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非公人才参政议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2016-03-26齐海丽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浦东201306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齐海丽(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浦东 201306)



我国非公人才参政议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齐海丽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浦东 201306)

【摘 要】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非公人才参政议政,有助于营造更加开放、平等的政策环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本文通过spss软件对上海非公人才的参政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二元logit回归预测等,试图找出不同因素对于非公人才参政影响的显著性,并对差别进行估计和分析。

【关键词】非公人才;影响因素;Logit回归模型

【DOI】10.3969/j.issn.1009 -2293.2016.01.010

一、问题的提出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中介组织、外资企业、外资控股企业等经济组织,以及自由职业者中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员,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显示了党和国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决心。同样,提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以及“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传统的公有制一家独大的经济结构模式正向公私并存的方向发展。为此,人才的组织分布格局也发生变化,由公有制组织作为吸纳人才的主体,演变成公有制组织和非公组织共同吸纳人才。上海依托《上海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逐步完善非公经济人力资源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非公企业人才培训和服务制度,非公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上海市非公企业人才呈现逐年上升态势。调查显示,2013年末,非公企业人才总量比2009年增加78.8万人,增长29.9%,近5年年均增长6. 8%。上海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数量不断增加,已经超过了公有制组织的人才、非公领域人才的学历层次不断提升、非公领域的人才分布领域广。

非公人才的民主理念得到提升,管理民主作为其核心内涵也已不断得到深化。非公人才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突破。无论从参与的意识还是参与的方式、方法来看,我国现有的政治参与系统与其要求有着较大差距,非公人才是国家人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制约非公人才的政治参与意愿,提高这些高素质人才的政治参与意识,对于提高基层民主建设,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数据的基本描述

(一)数据来源

研究选取上海市部分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这一方面是因为江浙沪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了上海市非公人才的发展现状。上海市非公人才发展状况良好,不仅在人才数量上超过了公有制人才,而且人才的结构和分布领域等方面都方面都比较合理。

课题问卷的发放工作于2014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期间进行,主要的调研对象为接受上海市非公人才事业部组织的非公人才培训班的学员,这些学员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所属的企业经营规模不一,而且这些学员大都是企业的高管,他们熟悉、了解企业的人员的参政议政情况,所反馈的信息也比较符合企业的实际。结合上海市非公人才事业部组织的非公人才培训班学员的实际情况,原则上要求每一个单位的总监、高管仅仅填写1份问卷。此轮抽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1156份,回收问卷111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达到了96%,样本数量也已经达到了统计规模。考虑到非公人才分布的特殊情况,首先使用了分层抽样方法,以非公人才的单位登记注册类型为划分标准,分别选取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其它的6种类型,在这6种类型中按照随机抽取、相对集中的原则,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力求客观描述上海非公人才参政意愿的现状并揭示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表1:问卷发放及回收统计

(二)样本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问卷的调查对象的性别以男女各占总体的50%的比例;年龄以45岁以下的为主;持股状况以无股权居多,达到总体的71.9%;调查企业的营业额主要以百万以上企业居多,占了总体的84.4%;企业的经营类型主要以服务型企业为主占了44. 9%,企业规模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而企业注册类型仍以私营企业42.6%作为主体。具体情况如下表2:

表2:问卷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单位:%)

三、模型选择与估计

(一)二元Logit回归模型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Logistic回归应用非常广泛。Logistic回归是对定性变量的回归分析。根据因变量取值类别的不同,Logistic回归可以分为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应变量只能取两个值1和0(虚拟因变量),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因变量可以取多个值。主要考察非公人才参政议政意愿也就是参政的影响因素。结论有两种:愿意和不愿意。行为意愿作为因变量,即0—1型因变量,将“愿意”定义为Y=1,将“不愿意”定义为Y =0。采用Logistic模型,将因变量的取值限制在[0,1]范围内。

解释变量主要包括控制变量、企业属性和企业资产三个变量。Logit模型是概率单位模型,可以分析具有非公人才参政意愿变动的概率,分析哪种情况下的非公人才参政概率更高,Logit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Logit(P)=β0+β1+……+βpxp(1)

根据Logit变换的定义,有:

Logit(P)=ln[p/(1 -p)](2)

p/(1 -p)称为发生比(odds),即某种事件出现的概率与不出现的概率之比,本文中就是非公人才参政意愿与不参政的发生比。将(2)式代入(1)式并运算可得:

P=EXP(β0+β1+……+βpxp)/[1 + EXP(β0+β1+……+βpxp)]

由于因变量是二分类变量,Logit回归模型的误差项应当服从二项分布,而不是正态分布。因此,该模型不适合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而用最大似然法。由于模型中使用了Logit变换,各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i=1……P)表示的是自变量xi每改变一个单位,非公人才参政移与不参政的发生比(odds)的自然对数值的改变量。exp(βi)为发生比率(odds ratio,即OR值),表示的是自变量xi每变化一个单位,非公人才参政出现概率与不参政出现概率的比值是变化前的相应比值的倍数。

(二)变量设定

在调查问卷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影响非公人才参政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评价。选取非公人才参政意愿作为因变量Y,即是否愿意积极参政议政;选取3个类别7个因素作为自变量X,本结果用SPSS 22.0版本进行模型运算。

表3:回归模型变量描述表

序号 变量 变量定义 描述 均值 标准差 类型个人信息X5 您在企业中的股权情况1 =大股东2 =小股东3 =干股4 =无股1110  3.46  0.945虚拟变量X6性别 1 =男2 =女 1110  1.51  0.500虚拟变量X7 年龄1 =30及以下2 =31—45 3 =46—60 4 =61及以上1110  2.17  0.753虚拟变量

(三)模型分析结果

从Logistic模型的运行结果看,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回归结果具有可信性。-2 Loglikelihood =126.003,Cox&ShellRSquare=0.319,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其中B,S.E.,Wald,Sig,Exp(B)分别代表回归系数、标准误差、Wald统计量、Wald检验的显著水平、发生比率。

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对非公人才参政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企业中的持股情况、企业经营类型存在着显著影响。Wald检验的显著水平小于0.05。

表4:非公人才参政意愿的Logit模型回归结果

注:* P<0.10 ** P<0.05 *** P<0.01

表4为调查问卷Logit模型中7个变量的参数估计及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非公人才参政意愿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企业中的持股情况、企业经营类型存在着显著影响,其影响及程度分析如下:

第一,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影响非公人才参政意愿。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统计检验在5%的水平上显著的只有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两种情况,其系数的符号都为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对于非公人才参政意愿有负向作用,说明在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工作的人才参政议政的意愿低。当工作单位为中外合资企业时,非公人才参政意愿发生的比例为为53.9%,即其参政意愿发生的比率是参照类(私营企业)的53.9%;而当工作单位性质为外商独资企业时,其参政意愿的发生比率是参照类(私营企业)的30.7%。

第二,企业经营类型影响非公人才参政意愿。企业经营类型在统计检验在5%的水平上显著。生产型、贸易型、社会组织和其它企业类型对非公人才参政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企业为服务类的经营类型对非公人才参政意愿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81。服务类企业人才参政意愿发生比率是参照类(生产型企业)的2.25倍。

第三,非公人才所拥有的企业股份多少与参政意愿成边际递减效应。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小股东才对非公人才参政意愿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小股东参政意愿的发生比率是参照类(无股份)的2.67倍,但是随着拥有股份比例的增加,非公人才的参政意愿并没有显著的升高。

四、主要结论

首先,相对于私营企业,在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员工更不倾向表达自己的参政意愿。因此,应该加强在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政策宣传工作,让这些员工充分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实践证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员工素质相对较高,把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吸引到政府的决策过程来,对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由于服务型企业其职能与社会政策联系比较紧密,员工与政府等相关部门打交道的机会也比较多,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员工的参政意愿也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

最后,非公人才的参政意愿没有随自身拥有的股份的增长而显著提高。这种状况的出现表明,这些人才可能感觉自己的参政渠道有限,一般的私营企业或者外资的高管的参政方式就是成为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因为每年的代表都有人数限制,大多数的非公人才是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来参政方式的,这也影响了非公人才的参政意愿。另外,非公人才所关注的主要是自己企业或者行业的发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企业或者经营的基本面上,没有机会走出去了解社会公众的需求,而作为一名参政者应该关注社会的各个层面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代表性。这也是高比例持股人员参政意愿不高的原因。而小股东因为没有机会得到这些参政的机会,其对政治权利的渴望要高于持股比例高的大股东。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为非公人才参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进一步对非公人才参政议政进行专项立法,简化参政程序,积极探索、拓宽非公人才参政议政渠道,与此同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扫除非公人才参政障碍,完善企业的工会组织更好地为非公人才提供服务。

改善非公人才政治参与的社会氛围。不断提升政府为非公人才服务的能力,为政府合法性提供支撑。同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关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在政治上的进步,积极培养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分子入党,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综合素质较好的优秀人才到党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二)切实加强对非公人才参政意识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

非公企业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这支力量的作用在不断地增强。在非公组织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除了非公企业自身要强化建设,有关单位和组织的关注和政策扶持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在非公领域人才发展方面制定的政策有利于非公组织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稳步推进对非公人才参政议政能力的培训,选取非公人才中的代表,努力把这些代表塑造成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熟悉政策议程、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有较丰富参政议政经验的社会活动家。通过多种形式支持非公人才代表人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自觉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充分结合起来。

(三)打破不同企业类型的壁垒,提高非公人才的社会地位

政府要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壁垒,建立人才平等竞争的制度环境,让非公有制领域人才能像公有制领域的人才一样自由流动。政府要树立起这样的思想观念:哪一种经济体制在目前更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应该大力发展,通过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的营造,使得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单位在国家转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打破体制内外区别,给予非公各类机会(职称,引进,培训),给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的人才同等待遇,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一视同仁。让丰富的资源与高端的人才可以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强大支撑,并带动知识、技术的创新与扩散。政府应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地方人才工作整体规划,准确掌握本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数据,在人才政策和制度上对非公组织人才一视同仁,如对职称评定等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各地要积极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纳入人事人才工作的服务范围,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人才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宝志,陈和平,王远启.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

[2]张文彤,邝春伟.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陈诗达.非公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以浙江为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4]王晓红.浅议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4).

[5]王通讯.人才发展战略论[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3.

[6]德斯靳.人力资源管理(第10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朱小宝)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293(2016)01 -0040 -06

作者简介:齐海丽,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