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患者外周血E RCC1基因多态性对顺铂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
2016-03-27郑锐年吴少敏林顺欢李仲均吴依芬廖玉婷江丽华赵燕海
关 灵,郑锐年,吴少敏,林顺欢,李仲均,吴依芬,廖玉婷,江丽华,赵燕海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E RCC1基因多态性对顺铂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
关 灵,郑锐年,吴少敏,林顺欢,李仲均,吴依芬,廖玉婷,江丽华,赵燕海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ERCC1)基因多态性对顺铂新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根据外周血ERCC1基因表达的不同分为CC组和TT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中位进展时间、2年生存率,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TT组近期疗效52.50%,CC组近期疗效为67.50%,CC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以及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T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CYFRA21-1及SCC-Ag表达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CC组下降程度优于T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RCC1 C19007T表达为C/C型的患者相比较表达为T/T型的患者临床疗效更好,其中位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均较长,2年生存率较高,化疗后血清中特异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可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C19007T;基因多态性;宫颈癌;临床疗效
宫颈癌为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女性肿瘤的15%左右[1]。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超过85%的宫颈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14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的28.8%,严重威胁了妇女的身体健康[3]。多数宫颈癌发现时已处于晚期,单纯手术或放射治疗不易控制,需结合新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控制肿瘤增长,铂类药物是宫颈癌化疗药物中最有效、最基础的药物之一,而铂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ERCC1)基因是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ERCC)基因家族一员,其正常表达可维持该修复酶功能。ERCC1的多态性可能影响ERCC1蛋白的表达、稳定性以及活性,由于ERCC1基因存在不同的多态性,其DNA的核苷酸切除修复能力也不同,从而表现为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不同[4]。笔者观察了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给予顺铂联合紫杉醇化疗时患者外周血ERCC1表达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5]:经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经外周血检测ERCC1基因C19007T表达为C/C型或T/T型,按照2009年国际妇产联盟(FIGO)宫颈癌术前临床分期为Ⅱ~Ⅳ期;至少存在1个可测量病灶;评估患者生存期≥3个月;体力状况(ECOG)评分为0~2分;入院前未行任何针对宫颈癌的有关治疗;既往无化疗史或化疗结束超过3个月;无化疗禁忌。
排除标准:非原发宫颈癌;合并严重心、肾、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精神异常依从性较差;对本组治疗药物过敏。
病例选择: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根据外周血ERCC1基因C19007T表达的类型分为CC组和TT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临床分期、ECOG评分、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40)
1.2 方法
1.2.1 化疗
两组患者均在第1天给予紫杉醇注射液(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367,规格每支5 mL∶30 mg)150 mg/m2,顺铂注射液(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0813,规格每支6 mL∶30 mg)75 mg/m2,用药前12 h,6 h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822,规格为每片0.75 mg),治疗前30 min给予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387,规格每支1 mL∶20 mg)预处理,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
1.2.2 检测方法
在化疗前后,抽取所有患者外周血 2 mL,用TIANamp Blood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按说明书提基因组DNA。
PCR扩增 :采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引物设计引物,C19007T:5-GAGAGGGCTGAGCTGGAGACAG-3′,5-CCAGCACATAGTCGGGAATTACGTC-3′。
PCR反应体系:50 μL总体系中包含基因组DNA 2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dNTP(0.2 mmol/L)Mixture 8 μL,0×LA PCR BufferⅡ(Mg2+Plus)5 μL,TaKaRa LA Taq(5 U/μL)0.5 μL。
反应程序:94℃预变性3 min,94℃变性1 min,在一定退火温度下退火1 min,72℃延伸1 min,35个循环,72℃再延伸5 min。
PCR产物测序:PCR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紫外灯下观察并拍照,200 bp出现亮带后测序。测序结果用DNASTAR软件包中的Seqman进行序列分析,用其中的MegAlign进行与标准序列的比对,查找突变位点。
1.3 观察指标和临床疗效评价标准[6]
近期疗效:按RECIST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指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持续4周及以上;部分缓解(PR)指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4周;稳定(SD)指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者增大未达PD;进展(PD)指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且其绝对值增加至少5 mm,出现新病灶也视为PD。两组患者均于化疗结束之后评定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两组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从治疗开始到50%患者肿瘤无法控制,开始进展的时间)、中位生存期(药物治疗过程中,50%的患者能存活的时间)以及2年生存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表达的变化。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版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结果见表2。TT组近期疗效52.50%,CC组近期疗效为67.50%,CC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例(%),n=40]
2.2 中位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
治疗后,CC组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以及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T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中位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以及2年生存率比较(s,n=40)
表3 两组患者中位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以及2年生存率比较(s,n=40)
组别TT组CC组中位进展时间(月)11.10±1.09 16.80±1.24中位生存期(月)17.10±1.45 20.93±1.62 2年生存率(%)42.19±2.18 47.62±2.20
2.3 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表达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CC组下降程度优于T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表达的变化(s,mg/L,n=40)
表4 两组患者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表达的变化(s,mg/L,n=40)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 TT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CYFRA21-1 SCC-Ag TT组CC组治疗前7.01±1.21 7.06±1.29治疗后3.92±0.45#2.34±0.50#治疗前5.72±1.03 5.83±1.09治疗后3.70±0.87#2.33±0.50#
2.4 药品不良反应
见表5。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脱发、肌肉关节疼痛,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各方面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40]
3 讨论
铂类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后,水解形成双氯双氨铂,与细胞的DNA形成铂-DNA加合物,DNA加合物能引起基因突变和细胞转化,从而影响细胞DNA的复制与转录,最终导致DNA损伤[7]。而机体对铂类药物的耐受受多因素影响,包括药物蓄积、药物失活、DNA损害耐受等。其中机体的损伤修复系统可以修复DNA损伤[8],从而影响铂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因此机体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差异是决定铂类药物化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核苷酸切除修复(NER)是人类最主要及最重要的DNA损伤修复途径,切除ERCC1是涉及其中的最主要基因,它可以识别DNA损伤部位,并与色素性干皮病相关蛋白F(XPF)结合形成复合物切开受损DNA的5c末端,从而参与核苷酸切除修复[9]。此外,ERCC1还参与其他DNA修复途径,如同源末端连接修复、双链断裂修复等。所有肿瘤细胞中均有ERCC1的表达,而ERCC1表达的高低以其基因多态性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引起铂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
不同基因型的ERCC1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程度及频次均不同,从而影响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ERCC1 C19007T多态性表达为密码子AAC变成AAT,其中T等位基因的存在影响mRNA的稳定性。有研究认为ERCC1-118与化疗反应显著相关[10],其中C/C, C/T对铂类的化疗反应较 T/T更好。研究报道,ERCC1C19007A多态的TT基因型或含T等位基因的单倍型可显著增加食管癌、乳腺癌、基底细胞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及临床疗效。
本研究针对ERCC1 C19007T表达为C/C型及T/T型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TT组近期疗效52.50%,显著低于CC组的67.50%(P<0.05);CC组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以及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T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为宫颈癌具有很高价值的血清标记物,SCC-Ag升高与宫颈深肌层浸润和盆腔淋巴相关,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表达均较治疗前下降,且CC组下降程度优于T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ERCC1 C19007T表达为C/C型的患者相比较表达为T/T型的患者临床疗效更好,其中位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均较长,2年生存率较高,化疗后血清中特异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参考文献:
[1]单本杰,何义富,陈 健,等.晚期食管癌患者外周血ERCC1基因多态性与顺铂化疗疗效相关性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18):1 447-1 450.
[2]宋丽雪,许 茜,丁媛媛,等.UGT1A1和ERCC1基因多态性对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医学,2014(7):530-533.
[3]李代蓉,杨燕青,田 玲,等.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顺铂化疗敏感性的研究[J].肿瘤,2011,31(4):348-353.
[4]任斌辉,杨 欣,李 明,等.DNA修复基因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0,27(9):1 200-1 202.
[5]王亚帝,成 健,陈君臣,等.BAG-1和ERCC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系[J].肿瘤,2011,31(9):824-829.
[6]齐冰丽,李 琰,王 娜,等.ERCC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48(11):847-852.
[7]孙 红,薛会茹,田慧然,等.不同剂量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Ⅰb~Ⅱb期宫颈癌疗效对比[J].中国药业,2015,24(3): 81-82.
[8]龙 霞,吴逢波,徐 ,等.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J].中国药业,2015,24(7): 17-22.
[9]苑树俐,马 荣,陈曦海,等.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发卵巢癌40例的临床疗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2): 122-125.
[10]周伟华,邓觐云.ERCC1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耐药的相关性[J].江西医药,2009,44(2):179-182.
Influence of Peripheral Blood ERCC1 Gere Polymorphism o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Undergoing Neoadjuvant Cisplatin Chemotherapy
Guan Ling,Zheng Ruinian,Wu Shaomin,Lin Shunhuan,Li Zhongjun,Wu Yifen,Liao Yuting,Jiang Lihua,Zhao Yanhai
(Dongguan People′s Hospital,Dongguan,Guangdong,China 5230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eripheral blood ERCC1 gene polymorphism o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undergoing neoadjuvant cisplatin chemotherapy.M ethods 80 cases with cervical cancer from March 2010 to June 2014 were divided into CC group and TT group according to the ERCC1 gene expression of the peripheral blood,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paclitaxel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chemotherapy,21 d for 1 course,altogether 6 courses.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median survival,the 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the two years survival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record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the TT group was 52.50%,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CC group was 67.50%,C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the median progression,median survival and 2-year survival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T group(P<0.05).After treatment,serum CYFRA21-1,SCC-Ag express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and the level of C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T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and the resul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19007T ERCC1 in patients with C/C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T/T.The 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median survival and two years survival were higher.The expression of specific tumor markers in serum was significantly lower,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milar.
ERCC1;C19007T;gene polymorphism;cervical cancer;clinical efficacy
R979.1;Q786
A
1006-4931(2016)09-0015-04
关灵(1969-),女,大学本科,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药物临床试验,(电子信箱)813008501@qq.com。
2015-09-10)
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510510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