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盐城地区小麦高产稳产障碍因素及对策
2016-12-20蒋守清薛德海姜兆全
蒋守清++薛德海++姜兆全
摘要 近年来,苏北盐城小麦生产不平衡现象越来越显著,影响区域小麦高产稳产实现。其主要障碍因素有资源与生产条件、技术创新、技术推广与应用、政策与项目投入及比较效益低等。总结了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对策,包括配套和完善的相关政策体系、健全的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及推广机制、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技术研究、延长小麦产业链条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高产稳产;障碍因素;对策;苏北盐城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036-02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濒临黄海,境内分布3类平原区(黄淮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且海洋性暖湿季风气候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冷暖有常、雨量适中[1]。年平均气温13.9~14.5 ℃。年降雨量980~1 100 mm,平均日照时数为2 241~2 390 h,无霜期209~218 d。盐城是农业大市,大田农作物生产主要以水稻—小麦、棉花—小麦等种植方式,小麦是当地主要的越冬作物,常年冬小麦播种面积都在21.33万hm2以上。农业资源及生产条件相对有利于冬小麦生产。近年来,各地小麦高产典型不断涌现,高产示范方产量不断取得突破,但小麦平均单产水平却不尽人意,高低产田差异越来越显著,不同年景间差异更为明显。为此,通过在生产实践和调研,分析了本区小麦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制约高产稳产障碍因素,提出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途径与对策。
1 盐城小麦高产超高产的障碍因素
1.1 资源与生产条件制约因素
1.1.1 农户种植规模偏小,效益较低。目前,农村小麦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小户少于667 m2,大多在3 335 m2以下,有时一户还分成几个田块。较小的规模既不利于机械作业,也无法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1.1.2 茬口偏迟季节紧,适耕期短。目前,盐城市稻茬小麦占80%左右,由于直播稻面积一直居高不下,导致水稻腾茬越来越迟,季节越来越紧,不利于稻茬小麦适期播种和提高播种质量[2]。如遇秋季低温,水稻收获期连阴雨则腾茬更迟,根本无法实现小麦适耕适播,播期严重推迟,甚至出现大范围的烂耕烂种,无法保证基本苗及小麦冬前生长发育。2015年盐城冬小麦有70%以上的麦田在11月5日之后播种(盐城小麦播种适期10月15日至11月5日),近30%的麦田在12月5日、少部分麦田在12月20日后播种。
1.1.3 土壤质地差异大,肥力不均。盐城小麦生产中,稻茬麦比例超80%。稻茬水稻土适耕性差,播种出苗质量相对较差[3]。里下河地区地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土壤黏重偏湿,适耕性差;东部沿海还有部分盐碱土和砂姜土等,氮、磷、钾养分不协调,速效氮素普遍不足,缺磷较为严重,还有部分缺钾。
1.1.4 自然灾害频发,产量不稳。盐城市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多变。遇旱几率为2~3年一遇,小麦生长各个时期均可能受旱;秋季连阴雨、春季连阴雨几乎每年出现,从种到收都有可能遭受湿害,并伴随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的蔓延,导致减产。冬春经常发生一般性冻害,严重时1年出现多次,尤其是春季倒春寒冻害危害较重。此外,小麦后期干热风和高温逼熟、大风冰雹、烂麦场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有发生,严重影响小麦高产稳产。
1.1.5 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少,技术普及难。盐城是农业大市,农业在盐城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有目共睹。然而与农业大市匹配的直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才少之又少。特别是从事大田作物技术指导的更少。由于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断层和部分农业推广人员陆续走向领导岗位或转岗,使得真正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捉襟见肘,严重制约着农业技术在农村的全面推广。
1.2 技术创新因素
1.2.1 推广的小麦品种优势未有突破性。近年来,江苏小麦审定通过的新品种不少,但由于盐城市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多变,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多阴雨天气,真正满足盐城气候条件的集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逆的地方性品种却少有。多年来,盐城小麦生产上,品种多、杂,年际变化大,无很好的当家品种。
1.2.2 技术推广受制于种植小麦的农民。当前盐城小麦生产农户种植规模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多,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数是留守老人。他们一方面需要农业新技术;另一方面又因文化水平低,年龄大,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新技术的研发推广达不到预期效果,影响技术创新。
1.2.3 耕作制度难以适应小麦高产超高产需求。盐城稻茬麦面积比例占到总播面积的80%以上,由于长期水稻—小麦连作,缺少了合理轮作,使得土壤养分、耕层结构、土壤团粒结构难以满足小麦高产稳产的栽培需求。还有一定面积主稻麦双直播田块,水稻大田生长期过长,影响小麦冬前壮苗形成及小麦安全越冬,难以达到高产指标要求。
1.3 技术推广及应用因素
1.3.1 缺乏品质、产量和抗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盐城生产上小麦品种主要有豫麦、鲁麦、徐麦、淮麦、扬麦、宁麦等系列品种。品种多,种植区域交叉混杂,具有地方特色的品质、产量和抗性综合性状优良的代表性品种缺乏。
1.3.2 专用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与新技术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盐城专用小麦生产面积不足,专用小麦生产缺乏标准化的配套技术和生产设施,使得专用小麦与普通小麦在品质、产量、效益等方面无优势。加强专用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与新技术应用的研究推广势在必然。
1.3.3 农村基层技术推广体系不能适应生产需要。除了直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才少外,农村基层技术推广体系也不适应当前生产需要。现今农村基层技术推广工作重经营轻服务、重宣传轻指导、重传达轻落实。农民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只需要简单的建议、具体的措施,需要能够走村串户,深入田头地间,解决具体问题的技术人才。如根据气象因素调整农业生产管理措施、根据苗情适时施肥、防治病虫草害等。
1.4 政策、项目、投入等因素
近年来高效农业飞速发展,各项优惠政策、项目政策、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各级政府、农业推广部门亦十分重视,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效益[4]。然而,各地高效农业更多地体现在设施种养、有机农业、立体农业和一些示范园区建设等方面。优惠、扶持政策力度空前,各级政府、农业推广部门极尽全力,尽己所能;对常规大田农业在科技、资金、政策方面虽有一些扶持、投入,但明显不足,成了短板,成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中的瘸腿。
1.5 种麦比较效益低
种麦相对于其他设施农业比较效益低。因自然、市场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种麦比较效益更低。农民种植667 m2小麦的纯收益有时竟不如农村木工、瓦工1 d的工资,1户家庭1年的农业纯收入甚至抵不上在外务工1个月的收入。对于规模小、土地少的有在外务工能力的农户,他们一方面因基本社会保障因素不愿意放弃土地,另一方面又因为比较效益低又对农业特别是麦作生产不重视,因而使较大规模小麦生产产量较高,散户产量较低。
2 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途径与对策
2.1 本地区小麦高产稳产谋略
充分整合当地小麦教学、科研、推广单位及企业在育种、栽培、植保、肥料、加工销售等领域的优势力量,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围绕制约本地小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联合攻关,在突破型品种的选育、标准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的研发、产业化基地的建立等方面实现新的飞跃,构建现代农业区域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产业技术体系、新型农业推广体系,显著提升本地区小麦产业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2 小麦高产稳产创建技术途径与对策
2.2.1 进一步配套和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是实现小麦区域高产超高产的障碍因素之一。适度规模经营、产业化基地生产是实现小麦区域高产超高产的有效措施。一是积极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社体系。目前,农民谷物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都不大,覆盖面小,联系农户有限,服务半径小,带动能力弱,组织化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运作程序不规范,缺乏发展的后劲。操作还不够规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尚未完善。鼓励能人、专业技术人员、农民经纪人等积极参与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积极推动土地的合理流转。要实现现代农业所需的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势在必行。首先,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土地流转的强烈氛围。其次,财政扶持,解决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对牵头流转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给予适当补助。最后,典型引导,让典型成为像种子一样在农民心中发芽生根。三是大力推广联耕联种制度。联耕联种采取“农户+农户+合作社”的新型农民合作经营模式,是在持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生产上联耕联种、联管联营,实现“增面积、降农本,促还田、添地力,提单产、升效益”的新型生产方式[5]。在实践中,联耕联种虽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提高,但其对区域产量、农业效益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2.2.2 健全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及推广机制。一方面是千家万户的小农业生产者需要技术和服务;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农业服务体系严重弱化,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导致技术推广难,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浪费严重。现今一方面基层农业推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知识技术结构陈旧;另一方面,仅有的一些有技术人员往往不是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他们或经营或从政。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不是落后就是滞后。因此,必须健全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及推广机制,使得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及时、对路、到位。
2.2.3 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是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信息准确、传递畅通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保障。二是健全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农产品销售难,关键是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构建畅顺高效、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保证优质优价及时销售出去,提升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三是构建新型的农技服务体系。要积极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挂钩,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设施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提升农业科技的贡献份额[6]。
2.2.4 深化技术研究,解决技术瓶颈。一是充分挖掘现有不同小麦品种的生产潜力。现有小麦品种小面积产量水平与大面积生产产量差异十分显著,小麦现有品种生产潜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能充分体现,协调区域高产小麦穗粒结构关系,明确生产主攻方向。小麦实现区域高产稳产,宜采用“足穗、增粒、增重”的栽培途径,关键是足穗,在足穗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主攻大穗、增粒重。二是充分发挥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的功能与作用。新品种、新技术是实现小麦持续区域高产超高产的前提。充分利用示范基地展示新品种、新技术的成果,缩短研发周期和转化时间。三是强化应变技术措施研究普及,应对“异常”状况。农业生产中不确定因素很多,以便应变的技术是实现现代农业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技术保障。如2016年盐城秋季低温、连阴雨的气候条件影响直播稻收获和稻茬小麦的适期播种。盐城很多乡镇因坚持联耕联种和翻耕机械条播,出现小麦播期严重推迟和烂耕烂种现象。针对不同的状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是小麦区域高产稳产持续实现的保证。四是突出抗灾、抗逆、防病虫、防早衰,全面提升小麦产量和质量。自然灾害、病虫危害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质量,更重要的是在大田作物比较效益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影响农民小麦生产的收益和积极性[7]。
2.2.5 加强小麦产业链条的延伸,增加对小麦深加工项目的扶持及资金投入。我国小麦深加工方面研究相对于欧美存在较大的差距,盐城在小麦深加工方面相对更差。小麦产业链条缺乏合理的延伸,也就失去了增值的空间和产业发展的后劲。通过加强项目的扶持,适当增加项目资金投入,筑巢引凤,吸引小麦深加工企业入驻发展,进一步促进盐城小麦生产的发展。
3 参考文献
[1] 赫明涛,王军,张明,等.盐城地区发展甜玉米产业探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1):61-62.
[2] 杨洪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技术模式[J].农家致富,2015(10):28-29.
[3] 吉凤平.五图河农场稻茬小麦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3):36-38.
[4] 李菊英.盐城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213-214.
[5] 戴明霞,陆健.射阳县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装备技术,2014(4):62-63.
[6] 韦有照,刘炜.影响淮北地区小麦高产的因素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9(11):102-104.
[7] 陈超.蒙城县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成效与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