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童心
2016-03-25朱湘萍
朱湘萍
摘 要: 在我国幼儿教育中,教师和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教育工作者把工作狭义地理解为对幼儿身体的保护、关心、照顾、营养及锻炼。健康的真正含义是“身心和谐”,本文从教育者的角度分析了如何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心理健康 幼儿成长
一、什么是心理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个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定义
一个四肢健全、身体壮实的孩子并不能说是健康的,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外,还包含许多心理健康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幼儿的心理健康理解为与生理健康相对的一个概念,广义的心理健康包括人的能力、人格、认识、行为和情绪等多方面的健康。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孤立片面地看待孩子的成长教育,只能是镜月水花。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
三、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1.先天性发育不足。
孩子出生由于不良遗传基因,造成大脑发育不成熟,破坏讯息传递功能;孩子出生时,大脑受损也会产生大脑功能失调现象。
2.家庭不良教育方式。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渡溺爱与保护,使一些孩子的心理发育迟缓,表现出急躁、任性、抗挫能力弱、情绪自控等不健康的不良心理。
3.社会因素。
电视、电脑、卡通漫画等在某种程度上会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这些都容易在某种程度上刺激孩子情绪,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激动不安,不利于孩子在注意力品质和思维能力上的发展。
四、保证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是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谓健康,除了外在的身体健康外,同样重要的是内在的心理健康。
1.贯穿活动,时时渗透。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中班社会活动《消气商店》,可以引导幼儿知道让自己不再生气的方法,从而让自己变得快乐。活动首先以谈话的形式要求幼儿回忆自己生气的事情和生气的原因,接着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受伤的熊先生和肥胖的鹅小姐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受伤的熊先生和肥胖的鹅小姐生气的原因,接着请他们帮助两位动物朋友“消气”。活动的环节非常简单、明了,幼儿能主动投入活动,在帮助动物朋友“消气”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大胆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知道多种消气方法,原来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你生气时,可以唱唱歌、跳跳舞、听听音乐、散散步或者大声地叫一叫、哭一哭,这样你就能消气,使自己快乐起来。
同样的在语言活动、健康活动、美术等活动中,通过各种手段,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体验成功的快乐。这些都是帮助幼儿形成健康心理重要、有效的途径。因此,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活动中,使其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有机体之中,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讲究方法,细心呵护。
幼儿园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常常能看到那些活泼开朗的孩子嘴角总是挂着灿烂的微笑,但在这群快乐的小天使中偶尔能发现几个行为怪异的孩子,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
在工作中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某一天的上午,辰辰来到班级里,看到我和阿姨正在讨论班物品摆放的事情,就独自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但没过几分钟他就突然从椅子上摔下来,很明显他是自己故意摔下来的,所以我们没有向前搀扶,辰辰见我们对他不予理睬便开始哭了起来,但是再怎么大声哭都不见老师和阿姨关心他,一会儿他便自己爬了起来坐回位置上。可是没过多久辰辰又开始故伎重演,小屁股从椅子上一滑摔倒地上,同时一边哭着大喊“哎呀哎呀”一边向我们看来,但是等很久都没人理他后他又自己爬了起来开始玩起积木。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当辰辰觉得自己没有受到老师的关注时,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种表现是低龄儿童十分显著的性格特点。辰辰摔倒、哭闹的这种行为并非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而是告诉我们他的存在,想得到老师和阿姨的关心,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但对于这样的孩子,教育者应当在孩子想方设法以闹别扭等各种方式的不良行为引起注意时,一定要采取忽略的态度,漠视他们的行为,暂时不要理睬他们。等幼儿停止该行为并出现新的良好行为后,再对停止闹别扭行为出现的良好行为予以表扬、奖励,让幼儿充分感知只有停止这种不良行为,出现良好行为后才能得到关怀和注意。当然适当忽略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指导者平时一定要多给幼儿以关怀和爱护,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中尽可能地用语言多给他一些鼓励,让他感受学校集体的温暖、获得满足感,同时多与其家人沟通,共同帮助辰辰走出心理困境。
3.家园合作,防治结合。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不但要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且要增强幼儿的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做到培养与防治相结合。
其实幼儿心理问题很多时候是成人的溺爱造成的,在幼儿园中常常会有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在得不到老师表扬、同伴肯定的情况下就开始闹小脾气,轻则小哭一场,重则几天不说话,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现如今的家庭环境导致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小皇帝、掌上明珠,孩子要求什么家长就能将所有的要求一一兑现,这样让孩子永远沉浸在满足的空间内,久而久之,他们就开始变得自我、自私,一遇到挫败感就开始任性、发脾气。
幼儿作为一个弱体,在遇到问题后不懂得如何真确解决、发泄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阴影,成人应该让不良心理消灭在萌发期,使每位幼儿都轻松快乐地成长。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班级博客、家长学校讲座等与老师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便采取有力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实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健康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健康的心理能促进健康行为的发生,为了使每一个幼儿都有健康的心理,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新一代,让我们共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袁强.谈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杜虹.浅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自我伤害行为的教育启示,紫荆花幼儿园.
[3]马瑾.培养幼儿快乐情绪的点滴体会,同心一幼.