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中地区小辣椒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2016-03-27韩培锋

蔬菜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产稳产小辣椒株型

韩培锋

(临颍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临颍 462600)

漯河市位于豫中腹地,是沙颍河冲积平原和黄泛区平原的交接地带,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型气候,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备小辣椒高产稳产的生产条件。

1 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供肥能力是小辣椒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前提。要实现高产稳产,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

在生产实践中,小辣椒高产稳产的地块,其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充足,比例协调。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6.35 g/kg以上,土壤全氮0.90 g/kg以上,水解氮70 mg/kg以上,有效磷15 mg/kg以上,速效钾120 mg/kg以上,土壤pH 6.5~7.5。在此土壤条件下,采用适宜的种植模式,选择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实施与之相配套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每667 m2可以获得300~350 kg的辣椒产量。

从该地区土壤肥力状况及气候特点来看,普遍存在两个制约小辣椒实现高产稳产的因素:一是土壤耕层变浅,土壤综合肥力不均衡;二是小辣椒成熟期间降雨变幅较大。近年来,该地区普遍使用旋耕犁整地,以旋代耕面积大。这种耕作方式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耕作浅,一般耕层仅有8~10 cm,从而导致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加厚,不利于小辣椒根系下扎,也不利于土壤蓄水纳墒,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速效养分参差不齐。另外,小辣椒成熟期间的降雨过多,导致椒果不能顺利脱水而形成烂果,制约小辣椒的产量和商品性能。因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肥能力、保证成熟椒果顺利脱水,是夺取高产稳产的前提条件。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深耕与旋耕相结合,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对旋耕地块可采取2~3年旋耕间隔1年深耕,加深耕层厚度,提高土壤通透性,以利于小辣椒的根系发育,奠定高产稳产的基础。二是推广炕椒技术。在小辣椒成熟期,把成熟的椒果采摘后借助辣椒炕辅助脱水,有效解决受降雨影响而导致的小辣椒烂果、霉变、减产现象,提高小辣椒商品性能,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2 配方施肥,合理安排种植模式

2.1 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就是通称的平衡施肥,是根据小辣椒生育特点、需肥规律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及不同生育时期的施肥量,保证小辣椒既丰产丰收,又避免过量施肥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一般情况下,每生产100 kg小辣椒干品,植株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N)7.5 kg、磷(P2O5)3.2 kg、钾(K2O)3.7 kg。

小辣椒所需养分的59%依赖于土壤供应,小辣椒的需肥量也与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需肥量有所差异。同一品种随着产量增加,需肥量也相应增加,一般情况下,簇生型品种群体较大,需肥量较多,散生型品种群体相对较小,需肥量较少。

2.2 合理安排种植模式

该地区现行的小辣椒种植制度,多以小麦套种为主,常采用3∶2或2∶2模式,即10月上中旬小麦播种时,以1 m一带,每种植3行或2行小麦预留2行空档,次年4月下旬在预留行内定植两行小辣椒,密度为每667 m2种植8 000~10 000株。一般而言,株型松散的中晚熟品种密度宜稀,采用3∶2式种植;株型紧凑的早熟品种,栽植宜密,采用2∶2式种植模式。

3 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定植

小辣椒在该地区采用育苗移栽技术,可使生育期提前,避开“三夏”农忙时节,有利于早发棵、多结椒、提高品质。小辣椒苗床苗龄以60~70 d为宜。

3.1 适时催芽

选用优良的小辣椒品种,每667 m2大田苗床用种量150 g。播前将种子晒2~3 d,用2开1凉的温水(55~60 ℃)浸种15 min后捞出,再放入30 ℃温水中浸4~6 h,把种子表面的黏质搓洗干净后,在20~30 ℃下催芽5 d左右,当有50%~7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生产实践中也多采用干籽下种。

3.2 苗床整理

苗床应选择在背风向阳、二三年没种过茄科作物、有适当肥力而无病虫源的地块,每667 m2大田建苗床12~15 m2。每畦施腐熟鸡粪5 kg,三元复合肥1.5 kg,撒均翻匀、整平踏实,另外每平方米准备8~12 kg过筛细肥土备用。

3.3 播种

3月上旬小拱棚育苗,播种应选择在冷尾暖头的晴天上午进行。先向畦内灌满水,待水渗下后,先撒一薄层过筛细土,再均匀撒播催过芽、与细土拌匀的种子2~3遍,播后覆土0.5~1 cm。为防治地下害虫,每畦用90%晶体敌百虫25 g,加适量水,掺麦麸或玉米糁拌匀,撒在苗床的盖土层上。一般7~10 d即可出苗。

3.4 苗床管理

出苗前,苗床应保持较高的床温,温度白天保持25~30 ℃。苗齐后,逐渐放风,白天苗床温度维持20~25 ℃,夜间15~18 ℃,避免徒长。苗床湿度保持见干见湿,严禁大水漫灌。齐苗后每50 m2用70%五氯硝基苯3 g或瑞苗清(30%甲霜恶霉灵)50 mL,防治立枯病、枯萎病、猝倒病。定植前5~7 d进行低温炼苗,5~6片叶时加大通风量;定植前3 d叶面喷施拿敌稳(75%肟菌戊唑醇)5 g,对水15 kg喷雾,促进形成壮苗,及多生根、多分枝;定植前1 d浇起苗水,以利起苗。

4 合理运筹肥水,充分发挥良种增产潜力

4.1 高产小辣椒的水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小辣椒根系较弱,对肥料的吸收能力不强,施肥不足影响产量,过量施肥又容易贪青及二次结果,影响干椒品质。一般667 m2目标产量300 kg左右地块,3月份整地时每667 m2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NPK比例24∶10∶11的配方肥)50 kg,6月上中旬现蕾时追施复合肥15 kg加尿素10 kg。小辣椒定植后以促为主,田间见干见湿,注意松土保墒,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和侧枝生长,为丰产搭好骨架。中后期适当控制肥水,使其适期成熟、丰产丰收。

4.2 优良品种是小辣椒实现高产稳产的内因

生产实践表明,选用单株生产力高、抗倒性好、抗逆性强、株型紧凑、光合能力强、不早衰、经济系数高的优良品种,有利于实现小辣椒高产稳产。在豫中地区实现小辣椒高产稳产的品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簇生型品种,如三鹰八号、天问二号等;另一类是散生型品种,如子弹头、满天星等。两个不同类型品种具有不同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都可以获得高产。

小辣椒高产地块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依不同类型品种而有较大差异。株型紧凑的簇生型品种,每667 m2种植10 000株,每株成果90~100个,平均百果质量42 g,可获得300 kg以上的产量。株型松散的散生型品种,每667 m2种植8 000株,每株成果100~110个,平均百果质量46 g,可获得350 kg以上的产量。试验证明,合理的群体结构能协调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叶面积系数和较长持续期,能增加结果数量,提高单果质量和品质,是实现小辣椒高产稳产的可靠途径。

5 病虫草害防治

小辣椒田间病虫草害防治提倡“治早治小”,6月份是病虫害始发期,7月份是发生盛期,8月份为发生后期。

5.1 草害防治

辣椒苗床杂草可用20%乙草胺乳油,每2 mL对水1 kg,喷雾5~8 m2。夏季杂草生长迅速,为了避免中耕除草伤及小辣椒根系,做好化学防治是关键。在杂草三叶期,每667 m2用10.8%盖草能乳油(吡氟氯禾灵)20~30 mL对水20~30 kg均匀喷雾,可防治禾本科杂草。

5.2 病害防治

小辣椒的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疮痂病、软腐病、病毒病等,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对前3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选用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丙森锌)700~1 000倍液,或75%拿敌稳水分散颗粒剂(肟菌酯·戊唑醇)1 500倍液,或60%百泰水分散颗粒剂(唑醚·代森联)1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对疮痂病、软腐病这两种细菌性病害,可用200 mg/kg的农用链霉素,或77%可杀得500倍液进行防治。

5.3 虫害防治

危害小辣椒的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棉铃虫、烟青虫、茶黄螨等。对于蚜虫、白粉虱,于6月上旬,每667 m2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吡虫啉)3~4 g对水30~45 kg,或40%亩旺特悬乳剂(螺虫乙脂)1 500倍液喷雾。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切断昆虫传播的途径,可达到防治病毒病的目的。对于棉铃虫、甜菜夜蛾、烟青虫,可用3%甲维盐3 000倍液喷雾。茶黄螨可用1.8%阿维菌素4 000倍液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猜你喜欢

高产稳产小辣椒株型
智慧农机护航小辣椒种出新花样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添0减半法
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苏北盐城地区小麦高产稳产障碍因素及对策
虾子朝天小辣椒的记忆
川中桂花油田大安寨段致密油高产稳产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