极大地满足了国内学生对国际化研究生培养的需求,提高了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二、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已经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且制定了各种措施,建立了各种渠道来保障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但总的来说还有不少可改进之处。

(一)研究生培养过程不够灵活

如前所述,尽管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做过重大改革,努力向国际上的教育强国靠拢,但总体来说,研究生培养过程和教育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差别。具体表现包括:导师在研究生毕业标准方面决策权较小,与发达国家宽进严出相反,我国研究生培养存在一定程度的严进宽出现象;研究生课程内容更新较慢,与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存在脱节情况;研究生介入导师或者实验室课题较晚,从事科研的时间和深度都有不足之处。其他比如学分获取方式、入学选拔标准等都存在可改进之处。

(二)来华留学生基数较小

与发达国家国外留学生的高比例相比,我国的留学生占各个招生学校在校生总人数的比重过低。虽然我们一直努力尝试走出去,引进来,但就目前来说,还是以我国研究生出国留学为主流,国外留学生到我国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人数非常少。以美国为例,多数著名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人数都能达到15%~20%的比例,而我国多数招收留学生的大学留学生所占比重很少超过5%,形成巨大反差。而且,当前来我国留学的研究生,有相当比例来自教育不发达国家,质量也存在一定问题,在研究生阶段学术成果产出率偏低。

(三)交换生资助期限较短

虽然现阶段各级大学中交换生项目众多,对加强中外学术交流和开拓学生国际化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多数交换项目资助期限较短,一般为几个星期到几个月,大多在半年以内结束,很少能资助到一年的期限。交流期限过短,很难让派出研究生真正深入到所在学校的科研课题中去,起不到掌握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目的。

(四)科研硬件条件不能被充分利用

由于国家在科研经费的大量投入,研究生所处科研环境中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很多已经与国际水平相差无几。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我国科研设备的购买和配置是以课题为导向,而不是以研究领域或者研究方向为导向,这就造成了一些科研设备在课题结题后无处可用的局面。某些研究生面对昂贵的设备和仪器,往往不知道怎么利用,或者没有机会使用,造成仪器和设备的浪费。

(五)研究生不熟悉对外交流工具

研究生不熟悉对外交流工具表现为两个方面:(1)虽然新的沟通工具日新月异,越来越方便,但还是有很多研究生没有掌握新式沟通工具的常用方法,不了解新的沟通方式带来的便利。由于与国内外主流沟通、检索或者交流工具不一致,带来的后果是错失很多获取最新成果的机会,无法掌握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2)对外语工具掌握不到位、不熟练、不专业。我国大学阶段虽然非常重视外语教育,但大多停留在纸面考试和过级方面,高水平的专业外语训练更是严重缺乏,形成很多“哑巴”外语、应试外语。研究生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外语后,却无法熟练运用语言工具对外交流。体现在科研方面即是外文论文写作不熟练,用词不专业,影响学术论文的水平和层次。

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改进思路

(一)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

针对目前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在研究生教育制度、教学形式及教育师资方面加以改进。对于交换研究生参与国外所在学校课堂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互换学分的方式加以改进。比如要求交换生必须通过国外所在高校获取一定量的学分才能拿到学位,以此规范交换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大力引进留学生,做到质、量齐升。不仅要扩大我国高校引进留学生的规模,更要花大力气引进优质留学生资源。优秀留学生来华不仅能积累国家急需的外部智力源,使得为我国建设服务的智力资源扩大到全世界范围,也能促进和推动我国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培养模式、培养环境和培养过程与国际接轨,提高国内研究生教育环境的国际化。为了筛选出优秀留学生来华,可在必要时对来华留学生施加更精准的门槛条件,或者实施更严格的毕业标准。

此外,为了吸引留学生以及让国内研究生适应国际化教学的需要,应进一步加大研究生课程中双语教学,甚至纯英语教学的比重。通过政策、条件引导,提升专业课外语教学在研究生课程中的重要性,提高专业教师使用外语环境教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习惯于国际化语言的思维和学习。更需要引导学校和研究生重视专业外语的教学和学习,使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专业化,提高学术成果的产出水平。

为了和国际化教学环境相适应,应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国际化水准,比如提供更多的渠道和便利,为研究生导师出国培训,参与国外课题和教学创造机会[4]。只有建立一支高度国际化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保证导师具有国际化视野,才能提高所指导的研究生的国际化水平。在邀请国外知名学者专家来华开办讲座或作学术报告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国外各专业领域专家或者知名学者的长期任教机制,使其愿意来华任教,真正深入国内研究生教育的一线,能长期贡献聪明才智。

(二)进一步促进研究生科研国际化

在当前派出交换研究生参与国外大学科研课题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与国外对口大学签署外派研究生的学术成果指标协议,增加约束性条款。与此同时,通过吸引合作实验室的国外交换生,加强国内研究生在学术科研中的国际化思维训练和体验。

对于有合作关系的国外学者,可以提供便利条件或者配套生活、科研经费,鼓励外方学者将在研课题和研究方向带入国内开展工作。经验表明,这种合作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外双方的科研合作深度和水平。此外,利用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国外学者与国内导师合作申请国内外的科研课题,利用合作课题带动科研的国际化协作,为在读研究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国际科研氛围。

对于在读研究生的毕业标准,可以制定措施,规范研究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比例,以此推动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国际化思维、国际化写作及国际化交流。学术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通过提高研究生在国际期刊,尤其是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比例,可以有效提升国内大学研究生科研水平,提高所在学校的学术地位。

四、结束语

研究生不论从精力还是创造力,都处于人生的一个黄金阶段,是各个国家从事科研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大学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研究生培养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我国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目前全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量巨大,已培养的研究生也在各行各业发挥了中坚的作用。迅速提高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为国家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通过分析我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现状,发现其中的不足,最后提出从研究生教育和科研两个方面的改进思路,以期能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钟颀.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

[2]刘凤莲.来华留学生的留学层次现状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9).

[3]胡勇军,赵文华.中美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的比较研究——以美国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4(3).

[4]王强.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积极性,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5(5).

(责任编辑张佑法)

基金项目: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项目(YJYJG2014-C-44)

作者简介:仲彦(1973—),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doi:【高校思政教育】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1.0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11(2016)01-0045-04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ZHONG Yan

(College of Language,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ongqing 400054,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it’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graduate students through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was analyzed for graduate students via culture types,foreign exchange,research environment and cooperation schools to explore the means through which graduate students with high research cap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view could be cultivated.

Key words:graduate stud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猜你喜欢

教育科研国际化研究生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浅析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中的不正之风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